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燃烧女子的肖像》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燃烧女子的肖像》观后感10篇

2019-09-23 23: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燃烧女子的肖像》观后感10篇

  《燃烧女子肖像》是一部由瑟琳·席安玛执导,瓦莱丽亚·戈利诺 / 诺米·梅兰特 / 阿黛拉·哈内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同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燃烧女子的肖像》观后感(一):记忆中的永恒之爱

  导演瑟琳·席安玛一直在同性题材影片上做着自己努力,今年的这部片终于口碑大爆。影片的情节简单,就围绕着画家Marianne给贵族家庭即将嫁去米兰的女儿Héloïse画像故事展开,随着二人的不断相处,她们之间产生爱情。看这部影片的体验神奇,前半段并无太多感觉,直到一场众人围着篝火唱起阿卡贝拉,Héloïse在歌声中起身裙子着火的戏,情感阀门立刻被打开,前面细致铺垫开始发挥作用,不断把我的情绪往更高的地方推。

  《燃烧女子的肖像》的主题是记忆,影片是从画家Marianne对往事的回忆展开,而Héloïse就是记忆的核心,二人和女仆共读欧律狄刻与俄耳甫斯的悲剧是核心所在,三人在讨论俄耳甫斯的做法时Marianne的解读也预示了她与Héloïse的结局,她和俄耳甫斯做出了同样的“诗人选择”,爱人意象存留在记忆的永恒之中而非现实生活中。这个神话内嵌于二人的关系中,也使得她们情感具有一种普世人性力量感染力极强。

  另一个主题则是观看与目光,长期被男性所占据的观看权力这次被作为画家的Marianne所掌控,而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Héloïse正是在一种平等的、带着爱意的目光之中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和身体,对爱的态度被动走向主动

  结尾的两次重逢,一次关于绘画,再次点到关于记忆的主题,一次关于音乐,而音乐对二人的关系增进起了重要的作用,阿黛拉·哈内尔最后一场戏极具张力表演将影片所有的情感推向了巅峰

  《燃烧女子的肖像》观后感(二):28

  当画师女主选一个数字时候,女主选的28让我的心里小小的偷笑了一下。因为看完电影的时候,刚好是我第一只脚跨入28岁的三个小时前。我一直相信这会是我最重要的一个生日

  第一次知道悉尼有queer movie festival,还选了这么赞的片子做开幕,结果已经是第七届了。两个小时的电影被一屋子的姬佬荷尔蒙环绕在中间,居然第一次压抑的喘不过来气。开场的主持人说if you're not a woman that loves a woman, too bad. This movie will teach you how.

  如果说《违命》里面的感情来的不明不白,那这部电影感情的萌芽就更无迹可寻了,好像是贵族间的一场游戏。但是法国人总能把这种剧情拍出让人觉得理所应当的感觉。让人想着,大概在法国就会是这样的吧。油画基调光线和构图,让人觉得法国的女孩子真的是画里走出来的。裙子上被扑灭的火,既是热烈的爱情的样子,也恰恰成为了爱情的终结

  很重要的东西出现离开,一个人的重逢,以及把书故意翻到28页漏出来的想你的秘密。这本书,我也有。

  很喜欢H在亲吻后说

Do all the lovers think they're inventing something new?

  robably true.

  整整五个星期前的周四,和很重要的人无声的告别了。一年以前我们久别重逢又分离后各自看了违命,之后在计算了各种变量也都无解的状况下,我们变成了对方那半截的诗。我一直没有办法像她一样做自己不会后悔决定,所以总在是非对错之间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后来诗还是变成了零零散散的字,不成句。我也在很久之后意识悲伤会上头,上头了之后的酒意弥漫像雾一样让人辨不清方向。既然遇见过就会有抹不掉的痕迹失去了一些自我,用你的那部分拼上。我现在还没有办法平静的看待这场相遇,希望有一天那团酵母被解冻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办法再变成美味面包了。

  一个星期前,我的老卤发霉了。两天前我辞职了。这些陪伴了我很久,曾经很重要的东西似乎忽然都扎堆赶着脱离。是因为我许的那个愿吗?希望在28岁的时候能交出一个自由的自己。因为努力过而舍不得放手,最后成了牵绊。心里还是会念叨如果没有发生所有的事情,是不是会不一样,希望平行时空里的我,可以果断一点。

  《燃烧女子的肖像》观后感(三):燃烧女子的肖像:关于爱人的回忆

  首发奇遇电影

  今年戛纳的第二部满分作品,又送给了一部赛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影片!瑟琳·席安玛也是赛前补课来不及看的导演,不过影片在极小的格局里做出了令人赞叹的大文章着实也是惊喜。影片讲述女画师玛丽安应邀到岛上为即将出嫁的女孩埃洛伊斯绘制肖像画,在画像过程中,随着两人的交往脾气古怪的埃洛伊斯逐渐打开了心防,而两人也发展出了一段爱情。

