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妈妈人设不崩,心态迟早要崩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好妈妈人设不崩,心态迟早要崩

2019-11-20 12:15:07 作者:武志红主创团 来源:武志红 阅读:载入中…

好妈妈人设不崩,心态迟早要崩

  ↑点击上方 “武志红”,回复数字“002”

随机送你一个专业心理测评 文 | 冰千里编辑 | 朗门、五花鹿  如今妈妈们,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有知识文化职业,懂得心灵成长更喜欢探究亲子关系。 正因如此,也容易紧绷着一根弦,时刻提醒自己有一个“好妈妈应该的样子。 

  十月怀胎时,就求知欲及其旺盛,耐着怀孕的辛苦阅读了大量育儿书籍勤勉程度堪比高考;

  加辅食后,为了确保均衡丰富,严格按照食物金字塔原则制定饮食计划

  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里放的不是古典音乐就是儿歌故事读物卡片儿童绘本轮番上阵;

  兴趣班、加强班、一对一,费心费力咨询研究,生怕耽搁孩子的成长…… 这样高标准要求自己,妈妈们挺得住吗? 何况很多事,并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答案。 若过于想要“正确”,就很容易在实践中有新的纠结: 孩子挑食,是顺着他还是强迫他吃呢?是让他玩个够,还是多上点补习班呢?孩子喜欢个人玩,是由着他还是逼他合群呢? 有点不知所措,好像突然不会当妈了,进入一轮严重反思忏悔中。 以上,我都称为太理性了。 成为“好妈妈应该的样子”,本身是一种恐惧 背后原因是:怕自己不够好,承受不了自己不完美,受不了内在声音批判。 正因为如此,很多妈妈都在用标准将自己角色化 ”,说话做事,都掩盖住真实的自己:鲜活生动柔软、有小缺点、甚至爱唠叨。 孩子一出生看到的妈妈,完美无瑕—— 但不够真实。 有句话说得好,“大人有没有说谎,孩子一眼就看得出。” 健康家庭生活,不需要太过理性,而是需要让情感自然流动。 因为最终打动人的唯有:真 实。  真实的妈妈并不难,也更受欢迎。这样的妈妈,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鲜活的个性:不压抑自己的情绪可以想想自己的母亲,真的很多来访者从来不记得妈妈笑过,有的只是满面愁容唉声叹气。 妈妈没有发自内心欢笑,这个家庭就是“僵硬”的 。 爱笑的妈妈是有活力的,你会在每个角落发现身影,会听到她的笑,孩子也跟着流动了起来。 在现代家庭里,表达积极情绪,很多妈妈都做到了。 但表达消极情绪,却是一个难题 很多育儿书都教妈妈:控制住、压抑住负面情绪。 导致很多妈妈不会明摆着大动干戈歇斯底里、摔盆子摔碗。但一旦不开心都会选择在孩子面前憋着,憋得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整个家里氛围压抑。 做妈妈已经足够辛苦了,憋着得多难受啊。 真实的妈妈会直接说出来,获得理解帮助。而不是假装不累,或者忽视自己的感受坚持付出,但同时,又无意间透露着自己的厌恶和疲态。 上班累了一天,回家还要带孩子、处理一堆杂七杂八家务,很暴躁很累——直接跟老公求助,我今天真的很累,你多做一些帮帮我好吗?谢谢老公! 孩子嚷嚷着要讲故事——直接跟孩子倾诉,妈妈今天很累了,想去躺一会儿,晚点或明天,一定给你讲故事。 其实家人在乎这一时的付出和忽视,但只要妈妈的情绪能流淌出来,她自己能变得自在轻松,整个家庭氛围都会轻松很多。这才是老公和孩子都喜闻乐见的。2、柔软的母性允许孩子情绪流动一个“允许自己的情绪流动”的妈妈,也自然而然接纳孩子真实的情绪。 因为在这些妈妈眼中,情绪不是可怕事情我们可以接受它,并透过它去解决背后的问题 一个同事分享了她的经验。 孩子因为受了的老师批评,不想去幼儿园,在地上翻爬滚打,大哭大闹。 一般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常常会像审判一样: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你啊,是不是你做错了什么啊?最后往往孩子更不愿意去学校了。 最后孩子会觉得,学校不是好地方,家也不安全,充满曲解和指责。 而我的同事告诉孩子说:我知道你很难过,那你先哭,然后想说什么和妈妈说就好。 最后孩子抽抽搭搭地把理由说出来,她才知道原来孩子没有违反纪律却被老师误会了。 而当孩子宣泄完、倾诉完、被妈妈理解之后,情绪也平复得差不多了,对去上学也没那么抵触了。 真实的妈妈常常不会太累。因为她懂得: 只要让孩子知道无论遇到什么情绪,都可以被接纳和理解,问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3、隐蔽存在感:有她没感觉,她不在家就不习惯了。很多妈妈会喜欢唠叨和管很多事情。 这都是一种母性的本能。 “流动的妈妈”不必太理性,不管大事小情她都管: 边擦地边抱怨地上的香蕉皮,边洗碗边指责浪费,边洗衣服边嫌袜子又臭又脏…… 但她很真实。 嘴上不停活却不少干,嫌孩子弄脏衣服,轻轻给擦掉,然后命令脱下来去洗,又会很温情的给孩子换上干净衣服,最后还说:“再弄脏就不给你洗了!”。 一天天就这么过着,妈妈继续抱怨,孩子继续烦妈妈,就像情绪流动的小闹市热闹,生动,真实,自然。 突然妈妈出差半个月,甚至几天,就发现这个家不同往日有欢笑吵闹,一下子安静了许多,不那么热闹了,河水停顿了。 