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俗女养成记》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俗女养成记》经典观后感集

2019-09-10 23: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俗女养成记》经典观后感集

  《俗女养成记》是一部由严艺文执导,谢盈萱 / 温升豪 / 陈竹昇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俗女养成记》观后感(一):生命总有自己出路

  看完整部剧真的很羡慕陈嘉玲啊,小时候真可爱,身边都是爱她的人,还有青梅竹马暖男蔡永森。长大后亲戚关系还是很好,40岁父母健在,弟弟懂事青梅竹马还在。最令我羡慕的就是最疼爱她的爸爸了,她爸爸真的是很好很好的爸爸,令我想到我自己的爸爸,我的爸爸也很好,可惜陪伴我的时间不够长。那我就好好珍惜我还拥有的吧,一切都还来得及。

  40岁的陈嘉玲在前男友婚礼上出糗,和谈了四年多的未婚夫分手拒绝中意自己的年轻多金帅哥,辞掉了一直心有怨念工作。40岁的陈嘉玲很勇敢,生命总有自己的出路,陈嘉玲最终也在40岁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时间很长,总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不知道我何时找到属于我的出路。

  《俗女养成记》观后感(二):我的花讓我自己開

  看片名《俗女養成記》完全不感興趣,俗女總是被落了俗套帶偏見的定義,看主演是謝盈萱那就非追不可了。看下去,緊張、焦慮、失戀、失業、各種選擇、想要逃走,有個聲音就跑出來:這不就是你嗎,你以為只是一樣的大人,再看下去,回到小時候的童年往事也是一樣的⋯⋯一口氣刷完,笑了又哭,哭了又笑,有一股暖流久久留在心頭散不去,那種溫暖,像家人的愛,像台南的陽光⋯⋯

  想來,長大後我們長成了什麼樣子,做怎樣的決定,都是有來由的,於是,在台北一路緊張刺激打拼的大齡女子,連接著在台南的緩慢舒適無憂無慮長大的小女孩,就這樣輕鬆又溫暖地娓娓道出了「女性獨立」的主題。

  記得阿嬤堅持去參加唱歌比賽,就算沒有卡拉伴奏帶也要唱,「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她說是唱給一個人聽的,那就是她自己啊!做了六十年的陳李月英累了,也想要做自己的自由自在的月英啊!因此,辜負了全家人期望的阿玲也要拼命地帶阿嬤去海邊完成她的遺願。聽聽自己心裡的聲音,這顆種子也在阿玲心中開了花,有了自己的姿態,長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如果阿嬤看見也會開心的吧。

  《俗女养成记》观后感(三):致一事无成的自己

  趁着周末把剧刷完了,继我们与恶的距离后,今年看的第二部台剧,世俗热闹透着些可爱的剧。成年线和童年线交叠并存,比起女主成年后在繁华都市鸡飞狗跳中的迷失惘然,童年平实温柔。这部剧的优秀之处,是底色温存基础夯实,俗世的牵绕中,立意却是寻回自我。

  比如因男方要求婚前检查而拒婚,选择独自承担损失,最后一辈子孑然一生的小姑姑

  比如阿嬷将喜欢歌唱歌她自己,临终前说自己的愿望是当够了陈太太,想要当回阿月;

  比如一辈子当家庭主妇妈妈发现儿子同性恋的时候,到处咨询了解,最后接受儿子与别人的不同,甚至说出同性恋不是病这样的话;

  比如女主陈嘉玲拒绝了在一起四年男友的求婚,拒绝条件很好的Mark和一份外企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台南,买下了充满童年记忆的鬼屋。

  电视中有许多琐碎镜头,像三代人围在一起看电视,婆媳二人大部分时间辗转与狭窄厨房一家人围坐饭桌前夹菜絮话……那是扑面而来的,老旧人情人间烟火

  看了这个剧,会从山重水复后找到豁然开朗感觉,无论是近四十岁仍一事无成的人生,还是一生磕绊多舛,没有固定答案,亦没有标准可以参考

  自己的人生,要找寻到真正的快乐,拥有属于自己的姓名,把喜欢的歌唱歌的心爱的自己听。

  自己就是那个最重要的人。

  《俗女养成记》观后感(四):我的生活,我说了算

  人生,笑过多少个清晨,也就哭过多少个夜晚。——剧观后感

  今年看了好几部台剧,也越来越佩服这个时代他们的影视制作者始终保留下的传承感和人文内核,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罕见东西,更加弥足珍贵