△法国女导演瑟琳·席安玛(左2)和《燃烧女子的肖像》剧组在戛纳。席安玛2007年凭《水仙花开》入围过「一种关注」;2011年《假小子获得柏林泰迪熊奖-评审团奖

  影片有着高度集中和戏剧化的结构大部分时间仅有三个角色(画家-女孩-女仆),而且全片男性出现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两分钟(大概只有五六个镜头……三场戏而已)。主要内容都集中在画家和女孩的关系上,写得细腻至极。阿黛拉·哈内尔贡献了极为精湛演技绝对是今年最佳女演员有力竞争者,从古怪乖戾到逐渐学会微笑,到体验性与爱情,到被迫分离的无奈感伤,整个人物弧线被极有说服力地细致地表现了出来,而片尾那个听音乐会的镜头的表演将是决定性的高光时刻

  影片有着极为美妙的画意摄影与世隔绝孤岛上的峭壁波涛汹涌大海,对应着人物内心荒凉社会环境的压抑;而室内的烛光则被以古典主义绘画的方式细腻地捕捉。影片初看就是一部古典风格的室内剧,随着故事的逐渐展开,“历史中被压抑的女性声音与身体”这一主题浮现出来。拒绝与画师合作的埃洛伊斯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抗包办婚姻,她渴望体验爱情;而另一方面女画家玛丽安虽然技艺精湛且很有创意,但仍要用父亲名字参加沙龙画展

  影片中三人讨论俄尔甫斯冥府寻妻故事的那个段落可谓是中心思想长久以来人们感慨这个故事中命运弄人和悲剧美感,但是在三位女性的解读中,俄尔甫斯走出冥界签的“回头”是一种有意的“选择”“他选择的是对妻子的记忆而不是她这个人”“这是诗人的选择,而不是爱人的选择”。这个故事也成为了结尾的预叙:画像完成,埃洛伊斯即将出嫁,玛丽安也要离开。玛丽安穿过黑暗走廊,即将走到门口的时候,埃洛伊斯在身后喊她“回头看”。玛丽安转身时看到的是身披婚礼长袍的埃洛伊斯(此前她两次在夜间看着这一景象幻象),状如雕像。这个时刻实在是美妙至极,且不说煽情强度堪称汹涌澎湃,最重要的是,再次把改写过的冥府寻妻故事又进行了改写,这次是代表尤莉迪斯的埃洛伊斯做出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不能相守的爱人的选择,选择留在彼此的记忆之中。

  因此,结尾的两次重逢——一次是画像(辨认出了两人共同的记忆),一次是本人(相见却又无比遥远同时又因为音乐彼此连接),又呼应了影片主要情节。实在是工整精致感人至深。结尾处的凝视,恐怕是维瓦尔第的音乐在电影中被用得最为催人泪下的一次。

  《燃烧女子的肖像》观后感(四):有关Adele Haenel

  近来好迷Adèle Haenel。本来很美的人,非要把自己搞的这么汉子。。有种可爱孩子气,但是又特聪敏母语是法语,会说不错的英语和很好的德语(因为爸爸)。

  阿黛尔:恶魔的孩子-水仙花开-每分钟120击/女战士/医生/自由了-燃烧女子的画像。

  恶魔的孩子没有找到资源。Celine说Adele在这部片子里面就像被附体incarnation一样。

  2007年的水仙花开看了几遍,导演Celine真的是爱她啊。Adele在采访中说,演戏的过程中会听Sia的breathe me。这部片子里她很魅惑,很不像平时采访中的她。

  在试镜中,她和Paulin对戏,她说:希望自己比较胖,那样就guys will leave you alone。Paulin说:我想过更坏的,我希望自己是残疾,那样就什么也不用做好,还有人能照顾我。我真是horrible。Adele说:那只是different,不是horrible。Paulin说:Being different is horrible。

  Casting Naissance des pieuvres / Water Lilies (Sia - Breathe Me)

  Celine似乎在采访中说想要拍一个非常女人味的人物,有点bitch但又不完全是。她的对标对象貌似是沙朗斯通。。。我因此看了沙朗斯通的《本能》。斯通在里面演了个迷人的双性恋女人,巅峰颜值的Adele和她有点神似

