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局外人读后感摘抄
《历史的局外人》是一本由张宏杰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呵呵呵,封面跟我们出版的陈尚君老师《行走大唐》几乎一毛一样。问了设计师,设计师表示说,这个作者就是非要做得跟你们那本一样。致敬不是这么致敬法的吧这位张先生????
●第一部分:读书笔记+文学随笔;第二部分:回忆录+游记;第三部分:致谢+论文。一本揉在一起的乱炖,如果说成为作家最重要的仅是强烈的虚荣心……那我也很具备
●第一本听过的书。
●还是很喜欢张老师八卦历史。他说的历史是立体的,有温度而倍感真实的。比如,鲁迅与金钱之间。也认同他的通俗历史的态度。我讨厌所谓的学术界,说这不严肃那不严肃。关键是,你严肃了,得说大多数人听得懂的人话啊。
●局外人终于成为了局内人
●[10/52]2019
●读完让人感觉喜忧参半。喜的是获取了新知,特别是张宏杰老师分享人生经历,探讨历史的价值等部分,还是有所收获的。但忧也在于此——收获就只有这些。 作为通俗历史作者,张宏杰老师的笔法比较别致,不会文绉绉掉书袋,又不会平平无奇不含营养。 这本书或许是作者的自嘲、自谦吧,“我”只是一位历史的局外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记录者,哪怕是过往的历史,我们也能扮演传播者、解释者的角色,用笔触、用言论去影响散播在他人思想中的历史的细节。
●文学如酒,历史如茶
●又注水……好自为之吧
《历史的局外人》读后感(一):希望张老师以后的书内容上不要再重复
第二本《千年悖论》
第三本《历史的局外人》
发现三本都有重复的内容,怎么说呢,反正不太喜欢这样
希望张老师以后出书,内容上不要重复出
居然还要求字数,以下为凑字以下为凑字以下为凑字以下为凑字以下为凑字以下为凑字以下为凑字以下以下为凑字以下为凑字为凑字
《历史的局外人》读后感(二):历史的局外人到底在讲什么???
作者写了鲁迅、巴尔扎克等等几个人物。读完是会让我们了解原来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逼不得已都有为钱所困。嗯,就这样吗?
至于最后作者写自己的写作经历,一直强调东北财大毕业的门外汉却凭借努力成功在文学历史占据一席之位。有一种低调的炫耀。对于历史的态度要尊重!不可否认通俗历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我们应该抱着严谨的态度去研究历史,只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它说给百姓听。书中可以看出来作者的得意、自负!
闲暇时读一读还是不错的!很轻松,不用太费神!
《历史的局外人》读后感(三):还是写历史吧
分数不能再高了,而且有张宏杰之前作品的“友情分”。今年开始读张宏杰老师的作品,震撼极大,无异于作者说的从他自己看到《万历十五年》《草原帝国》之类的书。
这本书在鲁迅,巴尔扎克以及黄仁宇的部分依然表现出了通俗写史的优势,史实详尽确凿,内容“剑走偏锋”,语言出其不意。后面和一些学者如葛剑雄,戴逸等相处也算流畅真挚,但少了写史的洒脱,带了乖巧懂事。中间思考与旅行,特别是旅行,显出了作者在散文或说抒情描写的普通。土楼,虎跳峡的写法平平,虽然里面的老人们还是有有趣的展现。
可能也有个人好恶,但让我最郁闷的是,最后两篇很多段落重复,大段重复,……忍不住觉得,其实在“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记忆”结束就好。无论内容语言是否喜欢,至少不会有凑字数的感觉。
还是喜欢张宏杰老师的,只是希望能更多的写写历史,鲁迅,巴尔扎克之类也写得蛮有意思!
