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佛说阿弥陀经导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

2019-07-31 11:37:45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

  1.自古以来,净土行人大都认为:《阿弥陀经》就是《观经》的流通分。

  《阿弥陀经》的大意有三点:

  第一点,赞极乐依正。《阿弥陀经》一开始讲依报庄严、正报庄严,目的是引发我们对极乐世界向往心、欢喜心,让我们生起求生极乐世界之心。

  第二点,示往生方法。要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依我们在这世间所修的定善散善,都是属于少善根、少福德因缘,这个不能往生;闻说阿弥陀佛之后,而执持名号,这个就是往生的方法。

  第三点,六方诸佛证诚。释迦牟尼佛担心因我们十方众生疑心很重,单单他一个人所讲的,我们不能信任,所以又举出六方(六方即是十方)诸佛来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是真实不虚的,以劝导我们信受,不要怀疑

  2.《阿弥陀经》所讲的:“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好像有个方位,局限在西边,但其实这是就我们凡夫所能理解的一个有限方便说法。论起极乐世界,另外有经论说:究竟虚空,广大无边际

  其实极乐世界是跟阿弥陀佛的光明一样,尽虚空、遍法界地存在。极乐世界的广大,是包含整个大宇宙的,即使是大宇宙,也有边际、范围,但是极乐世界却是没有范围的。

  3.所谓的“善男子、善女人”,包括出家、在家,包括善人恶人,甚至六道四生的所有众生,只要他听闻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此后一向专称弥陀佛名,都可以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4.《阿弥陀经》目的是在讲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就是“执持名号”。

  “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六字名号,叫“万德洪名”,表示我们只要执持名号,就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必定能够到极乐世界。如果依我们在这里(娑婆世界)所修的诸善万行、三学六度等,跟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来比,那就是少善根、少福德。“南无阿弥陀佛”则是多善根福德、大善根福德、殊胜的善根福德、绝对的善根福德、圆满的善根福德。

  所以,不管是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八正道,这些都很殊胜,但是相对于要往生极乐世界来讲,这些都是少善根少福德,唯有执持名号是多善根多福德。

  5.所谓的“多善根、多福德”,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所以从这里来讲,多善根、多福德,不是我们所累积,是阿弥陀佛所累积,我们只要称念他的名号,愿生他的净土就可以。因此莲池大师说:“称念弥陀名号,就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蕅益大师也解释说,只要信受弥陀,愿生极乐,执持名号,那么每一声、每一声,都是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可见所谓多善根、多福德,是只要我们“专称弥陀佛名”。

  6.“执持名号”必须依善导大师的解释才能正确,而且干净利落,善导大师解释“执持名号”就是“念弥陀专复专”,也就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称名念佛”。

  另外,最能够明确解释“执持名号”的,也可以用《观经》“付嘱文”来解释,也就是“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所以这里的“执持名号”就是“持无量寿佛名”,也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

  再来看龙树菩萨的《易行品》,龙树菩萨也说: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所以“执持称名号”这五个字也是在解释《观经》的“付嘱文”以及《阿弥陀经》的核心之文,也就是往生正因之文,同时也正是这一句“执持名号”;而“执持名号”如果再进一步解释的话就是“念念不舍”,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念念相续,毕命为期”,亦即“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的念佛。

  7.只要专念弥陀名号,不杂修杂行,就是一心不乱,而不是降伏或断除见思二惑那种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们都不能往生,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就不是十方众生,而只是救度圣者了。因为功夫上的“一心不乱”不是“理一心”就是“事一心”,那都已经是破无明或断惑的圣人了。

  8.我们领纳名号于心中,而执持名号,这一种心理状态是一辈子都不会消失的,贯彻到临终的。因此《阿弥陀经》就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四、五、六、七日,其本意是若一年、若七年、若七十年,尽一辈子,这一种心不会再动乱、再改变了,所以叫“一心不乱”。

  9.有关“心不颠倒”,一般人的误解也很大,误以为命终的时候必须要自己保持正念,心不颠倒,才能够蒙佛现前接引,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错解,颠倒因果了。殊不知,“因佛现前而住正念,非住正念而佛现前”,所谓“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也。盖“平生专持佛名故,临终佛必现前;因佛现前故,自然心住正念而不颠倒。”