  阿黛尔出生在1989年,Celine出生在1980年。

  2014年阿黛尔第一次因为苏珊娜这部电影(也没有找到资源)获得凯撒奖的best supporting actress,她在最后说,我…还要感谢Celine,因为…因为…我爱你,voilà。漂亮的高个子,就这样满不在乎磕磕绊绊的讲出这番话来。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2018年他们已经分手了。我很怀疑他们可能2017或者更早就分了,因为似乎在拍《每分钟120击》的时候看到过Adele亲吻新女友照片

  然而,2018年9-12月份,Adele和Celine又在一起拍了燃烧女子的画像。2019年5月这部片子已然参加了戛纳的主竞赛单元,并且Celine获得了最佳编剧奖。Celine说这部片子是为Adele创作的。Celine说这部片子已经构思了5年。我的天哪。

  2019年初(大约2月份)的凯撒奖,阿黛尔带了自己的新女友参加。高个子,瘦,音乐人,剪了一个瓜皮头。Julia Lanoë,稍微看了下她的访谈,这种人估计就是Adele喜欢的那一类——略微腼腆笑容温柔,讲话也温柔,但是有些男孩气,对人真诚,脸瘦,有才华

  无比期待燃烧女子的画像,估计最快10月份能有资源。

  我看了看它的简介,里面讲到了俄耳甫斯冥府寻妻,如果回头,就再也见不到妻子了,但是俄耳甫斯还是在快要走出冥府的时候回头看了妻子,妻子消失。

  据说影片的最后,画家穿过长长的黑色走廊将要离开,Adele在后面喊,回头看。于是,“俄耳甫斯”回头。此生不复相见。

  这种小片段简直让人心痛。

  Celine在戛纳获得了最佳剧本奖,Adele在观众席特别蠢萌的鼓掌,Celine说要感谢她的两位演员,她们比自己小10岁,她们让我看到了电影的希望。Adele一时间也是满眼含泪,估计也是百感交集吧。毕竟是真心相爱过的人。

  小时候我不懂,但是大了些我能隐约感受到——有些事情,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会走向令人心碎的结局。当时的感情是真的,但事已至此,便再也回不去了。

  看Adele的采访觉得真是个特别的女演员,极其真实莽撞富有活力。似乎她在有意让自己变丑,以便不需行使女性的特权便可在世间行走。有人说她的眼睛是turquoise,绿松石一般。

  说话的声音比较粗,走路大大咧咧,肩膀晃来晃去,想问题的时候会挠头,回答问题的时候会用食指抵住鼻尖小动作特别多,一点也不优雅。但是在她低头走神的瞬间,还是能感到某种动人心魄美丽

  她说在塑造Heloise这个角色时,有三个阶段,从object到subject,从带着面具(日本面具)到面具裂开。她说(在TIFF)这是kind of an inner kitchen, I don't know if you can get it. But I worked before。全场大笑。她穿着白色西装,脸红的厉害,手紧张的冒汗,回答问题后在后面跳了两下,听问题的时候眼睛微微张大,眼神犀利

  Adele在戛纳的时候手上写了个28,在电影中似乎有个28的梗。不知道28在现实生活中对她俩有没有啥特别的含义……

  也许2008年Celine在28岁的时候爱上了19岁的Adele;也许2017年28岁的Adele和37岁的Celine分手。总之。总之。不管是Muse还是collaborator,希望她俩都各自安好

  总有屁话说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宽是没法完全的宽的,欢喜也肯定说不上,但是在不宽和不欢喜之中,也许会有艺术诞生。我们称她们为:poor artist,可怜的艺术家。

  《燃烧女子的肖像》观后感(五):女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年度期待又多一个

  作者:咯咯精卢米埃尔大厅的掌声久久无法平息,观众用长达十多分钟的尖叫和欢呼,来表达自己对《燃烧女子的肖像》的无比喜爱。

  烂番茄100%新鲜度、IMDb8.0分、Metascore93分,说这部电影是今年的“黑马”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燃烧女孩的肖像》并不是《阿黛尔的生活》。

  之前有不少人大胆预言,诺米·梅兰特和阿黛尔·哈内尔两位女演员在本片中贡献的精湛演技,已经锁定“最佳女演员”大奖一蛋双黄了。但最终还是惜败给了《小小乔》的艾米丽·比查姆…

  好在本片依旧拿到了本届戛纳最佳剧本奖,也算不错的成绩了。

  法国女导演瑟琳·席安玛以编剧作品而出名,曾和法国影坛泰斗安德烈·泰西内合作男同题材的《当我们17岁》,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

《当我们17岁》Being 17 (2016)

  联合编剧的动画片《西葫芦的生活》曾参与戛纳展映,并获得奥斯卡提名。她的导演长片处女作《水仙花开》当年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代表作《假小子》参与柏林电影节展映,并获得了泰迪熊评审团奖。

