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张勇:鲁迅朝花夕拾的评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张勇:鲁迅朝花夕拾的评论

2019-10-09 13:18:26 作者:独星僧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张勇:鲁迅朝花夕拾的评论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书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提起鲁迅先生,我们可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少年学习语文经历的三“怕”,即“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就是我们三“怕”之中的第二“怕”。为什么我们会害怕鲁迅先生呢?因为他的文字作品变化多端,常让未适应文风的人应接不暇,但他的文学造诣文坛地位无可比拟,长期在教科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现代作家中,几乎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能像鲁迅这样深刻具体的,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经典的中国文学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纯文学似乎成了“四不像”的怪物作为世界级的文豪巨匠,鲁迅先生及其文章也逃不过这个命运,慢慢地被移出了教科书。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快餐文化”甚嚣尘上鸡汤流行,自媒体蜂拥而上公众号乱花渐欲迷人眼写作变现成为时尚关注纯文学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当下,精神生活却越发贫瘠追求“鲁迅文学”的人好像过时了,无论是信息还是消费大众都在加速肤浅,但真正爱文学的人却还是会把鲁迅的作品当成文化瑰宝 。

  但要读懂鲁迅及文学作品却不易,这需要强大心智耐力。我们在读其作品之前,得先追溯回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从他的生平经历去了解。他的这本回忆自传体散文《朝花夕拾》就是最接近他生活与所处时代的代表作品。

  写作这本《朝花夕拾》,鲁迅用了长达9个月的时间,其封面设计是他亲自参与设计并题字的。与其他作品,如《呐喊》的激愤,《彷徨》的苦闷,《野草》的决绝风格相比,《朝花夕拾》呈现的是温馨风。这本书的制作相当考究精美之处可圈可点,文字内容更是深入人心,是中国现代散文难以企及的巅峰佳作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生活最为动荡不安时写成的, 1926年,白色恐怖像是漫漫长夜,辗转流徙成为鲁迅的生活常态年过半百却要携妻儿外出避难,而他早已习惯。也因此他留下了:“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这样的句字。

  这一年中,鲁迅因北京女师大学潮、“三·一八”惨案影响,被当时教育总长章士钊免去了教育部佥事之职,又被段祺瑞通缉,被迫辗转北平居所、山木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甚至是木匠房等地,当时的他身体欠佳,“气愤落寞芜杂笼罩着他,辗转迁徙之际,他写了《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和之前完成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前五篇。

  同年10月14日,鲁迅受林文庆校长邀请,南下厦门大学,他进步的言论活动受到所谓学者”、“复古者”的诘难和反对教授们的“面笑心不笑”,校长林文庆态度也由尊崇变为排斥,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决定离开厦门。当时,他相当落寞,思念开始蔓延,往事随着尘封的记忆飘浮而出,在海岛满天的“芜杂”中,鲁迅重拾童年、少年、青年往日时光创作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忆》、《藤野先生》、《范爱农》等五篇自传性回忆散文,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后五篇。

  这十篇散文记录了鲁迅最初三十年,从家庭社会,从城镇乡村,从国内到国外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是研究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和他早期思想发展轨迹,乃至于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艺术文献

  刚开始这些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在鲁迅到达广州后,在白云楼重新编订,并添加了“小引”和“后记”,于1928年9月改名为《朝花夕拾》;1929年2月再版,由未名社出版;1932年9月又出了第三版,可见《朝花夕拾》的热度

  别于那些单纯回忆、怀旧一类的散文,鲁迅的散文一时半会难以读懂,不过,一旦你真正理解参透,将是终生的财富

  他的《朝花夕拾》开创了“闲话风”散文体例,无论其思想价值,乃至艺术审美都臻于上乘。五四时代的文学革命,加之以鲁迅先生创造性贡献,使《朝花夕拾》成为了中国散文史上的又一高峰

  我们以《朝花夕拾》的第一篇《狗·猫·鼠》为例,作者看似在回忆童年时救养的隐鼠,及隐鼠遭到摧残最后死掉的经历和感受。其实却是作者以狗猫相仇为引子,暗指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攻击嘲讽他们散布“流言”,表达了对像猫一样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的这一类人的憎恶及对弱小者的同情

  在对“狗仇猫”的“动机考察上,作家又自然而然引入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地国民童话》以及外祖母和长妈妈故事,这种从西方文化引至中国民间文化的视角,让散文更加地一波三折曲折动人

