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锦集

2020-02-02 23:1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锦集

  《英国特工阿申登》是一本由[英] 毛姆著作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一):《金小姐》是想说啥?

  《金小姐》( 理想国 毛姆短篇小说全集3 原作名: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3 译者: 陈以侃 )

  是想说啥?其中的【点】在哪里啊

  第一篇《金小姐》好像就没怎么看懂?其他几篇多少能理解一点。

  最后说 “英格兰” 是什么特殊含义感觉金小姐和阿申登没有任何交集啊……

  我好像没有get到这篇的意思……

  求各位看明白豆友指点交流一下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二):像写作一样做特工,像特工一样写作

  世人看毛姆的小说,恐怕是爱他笔下丰富真实人性, 爱他对他笔下人物“同情之理解”与“理解之同情”,爱他的宽容睿智,爱他的幽默。这些在毛姆的间谍小说集里也同样地呈现出来。 毫疑问,他关心的并不是战争情报,也非女人和猎奇。他一如既往地关察、凝视着人性, 会闪光也常黯淡的人性。

  在微信读书上读了老翻译家翻译高健的《英国特工》,又在图书馆借了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新出的年轻译者陈以侃的译品《英国特工阿申登》。两者风格不同,前者文字更有古意,有些书卷气;而后者读来似乎更顺畅些。

  对其中的几则故事印象深刻,读后回味,觉得这些故事都是关于人生选择,选择坚持念还是放弃,选择忠于自己的感情还是理性,选择自私还是利他。

  同样令人难的是串起这一系列故事的叙述者阿显顿。小说给阿显顿设置人物背景是“作家”, 一位懂好几门外语而被选做情报工作职业。作家阿显顿可以以写作为掩饰,从事情报工作,同时情报工作者阿显顿也可以为写作积攒不少素材

  作家和谍报工作,两个完全不相干的职业,有时却需要一些相似能力 ——训练有素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一些社交能力和极高的理解人性能力。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三):毛姆小说里的人性

  一个对英国殖民印度不满的印度革命家爱上了一个三流的跳西班牙舞的意大利女郎革命家写给舞女情书里满是生硬的英语也掩盖不住的几乎快将信纸燃着的爱的烈焰

  英国特工经过调查收集了舞女的犯罪证据。这本是一文不值的罪证,但是为了抓到那个印度人,让舞女引诱印度人进入协约国,从而可以捉到他,他们逮捕了这名舞女。

  英国特工向舞女茱莉亚开出的条件是:如果她能让激进革命家向德拉进入法国境内,她就可获得自由;否则她将因她自己的间谍罪面临十年牢狱之灾。

  茱莉亚听后一口回绝,说她宁死不从。

  他们让她先考虑一两天,接着就把她在监狱里撂了一个礼拜。她的态度果然有了变化,开始冷静地询问具体要求有哪些。

  接下来就是茱莉亚一步步上钩、一步步妥协的故事......

  毛姆这篇故事里的人性是自私的、经不住考验的。除了最后一句话之外,他并没有过于苛责这位女性。她确实努力过,为她的情人着想过,但是都是在不彻底牺牲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所做的努力。有多少人,面临舞女所遇到的选择,可以坚定地选择不出卖别人(包括自己的爱人)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

  《英国特工》中的另外几则故事,主人公各有各的难处——他们后悔自己的人生选择,并不得不承担选择的后果;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最后因为所坚持的事而丧失了生命;他们选择了爱放弃了更保险地活着,因为他们发现生命如此脆弱,如果没有爱将什么都留不下。

  毛姆的文章里,上帝或神几乎不出场,不扮演任何角色,不负责救赎。并没有什么反衬出人类的渺小或伟大。人们自己拿捏、掂量自己的命运,计较着自己的种种抉择。任何事都是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是不可思议的。谁也不比谁更高尚多少,谁也不知道谁可能会有多堕落。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四):19年读书计划之十一《英国特工阿申登》

