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精选

2020-01-30 23:08: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精选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是一本由谢韩著作四川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3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一):少见的有韵味诗歌启蒙书。

  本书很好地体贴到了给孩子看的需要。从内容编排装帧设计,可以看到作者编辑共同的努力诗词阅读体验首重情境,每首诗词的解读从孩子能理解的日常场景出发,篇幅短小,不会让他们觉得趣。配图选择经典国画方便孩子体验古诗词意境情趣,利于体悟唐宋山水众生作品中的意趣。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名为给孩子看的诗歌读本。但多不是简单的文配图,就是上课式的讲解。归根到底,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阅读现实,还有作者本身功力问题。在这两点上,这本书解决得非常好。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二):唯一愿意跟孩子一品读的唐宋诗书

  孩子已经上二年级了,并不小了,从她 3 岁开始,我就在找古诗词集。说真的,我并不是一个好爸爸,因为我真的不愿意跟孩子一起读那些粗制滥造书籍:要么,是上世纪城乡结合审美;要么,唐诗的解读莫名其妙更有甚者,还有把字都印刷错的。

  直到我找到了这本《讲给孩子的唐宋诗》,真的被满满的诚意打动了。

  淡雅精美的印刷,摸起来厚实用纸,尤其是插图的审美,带着中国风,仿佛跟着孩子一起进入了那个诗中的世界,也能一起感受千年前古人写诗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每天晚上睡觉,都会拿着这本书,给孩子将一首诗,轻轻的读上五遍。慢慢的,孩子对诗的感觉越来越好,寒假一口气连背 21 首古诗。虽然背诗并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但确实让我觉得她慢慢开始对诗有感觉、有感知了。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三):目前读到的最符合“给孩子读”定位的唐宋诗赏析

  近年来似乎很流行“给孩子读的……” “写给儿童的……”之类的书,但翻开一看,大多数都还是成人比较重,有点忽悠的意思。而这本书的作者谢韩(没有大名家光环),却真的是在脚踏实地地为孩子讲述知识。她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用自己的古代文学专长,给孩子讲诗歌,不在于琐碎地谈字词含义,而注重讲趣味兴味,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学习热情,真正地在生活中持续为孩子提供文学鉴赏滋养

  我本身是做文化教育的,也还比较关注作者的创作观、出发点。作者说:不要期望孩子因为读了诗,就会有什么改变,不要抱着功利去读诗,只是我们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并且一直是。这段话深得我心!正是要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在孩子的成长中慢慢地陪着,长久地陪着,不急不躁,成果自然呈现了。孩子走得慢,学得笨拙,都没有关系,陪伴就是最好的成长助力

  这本书还没有读完,也还没开始和孩子分享,不过我相这样的创作观和对诗歌的赏析方式,必定是孩子们喜爱的方式。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四):读中文系妈妈讲的唐诗

  古诗,一定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最美好事物之一(“之一”二字都有可能多余的)。这么好的东西然要传给下一代。但是,怎样传?怎样把古诗讲给孩子们听,其实是个颇费商量的大问题。

  古人自己,在这方面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思之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说白了就是让孩子们自己读,往死里读,最好能全部背下来——总之就是让他们自生自灭,等着天才们自己从泥潭挣扎而出。鲁迅先生请教“怪哉”是怎么回事,惹得先生不高兴,但这不正好是孩子们感兴趣地方吗?古代许多诗人都是到了一定年龄才“幡然悔悟,折节读书”的,恐怕和那时候生硬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时间是不会给每个人折节的机会的。

  所以古诗不仅应该讲,还应该好好讲。专家学者们的注释之作讲得很透彻可惜求之过深,不适合儿童;常见的“儿童读唐诗”又嫌太简略,别说小朋友,连大朋友都未必读得懂。最好有那么一个懂古诗,又能不求甚解;很会讲,又不矜奇炫博的人,将自己的理解,用孩子们的话娓娓道来,不像是老师,而更像是小伙伴在随口交谈——假如这个人还是个妈妈,那就更好了。(爸爸去哪儿了?)

