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一那晚,我站在窗前看烟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十一那晚,我站在窗前看烟花

2019-10-14 17:15:40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一那晚,我站在窗前看烟花

  十月一日那晚我在北京,坐在沙发上读书,脚边是两只猫。这样不知道过去多久,感觉空气震动,远处传来轰鸣声,我这才想起这晚要放烟花放下书,我走到窗前,顺着街道远眺。看见在一堆大厦的后面,极遥远地方,有一朵朵烟花腾起,就在楼顶上一点点,感觉有个1-2厘米高。

  我家乡的朋友兴奋地问我:你在北京看到烟花了吗?因为他们在电视上、手机上看到如此壮观的一幕幕,想必我在现场应该能看到更加难忘景象。和大多数看电视的人,看网络视频的人相比,我毫无疑问是在看现场。但从视觉效果观察角度上而言,我远远不如他们看得真切。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完整的烟花,而我只能看见楼宇上的几小团,大部分都被遮住了。

  那么,当我们说到共同经历时候,我们究竟是在说些什么?共同的时间,共同的事件,但是各自拥有不同的观察。传媒表现烟火晚会当然是一种真实,由高精度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和不同高度,还原现场的视觉效果,用数字讯号传递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构成了许多人的共同经历。而我在现场看到的则是另外一种景观,受限于地理位置、观察角度,我只能在遥远的侧面观看烟火的一角。这同样是一种真实,但是很难和大部分人构成一种共同经历,因为两种观察方式下我们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

  这种差异更带来了一种新的变化:在几千公里外看直播的人,远比在现场的人能看到更全面、更丰富、更多细节的真实。在这里,观察和叙述之间的区别被抹平了。

  如果从观察的角度来认识事物,那么,关于那一晚的烟花,是由无数居民,从远远近近无数个窗口,无数条街道上,用无数张照片和无数段视频拍摄记录下来。通过这些照片和视频,一个人可以一点点拼凑出当晚的情形。他能看出烟花的远近高低颜色变化,还能看到人们在如何惊叹,又是在如何谈论,甚至是看到他们脸上表情。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如果从叙述的角度来认识事物,则要简单高效许多。几百台摄像机已经放置安排完毕,它们知道自己要拍什么,会拍什么,在什么时间,用怎样的焦距和角度。它们不是在观察,而是在记录,而且是按照某种内在序列记录,结果就是在叙述,用最完备的角度,最精确表达,叙述异彩纷呈夜空。不需要人们再去选取,因为它们早已经选取过,给出来的都是最美的结果。

  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前后有接近一年的时间,人们都在不断讨论。最早从天文望远镜里观察,到最近切时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经历过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的人,可能有无数不同的记忆碎片。等到2061哈雷彗星再次回归的时候,这些不同的记忆碎片早已经消失。关于1986年的哈雷彗星,基本上会用几十张天文台拍摄的照片加以涵盖。2061年的人们看着那些照片,会以为1986年的人们在平原,在雪域,在森林,在湖泊,在海洋看到的哈雷彗星就是照片里的模样。但回到1986年,哈雷彗星不过是夜空里黯淡的一个小点,绝对没有天文台照片里那么硕大清晰明亮

  个人观察的角度带来文学集体叙述的角度制造历史。就像是历史里不会有一个中年男人坐在沙发上,脚边躺着两只猫,他起身站在窗前看见远处高楼大厦后面的一点点烟花,这属于文学的部分,属于私人独特记忆。放在百年的尺度里,这些都是无足轻重的细节,完全没有必要进入历史。但对于其他人而言,这种个人观察带来了另外一种共鸣,在历史中不会记载的个人感受---眺望某个远方,看到世界的一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