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星期一早晨》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星期一早晨》经典观后感集

2020-02-06 22:5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星期一早晨》经典观后感集

  《星期一早晨》是一部由奥塔·埃索里亚尼执导,Jacques Bidou / Anne Kravz-Tarnavsky / Narda Blanc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星期一早晨》精选点评

  ●天然雕琢, 形散神不散, 闲淡不可收, 形散神亦散

  ●6。虚繁华眼前过,终得绕回里坐

  ●奥塔,赞!威尼斯早晨,就像一群琐碎的人齐刷刷泡在水里。轻描淡写戏剧感,以及无关痛痒小镇游戏生活艺术打扰以及艺术家憧憬鳄鱼漫游琴声木舟荡涤过桥洞站台厂区墓园坡地,于微光不动声色导演时间流向。PS:02柏林电影节力作,气调非常,配乐赞绝。

  ●很欣赏这种松松的结构,不赶着进入主题交待必要信息也是松松垮垮的,那么自由

  ●喜欢前半段

  ●生活中总有些小小的,小小的幸福能够实现

  ●生活气营造的很好。貌似在记录生活层面,却比纪录片无聊镜头里面这么多内容,还能拍的如此干涩乏味

  ●明明是法国电影啊,为什么说是意大利?就因为去威尼斯玩了一圈?

  ●6/10。我看的第一部埃索里亚尼作品中规中矩亮点,此类白描生活手法的电影多得去了,从LMDB上才6.6我就猜到会是一部不知所云的大闷片,不是说表现正常人庸俗乏味的无为度日不可以,但如果片长不加以节制就很容易让观众感到厌烦

  ●轻松、让人愉悦影片,如果你坚持看完,就会喜欢他,所谓生活。“他们在生活。我在生活……虽然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杨牧《凄凉三犯》中如斯说。

  《星期一早晨》观后感(一):基調

  看威尼斯早晨看到最後,看到男主角每日出門開車前會把拖鞋放下的那場景,從片子開始的每日作息裡,那雙拖鞋就是一個很重要景物......看到最後,那雙拖鞋還擺在那裡..呃...就覺得人生裡擺脫不掉的那種基調好像會輪轉不停逃不出去的悲觀感覺出現。總之,挺好看的,有很多「小東西」可以看。

  《星期一早晨》观后感(二):早

  这样一座小镇,非常的小。小到一个望远镜就能看到所有事情;小到邮差可以悠闲的翻看每一封,然后再把他们封好;小到人们需要招呼,因为他们总是碰到。 镇上一个男人,每天早上做同样的事,换鞋,出门,工作表面上,他的工作是工地里的焊接工,实际上,他真正的工作是做画家梦。他用廉价水彩颜料做画,在天空中大量留白。他和镇子里的同龄人一样,感到单调,琐碎,平淡。他又有点像年轻人,为了理想蠢蠢欲动男人有一位妻子肥胖身体证明了她是一位尽职的家庭主妇。男人赚钱养家,妻子把赚来的钱变成食物养活他。他们懂得墨守契约道理,所以很少说话。 男人的父亲是一位落寞贵族,他的前半生也许并不传奇,但他还是把优雅和感性留给了下一代。 小镇的爱情是平淡的,之所以称为平淡,是因为这样的爱情里面没有贫富距离,也没有肤色差异,好像所有爱情之外的事情都和爱情无关。只是寥寥几笔,直到结婚那一刻,还是没有让人感到坟墓的存在。 酒馆里的厕所管理员原来是男扮女装。他不喜欢的不光是女人,而是人。所以他看到动物很开。但他决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异服癖,因为很难想象他会喜欢自己穿上女装后臃肿老迈的样子。 小镇邮递员喜欢一封封的把信拆开,略略一阅,完后再放回去封好。也许寄信的人压根就没封,也许世界上的邮差都惦记着信里的内容。 星期一的早上,男人离家出走。 于是,他到了威尼斯。威尼斯的自由几乎可以包容一切,条件是你必须也是自由的。人们做着想做的任何的事,甚至是做一个小偷,也一样被允许。装腔作势与这里格格不入,他们太真实了,真实得藏不住丑和美,只要你有一丝恻隐之心都会暴露无遗。 偶然遇到他,火车上的陌生人。自由的共性让男人辞别了父亲的那位虚伪得可笑的老友,与第二次撞面就一见如故的他成为了朋友。他登上了朋友的小舟,带着不期而遇的好奇,离开了生活中刻意的无奈。 他还有过一次邂逅,之后才发现,艳遇注定不是此次旅行的主题。更多的邂逅都不会有下文,只是短暂的擦肩而已。即使再重复一次,重复同样的人,结果也是一样的。 他寄了一张明信片给妻子,正面画上威尼斯风景。这次邮差不用拆就能看到他对给妻子说的话,可妻子连看都不看就把他撕得粉碎。邮差猜到会这样,有时候男人喜欢的浪漫代表了女人痛恨的离别。 于是,男人回来了。 有时候,习惯让人产生想失去的冲动,转一圈之后回到原处,看看还是一样,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牧师。男人像往常一样换鞋,出门,工作