  想不到,这本《讲给孩子的唐宋诗》几乎满足了上述所有条件。作者是中山大学古典文学硕士,知识结构足以深处浅出把每首诗都讲透;而本书的写作源于给上幼儿园儿子打发无聊时间,每一句古诗都用作者自己的话以非常浅显的方式讲解出来,每首古诗都配上一个妈妈对子女的闲聊,所以让儿童听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虽然遣词造句尽量以儿童为预想听众,但成书时显然还是煞费苦心的:作者先按照自己的体悟先定一个有趣题目,然后每个题目选两首简单的诗来讲,如开篇“不想起床的春天”,选了孟浩然的《春晓》和杜甫的《春夜喜》;“美味鲈鱼”则从唐郑谷的《淮上渔者》选到了宋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这种打破过去选本时间顺序类型顺序的编排方法,无疑是非常适合儿童的,因为那些什么朝代啊、背景啊、格律啊,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无意义存在,他们只要记得古诗本身说了什么,就再好不过了。另外,书中还配上了精心挑选的彩色古画,与诗歌内容大多能呼应起来,真是古色古香相映成趣

  不管家长自己对古诗有没有什么研究,这都是一部可以让家长可以放心偷懒的的唐诗选本(本书宋诗选得不多);不仅小朋友,以前没认真读、没读懂古诗的大朋友,估计也能从中发现原来唐诗是如此美好的。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五):最初的温柔和美丽

  文/了了(清华大学博士,前枣读主编,一个4岁女孩母亲

  收到《讲给孩子的唐宋诗》,很是惊艳。装帧排版,舒适妥帖。插图古色古香,印制精美。再读内容,更添欣喜

  作者以妈妈的直觉,选择那些温柔的、美丽的、清新的诗歌,来进行讲解。没有中年人“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欲言又止,没有“早岁那只世事艰”的叹息,只有美丽的节令、路上的风景流转时光,以及淡淡的忧伤思念。那幼儿眼睛,尚且明亮清楚,那幼儿的心灵,尚且纯白干净,那幼儿的成长,尚未经风雨。而作者所选的这些诗歌,这些生命中欢欣和淡淡的怅惘,正宜于讲给这样稚嫩生命来听。

  而作者的态度,也是温柔的。仿佛见到一个妈妈,正柔声慢语地一边给孩子读诗,一边指着眼前的风景,说,孩子,看,这就是“一雨池塘水面平”。它的意思是“刚刚下了一场雨,池塘的水面显得很明净呀。就像一面磨好的镜子一样,映照出屋檐和梁柱。”而孩子,正用清澈的眼睛好奇张望。这种讲解,清楚明了,孩子听的懂,而诗味并未消失。作者谢韩的讲解,兼顾了晓畅和诗情。比如讲李白的《早发帝城》和《峨嵋山月歌》,直接说是它们分别是“白天坐快船的诗”和“晚上坐快船的诗”。二者并举,作者有裁汰的眼光,晓畅明快,有删繁就简的功力。

  有时候想,为什么要给孩子读诗呢?

  最开始是因为孩子天然喜欢韵文,哪怕并不懂其中的意思。念着念着,她就记住了,跟着学。功利一点,主流好古。背点诗词,也许可以提高语文成绩

  然而最重要原因,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说得好,"诗歌让人的心灵更加敏锐、充盈,去感知万事万物变化,有更为深远宽广视野,而不汲汲于眼前的得失。"这是读诗最好的理由。哪怕她背了又,哪怕她将来并不能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哪怕她当时只能赞叹一声“夕阳真美”,以至于被某鸡汤文视作人生的低一层次,但只要发自于心,便是有了诗意的眼,诗意的心灵。读诗,不是为了炫耀,修心而已。

  不知为何,读此书,常常想起傅天琳的一首诗的前半段,

  让我们回到三岁吧

  回到三岁的小牙齿

  那是大地的第一茬新米

  语言洁白,粒粒清香

  回到三岁的小脚丫

  那是最细嫩历史

  印满多汁的红樱桃

  三岁的翅膀在天上飞啊飞

  还没有完全变为双臂

  三岁的肉肉有股神秘芳香

  还没有完全由花朵为人

  虽然不能够永远停驻这些生命初萌的温柔和美丽,但至少,可以尽可能地以温柔和美丽来呵护他们,并把这些温柔和美丽种在他们的心里。这大约也是作者的心愿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六):古诗给你最好的亲子沟通

  文/丛虫 (作家编剧,一个幼儿的母亲)

  1、

  亲子教育里流行一个词叫“磨耳朵”,换个说法是“浸式教育”,做法就很简单,把孩子丢在一个纯粹英文或者纯粹古文,古诗词朗诵的语言环境里,靠着无孔不入的读,让孩子潜移默化记住这些英文或者古文,先记住再说,懂不懂以后再讲。

