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假前,留给学生的寒假作业中有一项是: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一篇读后感。这本书是下学期名著导读的考试篇目,让学生利用假期集中阅读也是为新学期的课程学习做准备。既然给学生留了作业,我自己当然也要复读一遍,加深理解。这几天,一鼓作气读完了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红色思想和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榜样作用,书的名字连同书中那段经典的名言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耳熟能详,后来怀着崇敬之情阅读了这本名著,再后来又看了中俄合拍的同名电视剧,对这部小说的内容更加熟悉。这次阅读,温习了许多淡忘的细节,内心却是相对地平静了许多,先前激昂、澎湃的崇敬与热情似乎已被青春岁月所消蚀,留下的唯有平心静气的欣赏与品味。同一本书,不同时期阅读,心境也会有所不同。
小说的主人公帕维尔.恰尔恰金的勇敢、坚毅、爱憎分明、对布尔什维克的满腔热情与忠诚不二的性格形成源于他所经历的历史时期。这一形象,是当时众多革命者的一个代表和典型。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将自己的许多亲身经历融合到作品之中,使帕维尔.恰尔恰金这一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感人。这篇小说中正反两面的人物对比很鲜明,显见作者的爱憎情感之强烈!作者对坚强、勇敢的革命者的信任、赞扬与热爱,对狡猾、凶恶的敌人的仇恨,对庸俗、卑下的小市民的厌恶,淋漓尽致地诉之笔端。
最感人的是筑路和帕维尔重病后在“公社战士”疗养院治疗这两个部分。筑路部分通过环境的艰苦与恶劣、白匪的威胁和疾病的考验,充分显示了帕维尔他们这些年轻的共青团员身上所体现的崇高、坚定的信仰和顽强不屈的革命意志,正是因为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为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与生存赢得了最终的胜利!重病治疗部分集中展现了帕维尔的钢铁意志和创作热情,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这个无可战胜的革命战士所体现的坚不可摧的顽强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深刻、极富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感染力,从中足见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丰富、深入的生活体验,爱憎鲜明的情感世界,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创作时的斟酌锤炼。例如在写匪帮聚集的小城时,作者写道:“数百个精明的商人像跳蚤似的钻来钻去。他们的眼神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天良。这里犹如一个大粪堆,聚集着全城的蛆虫……班次很少的列车从肚子里排泄出一堆堆背着口袋的人。这些人涌向各个集市。”
信仰
小说中的帕维尔出身贫苦,从小深受苦难和折磨,长大后对于革命充满热情,信仰坚定。也正是这种坚贞不渝的信仰促使他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永葆对革命的忠诚和积极战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以超人的意志战胜一次次的厄运,成为一个钢铁战士。今天,我们面对着这个繁华、浮躁充满诱惑的世界,每个人的心底更加的需要这样一份纯洁的信仰去坚守,去为之奋斗!
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开展的语文活动将是“读书分享”。我希望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师生语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以课外阅读带动课内阅读,增加兴趣,培养能力,丰富生活,充实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