  更有意思的是,他在散文中,掺入了“杂文”的笔法针砭时弊相映成趣,多重视观察下,意蕴内涵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展现读者面前,散文独具个性,与其他散文相比光彩夺目,读来情趣盎然,意犹未尽

  除了视角之外,多层次的审美也是《朝花夕拾》的特色

  《朝花夕拾》中回忆往事,不忘现实探寻生命意义,构筑精神的家园被鲁迅赋予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残酷

  《五猖会》中,鲁迅讲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痛苦的感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通过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作对比,将儿童的生活乐趣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这一对尖锐矛盾突显出来,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思想教育观。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三篇散文都从儿童的角度出法,深刻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精神内涵极为丰富。

  书中除了这种精神内涵之美,主人公形象人格之美也相当突出。以散文集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文章先抑后扬,用语不多,但是波澜陡起,引人入胜,前后对比,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精彩描写处如,“当我知道谋死我隐鼠的时候,嫌恶地叫她阿长,‘黄胖而矮’,就连‘长’也不是她的名字,‘夏天睡觉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这样写,如同将儿时与长妈妈相处情景,搬到了读者的面前,生动鲜明刻画了长妈妈善良率直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麻烦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感激

  同样的,在《藤野先生》中,记录着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他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怀念

  还有《范爱农》中,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无常》则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喜爱,正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吊打举着“公理”、“正义旗帜的“正人君子”,嘲讽味极浓。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和《无常》等散文篇章精心塑造主人公形象,通过鲁迅先生的生动刻画,其人格之美展露无遗。

  在《朝花夕拾》收录的10篇散文中,你还会发现另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自由心灵的表达之美。

  童年所体验到的爱和亲人死去的经历,以及成年之后的理性思考,还有人生存的基本问题,都流淌于鲁迅的笔端,给这些散文打上了悲天悯人者的艺术情怀

  通读本书,你会发现这是一本有着杂文味的散文集讽刺语言,批判意识与反讽式幽默是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旗手、战士、青年导师身份出现的,其散文的杂文品质,正是鲁迅区别于其他散文家明显标志之一。《二十四孝图》、《五猖会》、《藤野先生》、《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的批判意识都非常强烈,或抨击旧教育对年轻人毒害,或抨击旧制度的黑暗与邪恶,或者批判封建意识的毒害无孔不入,鲁迅散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丝毫不比他的杂文逊色,《朝花夕拾》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散文创作的新范例后世作家从不同方面继承和发扬鲁迅散文的风格,其影响遍及文坛。

  《朝花夕拾》对作者成长经历的追忆——由《狗·猫·鼠》到《阿长与“山海经”》……终了于《藤野先生》到《范爱农》,从追忆保姆、读私塾,到父亲的病,再到外出南京求学,乃至最后出国留学遇到藤野先生,结识范爱农等等,自动自觉形成了一种成长追忆模式

  而文章内容的关联,和成长追忆模式相呼应,形成了一种连环勾连格式链条线索。散文集首篇《狗·猫·鼠》提到长妈妈踩死隐鼠,第二篇马上追忆到《阿长与“山海经”》;由第7篇《父亲的病》提到衍太太,再到第8篇《琐记》中对衍太太的刻画,这种排列既各自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这和《聊斋志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类似,无一不是故事的主角,让人记忆深刻。

  散文集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借儿童之眼进行叙述,把百草园写得生机盎然情趣满怀,让人感叹好一幅儿童乐趣图!如果从成人的视角来叙述,这就会使文章大打折扣,也会使本来在儿童眼中充满乐趣和神奇的百草园,变得平淡无味

  《朝花夕拾》中的童年趣事,可以说是作者从“纷扰”中寻出来的一点闲静,从作者书桌上的一盆青葱得可爱的“水横枝”生发出来的。

  按照作家的意思,“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朝花夕拾》的情趣由此而生,更显得真挚感人清新隽永

  本书可以说是鲁迅式散文的个性化抒写,可称为鲁迅式散文。正好似流动的潺潺小溪,仿佛是暗流涌动的潮汐,在看似平静外表之下,蕴藏着巨大动能,掀起读者情感的滔天巨浪,更是其艺术力量的迸发与升华

  个性化抒写是鲁迅生命意识的一种自觉状态,更是鲁迅艺术的生命,艺术化的人生,生活化的艺术,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使他的文字直抵人心,自然抵达的文字里饱含着情感、思辨反省感染读者,走入读者的内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