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差点火候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差点火候

2020-03-17 21:01:24 作者:王小二 来源:王小二日记 阅读:载入中…

差点火候

  昨天回母亲合伙人问,二子搁市里干啥工作呢?

  母亲说,谁知道他,天天忙得跟狗撵得似的,就是不挣钱。每一回都是火急火燎地来,腚都不能把板凳捂热,又火急火燎地走。

  合伙人又问我父亲,父亲顿了下,也说,不大清楚。

  父母说的属实,他们的确不知道具体的工作,他们对这也不关心,就觉得孩子大了,有自己打算老的,不需要管那么多的。

  早年间大学毕业时候,父亲还跟我聊聊工作。之后的很多年,他都很少关我的工作。

  母亲喜欢唠叨

  每次,父亲总会数落她,说,我们都老了,想法跟不上时代了,眼界都不如孩子,孩子自有孩子的打算,就不要叨叨了。

  父亲虽然不唠叨,但也会跟我说一些话:搁外面,混好混孬,不要搞歪门邪道,外面的世界花花绿绿的,你得能经得起钱的诱惑

  这话,我记下了,记住了很多年。特别记得‘绿’字,父亲并不读lǜ,而是读lù。

  父亲对我的要求,只是简单一句话,对我姐我妹的要求,比较严苛些:不许从事酒店工作,不许从事餐饮服务工作,不许从事理发店工作,不许出入任何娱乐场所,等等等等,多了去了。

  要不然,父亲是会跟我姐我妹翻脸的。

  相对而言,我还是比较自由的。

  当年,读大一,我去学校报到。父亲把我送到长途汽车站,跟我说,你自己去吧,我不送你了,到地方安顿好,给家里打个电话

  临发车前,父亲跟我说,搁外面,学业为重,不要耍小聪明,不要再想着干什么生意了。

  可能,他觉得我有喜欢捣鼓小生意的毛病。所以,临发车前,特意嘱咐我。不过,我没听,到学校没多久,就搞起了打字复印,直接把学校的打印社搞得没办法生存。

  到他们店打印,需要拿着U盘,带着拷贝东西,插到电脑上,才可以打印。

  那时候,学生大都是在机房下载资料,再拿过去打印,还要排队,太耽误时间

  我的模式是,你们在机房直接把要打印的资料,发到我邮箱里,标注好要求,我打印好之后,每天定点统一送货。

  不是送货上门,而是每天中午12点,下午6点,晚上9点这三个时间段宿舍楼下统一取。

  男女宿舍,离得很近,中间就隔着一条校园马路

  那些时间点对于学生来说,刚刚好,是中午放学的点,也是买饭的点,也是下晚自习的点。

  现在看去,模式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只是解决了学生的痛点

  但,当时,每个月的确为我增加了不少收入,1千多块钱的样子吧,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算少了。

  除此之外,我常常琢磨咋样才能多增加点收入,贴补生活。毕竟,谈女朋友,买礼物,打车,聚餐,开房,到处都需要花钱。

  没有钱不行的。

  一盒毓婷,都要一二十块钱,里面还就只有一粒,不够用......

  后来,我在学校找了个活儿,打扫两层的教室。那活儿,是我和同学老黑一起干的。

  活儿,是我问到的。很简单的,直接到教务处问主任,学校可缺人?我想干点活,挣钱生活费。

  就这样,问到了。

  我最初去的是图书馆,问可要人?老师让我等通知,我没等,便干起了打扫卫生的活儿。

  学校也没明确规定,多久扫一次。我和老黑,每周只扫一次,有时候两三个星期才打扫一次,拎着扫把,叼着烟,吹着牛逼,胡乱扫几下,也算数。

  大学的教室,相对来说还是很干净的。没有多少垃圾,本来去上课的学生就不多。

  说白了,就是骗学校的钱的。说骗吧,的确有忽悠糊弄的成分。说不骗吧,我们的确也干活了。

  就这样凑合混呗,没有什么责任,到月就去教导处领钱就是。

  就这样式,多处开源,一月下来,手里也有2000块钱的资金流转。

  我不像一些学生一样,大学期间,勤工俭学,自给自足,不问家里要钱,懂事,知道帮家里分担点负担。

  我呢,自己挣着自己的。父亲每月给打的钱,我照单全收,毫不客气。我从来不跟家里人说在学校挣钱的事情,也不敢说,怕挨训。

  再则,也没有说的必要。屁大的事,老跟家里说啥呢?

  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去县城读书,就在外面寄宿,或寄宿在亲戚家,或寄宿在学校。从小,也养成了一个习惯:什么事,自己看着弄,就行,不要问东问西的,废话连篇。

  我是我们村里第一个去县城读书的娃。从县城回家,要坐票车。那时节,票车还没有通到我们村。

  周五下午,我坐着票车,到站台,下车,步行8里多路,回家。周日下午,父亲会骑着摩托车把我送到站台,我再坐上票车去县城,下了车,步行走到学校,或坐1元的。

  1元的,是蹦蹦车,上车只需要1元,但不是直达,车上可以坐三四个人,中途可以随意上下车,车主按照客人要去的地方,自行设计最优路线。

  我还曾从县城步行回家,初衷是为了省钱。凌晨2点,翻宿舍的墙头,跑出去,没有手机,更没有导航,只知道大致路线大致方向。

  印象中,那次,还翻了两座山。到家的时候,已是晌午,足足走了10个小时。

  天热,路上吃雪糕,喝饮料,花了七八块钱。而坐票车的话,只需1.5元,就可以到达离我家8里地的那个站台。

  回到家,母亲把我训斥了一番,嫌我净出洋相。

  很多个周末,父亲没时间送我,转过头跟我撂一句话,孩子,太忙了,抽不开身,你自己走过去吧。

  然后,我便背着书包,步行走到8里多路的站台,搭着票车去县城。

  我习惯了这样式的生活。

  父亲可能也知道我习惯了这样式的生活,觉得我自己出门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在大一报到的时候,把我送到了车站,他自个儿回了家。

  就是去外地读书而已,小菜一碟,根本不需要送,我自己去就行。

  正不想让他送呢。当时,我和比我高一届的女友约好了,她去汽车站接我。

  谈恋爱没劲,搞学姐才有意思呢......

  跟我坐同一辆汽车的,还有两个学生。一个由母亲作陪。另一个则有些夸张,父母陪着,爷爷也陪着。

  你这是出国还是去月球,需要那么多人陪着吗?

  净扯淡!

  看着别的家长陪着孩子,我心里并不觉得有什么难受之处,就觉得无所谓呗。

  等车上的人上齐了,等汽车发动起来,等听到车上的人们操着听不懂的南方口音交谈的时候,我知道,自己这次真的要离开家乡了。

  在此之前,我从未出过远门,顶多去过百里以外的徐州,隶属于江苏省。一想到这,我心里忽然不是个滋味。

  我起身,朝着车窗外四处看去,我在找我父亲。

  可是,父亲已经走了。

  我也就只好坐在原处,呆呆地望着车窗外来来往往的人们,时不时地用手在眼眶四周擦擦抹抹,一副失落样。

  光说管,年龄不到,阅历不够,还是不管.......

  (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差点火候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