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语文课
今天,我聆听了卖油翁一课。齐老师声音洪亮,底气十足,语言极富感染力,整堂课稳扎稳打,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体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她为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专家杨富志老师说:“文言文教学,就应该下大力气去夯实文中的‘字、词、句、语、修、逻、文’。既不能置字、词、句的含义及其用法等不管不顾,也不能弃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写作特色等不闻不问。”正如杨富志老师所言,齐老师的这堂课,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根,既在‘章句’上下功夫,又特别重视“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的教学。重视积累,夯实基础。下面,我从几个点来具体谈谈自己的观课感受。
一、读。
文言文教学,首先让学生过朗读关。因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停顿,读出人物语气、思想感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读做得很不到位,为了赶课,在读上蜻蜓点水,走过场。朗读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更有甚者,即使学生读了好多遍,因为缺少有效的朗读指导,我们听到的是有气无力、淡而无味的朗读。
齐老师在这一方面舍得下大功夫。我看到,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足足用了十四分钟。她通过各种手段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的读也很有层次感,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在不断的读中提升朗读水平。
1、学生自由读;
4、学生自由读两遍;
5、全班齐读;
7、点名学生在班里读。
就这样,不同形式的读,语感就出来了,勿需老师做过多讲解,一些东西自然就顺了。
我想到,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读,把读落实到每一堂课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是在这样的天长日久中培养起来的。
二、译
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就像砖瓦石块,看着不起眼,但每日每篇的积累,就会垒起文言文的高楼大厦。学会翻译文言文是学生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个能力?齐老师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我感觉她做得很好,向她学习。
5、点名学生翻译。
6、用现代汉语讲这个故事。
同学们都会翻译了,会讲这个故事了,这个知识点解决了,但老师还是做了细致的讲解。这个讲解一开始,我有些疑惑:学生都会了,教师还要重复一遍,有这个必要吗?后来,我明白了,这个,必须得有。
她做了一段很精彩的讲解:“第一句,‘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我们记住八字标准,字字落实,语句通顺,这句话按顺序直接翻译。第二句不一样,‘尝射于家圃’,这两个同学翻译时,前都加了一个‘他’,这里把‘射’翻译时放到后面了,当语序和我们正常语序不一样时,用调换法。第三句,‘自钱口入’,他们加了一个‘油’,省略部分要添上。第四句,‘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这个‘而’翻译了吗,没有。这也是一个连词,在这里表顺承,就是这个动作是在前一个动作之后做的,‘而’不翻译,删去。在这里总结一下翻译的方法:一、直接翻译,二、调换顺序,三、增添字词,四、删减字词。译文的标准就是信、达、雅,翻译出来的句子,准确通顺优美。”
这段讲解我听了好几遍,齐老师正是以这篇文章为例和学生总结翻译的规律,这就是我们经常说而难以做到的“授之以渔。”我们都知道,翻译句子向来是文言文学习的难点,教给学生方法,找到规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在这样的引导下,齐老师的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一定很厉害的。
三、悟
对本文的悟,教师讲了两个内容。一是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人物描写手法。二是把握文章主旨。这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同样,齐老师在教授这一环节时也是匠心独运,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我们来看其中的片段:
师出示:
探究一: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待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句子写出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请分别找出来,分析运用的描写方法,体会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探究二:课文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学后发言。
师:但微颔之,“颔”,什么描写?从卖油翁的语言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你来判断一下,陈尧咨自傲的资本是什么?(善射)写陈尧咨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学生发言后师总结: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描写人物非常精细,把人物生动表现出来。大家再读这两句话,把人物特点读出来。
师:作者写卖油翁倒油有四个动词,那四个?
生发言。
师:说得很好,这四个动词非常生动而具体写出卖油翁的倒油绝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师:谁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
学生发言。
师:用成语概括两人的共同点。
生:熟能生巧。
师:对,把这几个字记在你的笔记本上,这四个字一定要会写。
品词品句品内涵,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的味道。关键词句是一个抓手,边读边悟,挖掘其内涵,落实教学目标。
总之,本堂课无论哪个环节,都不华丽,不虚空,都是扎扎实实的训练,一步一个脚印,为学生打牢坚实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文言文,如何不让学生感到艰涩难懂,我们要“教什么”,“怎样教”,从这堂课中我们应该有所启发。这堂课,告诉我扎扎实实、脚踏实地,
才是真正好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