  19年读书计划之十一《英国特工阿申登》,是毛姆的一个短篇小说集,豆瓣上翻书评时偶然翻到的。毛姆在一战期间,被英国军情六处派到欧洲大陆做间谍,小说来源于他的这段经历。好吧,著名小说家,一战,军情六处这几个标签碰撞到一起,必须看了。 1、作者开篇声明,小说来源于他在战争中的简历,但不是报告文学,属于虚构的小说。但毫无疑问,阿申登就是毛姆的影子,小说中描述在日内瓦的间谍活动,也来源于他当年在此的经历。 2、首先的问题是,职业作家怎么会被招募去做间谍的?第一章开始有一段简单的招募过程,阿申登的上司R看中他的理由是,对好几门语言都略知一二,而且他的作家身份可以让他自由进出中立国家而不被注意。R还给了一个吸引阿申登的理由:可以从情报生涯中积累不少素材。 这些都是表面理由,间谍这么高风险的工作,作者的内心驱动力是啥? 在第三篇中,阿申登领悟到,为什么R要找他,因为他头脑冷静,能控制得住情绪。而他自己为什么愿意去做地下间谍,而且干的不亦乐乎,书里有个地方提到,这个工作能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快乐结合起来,他喜欢这种不断用新名字到处奔波、好像换了一个人的新鲜感和怪诞感。 3、短篇中的七个小故事,有各种各样的间谍特工人物,但都和我们常规理解的飞檐走壁、机智勇敢、精明干练的特工形象不太一样。言语乖张却又热忱的墨西哥将军、出卖印度革命家爱人后连项链都要揪回来的舞女、叛徒一文中互相挚爱的英国丈夫和德国妻子等,每个人都个性鲜明,却又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有正常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包括作者自己,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踏入了特工生涯。 4、翻译很好,豆瓣上评价说翻译出了毛姆小说语言的机锋和魅力,“大雨伴着一阵阵愤怒的狂风,斜斜的打在甲班上,就像一个烦人的女子反复纠缠着同一个话题” 、“(卢塞恩)这样的景致里确实有让人欢乐的地方,像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有种不加修饰的真诚”。 打9分,墙裂推荐,七个小短篇,读起来不费劲,适合旅行或者发呆读。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五):洞悉人性

  这本书包含7篇短篇,其中的前6篇《金小姐》、《没毛的墨西哥人》、《茱莉亚.拉扎里》、《叛徒》、《大使阁下》和《哈灵顿先生的送洗衣物》在他的《间谍故事》中都有收录,这里不做赘述。

  只有《疗养院》是一个全新的故事。阿申登在住在疗养院疗养修整,在哪里他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物。麦克劳德和坎贝尔是一对冤家,俩人彼此讨厌、彼此作对,但是当麦克劳德突然过世之后,他的老冤家坎贝尔应该是无比轻松的,因为冤大头终于不在人世了,他觊觎已久的麦克劳德的房间终于属于他了。但是当麦克劳德不在了之后,坎贝尔却像是迷路了的狗一样,他没有了往日的欢欣,一切在他看来都失去了意义,或许他的一生就是为了和麦克劳德作对而存在的,这个目标失去之后,他的人生就失去了意义,麦克劳德的离去把他的灵魂也带走了。

  切斯特先生是个极为普通的人,他有着普通的工作,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生,一生没做过什么坏事,然而却被确诊为肺结核。这对他来说显然是个十分巨大的打击,如果他的前半生荒淫过度、作恶多端,得到如此惩罚他也接受了,但是他没做过什么坏事,他只想着普普通通地生活。在疗养院的日子他仍然十分想念自己的妻子,但是当妻子来看他的时候,他却对妻子心怀怨恨,他对自己生病、妻子却健康;自己会死、妻子却能继续活着深恶痛绝。每次见面他都说酸溜溜的话折磨妻子,他不是不能原谅妻子,而是不能原谅命运。

  坦普尔顿和毕晓普小姐在疗养院中相识相爱,两人为了能结婚在一起生活,放弃了疗养院的养护,即便这样做会减少他们的寿命,他们也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只为换来和彼此深爱的机会。

  坦普尔顿和毕晓普小姐的爱情也深深感染了切斯特先生,他的心结打开了,不再怨恨妻子、怨恨命运,而是坦然接受了。“我不再怕死了。我不再觉得死亡是那么重要的事情,至少不比爱更重要。我要你好好活着,开心地活着。我不会再迁怒你任何事情,不再怀有恨意。现在我很高兴死的人是我,不是你。我希望世上所有的好都能发生在你身上。我爱你。”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六):毛姆的病

