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教育成为束缚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当教育成为束缚读后感100字

2020-03-25 23: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教育成为束缚读后感100字

  《教育成为束缚》是一本由【印】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著作青豆书坊|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当教育成为束缚》精选点评

  ●有根本性想法改变,非常喜欢。要重读。

  ●第六章后,全是干货

  ●把教育描述的有点过

  ●克氏想要建造一所学校
在那里
学生接受真正的教育
除了获得立身处世技能之外
去探求自身
追求生命意义

  ●我看不进去这种文体

  ●三星半。这是一本很有智慧的书,在一来一往的对话感受到了这位学校创办者的独特魅力,也反思起了曾经接受过教育的模式,似乎真正开化的那一刻是引路人指引与自我摸索促成的。而学校是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能上班的人更重要,还是让每个人成为独立思考个体更重要呢?

  ●该读该思考该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一代人

  ●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亦可以视为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有自己的人生见地,能够树立正确三观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秩序自由平衡

  ●这是一部非凡的教育启示录作者富有东方智慧,又在西方接受了最顶尖最细致高级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弊端,他有刻骨铭心体验,他最有资格谈论何谓“最好的教育”,最能破解施加于孩子灵之上的种种权威、束缚和功利

  《当教育成为束缚》读后感(一):思想与死亡,构成了整个生命

  渡边淳一说,几千年来,爱情从来没进步过。我是相的,因为确实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领悟

  可是教育呢?我一直以为不断在进步的教育呢?看了克里希那穆提的《当教育成为束缚》后,我没有底气坚持认为,我们的教育一直在进步。几十年前,他们面对教育谈论的话题,遇到的困惑,难道不是我们依旧在面对的吗?

  福瑞德问克里希那穆提:您看到当今的全球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一种物质至上的趋势吗?如何在社会中行事?克里希那穆提怎么回答的呢?“哦,当然看到了。因为每个人都很关心如何赚钱、找工作、得到一官半职。”面对福瑞德缓和的“人们都在努力实现各自的目标”,克里希那穆提并没有选择回避这个问题,他说:他们全都努力于此,所以变得物欲横流。不过他们却假装很有精神追求——知道:“我相信这个”,另一个人相信那个。这些全是假象,全是伪装事实上,他们所有人都在追逐金钱

  多么响亮的一记耳光。还不够,有更现实,更刻薄话语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我们的大脑已经变成了卓越计算机。虽然不像电子计算机那样发达,但却能自动地、机械地、浅薄地发挥作用。人们意识到了这种浅薄的机械式的、重复式的、二手式的生活方式。所有知识都是二手的。一个人也许得到了新知识,但它随之就会变成二手知识。如果你过着这样的生活,其实没有自由可言。”难道不是如此吗?越来越开放发达的社会,看似自由,可是我们真的感到了越来越自由了吗?呵呵,机械的,重复的,浅薄的,二手的,看了真叫人觉得无望啊。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是社会,是父母,是孩子的责任,还是其实是我们一同在演这场戏呢。社会在谈论什么呢?谈脸,谈权,谈钱。父母对我们的期待是什么呢,内心丰盈的人吗?不不不,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考试,拿到学位,找到工作,结婚生子,安顿下来,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全世界的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基本都集中在学习、工作、职位、人身安全等方面。可是这能责怪父母吗?他们经历着混乱、不幸、苦难与痛楚,他们希望我们的人生应该是“安安稳稳”的,这有错吗?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又是什么样的呢?

  没办法追究的责任。可是啊,我们还是会想,那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亲情、友情、爱情?还是爱与自由?抑或大口口声声的梦想呢。跟随提问者与克里希那穆提的对话,我们可以在其中为自己解一些困扰于心的惑。

  克里希那穆提对于教育的期待是什么呢,从他在橡树林学校建校宗旨描述里,我们是可以看到他伟大的愿景的。“探究知识、探究自我、探究某种超越知识的可能性,自然会带来心理上的革命,因此难免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人际关系秩序,也就是社会。透彻地理解这一切能够带给人类意识领域深刻的变革。”在这所学校里,真正重要的课题是什么呢?“在这里人们可以学到不以依附或占有为基础的关系的重要性。在这所学校中,人们必须了解思想活动、爱与死亡,因为这一切构成了整个生命。”

  怎样保持自己内心的秩序,避免陷入混乱之中,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心的。我想克里希那穆提所谈到的教育,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玩味的。