《历史的局外人》读后感(四):通俗历史小说家的呼喊
我觉得书名叫《通俗历史小说家的呼喊》或许比较好,近期被作者吸引,读过张宏杰的四本书。写作风格的确非常的通俗易懂,突出的人物人性细节描写,让历史化身为人,也不是那么的无趣。这也是他这本书最后一篇文章所交代的内容的反映,当然包括第三篇写到《万历十五年》的文章。想表达的是通俗历史对于国家、人民的价值。
作者写到了自己的文学青年生涯和从一个财经人到历史人的转变过程,包括求学过程,可以说艰难又幸运。
从人性和史实出发,结合其他学者历史研究的文章和原始的史料,将历史中一个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从细节部分描绘出来,往往和之前读者对于其的认知有很大的反差,例子就是前两篇的文章《鲁迅的收入与生活》、《巴尔扎克的天才与虚荣》,总结的对不对还得读者本人去理解,作者在叙述中只是陈述事实并没有作出主观是非评价。如果基于史实我觉得这样的写作手法对于读者来说是易于接受并且很节约时间的,作为历史研究的外行发表不了啥意见。
《历史的局外人》读后感(五):真实的鲁迅,不吐不快
身为专业研究历史的人,张宏杰的建树确实不怎么高,写的几本书,木有实质性的研究成果,灌水还不浅,行事风格应了文人相轻这句话,貌似表面波澜不惊,内在实则愤世嫉俗,有点憋着犊子偷着坏的劲,自己不说对方不好,而是借史学界主流观点,不断暗示对黄仁宇老先生的不屑,只因为黄仁宇半路出山,胆大新颖,独辟蹊径,以野史的路数描绘了正史,既有趣味又成功吸引无数粉丝,其人不拘小节,比较狂放,提出来“大历史观”的概念,誓言要做中国的拿破仑,让那些墨守陈规所谓研究历史的正规军大开眼界,眼馋又嫉妒,蹭蹭冒出来,大肆批判,真的是吃相太难看了,张宏杰就是顺着这股风,坐山观虎斗,看你们有来无往斗法甚是爽啊,我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是你们说的. 顺便又跨着文学界,大老远挥着刀讨伐了巴尔扎克,老巴在他笔下绝逼是个傻子,无才无德,泡妞高手,上无上限,下无下限,让人瞠目结舌,一代文学大家,死后千古难道是吹牛出来的?我不太服,没有两把刷子,无论如何是搅不动文学界的波澜. 对于鲁迅,又想杀出个平地惊雷,炸个金花,还一副若无其事,我啥都没说的样子,真给自己招黑,还拼命拉别人下水. 我们心中的鲁迅一直都是民族的脊梁 ,正面形象示人,什么硬话都是他老人家说的. 这下被张宏杰给扒的简直连遮羞布都木有了. 有关才华,一笔带过,一言蔽之,最好能半字不提. 有关自私,狭隘,偏激,报复,追名逐利,滥情,奢靡,挥霍,平庸,小肚鸡肠,铁齿钢牙,斤斤计较,与人书信,报纸论战交恶,大战几百回合,不依不饶,好坏通吃……MD我这词库差点都都不够用了,哪个按在鲁迅脑门上都再合适不过,量身定做也不过如此. 虽然通篇没有明着写一个不齿之词,字里行间透漏出来的妖风,刮得可是相当猛烈,就想扒给世人看:老子看不惯你们崇拜他的样! ———————————————————————— 真的是,人有痛苦之身,越是参天大树,根越必通向大地的最黑暗处. 我想一定不是真实的鲁迅不齿,而是他本来就是这样啊,只是世人一厢情愿习惯了在伟人的光环下,自动选择性屏蔽那些人性的黑暗面,黑暗和光明,只是硬币的正反面,少了哪一面都不行,人性有多闪耀,就有多灰暗,不是大家都误解了鲁迅,都被他傲然的风骨欺骗,而是你都不愿意全面关注和了解他而已,嘿嘿,小人如苍蝇,我这么博学多识,让我逮着辫子哪能不尽全力撕给你们看呢? 此时特别能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要去评判对错,因为一旦评判必然产生二元对立,就会撕扯和角力,必然要痛苦,尽管明白很多道理,依然成功地开始对鲁迅相当膈应了…… 更膈应的是张宏杰,所谓两指向外以枪指人,三指必然向内指向自己,慎言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