  《星期一早晨》观后感(三):抽烟的法国男银和喝酒的意大利男银一样的没六儿

  电影讲的是一个在法国农村禁烟工厂上班的中年男银厌倦了每天重复的生活轨迹,在某个星期一早上离家出走,在其更不靠谱老爸的怂恿和支持下去威尼斯得瑟了一圈,最后又回到家庭轨迹的片儿。听上去没啥吧,事实上,它真没啥。法国人就喜欢整个屁事墨迹墨迹墨迹半天,这叫浪漫,这叫文艺,这叫深奥,这叫有情怀,这叫体会孤独,这叫感受寂寞,这叫挖掘人生意义,这叫探索生命本质,anyway,这叫法国电影。

  我是本着熏陶法语环境去的,结果丫半天不讲一句台词,一个家庭的人太熟悉了,默契到不用讲话,一切都在肢体语言中了,WTF。

  说点正经的,看完这电影的整体感觉就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怎么就这么没六儿呢。(方言,就是及其不靠谱没个正型老不正经的意思)。电影里所有的法国男银就是个抽烟,下公车前脚踏出车门后脚就开始吸烟了,走不到20步的路到工厂门口,猛吸个三四五六口扔到门口的一个大箱子里,进到无烟工厂,继续偷偷摸摸的抽。所有的意大利男银就是唱歌和喝酒,朋友啊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人家意大利男银不管远不远走,不管认不认识,就是个喝。法国大叔进了一个意大利餐馆儿,被一桌子唱歌唱的正HIGH的意大利男银揪住:“你叫什么?”“我叫vincent”干了!还得连干俩~法国大叔暂住在意大利大叔家里(此处正式声明,非基片儿哈),俩人起床之后,用两滴半水洗个脸(真省),下一件事,刷牙?nonono~俩杯子,倒酒,走一个~oh yeah~~~

  法国大叔刚到威尼斯,看街头表演,钱包被一个老头团伙给偷了,丫继续到处潇洒,N天之后一摸口袋才发现,呀,钱包好像没了……没了就没了,不着急不上火,继续慢慢悠悠的浪着。啥叫浪漫,神马叫浪漫,开眼了我。之后大叔身无分文站在河边的时候,同一个老头来偷,被大叔当场发现,要是我肯定揪住他不放,还我钱包还我钱包我钱包钱包包包包!结果这法国大叔转过身来,微微笑双手插口袋优雅的把色的口袋内衬翻出来耸耸肩,:“我这次没钱了”。啥叫绅士,神马叫绅士。太哎哎哎哎哎哎没六儿了。

  大叔游荡了一阵,没意思了,回家。你想要是你老公说离家出走就离家出走你不气疯了着急死了,有一天老公又突然出现怎么不得狂风暴雨一哭二闹山上吊一下子。结果大叔的媳妇看见大叔回家说了一句类似:“回来了,进来吧”over,大叔他老娘见到儿子回来了:“是你啊,欢迎”。啥叫淡定,神马叫淡定。

  这电影要是在电脑上看的,我早换台了,但我花了10块钱门票呢,必须坚持住,看到最后法国男银像往常一样开着小破车去上班,照常的抽烟抽烟抽烟,that’s all. 之后觉得,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怎么能活的这么没六呢?为什么中国活的这么累呢?想了想,我还是一如既往的怂,没有勇气过没六的生活,因为我一旦没有工作,第二天就流露街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了……

  哎~~~没有没六的资本,只能像狗一样挣扎了。为了那一点没有多少肉的骨头,抢个你死我活,每一天一踏出家门都像是一场战争,抢出租车抢地铁抢公交车抢电梯…… see yourself in the crowed too?