  10.《阿弥陀经》的宗旨,是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只是极乐世界的救主──阿弥陀佛,他成佛以来十劫之间,伸着佛手一直在呼唤我们,祈求我们让他救度到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也在好几部经典中,劝导我们一定要发愿,愿生极乐世界。

  在这短短的一千八百五十八个字的《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就三次很殷勤恳切地劝导我们,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第一段劝往生的是: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第二段是: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第三段是: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可说释迦牟尼佛婆心深切一而再再而三强调、劝导,希望我们务必要往生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开示:宣扬“五教大同”即是魔 。据《印光法师文抄》开示: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此韩魔子,不问彼之如何修持, 只一五教大同四字,即可知其底里。 外道皆仗幻术以欺世欺人,一班有眼无珠者,见其神通广大,遂以身命皈依。若真知道理之人,当远之不暇,尚欣羡而怀疑欲皈依乎。Ⅲ

  今引诸经以为明证:

  ①“若于世俗外道典籍而不远离。我则说为斗诤根本佛法难。”《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②《佛藏经》云:若复有人好读外道经者。魔皆迷惑心安隐。

  ③“若菩萨不读不诵如来正经。读诵世典文颂书疏者得罪。不犯者:若为论议破于邪见。若二分佛经一分外书。何以故。为知外典是虚妄法佛法真实故。”《菩萨善戒经》

  4“好乐外典是沙门垢”。《大宝积经》

  ⑤“吾般涅槃去世已,于后正法灭尽时。比丘乐于外典籍,彼便毁谤我胜法。”《月灯三昧经》

  11.阿弥陀佛本身是无量寿,而往生去的人,以及将要往生去的人,也都是无量寿。所以,虽然《阿弥陀经》里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似乎是极乐世界的人民,但详细推想起来,是涵盖着将往生的人民。因为将往生的人,一旦此世报尽的话,就不在六道里面受分段生死果报。因为他是一个必定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所以从现在算起,他已经得到了无量寿的身份了。

  12.闻说阿弥陀佛,如果没有信受弥陀本愿,执持名号,闻等于不闻;如果能够知道专念弥陀佛名则必生极乐世界,这样“信”就在里面。

  13.《阿弥陀经》是佛“无问自说”,也就是“随自意”而说的经典,经中将一切定善散善功德贬为“少善根福德”,不能往生,独独以念佛为善中之善、福中之福,以念佛为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必定往生。

  在《阿弥陀经》中,往生也不谈三辈,也不说九品,因为只要念佛都是“不退转”,都是“一生补处”,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在同一个地位,处于同一个境界

  14.《阿弥陀经》对阿弥陀佛这句佛名的解释是以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来解释,所谓:

  彼佛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说: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但是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只有举出光明,没有举出寿命,为什么?是因为寿体光用──寿命是弥陀之体,光明是弥陀之用,这是就寿跟体来论体用,所以寿体光用,只要举出光明之用就自然涵盖寿命之体。

  15.当释迦牟尼佛宣说《阿弥陀经》的时候,十方诸佛都同时欢喜主动赞叹,异口同声来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真实不虚,他所说的等同十方诸佛所要说的,这也就是《无量寿经》第十七愿的成就的显示。而《阿弥陀经》里更说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十方诸佛都一起来护念。这样的话,我们念阿弥陀佛一佛岂不是被一切诸佛共同保护,这样,我们再怎样下劣,也能生起得救的信心

  16.自古以来,净土法门的修学者,不论是出家、在家,都奉《阿弥陀经》为最重要而且作为每日课诵的经典,同时由古至今也有很多的高僧大德批注《阿弥陀经》。唐朝善导大师——也就是我们的宗主,他的《法事赞》可以说是最早期批注《阿弥陀经》的其中之一,同时也由于善导大师传承于龙树、天亲、昙鸾、道绰,是隋唐时代的一位高僧,他所传承的这一个法脉,所批注的有关净土宗的经典,解释与内涵,可以说是最纯正的。

  其他的大德所解释的,可说大部分都是站在他们自己宗门的立场来作的解释,所以就纯正上来讲就不够。因此,如果要了解《阿弥陀经》的正确意义,就必须看善导大师的著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佛说阿弥陀经导读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