  这样的记忆是没有根基的无意识记忆,孩子们用了心,就记得快也忘得快,不用心恶果明显,等以后孩子面对大人的讲解,他们容易走神,因为他们习惯了周围总有个人说话,而说的话事不关己,自动忽略,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了。

  古文要有分背,三分讲,这三分讲是关键,如果忙于工作父母花了大把的钱,给孩子天天机重复古诗词,却没有讲解,或者只是在机器中传出来的人声,那真正的亲子沟通就被粗糙化了,也别想很容易就得到好的效果

  2、

  花点时间给孩子读诗,讲诗,是最好的美学教育,也是最好的亲子沟通,也是对大人的第二次教育,很多古诗是等到我们有了一定的年纪阅历之后再读,味道才出来。经历了很多次毕业,分离,我们才能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惆怅不舍,亲眼看到了父母的衰老,陪他们看病,送他们走,才会知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得多么痛切。

  有些人觉得自己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知识储备,那么看看《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跟孩子一起在这本书里完成亲子阅读,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本书的定位很明确,选材是唐宋诗,有大众耳熟能详的,也有作者私人的趣味推荐,这些诗是讲给孩子的,所以视角就是强调古诗建立起的互动和沟通,大人读给孩子听,往往能引申出不少自己的领悟,也可以听听孩子天马行空见解

  3、

  这本书的分类很见功底,“四季时节” 讲时间,“花鸟和路上的风景”讲自然,“眷念亲友”讲情感,“一个人心事”讲的是独处。归根到底,这也是我们一生处理的几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时间,人与其他人,人与自己。复杂哲学道理归纳起来却很简单,如果只是这么灌输给孩子,未免干瘪无味,但是有古诗作为桥梁,“清明时节雨纷纷”说时令,“春不觉晓”说季节,这就直观得多也优美得多。

  诗言志,诗说出的是琐碎生活内里那没有被发现出来的美和意义,在诗歌的熏陶和陪伴下,让孩子更能理解生活中的细小的瞬间,让他们敏感的心有审美的初识,这样的成长,不是每天逼迫他们背下三字经弟子规就能代替的。

  4、

  要为孩子花钱,我相信所有的家长都责无旁贷,也绝不痛惜,但要为孩子花时间,可能至少有一半家长借口工作太忙,直接把孩子扔进了某个国学班,培训班里。其实,教育是春风化雨,在于每天用好点滴时间。像《讲给孩子的唐宋诗》的作者,也是借着开车接送孩子,平时的亲子阅读,这些零碎地时间,为孩子讲了很多诗,背了很多诗,让孩子出口成诵,成为了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将来孩子面对课本和卷面时,那不是简单生硬的文字,而是从小陪伴他的故事,跟妈妈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这样的水到渠成的学习,一定事半功倍

  放下手机,拿起书,每天花个十分钟,二十分钟,读点诗给孩子,也给自己,让古诗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这些时光筛选出来的文字,仍然有着丰沛营养,可以让无数心灵受益。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七):可能成为经典的儿童古诗选本

  有山快四岁了,我也开始考虑要给他讲读一些古诗了。但无论是通行的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还是今人金性尧或者马茂元的选本,我以为都应该算成人读本,而市面上迎合儿童阅读需求新出的很多古诗词读本,其实细看,编者并不了解儿童的阅读心理接受方式,甚至叶嘉莹先生编选(不知道是不是挂名)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亦复如此,讲诗词的大家,并不能天然与会给孩子讲诗词划等号

  小学高年级初中的阅读文本,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已经着手自己在选。但低龄儿童的古诗,之前因为不关己,也就没那么上心,如今眼见拖不下去了,正在我以为偷懒无望,准备自力更生时,友邻也就是作者给我寄来了她的新书《讲给孩子的唐宋诗》。收到友人的赠书,给客气而不伤情面的好评似乎是通行的惯例,也是人之常情,但涉及到孩子,于我而言,就必须慎重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是父亲,如果我说它好,那么我是否愿意给我自己的孩子读?这应该是我评价一本给孩子的书的唯一标准。

  作者在自序中说,诗“不是为了彰显博学”,也“不要期望孩子因为读了诗,就会有什么改变”,它一直都是“我们生活本身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点点来自心灵的力量”。我理解诗歌就像蓝天白云下的清新空气,固然雾霾重重下,我们仍然可以带着各种口罩开着各种空气净化器甚至没有任何防备地活下去,但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是不是更好?可以说,作者没有为了销路刻意煽情拔高,回到平常心的态度,让她与读者站在了同一高度,所以她的所思所言,似乎也就天然地将写作者与阅读者这两个角色融合到了一起,对一个为孩子写书的作者而言实在是太珍贵太重要了,这几乎决定了一本书的成败。