  《当教育成为束缚》读后感(二):安全感

  当教育成为束缚 这本书是一本对话集,是创办欧佳谷学校之前与基金代表、教师等人的对话。他们要创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理想中的学校,而要实现这样的教育想法,必须要达成一些教育共识,于是就一些与建校有关的重要的教育相关的问题,进行的对话。 在书的最前面,提到这所学校在这样教育共识的基础上,想要通过探索知识、探索自我、探究某种超越知识的可能性,以此来实现该学校的教育目的。 这本书核心的一个问题是,没有人能够教与人内心相关的事情。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以为就剩下了两件事情,首先,虽然没有人能够传授内心的教育和领悟,但学校应该或者努力去营造一个让人的心灵自我感受和领悟的环境,其次,在这样一个心灵舒适(自由、充满安全感、没有权威)的环境中去学习知识。书中多次提到自由, “自由不会和权威走到一起” “自由带有一种真是的、深层的心理保护之感” “要学习一定要有自由” “自由以意味选择么?我们说自由包含着选择,对吗?允许有选择这个、那个或其他东西的能力。而选择包含着困惑。我不知道,所以我选择;如果我很明确,不会存在选择。所以,由于不明确,我做了选择,进而否定了自由。” “只要内心存在权威,就不会有自由” 关于安全感,克氏这样说, “安全感的含义是,孩子满不在乎地发展着自己。他知道我没不会批评他,不会篡改他,不会威胁他,不会惩罚他” “安全感指的是更深层含义,可以创造一种格外稳定的思想” “内心非常强大的安全感将会赋予学生非凡的能力” “如果你的还字绝对安全,无所畏惧,在自由的层面上受到保护,同时又受到监护,我确信这些因素会共同创造一种不同的思想” 对话花了很长的篇幅和时间去讨论为什么要去建造这样一个校园环境,解释了知识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说明知识的“次要性”。我以为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现在高压学习环境的思考。 克氏对学校学习知识的一个很深刻的见解中,包含了我们要清楚地分辨并小心注意知识权威变成身份权威;其次,知识带来的永远是过去的认知而非当下的认知,学习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学习二手的经验,若是没有自我的领悟,人学习知识无意义机器学习知识。但人的领悟和内心成长又是无法教授的,正如“敏感”无法教授一样。 “知识变成了传统,你的行为依据的是各种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神学家凭借其有说服力的方法塞回顶的过去的模式。所以那时头脑会收到极大的制约,它没有了灵活性,慢慢地,就会像当今世界这样,在艺术、文学及彼此的人际关系中出现退化。这种退化必然会以战争、憎恨和敌对告终。” 这种退化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把外在知识权威带入了内在的权威”,换句话说,我们的思想被“知识”控制了。 关于权威,提到两个相关的方面,知识权威,我们尊重能力,有人创造或者掌握了能力,我们尊重这样的能力,比如尊重医生的能力。与此同时,因为我们也会尊重掌握了能力的人,对比出现的是,我们就不会尊重没有这样能力的人活着掌握的不够好的人。(这样,我们就形成了不尊重的“思维判断”,我们也就出现了不尊重人的情况);与此同时,拥有能力的人会具有相应的身份、地位、权利,久而久之,知识权威会过渡为“身份、地位、权利”的权威,进而也会出现“控制”。 知识权威本身并没有这样的危害。有危害的是变成其他形式的权威,而这样的权威都是妨害自由的,当尊重了这样的“权威”,人就会想要成为或者想要拥有这样的权威,学习就变得不自由,知识不自由,内心也不自由了。

  《当教育成为束缚》读后感(三):赋予孩子们刀剑,培养他们成为勇敢的骑士

  文/R郭郭

  教育一词在《说文解字》中被阐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承载的不仅是一种传承的方式,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现如今的教育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自从古代的“孟母三迁”到现代学区房的热炒,越来越多的家长把教育的状态从放养孩子到生怕输在起跑线上不停地奔跑,教育再也不是只关乎学校的事情,也关乎家庭里面的每个成员。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作为家长,寄望子女成才,但是否很多人都懂得“教育”一词的真正涵义,我看却未必那么乐观。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当教育成为束缚》一书当中,向我们展示了当他在加州欧佳谷要创办橡树林学校之际,面对当下的社会环境,讨论教育工作者遇到的困境以及要突破教育的制约的一些方法和见地,这本书采用的是提问对答的互动方式,通过9个篇章的分析让我们一步一步地了解教育的深刻内涵。这本书从教师、学生、家长三维的角度讨论了在教育当中各自的立场,激烈的火花之中你还能探寻到一些教育的真谛。