  如果说《我们与恶的距离》打开了台剧在大众心中的固有印象,变得更激烈和有野心,《麻醉风暴反映医院背后在经济称雄的时代越来越冲突人性道德感,《我们不能是朋友探讨男女追求真爱寻找自我之间的平衡,那接下来这一部今天重点介绍的《俗女养成记》让我没办法形容,因为每一个镜头和台词都有现实价值,却都没有野心和意义。这样一部剧,契合了我心中的一个观点:为什么每件事都要有意义?我们追求的很多所谓意义与目标本就是生活本身。

  简单一点的聊这部剧,不过是一个相貌平平,家世平平,事业平平的大龄单身青年在台北独自打拼的生活和回忆她从小生长的台南乡下的童年记忆。导演编剧是同一个人,不知道这部剧是不是导演本人的经历,不管怎样,都充满了真实真诚气氛。两条线在剧里并行交织,互相承转,完整的描绘出女主过去和现在逐渐融合的人生。剪辑自然手法娴熟年代元素运用的很恰当,毫无堆砌感。如果有类似剧集比喻,也许就是思密达前些年的那部《请回答1988》算同类题材,总之非常生活化。

  这部剧真的随时让我想到自己的小时候,虽然我完完全全生长在 城市里,但是我的童年和剧集里陈嘉玲的幼儿时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重叠,充满野生的童趣,和今天成长在都市钢筋森林里的孩子们比较,是他们一代已经完全无法体会自由奢侈。每天有属于自己的课外时间,可以蹲在云子门口的泡桐树下捡花朵吸花蜜,和同学们玩扯树梗比赛谁更结实游戏补习班兴趣班父母让我们自由选择,是不是的还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假期旅行,虽然没有现在出国游那么高大上,可是那会儿坐着火车跟同学一路叽叽喳喳的聊天比什么都更有乐趣。那些吃饭不洗手外婆撵下饭桌,做了调皮事情老人家拿着扫床的扫帚世界追着跑,和小伙伴们去防空洞探险被家人到处找,被找到之后又喜悦惊恐的妈妈的脸,我到现在都记得。看,这些细节有什么意义呢?可是它们每个时刻都真实存在,也真实的印记了我的童年和影响了我对未来理解判断:比如什么是真实,什么叫自由。

  剧中的女主虽然已经走过了青春美貌最好的年华,工作上也没有特别值得夸赞的成就,身边的男朋友交往了四五年也并没有再进一步计划,整个人透露着一股尴尬气息。她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夸张,不放大,不可回避没什么值得特别记忆的点。而之后女主启动了她关于童年回忆的部分,当观众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我想没有人不会被打动,那种喧闹吵嚷的真实,那些充满人间烟火味道的生活细节,让人的相处变的真诚自然,这些细节是在都市的生活里逐渐迷失的我们难以找到的放松。台南乡下淳朴民风强势能干的阿嫲,稳重规矩的阿公,多愁善感老爸勤奋懂事的老妈,以及若干年后被拿来当玩具又互相隐藏秘密的弟弟是这个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中间穿插了匆匆来去的在传统年代里坚持做新女性黯然失婚的小姑,因为自己条件出色每次回家都像皇妃省亲一样大姑姑,以及游手好闲满嘴谎话甚至骗父母的钱去赌博的小叔叔,似乎每个看上去幸福圆满的生活都有那么难以言说的宿命大概真的是人到中年了,我也开始理解了家庭甚至是家族的意义,也明白了为什么人年纪越大越喜欢有儿孙承欢膝下心情。对于可以看到自己生命逐渐消失的人来说,没什么比看到面前有未来的延续更值得开心了,而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这部剧里担任儿时女主的小演员实在演绎得太生动,却又充满童趣不过分成熟,这种尺度对小演员来说是最难把握的,不得不说小姑娘那拿捏的真好,也要感谢所有的演员都表现满分