  《星期一早晨》观后感(四):出走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对于一个充满憧憬的年轻人而言,周围是没有生活的,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处。”诗人兰波这样说道。Life is elsewhere. “别处”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我们旅行,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目的地本身有多么与众不同,而只是因为我们想离开这里。写下生活在别处这句名诗的兰波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实践者。他是个不羁的灵魂,像他笔下那只醉舟一样不断离开他的生活,当过兵,开过船,探过险,写过诗后来又放弃,折腾着颠沛流离着寻找着他的别处。

  和年少轻狂的兰波不一样,电影《威尼斯早晨》里的主人公已经是两鬓白霜的中年人,在出走之前,早已经历了世俗的倾轧与调教,在一个小镇上本分地过着默默无闻的平淡的生活。早晨,他准时开车去公交车站等班车上班,走进冒着浓浓白雾的工厂之前熄灭手里的那根烟(工厂禁烟)。下班他回到家中,继续履行作为父亲、老公、儿子的职责。上班,重复,下班,重复。每天的日子像流水,平淡,无味,就这么过去了。然而这个男人干枯的生活,有那么一点点的调味剂,那就是画画。他年轻时候应该是学过画画,画的有模有样。他闲暇时候总喜欢画空旷的风景,一点帆船在远处的海面,这样的画,随着时间流逝,画了一张有一张。然而他投入这点爱好的时间往往也会被其他工作家庭的事务所侵占。他的生活,正如同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所有的普通人。

  可是终有一天他出走了。这点念想,是什么时候萌芽的呢?他没有说。估计是在每天去工厂上班走到门口需要掐灭烟头之时?或是每天回家想画画却被老婆叫去修屋檐?或是在时间的滴落中他心底的挣扎?心中的感叹与牢骚像一个小嫩芽,一点点生长,最终破土而出。他出走了。找他父亲要了一笔钱,去了威尼斯。威尼斯是别处。这里的空气仿佛海水一半腥咸而清新,自由的味道。他坐船,看威尼斯的海,船,小巷与人们。他坐下来,找一块阳光正好之处,拿水彩画画。他找到自己父亲的故交,一位老朽的虚伪的贵族老爷,喝了一口尴尬得让他马上就出来的酒。他认识了一个热情豪爽的威尼斯人,一同窥探被树林遮住的修道院里修女打扫卫生挽起裙摆的美腿,一起爬上威尼斯的楼顶看威尼斯的教堂尖顶们。他在这里,自由得像风。我看着他的脸庞,他那平静的眼神,心里想,来到威尼斯,抛下家里人与工作,他到底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呢?屏幕上的他有时候在微笑,有时候却远离人群一个人沉默。别处很自由,却也很空无,很孤单,他会想念故乡的家人,给他们寄明信片。你出走了逃离了,但是依然牵挂依然回想着出发的原点。威尼斯有着海风、帆船与歌剧,却没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别处自然是好的,但是别处,也仅仅是别处而已。当他看到他威尼斯的朋友一样要走进工厂上班的身影的时候,我想,他是心里有所动的。威尼斯对他是别处,对于威尼斯人来说,却只是生活的此处。此处与别处,微妙的双生胎儿啊。当他在威尼斯滞留的更久,开始在船上做工的时候,别处已经融化了,就变成日复一日的此处。

  最后的最后,他回去了。也难怪。任何的出走,都会有回去的一天。心头的轰轰烈烈,终究会化作平淡沉默的时间。他穿了一身白色的西服,里面是大红色的衬衫,头发也新理过,回家了。他有些忐忑地走回去,却发现,家里人只是温和地宽容地接受了他的回来,并没有任何大惊小怪。我想,他们应该是理解他的,或者是,生活一天天流走他们也就默然接受了。不管如何,他又回去了,回到了过去的生活,上班,下班。然而我总在想,一个出走去过威尼斯的人,就算再次回到工厂与家庭,他应该也已经改变了。出走了一趟,过了一番在别处的生活,和自己独处了一段时间,这对于彼时被生活憋得慌的他,是必要的一次旅行。当他去过了远方,他就不会再因为远方而痛苦与渴望。在威尼斯,心底那些对于生活受限的不满、喘息、挣扎的情绪冻成的坚冰已经裂了缝,被威尼斯的海风吹化了,被那里自由的阳光溶解了。是的,他又回去了。但是他已经是不一样的他了。他去过别处,了解了别处,他回到了此处,也懂得了珍惜此处。

  Life is not elsewhere. Life is here.

  《星期一早晨》观后感(五):被物象淹没的中年世界

  文_调反唱唱

  [星期一早晨]的故事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个小镇中年男人的出走和回归。但故事并不是最主要的,奥塔·埃索里亚尼是为了借此展现世界的本来面貌,就像罗伯·格里耶所说:“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

  闹钟响起,妻子穿好衣服喝了一口水,男人出门穿鞋,给围栏里的小鸡喂食。清晨雾蒙蒙的,远处有鸡鸣声。男人把雨鞋脱掉,换上工地靴,开着车离开。蓝色的小车驶离自家小院,在另一条岔路上开过来一辆挖掘机。男人到了火车站,坐上火车离去。山间小火车只有半节,它开走了,铁道清洁员工还在铁道上工作。清洁工扫完垃圾离开画面,留下青山和晨雾。这是电影的开头,头像是随意地望着主人公的邻居,这双眼睛不时好奇地看看挖掘机,不时留恋地望着远去的火车,并没有紧跟着那个男人的脚步走进他的生活,相反它漫不经心,东张西望,即使跟丢了人也毫不在意。