  本书选唐宋诗114首,“以绝句为主,间有律诗”,数量与篇幅都恰到好处。遍观选诗,确实符合作者所说的“造语平易,光景明丽,意境开阔”。本书的编选形式亦较为独特,分为“四季和时节”、“花鸟和路上的风景”、“眷念亲友”、“一个人的心事”四个板块,每个板块又分若干小主题,每个小主题由两首诗组成,譬如“不想起床的春天”有《春晓》和《春夜喜雨》,“船上的旅行”可见“何处青山是越中”及“江清月近人”,“挥手自兹去”“万里送行舟”恰似旁观“诗仙的送别”,同样“近乡情更怯”抑或“儿童相见不相识”非常清晰地描摹了“很多年以后回到家乡,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四季时节,花鸟山水,这是自然的部分,也是儿童最直接可以感受的,近自然是最好的教育,我一直信奉这个理念,它会给你大的格局。而眷念亲友,独处时刻,这是人文的,私人的,既有与人相处,也有与自己关照,人的情感如何养成也就是成长的全部意义所在,尤其在当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自处,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不吝我的赞美,实在是这本书深契我心,与我的教育理念十分吻合,而友情的成分已经退到一个极不显眼的位置了。

  这是2018年的惊喜,也是2019年的新年礼物。不是因为这本书可以与很多成名的经典媲美,而是在儿童古诗词阅读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看完后与有山妈妈说,以后教他读古诗就用这本书,是不是有一种终于等到了的感觉?

  当然,如果有修订再印的机会,我也希望能再做一些改进,譬如一些生僻字如刘眘(音慎)虚、刘攽(音颁)这样的都标了拼音,那么戎昱(音育)、杜耒(音磊)这样的不常用字能不能也标一下拼音?每首诗的赏析,作者说是写给家长看的,便于他们给孩子讲解,作者其实已经尽了很大努力尽量写得平易,但是一个中文系毕业的人是很难按捺住自己那颗要表达的心的。譬如在讲《春晓》时,作者讲道“至于这首诗为什么好,它不止写出了春天,还有对万物的关切。夜里听风雨,会担心才开放的花儿。花开花落,其实与人何干呢?敏感、动人的诗心,正在于此”,前面在讲要关心万物,后面又说万物其实不必人的关心,在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来说,这很好理解。但是,如果从这本书的编选原则来看,我以为,是不是立足于中专程度以上文学素养一般甚至偏低的家长都能理解并对孩子讲述为宜?毕竟这在目前的现状而言,还是大多数,而对于文学素养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而言,没有后一句,他们也能引申开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去给孩子讲述。

  提这些小建议,只是因为,我觉得如果编得更纯粹一些,假以时日,这本书也有成为经典的可能。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读后感(八):从仰望经典走向诗歌现场

  1、与其他给孩子看的诗词图书相比,《讲给孩子的唐宋诗》这本书的特点有哪些?请简要介绍该书内容。

  和市面上已经出版的“给孩子的”诗词相比,《讲给孩子的唐宋诗》是真正的适合孩子的,孩子的年龄段在6-11岁。所选的全为唐宋诗,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为主,没有选词,因为大多数词里的离愁别恨情绪是不适合孩子的,且词的字数较多,孩子阅读和背诵起来难度较大。短小的句子,较为直白的诗句,更适合孩子诵读和理解。本书的解说,是一句一解,再整首、一篇文章两首诗对比赏析,层层递进,适合孩子理解。

  《讲给孩子的唐宋诗》内容分为四个版块:“四季和时节”“花鸟和路上的风景”“眷念亲友”“一个人的心事”,这也是我们一生要处理的几种关系,人与时间、人与自然、人与其他人、人与自己。复杂的哲学道理,归纳起来却很简单,如果只是这么灌输给孩子,未免干瘪无味,但是有古诗作为桥梁,“春眠不觉晓”说季节,“人间四月芳菲尽”说气候,这就直观得多也优美得多。四季时节,花鸟山水,这是自然的部分,也是儿童最直接可以感受的,亲近自然是最好的教育,它会给你大的格局。而眷念亲友,独处时刻,这是人文的,私人的,既有与人相处,也有与自己关照,人的情感如何养成也就是成长的全部意义所在,尤其在当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自处,都是人生的必修课。