  这些年放眼全球影视圈,女性主题主流中的主流。而认真的说,如果一定要有归类大女主剧,那我觉得这部剧才真的符合所谓大女主的标准。人设不是女皇,不是董事长,不是富贵家的大小姐或者四世同堂掌门人,不过是一个普通乡下药店的三代长女而已,一个独自打拼在台北却无法融入台北的时代女性。她有自己的骄傲和坚持,有对生活的无奈感情迷惘。而透过她的眼睛,也看到她家祖孙三代女性的生活方式,我们一直以为自己生活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可是回头看去,每个人的时代也无所谓好坏,而我们最大的幸运不过是我们的观念被这个时代接受和认可,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女性长辈幸福的地方吧。人生百态,各自品尝,甘苦自知,却从无高下。阿嫲最后离世全家送葬的时候,女主突然抢过骨灰盒在朋友的帮助下冲到海边要把骨灰撒进海里,家人在后面拼命地追的画面让人又心酸开心。因为阿嫲的愿望只有陈嘉玲知道,可是没想到导演硬是拐了弯,留了个不是骨灰是骨头的梗,硬生生的把心酸的安慰扭成了崩溃的大笑。关于导演的这种恶趣味,剧中太多了,当然这样的细节做到无痕迹转换,在全剧中持续呈现,导演的功力能力简直让我惊叹,不再单独点出来,会影响观剧效果,总之是绝不会失望的。

  我想感谢我生命中的每个时刻,每一个存在过的人,每一件我做过的事,每一场我路过的风景。有很多已经不记得,但是我喜欢我今天的样子,正是因为曾经的一切给我的琢磨和勇气。我想把这部《俗女养成记》,推荐给每个热爱生活,珍重自己的人。

  《俗女养成记》观后感(五):刷新13年收视纪录,这部9.3分华语剧口碑爆了

  今年可以说是台剧的大年

  上半年有《我们与恶的距离》,提前锁定华语剧“年度最佳”。

  下半年还有Netflix首部原创华语剧《罪梦者》,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在此期间,又播出了《灵异街11号》、《噬罪者》等口碑尚佳的剧集,让人根本追不过来。

  万万没想到,这两天又有一部新出的台剧口碑爆了——

俗女养成记

  这是由台湾华视(CTS)自制的一部剧集。

  《俗女养成记》自播出后,收视率屡飙新高,首播收视更是超越了《我们与恶的距离》。

  不仅如此,它还创下了一项纪录——

  华视13年来,自制剧的收视最佳。

  图源镜周刊

  除了收视破纪录之外,《俗女》的口碑也相当不错

  豆瓣评分9.3,七成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老实说,最开始注意到这部剧,是因为它强大主创卡司

  导演严艺文,曾凭借《天使收音机》获金钟奖迷你剧集女主角奖,这部《俗女养成记》是她跨行做导演的处女作

  在剧中,她也客串了街坊邻居媒婆学生家长等多个角色

  除了严艺文之外,片中的不少演员,都是她之前梦寐以求合作对象

  用她的话来说:“其实我现在的膝盖已经烂了,因为这些演员都是我跪着请来的。”

  正因如此,你能在剧中看到太多熟脸——

  男主演温升豪,在《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和贾静雯有精彩对戏。

  上:《我们与恶的距离》

  下:《俗女养成记》

  另一位男主演陈竹昇,是《大佛普拉斯》里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之一。

  上:《大佛普拉斯》

  下:《俗女养成记》

  还有大家熟悉的金钟视帝吴慷仁,也在剧中也有精彩的客串戏份

  上:《一把青》

  下《俗女养成记》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此剧的女主演谢盈萱。

  在去年的金马奖上,她凭借电影《谁先爱上他的》击败周迅、曾美慧孜等人,获得金马影后

  不同于在《谁先爱上他的》中大量的悲情戏,谢盈萱在此剧中饰演的陈嘉玲,是一个神经大条、充满喜感的角色。

  她表示,这其实是目前演过的作品里,最贴近她自己性格的一个人物

  陈嘉玲在台南出生长大,后来去台北闯荡了近20年。

  今年已经39岁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龄“俗女”。

  她既没有大富之家的出生,也没有花容月貌的颜值

  唯一“擅长”的事情,就是在拍照的时候闭眼”。

  陈嘉玲的工作,是某一家公司董事助理

  虽然听起来很高级,但实际上就是一个需要二十四小时服务职位——

  对于老板,她要事无巨细准备每一份文件安排每一次行程

  对于老板夫人,她也要毕恭毕敬地接起每一通电话满足喂药、喂水果、拍照等奇葩要求。

  最夸张的是,就连老板和小三私会,给小三看房这种事,也需要陈嘉玲去一一操办。

  虽然顶着个特级助理的名头,但是这份工作和女佣没多大区别

  陈嘉玲虽然有诸多不满,但是为了生活下去,只得选择忍气吞声

  不仅工作不顺利,陈嘉玲的感情也是一言难尽

  她有一个恋爱四年的男朋友,同居了三年半。

  相比恩爱恋人,他俩现在更像是同居的室友

  可是,当被别人评价为“老夫老妻”之后,他俩却不乐意了。

  迅速回家打扮了一番,准备重新上演干柴烈火戏码

  不巧的是,万事俱备,陈嘉玲却发现自己来了大姨妈

  两个人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然后各干各事:

  男友转身就在客厅看起了电影,而陈嘉玲也回到房间看起了杂志。

  彼此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互不打扰。

  如此猝不及防的反转,不禁让人觉得诙谐可笑。

  但是在笑过之后,却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他们之间已经只有“习惯”,没有爱了。

  男友对于陈嘉玲的焦虑毫无察觉,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婆婆也对陈嘉玲诸多苛责。

  小至衣服穿着,大到干涉她的工作,甚至强迫她要学瑜珈、学做菜等等,使她越来越觉得喘不过气,甚至每天失眠到天亮。

  眼看婚期越来越近,甚至连婚礼、婚纱等细节都筹备好了,陈嘉玲却突然提出了分手。

  对于一个39岁的女人来说,放弃一段稳定的感情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更让人惊讶的是,陈嘉玲在悔婚之后,连工作也辞了。

  她总算过上了梦寐以求的自由生活:

  不必再为老板的鸡毛蒜皮事情发愁,也不必在男友和未来的婆婆面前装淑女。

  每天白天宅家看剧吃零食,晚上独自一人喝醉了酒就睡觉。

  短暂地放纵过后,她却意识到:

  今年已经39岁的自己,似乎一无所有了。

  她真的一无所有了吗?

  当然不是。

  在陈嘉玲工作和感情接连受挫之后,她回到了台南的老家休息。

  这是养育她成长的故土,是她最熟悉和依恋的港湾。

  陈嘉玲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一家人靠一个中药铺维生。

  她小时候最难忘的记忆,都和这个中药铺有关。

  剧中也以两条线进行叙述——

  一条是长大后的陈嘉玲,一条是念小学的陈嘉玲。

  不同于在成人世界里的鸡飞狗跳,儿时陈嘉玲的种种经历,都是以一种温馨治愈的画风来呈现。

  虽然大多数都是家长里短的故事,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

  但是,恰恰是这种接地气的画风,让观众感到无比亲切,甚至从剧中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另一方面,陈嘉玲儿时和家人的羁绊,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她在成人世界里的抉择,也在某种程度上治愈了她所面临的困境。

  比如悔婚这个事,就有过先例。

  在陈嘉玲小时候,她的姑姑由于男方家庭的羞辱,毅然放弃了一段婚姻。

  作为旁观者,陈嘉玲亲眼见识了姑姑从即将结婚,到放弃婚姻的全过程。

  事发之后,姑姑不仅要面临全家人的责难,还独自承受了所有的经济损失。

  即便如此,在返程回家的路上,陈嘉玲却从姑姑的眼泪中读懂了一名独立女性的选择与坚持。

  可以说,姑姑的这份勇气与执着,也在无形中影响了成年后的陈嘉玲。

  剧名“俗女养成记”,“俗”即普通、平凡,但却又包含了世间大众的百态。

  “俗女”没什么不好,她们同样温柔迷人,懂自己想要什么。

  这部剧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其实恰恰在于它是一个“俗人”的故事。

  剧中的陈嘉玲并无特别的过人之处,但正是因为它的普通,甚至说“俗气”,才让我们能够真实地一探40岁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困局。

  正如谢盈萱所说:

“我跟陈嘉玲一样,曾经在自信与自弃间转圈。这个戏照映了太多,照映了 39 岁的我,如何遇见 39 岁美好的陈嘉玲,也将这个作品献给所有女性们。”

  剧中有一句点睛之笔的台词:

  “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人生转瞬,一个女生应该怎么活才是标准答案,这部剧并没有告诉我们。

  用导演的话来说,《俗女养成记》更像是一个关于和解的故事——

  当你进入一定的人生阶段之后,你可以原谅那个不成材的自己,可以跟工作感情生活不如意的自己握手言和,也可以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凡。

  成功并非人生唯一的评判标准,最重要的是,不管几岁,我们都要永远热爱现在的自己。

  *本文作者:张不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