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成熟的人,懂得适当“死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成熟的人,懂得适当“死心”

2019-09-26 16:15:44 作者:碧读·七月橘 来源:碧读好书指南 阅读:载入中…

成熟的人,懂得适当“死心”

  好书碧玉一般珍贵

  提供高品质必读好书资讯欢迎关注

  文 | 七月橘

前段时间,《都挺好》掀起了一股全民追剧热潮剧中大哥扮演者高鑫再次进入大众视线。当年的《情深深雨濛濛》中的青年尓豪,经年之后,塑造形象依旧深入人心。在演艺界这个略显残酷职场环境中,他能走得如此之稳,或许就像他在某次采访中提到的:“只要对生活没有过高期待,生活才处处有惊喜。”看似简单一句话,仔细一想,这种人生态度,并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得透。 01 期待过高,伤人害己这几天重读了鲁迅的小说《伤逝》,发觉书中男女主人公悲剧,其实是很多亲密关系缩影。罗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在起初是热烈的,他们彼此聊着关于文学思想的种种,在平常交往中日渐沉沦。遇到爱和了解的人,往往是冲动的,他们敢对家长的不解说不,甚至也敢对世俗观念置之不理,力排非议,同居在一起。然而,之前的憧憬有多美好,之后的现实就被衬托得多惨烈。涓生眼里的子君,是一个能和自己产生共鸣的新女性。而沉浸在二人生活中的子君,要忙于照顾自己的小家庭,要做饭喂狗,还要和邻居争争道理。此时的涓生,失望了,原来那个和他谈论风花雪夜的女子,其实也囿于柴米油盐。而另一边的子君呢?以为这个男人无所不能,可他面临失业只能摇摇头。两人对彼此的期待太高了,超出了实际,也偏离两人在一起生活的初心。期待幻灭之时,彼此分离,也引发了悲剧。那位付出所有也要收回爱情的子君,因为受不了如此的心理落差,最终抑郁而亡。至于涓生,他的余生,也将在悔恨中度过。对别人期待太高,对结果接受程度就越低。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是败给了现实,但更多的是毁在了自己手里。期待本是一种向往,但过高的期待,在结果面前,就变成了羁绊,自己愤愤不平,别人也受到了伤害。想起林志玲在做客《十三邀》里说的:“婚姻里大家都太有期待值了,婚姻里的这些期待会重重把你打击。我常常觉得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少伤害。”说这句话的林志玲,在前段时间公布了婚讯,在别人都觉得他配不上的时候,或许在她自己眼里,这就是最好的。没有过高的期待,看似是对别人没有要求,其实是在保护自己。只有看不清现实的人,才会执着满足自己的期待值,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会轻易期待过高,也因此避免了让自己失望的结局 02 适当妥协,乃智者所为张爱玲从小在缺爱的环境里长大,生性敏感,所以才写出那么细腻尖锐故事,针针见血。敏感如她,在看到傅雷写文章批评自己之后,立马撰文,以一篇《自己的文章进行反驳。虽然在文学领域寸步不让,但在处理人的关系上,她却可以变得柔软选择妥协。张爱玲这一生朋友并不多,可苏青算得上一个。两人因为写稿建立联系三观契合,往来甚密。往往在我们欣赏个人的时候,很容易加上滤镜,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心理预期,可似乎忘记,再欣赏的朋友,也有不足,再完美黄金,也会有瑕疵。苏青虽然才气逼人,但为人太过耿直,说话直接,不考虑后果。张爱玲如此敏感的一个人,却从不在意这一点,还曾放出话来:“即使她有什么地方得罪我,我也不会记恨的。”这就是张爱玲的智慧之处:在合理范围内,依据实际降低自己的期待值。这段感情纯粹历来能被传为佳话,我想,这和张爱玲的妥协不无相关。要不然她那么骄傲的一个人,怎么能和得罪自己的人做朋友?随着年龄渐长,我越来越发觉,那些人缘好的人,往往是那些可以适当妥协的人。曾观察过身边一个很受欢迎的朋友,他为人处世标准大概是从来不试图去改变人,或者让别人为自己而改变。这样一来,很多在别人眼里那种具有攻击性言语行为,在他这里,他都不太在意。看起来似乎有些冷,但是这样的人,其实恰好帮助理解了别人。之前高晓松找朴树借钱,这笔钱还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两年后,而且还是朴树自己来要的。有些人或许会计较这位朋友还钱的时间和主动被动区别,但是朴树从不会这么想。也是因为如此,朴树虽然为人低调,但他对朋友的仗义却是广为人知期待值是一种很主观东西,改变不了现实,但适当的妥协,往往会有意外之喜。曾有人把期待比作通往地狱桥梁,现在看来,要想要避开这条路,就得学学张爱玲和朴树。他们的终点,不是地狱,反而是世外桃源,且处处是惊喜。 03 选择性期待,即是人生哲学勾践卧薪尝胆决心从古传唱至今,但这背后出谋划策的人,却鲜为人知,那就是一心辅佐勾践复国的臣子,范蠡。同是助王建业的臣子,文仲被赐死,范蠡却保全一生。如此这般的云泥之别,究竟源于什么?范蠡在勾践手下做事时,吴王夫差十分赏识他,多次去邀请,他都不为所动。因为他深知勾践复国的野心,也对其能力深信不疑,范蠡对自己目前辅佐的君王,一直抱有期待。因为有期待,所以他和文仲二人,一心护主,不有二心。范蠡和文仲命运转折点,不是在大功既成之际,两人辅佐有功之时,而是在复国安邦之后。在文仲一如既往对勾践抱有期待,选择继续跟随的时候,彼时的范蠡,抛弃荣光,选择了隐退。走之前,他告诫文仲:“可与越王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两人命运的分水岭,自此形成。留在勾践身边,仍然对其抱有期待的人,自刎而亡;改变期待值,洒脱退位的人,开启了自己更为精彩的后半生。这就是属于范蠡的为人之道,所有的期待,应该是有选择性的,适时发生变化的,要是太过执着,只会害了自己,甚至还会影响全局。范蠡晚年的时候,二儿子入狱,他就直接告诉大儿子说:“你不行”,直接点明要小儿子去。旁人不解,可大儿子不甘心,执意要去,结果把事情办砸了,这时家人们才觉得范蠡对两个儿子产生不同的期待,是对的。他自己后来解释到:因为要拿着钱去办事,但是大儿子从小是受苦过来的,比较抠,但是小儿子不一样,那时家中已经富裕,他大手大脚惯了。期待不是从内心出发,而是应该以实际为基础,有所变化和选择。如此一来,才不会让期待落空,也不会成为事情的绊脚石作家蓝淋曾说过:“背着不切实际的期待,其实是负担。”对别人有期待是没有错的,但得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 04 期待过高,会带来什么?觉得自己有一个看着不顺眼伴侣,一群没有分寸的朋友,一个自己无力改变的未来生活已经是不如意十有八九了,如果还给自己添堵,那么往后余生,漂亮的脸也会布满愁容,再优秀的伴侣也会反目成仇,再善良的朋友也会渐行渐远,再光明的未来也充满了磕绊。过高的期待,结局往往打脸,适当的妥协,有选择性的期待,才是人生哲学。要是能看开了这一点,三万天的人生,幸福就会多一点儿作者:七月橘,文字痴迷者,自由撰稿人喜欢温情地讲点哲理。本文为“碧读好书指南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提供高品质必读好书资讯,帮助每个人读到好书!部分图/摄图网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

  微信公众号:碧读好书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人生课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