  这双眼睛被一种区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现实视角困住,无法获取世界的全部,即使只是一个法国小镇,人数不多生活简单的微小世界,依旧藏有很多单个人绝不可能获知的秘密。比如男人工作的化学工厂,性感的秘书搭上工程师的肩膀,不小心屁股碰到开关,拉响了警报。比如教堂的神父拿着望远镜,偷窥楼对面窗帘里的年轻少妇。比如邮差拆开人们的信件,心平气和地阅读完毕又机械地装回去。电影不回避生活中的戏剧性,但回避从头到尾的戏剧性,它只负责展现它们的片断,这些生活的切片恰恰是构成这个世界的全部。它不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虽然力图呈现现实社会,却是对现实的归纳总结,是被编排过的世界,并非现实本身。

  这部电影对人的描绘简单粗陋,人们的动作机械重复,对话毫无营养,思想活动单调,显示不出性格特征。牧师、小学生、中学生、村妇、工人、小偷、吉普赛人,他们只是作为一个符号而存在,甚至连姓名也无法获知。在官方DVD附带的字幕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话语并没有显示。这些被忽略的语言充当的只是环境音的作用,没有指向,没有含义,是现实的陪衬。即便是在字幕中显示的对话,也有很大部分没有意义。两个恋爱的中学生在讨论历史与数学,这段对话像是为了描绘人物的下意识,不但平淡无奇,也没有逻辑的贯穿。镜头远远地看着他们,没有逼近人的脸,像是一个恰巧经过的人,既不想偷听,也不想无视,只是客观上遇见了而已。

  相形之下,影片对于景物的描绘却是周详、细腻、琐碎的,甚至是同义反复的。工作日的第二天,随着男人出门上班,大量的空镜头,从树木、泥土、花园转场到鳄,这些环境物象和非主要人物的功能一样,不承载任何暗示或者象征,只是存在着。这种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看起来和清水宏对景物的描绘类似,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清水宏是在戏剧矛盾后插入空镜头,利用美景暂时搁置情绪的发展,让云淡风轻的风景过渡不快和不幸。但是在当下这部电影中,过分的环境表现是为了淹没人物的存在。离开小镇,男人去了威尼斯,镜头反复提及威尼斯的水,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近距离逼近水,它的光泽、颜色、动态表现得非常细致。整个世界像是一个由物质组成的世界,在不以人为关注中心的视角里,旅游城市威尼斯没有人头攒动,它是那么宁静、无聊、非理性地存在着。这就是奥塔·埃索里亚尼想要表达的“人和世界的新型关系”。

  小镇物质景观堆砌的逻辑在于刻画出现实生活的无趣,这种无趣的反复刻画,道出了生活在围城里的状态,让观众和男主人公一样想要出逃。可到了威尼斯,对物质的描写更加细腻,它不仅仅停留在对景物的描绘上,甚至关注起老妇人布满皱纹的手,或者是人走后留下饭渍的餐桌,事无巨细。即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生活依旧无趣地存在着,这与男主角出逃后的情绪对应,是一种无法突破围城的无奈。

  虽然在形式上类似,但[星期一早晨]和法国新浪潮电影中的左岸派有本质的区别。左岸派电影大多沉浸在对人类彻底失望的“世纪的痛苦”之中,从风格到表现手法都刻着时代的印痕。可[星期一早晨]完全不是如此,它不代表任何意识形态、任何冠之以名的人类大命题。它摆脱了时代,摆脱了具体,仅仅给出生活的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它给出了男主人回家的理由。在那个没有姓名的小镇里,虽然无甚惊奇,却无时不刻地存在着爱。恋爱的中学生单纯可爱,男生每日送女生回家,在篱笆外等待着女生把自行车停放完毕,回到篱笆前和他挥手。待男生骑车走远,女生在二楼开窗望着他离去,整段一语不发。又或者,以同样云淡风轻的方式去讲一对黑人男孩与白人女孩的相爱结婚。只有三个简单的场景:黑人农民给白人女友写信求婚;女友跑到公用电话亭给他打电话;婚礼结束后两人坐上草垛与家人挥手道别。

  最后,生活看起来没有任何改变,男人脱下家居鞋,开着蓝色的小车离去。挖掘机一秒不差地再次出现,工人在化工厂门口签到,小镇上空烟雾缭绕。唯一不同的是,今天早上男人得到了来自妻子的吻。

  更多原创影评请移步个人微信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