一直到妈妈回来,孩子拥抱,老公开心,家庭又再次进入闹市状态。 4、稳住在自己的模式里:行为预测 一个真实妈妈的行为是可预测的,不会被因为内在压抑的情绪、别人的育儿言论产生巨大的波动。 如果是一个自我压抑、喜怒无常的妈妈,开心时,温柔一会儿,对写作业的孩子端茶送水,嘘寒问暖;有时心情不顺了,又突然指责孩子,“写个作业,磨磨蹭蹭,从下午写到晚上,能不能麻利儿点!”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总是诚惶诚恐的,很没有安全感的: 不知道这次犯了这么大的错,妈妈还会不会爱我?一气之下夺门而出的妈妈,还会不会回来?之前妈妈那么生气,现在又跟没事了一样,一会还会不会“算旧账”?…… 为了不被这些情绪淹没,孩子必须发展出“分裂机制应对,这直接破坏了孩子内在体验完整性。 但行为可预测的妈妈实什么样的呢? 爸爸和孩子相视一笑,他们知道接下来这个女人会做什么,甚至说什么,果不其然,被说中后爷俩哈哈大笑,妈妈还被蒙在鼓里诧异的看着他们,(回过神来了,没准还会臭骂一顿),一家人最后乐成一团—— 大人行为可预测的家庭,孩子也会被满满的安全包裹着长大。  以上给你呈现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最真实的样子,她就这样毫不掩饰的做着自己,她不会每时每刻地去想: 这是应该的么,一个好妈妈应该是什么样子? 会吵会闹,很正常,这都是真实生活的小插曲。 以上就已经是足够好的妈妈了。 “足够好的妈妈”还是有点好了,应该是“还过得去的妈妈”,曾奇峰翻译为“60分妈妈”,他说的分好像还是太高了。 温尼科特说过: 作为一个母亲,她很清楚自己要保持活力和生机,并能让孩子们感受和听到她的活力。 但她不需要像列出购物清单那样,让自己提前知道接下来该对孩子做些什么。” 看似简单直白,却一直很难做到。 有人会问:“怎么样才能不太理性,要做到真实呢?” 答案是:你 的 人 格 。 人格底色不需要太理性,不需要过度反思,或者说,过度反思不该用在孩子那里。 一千个妈妈就有一千个人格底色,除原生家庭带来的,除早年你带给孩子的创伤外,如今的你得到以下4点,即可。 第一,探索人格模式。 如果一个妈妈,早年没有被好好对待过,有过创伤体验,担心将幼年一些负面影响代际下去。 首先,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去探索自己的人格底色,探索早年的关系模式。 甚至无需改变什么,只需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儿就行。 探索自己的创伤,避免把自己未得到、未疗愈的东西“过度补偿”给孩子,就可以了。 例如从小就被忽视的妈妈,稍微注意一下,不要过分地关注孩子,宠溺孩子。 例如从小未被满足的妈妈,记得不要把小时候没有实现愿望,强行给孩子。 第二,有独处能力越有能力独处的人,就越有力量在关系中真实做自己。 因为她们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也能自我滋养,不需要在关系里过度索取别人的爱和认可,这样才能真实和清爽地做自己。 而这也有利于孩子独立。 好的养育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孩子自然捕捉到你的人格,并把母亲的形象内化,成为他的一部分。 孩子离开时,不是茕茕孑立黯然神伤,而是依然美丽发光。 最终会让孩子充满力量离开自己时,孩子就这么自然做到了,而不是理性母亲的角色,把孩子框在自己需求中——没了妈妈就不行第三,与伴侣的关系。伴侣之间可以有冲突矛盾,但至少要把伤害降到最低。 不优先解决夫妻俩的矛盾,一切流动都是投射与索取,都会被孩子深深感知到,孩子最能看到的就是父母俩的互动。 比如夫妻俩冷战生疏客气,也没大吵大闹。 但孩子会捕捉到家空气里,怪怪的感觉,孩子一胡思乱想,而且还搞不明白问题在哪儿,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夫妻俩有矛盾很正常,直接面对面就好了,至少让情绪有个结果。这不在于是否离婚,在于真实面对后不再带来隐形消耗第四,建立支持系统做不到独处也无法解决伴侣关系,那就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吧。 注意,是个系统,不是单一兴趣爱好。 主要亲密关系受损,对外就不能只是单一支持,而是一个组群。 比如闺蜜工作、兴趣、学习、成长小组、个人体验、一段恋情、一份公益、一份兼职,是它们的组合体。 系统中每个环节你都可以做自己,并且你是被支持的。 唯有此才能慢慢抵御内心匮乏和爱的缺失,才能不对孩子抓取,才能和“过得去的妈妈”靠拢。 最后,你若还是无法释怀,还是做不到,说明当下就是如此,人生不同阶段都不一样,做当下的你就好。 我们说要做一个真实的妈妈,并不意味认同养育的责任全在妈妈身上。简介:冰千里,资深心理咨询师,一个孤独温暖的老男人,专注一对一心理探索,公众号:冰千里(b)。本文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推荐你看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情商测试  |  隐性抑郁筛查  |  深度心理需求☞AI笑容检测仪☜ 预约咨询师   团体小组报名后台回复数字“002”随机送你一个专业的心理测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