  每一篇选两首题材接近的诗,《夏天的荷塘》选了杨万里的《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分别是荷花萌芽和盛放的不同过程,一起阅读,更能感受植物的生长之美。《最美的湖山》选取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都是写西湖的名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的是整体感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撷取的是湖上一场急雨的瞬间,对照着赏析,可以感受不一样的西湖。

  篇中择选与诗句相关的古画,如唐寅、石涛、沈周等大家名作。全彩印刷,装帧精美。有声版由资深电台主持录制音频,在喜马拉雅同步推出。

  2、本书是如何“把诗歌经典还原为生活场景,让孩子从仰望经典走向诗歌现场”?请举2-3例详细说明。

  比如《李白坐的两次快船》选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峨嵋山月歌》,这两首诗都非常有名,但作者抓了它们的共性,都是李白坐船,说是它们分别是“白天坐快船的诗”和“晚上坐快船的诗”。这样的讲解,把经典的诗句,引入孩子们熟悉的“坐船”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对诗、诗人的理解,就不仅仅限于字面上,从而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

  《被遍地的花惹生气了,怎么办呢?》这篇选了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和(其五)。其中“江上被花恼不彻”,作者的解读是这样的“看到美好的事物,诗人心里想: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因为这个花开得太漂亮了,漂亮得诗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连着两个“怎么办呢怎么办呢?”非常口语化,既能传达出诗人被花美到震惊的心情,孩子也能很快就进入诗人写诗的场景和氛围。

  《高妙的比喻究竟要怎样》选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贺知章《咏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名句。作者的解说:“它们的比喻出彩在于,这个比喻是动态的。瀑布像银河吗?不是,是像从很高的天空中泻下的银河;春风像剪刀吗?那很危险,不是,是春天像剪刀一样,把柳树的叶子裁剪得细细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结果,高妙的比喻正在于此。”这样的解说,既有诗意,把比喻的精妙之处阐释得淋漓尽致,且都是用的孩子能理解的语言。

  3、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作为一本写给低龄儿童的解释诗本,本书收录诗词的选取标准是什么?为帮助小读者们看懂看好这本书,本书在写作手法及语言等方面,作了哪些特别处理?请举例说明。

  唐宋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题材的拓宽,技巧上的成熟,出现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造语平易,光景明丽,意境开阔,正是适合孩子的。在情感上,以低龄孩子理解范围内为主,更于偏重诗中的兴味和趣味。在诗体上,以绝句为主,间有律诗。绝句短小精悍,流美生动,表现的场景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律诗对仗精巧,韵律严整,方便孩子培养语感。

  因为作者本身是一位五岁孩子的妈妈,这本书也是她给孩子讲诗的心得。在写作中,遵循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儿童的阅读兴趣。本书的古诗讲解贴近儿童的阅读心理,把选的诗作场景化。标题非常有童趣,如《不想起床的春天》《送别朋友要喝很多很多的酒》《天冷的时候,真希望下一场雪啊》,《李白最喜欢的事情——喝酒与看书》,等等。每一个标题,几乎都是适合亲子互动闲聊的话题。在具体的古诗解说中,深入浅出,像是亲子间的随口聊天。比如《李白最喜欢的事情——喝酒与看书》选了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和《独坐敬亭山》。其中“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作者的解说“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喝酒,喝到山上的花都开了。他们一杯一杯地喝呀,你说喝了多少杯呢?”这样的解说,就非常生活化,适合孩子理解,并能启发孩子展开想象,走进诗中的世界。

  4、您认为,向少年儿童介绍古诗词,有哪些作用及意义?

  古诗本就有节奏、韵律之美,儿童读诗,可以在不自觉中感受到汉字的声韵之美。诗言志,诗说出的是琐碎生活内里那没有被发现出来的美和意义,在诗歌的熏陶和陪伴下,让孩子更能理解生活中的细小的瞬间,让他们敏感的心有审美的初识。《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心里所向往的、所追求的反映,在心里想的时候,它是意志,说出来便成了诗。诗是人所想所感的提炼,是精华,是由心而发的。诗歌让人的心灵更加敏锐、充盈,去感知万事万物的变化,有更为深远宽广的视野,而不汲汲于眼前的得失。这是诗歌最基础、最人性的力量。

  (春节前某报记者列的采访提纲,刊登时有删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