  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这七个故事里,阿申登,作者的化身,串联故事的人物,越来越背景化。

  《金小姐》(1928):阿申登首次出场,被介绍得最详细。“金小姐”出场几次。

  《没毛的墨西哥人》(1928)和《茱莉亚•拉扎里》(1928),阿申登不那么重要,标题人物更吸引读者。后者要是精简到三两页,就可以冒充契诃夫早期小说了。

  《叛徒》(1928)里,凯波夫妇是关键人物。

  《大使阁下》(1928)里,阿申登成为听众。(像是茨威格的作品。)

  《哈灵顿先生的送洗衣物》(1928),故事里,哈灵顿先生与阿申登的旧情人(听上去有文章可做,但毛姆只讲了个政治笑话)发展出了奇妙的友谊。

  《疗养院》(1938),这篇小说晚于前六篇,风格也不一样。阿申登彻底成为背景人物——可能他出现只是作者一时怀旧,人年岁渐增而多愁善感。

  ———————————————————

  一意识到《疗养院》的风格不同,且成篇最晚,我就暗自认定它是最好的一篇,但它不是。这里出现更多人物,更复杂的情感,作者的处理并不得当,最后借人物之口传播温暖也未免太过直。(我有这个期待是因为卡佛的《大教堂》里的同名小说就是那部集子里最后,最好,也最不同的作品。)

  不过这不是本书最弱的结尾,我认为最好也最喜欢的《哈灵顿先生的送洗衣物》的结尾才是最弱的,乃一句绝对的废话:

  “哈灵顿先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送洗衣物。”

  ———————————————————

  阿申登的背景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毛姆成长的标志。因为毛姆对阿申登的偏向太明显了。他既想把阿申登当作普通人,又忍不住要确立他的优势地位,让他作为观察者洞悉一切,让他的幽默感引领叙事。

  在故事里,他的主人公必然是那个为对方的言行感到困扰的人,他要做出退步,收起不耐,表现体贴,因为他是个宽容的人,智慧的人,会原谅他的同胞(即全体人类)犯下的小小错误,这是作者在竭力地暗示读者他作品的第一定律:主人公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我管这个叫三流作家病。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七):作家与特工

  一个特别的身份,让毛姆这位著名作家有了一次特殊经历,他是最不可能放过这些故事的人,所以有了「英国特工阿申登」这本短篇小说集。写这些字的时候,我正在看第二遍。这本书共收录了7个中篇小说,第一遍看完,我对在酒店床上奄奄一息的金小姐、没毛的墨西哥人和疗养院的爱情故事有比较深的印象。

  不同于大家熟悉的「007」系列特工类故事,毛姆将危机、千钧一发的时刻,克制地、不慌不忙地呈现出来,同样令人揪心,眼睛会不自觉地加快追逐文字的速度,自动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虽然呼吸仍在但已感觉不到,惊恐与冷静,迅速与慵懒,冲动与忍耐,它们在前面跑,我在后面奋力去追。追上就恍然大悟,气喘吁吁,细细回味。

  英国小说翻译成汉语的准确度很高,像我这样记不住人名字的读者,看这本书时,竟没发生过前后翻看比对人名的情况。我读马尔克斯先生的著作就会前后翻看比对,因为一会儿是「·」前面的名字,一会儿又出来一个「·」后面的名字(其实是同一个人),而且字数都不少,弄的每次都是前进两步退一步,进展缓慢。

  我特别喜欢「大使阁下」中,通过将小说人物讲述的故事自然衔接进这个中篇小说里的手法,使我对大使阁下的了解清晰具体且直达内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恰到好处。以至于在我的大脑中勾勒的,大使阁下就是这样的人,良好的口才优雅的谈吐,奢华的服装讲究的住所,但他也有丰富的情感,也有他埋在心底的难忘故事,就着晚餐桌上的烛光向阿申登讲述。大使阁下的故事精彩,这篇小说也同样精彩。