《水仙花开》Water Lilies (2007)《假小子》Tomboy (2011)

  如今在戛纳选片委员会十多年的“一种关注”之下,其新片《燃烧女子的肖像》终于入围主竞赛单元,大器将成。

  《燃烧女子的画像》讲述了一个浪漫主义时代初期发生在大西洋边布列塔尼小镇上的一个故事。

  年轻的女画家Marianne在风雨飘摇的夜晚赶到丧偶的伯爵夫人家。她应伯爵夫人之邀,为其即将出嫁的女儿Heloise画一幅像。

  伯爵夫人要把这幅画像,给女儿远在米兰的未婚夫送过去。朝夕相处,两个美丽却性格迥异的女孩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慢慢坠入了爱河。

  但是迫于社会观念、礼教的捆绑,两个人之间感情逐渐升温,却停留在彼此试探的阶段,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纸。

  伯爵夫人出门办事后,没有了顾忌的Heloise和Marianne终于一吻定情。

  但伯爵夫人总会回家,负责送画的邮差总会到来,出嫁的日子近在咫尺,Heloise和Marianne的恋情注定会走向终结,而画像,便是她俩最后的定情物。

  瑟琳·席安玛在本片中展现出极强的导演掌控力。全片多都采用固定镜头,通过协调配色、中心/对称构图的方式,让每一帧都宛如Marianne创作的油画,银幕便是她的画布。

  恬静流淌的弦乐配乐从未有喧宾夺主之时,与法国乡下田园生活的气息不谋而合。人物对话舒缓、含蓄,恋人们眉眼间的传情胜过万语千言。

  再找不到比Heloise为Marianne画像更美妙的恋爱场景,Heloise注视着身着绿裙的金发美人Marianne,用画笔和眼睛对她的形象不断深描。

  而Marianne并不似Heloise女性注视中静止的客体,她是两个人恋情中更主动的那一方,不断对Heloise发问,不断以变换的姿势和表情打破画肖像的状态——画肖像是Marianne的工作,而Heloise希望她不为了工作也一直看着自己。

  席安玛的镜头沉着地在两个女性之间直接反复切换,像两幅肖像画来来回回地照面,完成恋人的博弈。

  影片让人激动的时刻都充满灵光。Heloise和Marianne带着女仆Sophie去参加篝火晚会,篝火旁围着不同面貌的女性,他们吟唱起阿卡贝拉,歌声越来越高亢。

  越过火光Heloise和Marianne的目光磁石般互相吸引,在别人面前她们无法公然示爱,只能以眼神传递情绪。Heloise走到篝火边,裙子着火也浑然不觉,依旧看着Marianne。

  观众们也终于明白了,Heloise后来为学生讲解的画作为什么叫做“燃烧女子的肖像”,而片名中的“燃烧女子”究竟是谁——

  不只是此刻的Heloise,更是Marianne,爱火熊熊,恋爱像一场疯狂的热病,而这部电影便是这两个为爱情而燃烧女子的肖像。

  许多影评人把《燃烧女子的肖像》和前年的爆款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相比。诚然,两者的设定无限接近。

  恋爱双方存在一定的社会地位差距,都是以相对弱势者住到对方家中为开场,都经历漫长的试探心意阶段,度过一段无人打扰的美好时光后都面临分别。

  并且其中一方都必须和别人结婚,甚至两部影片的收尾方式都如出一辙:失去恋人的男孩/女孩失神的望着别处,沉默不语,热泪盈眶。

  相较《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没有配乐的最后一幕,音乐厅中的Heloise别过脸看着舞台,脸庞被舞台金色的灯光照映,维瓦尔第《四季·夏》的Presto慷慨激昂,Heloise神色变换,热泪盈眶。

  结婚多年后她依然是那个篝火边那个燃烧的女子,对Marianne的爱火从未熄灭。

  有一种电影的厉害在于,你明明知道一切都是设计,却仍然被这些设计的呈现精准打击。

  《燃烧女子的画像》正属于这一类,场刊给出了3.3的高分,拥护这位知行合一的女导演。

  自从拍摄《水仙花开》,女导演瑟琳·席安玛和女主角阿黛尔·哈内尔相知相恋。

  如今她终于带着自己的缪斯携手走上了戛纳的红毯,戏里戏外,为爱情燃烧的女性都光辉动人

  《燃烧女子的肖像》的获奖——那是爱情的全面胜利。

  · THE END · 这是“不散”的 第926期 原创文章,感谢关注 不散·公众号(busan-movie) 相聚有时 / 电影不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