  阿申登在酒店房间等没毛的墨西哥人,他的注意力涣散起来,不停地看手表,脑海里猜想的各种可能性,温暖的季节手脚冰凉。没毛的墨西哥人提出去目标人物的房间去搜文件时,阿申登胃里一阵强烈的不适,以及由此产生的迟疑,不停发抖的手,回到自己房间他潮湿的手心和额头,水面下的冰山会激发读者主动去想象。直到本篇结尾,阿申登连着读了两遍电报,喊出真相,悬疑戛然而止。

  我喜欢读中短篇小说,每天一个或几个故事,人物不走样儿。相比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的写作难度更大,而且也需要把事儿说清楚,人物刻画到位,悬念拉升起来再掉下去,以及最重要的一点——点明故事的主题。

  愿大家阅读愉快。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八):【春节读书】比“007”还“古老”的特工

  写过《月亮和六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等优秀长篇小说的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毛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赶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不久进入了英国情报部门,曾在瑞士日内瓦负责收集敌情,后来,毛姆又曾出使俄国,并去过南太平洋以及远东等地方。这一段亲身经历的间谍与密使的生活,使得毛姆对间谍生活较为熟悉,并成为了他创作《英国特工阿申登》中诸篇的“第一手资料”。

  人们印象中的间谍、特工,譬如影视作品中的特工名角詹姆斯·邦德,或者现实生活中美国FIB、CIA或者俄国特工,可谓是出神入化、出生入死。但以此标准来衡量的话,阿申登却实在不像是一个合格的特工。他本来是一个作家,“泯然于众人”,但他后来的上级R先生却认为这正是阿申登可以成为一名特工的优势所在。的确,阿申登对好几门欧洲语言都略知一二,而且他的本职工作是再好不过的幌子,可以进出任何中立国家,也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许,真实的特工生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而不是像影视作品中的“007”詹姆斯·邦德一样,在不显山不露水、平淡无奇中顺利或者不顺利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更有可能是一个特工的日常状态。

  短篇小说集《英国特工阿申登》中一共包括了七个故事,分别是《金小姐》《没毛的墨西哥人》《茱莉亚·拉扎里》《叛徒》《大使阁下》《哈灵顿先生的送洗衣物》与《疗养院》。这七个故事之间内容上并不关联,可以各自成篇;但是把它们串联起来的是作家兼特工阿申登这样一个角色。

  特工阿申登既是特工,也依然是一名作家——他也是真的在进行创作,而特工生活既是他的本职工作,还可以为他的创作增加一些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心理体验。成为特工的阿申登,在《金小姐》的故事中算是“初出茅庐”,但已经足够警惕,知道如何掩护自己,也基本顺利完成了R先生一次次交付的任务。他也担心自己暴露——但这种风险正是特工生涯的本质特点。而在接下来的各个故事中,本来以为金小姐应该会有些故事,结果却似乎也没有说什么;而接下来,那个“没毛的墨西哥人”也让阿申登更是增长了见识。相比较“没毛的墨西哥人”而言,阿申登显得非常小心也足够警惕。

  但阿申登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特工,或许这并不是毛姆想要让读者来感知的重点,他或许只是想要通过特工阿申登的活动和他的见闻,来反映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各色人等,去揭露阴谋与爱情、正义与邪恶到底所为何物。通过特工这样一种非常情境来写人性。由于毛姆曾经有过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这使得他在体味人生、观察社会时也常常习惯于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和审视周围的一切。这一次,特工阿申登成为了毛姆的“眼睛”。总体而言,阿申登的特工生涯虽然略显平淡,却依然不可避免地充满了某种惊险、诡诈。当然,毛姆大概也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特工多半也是普通人,而不是特殊材料造就的;正是在普通人这样一个基础上,特工才成为一个特工。

  推理小说作家、《漫长的告别》的作者雷蒙德·钱德勒曾经认为:“《英国特工阿申登》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比这更伟大的间谍小说。”而被称为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也曾经这样评价毛姆和他所写的间谍小说:“毛姆是以清醒得近乎日常的写实态度书写间谍活动的第一人”。所有这些,正是对毛姆及《英国特工阿申登》这部反映间谍生涯的短篇小说集最好的评价。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九):【春节读书】一次印象深刻的特工之旅

《英国特工阿申登》

  一部讲特工的电视《飞哥大英雄》我看了很多遍,看名字就能知道,主角是飞哥,而他也被塑造成大英雄,他在剧中的角色背景是一名特工,完成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任务。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的朋友,都喜欢这种带有英雄气质,主角光环的谍战大戏。不管是欧美大片,还是国产的谍战、特工类电视,我看的都很多,而纯特工类小说我看得相对较少,最近就在读一本纯特工类小说《英国特工阿申登》,享受一次特工之旅。

  《英国特工阿申登》是由著名的英国作家、小说家毛姆所著,是在第一次大战期间,作者受英国军情六处派遣,赴欧陆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然后以这段亲身经历和见闻为素材创作的一系列独立的短篇小说。所以《英国特工阿申登》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特工经历写的一部特工类小说,非常写实,也让我们知道了当时战争爆发期间特工之间真实的斗智斗勇的故事。

  不得不说《英国特工阿申登》这本书是一本非常适合旅行携带的书,外观精巧,不是很长,但它有一定的厚度,不会让你马上读完,意犹未尽,同时因为每篇都是独立的小说,所以不会因为思路被打断,而要返回之前去回忆前面的剧情,最重要它是一本扣人心弦,不会让你旅途枯燥的小说。

  一本好的小说首先要有好的人物描写,通过人物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我们就能知道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他必然的结果走向;其次就是好的剧情,不会让人感觉枯燥、冗长、拖拉,而是揪住读者的心跟着小说的剧情起起伏伏,其中就有一篇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们抓住了敌国的女特工,需要利用她来引诱敌国的男特工,这个时候的矛盾激化是非常严重的,女特工必须在自己被判处10年牢狱和背叛爱人中做选择,男特工必须在去冒险见心爱的爱人还是不见中做选择,而这时候的阿申登则必须在同情还是完成任务中做选择,这个时候的情节把控就非常需要作者的把控力度,需要时时刻刻抓住我们的心,让我们在这些矛盾中恨不得马上翻看到结局的那一页,所以,看得时候有种心提到嗓子口的感觉,非常的精彩。

  最后就是有个好的结局,让人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英国特工阿申登》就是这样一本面面俱到的小说。

  美国小说史上最伟大人之一雷蒙德·钱德勒就曾评价《英国特工阿申登》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比这更伟大的间谍小说。

  读完《英国特工阿申登》,对主人工阿申登我们来做个人物测写,也就是心理学上对人物的一种猜测。

  首先阿申登是一位作家,是一位非常喜欢读书的作家,这个书中多有描述。

  其次他是一位有轻微妄想症,并带有焦虑的特工:文中有这样一处描述,说阿申登在赶火车时,除非完全的坐在车厢里了,他才能完全的平静下心来,否则他会一直焦虑自己赶不上火车,会猜想路上交通拥堵,会猜想路上会遇到种种的阻碍,自己最终会坐不上那趟列车。

  然后他是一名非常聪明、机智、冷静的特工。在诱敌深入以及引狼入穴的计谋中都能看出来

  最后他是一名对人事非常冷漠的特工。文中就有一位敌对特工是这样说的,“对于你来说,其实不管是英国胜,还是德国胜,你都无所谓,你是一个将自己置身事外的人”

  读完《英国特工阿申登》,在享受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特工之旅时,我们也能清晰的看到一个个全面的人物形象,虽然这只是我个人对阿申登的一个简单的解答,但我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叹作者在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控上面的高超技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读一本书,有时就是一场旅行,一场人生的体验,从文字中感受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作者也是在借阿申登的特工之旅,探索人性,审视人性,从矛盾中激化人性,读《英国特工阿申登》,我们不仅要感受作者的文笔,更要去体会作者这种对人性的考究。反思自己。

  最后我想说,其实阿申登很适合干特工,他享受着特工的孤独,以及那一场场惊心动魄。

  《英国特工阿申登》读后感(十):【春节读书】在这些充满惊险、诡诈与荒诞的故事中,看人心人性

  第一次读毛姆的文字,源于他写的《月亮与六便士》,如果说在《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毛姆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那么手中这本《英国特工阿申登》则多了一份怜悯之心,在书中看到更多的是对人心人性的探寻和审视。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短篇小说作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刀锋》等。

  一部好的作品译成别国文字后是否能被读者接受,以及读者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一定程度上源于译者的文字功底和对原著的理解度。就如一个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后,会有好几种文字叙述,不同的翻译呈现给读者的阅读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本陈以侃译的《英国特工阿申登》读起来很顺畅且有趣味,没有一些译本中的晦涩和难以往下读的感觉。

  《英国特工阿申登》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在当时已是知名作家的阿申登以作家身份为掩护,赴欧陆从事秘密情报工作时的经历和见闻。

  “毛姆是以清醒得近乎日常的写实态度书写间谍活动的第一人。” ——约翰•勒卡雷

  看多了谍战片,对于间谍,脑海中浮现的形象是:精明干练,表情酷酷,身手敏捷,却又工于心计,时时现身重大事件,和恐怖分子斗智斗勇,戳穿大反派的阴谋……

  毛姆笔下的间谍却是这样的:工作大体上十分单调,做的很多都毫无用处。有为了儿子不去军营服役甘愿当间谍的卖菜农妇,有阿申登这样爱素材又有那么点爱国情怀的作家,有为了钱的侍者,还有许多平凡却有着不同原因而走上这条路的人。

  没有影视剧中的特训和层层考核。只是一群普通人中的普通人,或许这才是该有的真实,普通才是最好的庇护,才不易被觉察。

  在这些充满惊险、诡诈与荒诞的故事中,毛姆最感兴趣的依旧是非常情境中显现的人性,亦从未失去不动声色关注周遭事物的冷静眼光。

  这段话,最能表达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触。书中一共收录了七个故事,分别是《金小姐》《没毛的墨西哥人》《茱莉亚·拉扎里》《叛徒》《大使阁下》《哈灵顿先生的送洗衣物》与《疗养院》。这七个故事可以说是独立的,唯一的关联则是所有的事都是特工阿申登执行任务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在书中唯一一次写到执行杀人任务,是在《没毛的墨西哥人》中。当然动手的是那个怪异中透着吸引力的墨西哥将军,阿申登只是负责在他得手后支付约定的报酬。在得知已将“目标”处置后,阿申登内心的胆颤和对外部环境的敏感,与将军的行事风格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整个故事情节中,笔墨偏向于对将军语言和行事风格的描写,并以此铺陈出对将军性格以及其内心的探寻。

  书中没有那些紧张激烈的桥段,一切都在好似日常的事件中发展着。无论是阿申登还是在执行任务时相逢的对手,在作者的笔下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人,在每一个故事中,在毛姆冷静的眼光中审视着周遭的人与事。

  他是“泯然与众人”的反面,他是“奢靡浮夸的风格”化作的人形。在他油滑的怪异的外表下,或许还是一个爱国的,有特定处事规则的将军;

  他是鼓吹武装抗争的危险煽动者,却也是为了与深爱的舞女见面,置危险于不顾的狂热分子;

  他是一个出卖同胞的无耻间谍。却也有着一颗善良而热情的心。只是最终被自己热闹、大胆、喜欢冒险、无忧无虑的伪装困住,甚至在面对已经预见的巨大危险时,即便是面对自己的妻子也无法坦露自己真实的畏惧与怯懦;

  他外表光鲜,有能力,有出生高贵的美丽妻子……这一切看似圆满的外壳下,却藏着一颗对不圆满的心。他将自己的年轻与真爱化成故事,并从心里赞同趁着年轻追寻真爱的爵士;

  他健谈且对形象一丝不苟,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巨大危险时,却不愿舍弃那几件送洗衣物,最终而被乱枪射死;

  他在疗养院脾气暴躁古怪,一面讥讽着别人的爱,一面无视着爱自己的妻子。却在一场走向爱和死亡的婚礼中忽然感悟,最终看淡死亡,重新审视爱,决心好好活,开心地活着。

  ……

  在毛姆的笔下没有对敌人所犯事情的详细叙述与描写,只是借着在接受任务时的简短对话中做出表述。之后就是在与目标人物接触时的观察和一步步的推理。

  打开《英国特工阿申登》在毛姆近乎日常叙述的笔调中,在作家那善于审视和推理的视角下,在观察与推理中看人心人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