  孩子的教育每个家长都会关心,而大多数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个孩子学的好不好,通常成绩已经变成了他们优劣的代名词,而家长恰好只注重这些数字指标的话,关心成绩就变成了功利性的一件事儿,可是教育的意义,却远远地要超越了这些被数字化的标签和排名。克里希那穆提在这本《当教育成为束缚》一书中指明了一个观点:“学习不仅是知识领域的学习,还要学习自我 ,学习世界,学习一切”。知识领域的学习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要把学到的外在的知识转化成为内在的秩序感,当外在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的时候,内心才能得到充实和自由。

  我比较欣赏克里希那穆提大师在教育中提到的安全感——“如果一个人没有感受到可靠、安全,他的大脑便无法高效运转。”对于一名5-12岁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安全感更为重要,安全感给予孩子的不仅是一种感性的温暖,更是让脑袋快速思考的稳定剂。我想当我们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就再也不会责备孩子为什么考试总不能拿高分了,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耗费生命力,怎么会有多余的精力应对学习这件事情?安全感还没有构建完成,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无法对抗混乱的世界。

  克里希那穆提在这本书中说道:“教育意味着培养完整的个体,外在方面、智力方面、情感方面、感知方面,同时还要培养能够看透事实和真相的思想。”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是完整的人格。我们希望孩子成绩优越,这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数据,孩子便沦为了考试的机器,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亦可以视为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有自己的人生和见地,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但请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弱小的他们,他们跟我们一样平等,成长和力量都需要时间,请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用来建构他们安全感和内在秩序感的城堡,赋予孩子们刀剑,培养他们成为勇敢的骑士,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对抗这个混乱世界的侵袭。

  《当教育成为束缚》读后感(四):点亮灵性之光,共同寻找最好的教育

  1975年,克里希那穆提及其美国基金会在美国加州欧加谷创办了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橡树林学校。这是这位带给全世界深广启示的东方智者一生中建造的最后一所学校,其建校宗旨是:“探究知识、探究自我、探究某种超越知识的可能性,自然会带来心理上的革命,因此难免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人际关系秩序,也就是社会。透彻地理解这一切能够带给人类意识领域深刻的变革。” 这样的宗旨乍看似乎不是很容易理解,但是没关系,翻开《当教育成为束缚》,克里希那穆提会亲自会解答你的所有疑惑。《当教育成为束缚》记录了橡树林学校创办之初克氏与基金受托人、教师、家长之间的谈话,清晰而细致的呈现出克里希那穆提关于教育的独特认识和全新理念。当时,克氏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转变社会上对于学校教育的目的、作用,教育方式,学校责任、以及对权威、自由、安全感等问题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建立起一所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主导,共同发展的新型学校。 全书共有九个章节,每一个章节讨论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围绕克氏对理想学校的理解展开讨论,通常由提问者提出问题,克氏进行解答,但随着问题的深入也常常出现精彩的辩驳与互动。这种方式也与他的教育观点十分契合,那就是“通过谈话、通过讨论、通过观察、通过自我观察、通过各种方式——解放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强调自己创办的学校不是“克氏”学校,而是大家的学校,是创办者、教育者、学生、学生父母共同的学校。这所学校的目的也并非让学生脱离现实,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尘,而是要教育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清醒地意识和分辨现有的一切庸俗潮流,不要被动地受着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彻头彻尾的肤浅所驱使。让孩子们在不堪的现实中葆有一颗自由的心灵,掌握自己的人生。 克里希那穆提本人曾经在西方受到过最顶尖最细致的高级教育,因此对现代教育的弊端,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有极其深刻的认识与体验,他针对学校教育重知识轻素质、社会上毒品泛滥、家庭中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孩子在成长中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长久的思索,从而引发出这一系列关于何谓“最好的教育”的讨论,以期寻求共同破解施加于孩子心灵之上的权威、束缚和功利。 鉴于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接受的教育、对自由的认识和克里希那穆提生活的时代相比有了更为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如今再看他的观点或许并不会感到石破惊天,但是尝试将其放入七十年代的美国,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便可以感受到他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的富于洞察力与前瞻性。 克里希那穆提对教育制约的认识与理解是非常透彻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提出新学校的目的不只是教授知识,更要注重从小进行品德修养的培养,让家长一起参与教育过程,重新定义教育的作用、创新的意义、学校的责任、自由的重要性,安全感的含义,等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理念。 如今我们提倡施行素质教育,小学生的家长要定期走入“家长学校”进行学习,学校会开设道德和心育课程,定期提供各种兴趣班供孩子自由选择,教师本身也在不断进行各方面的学习与提升,这一切都和克氏当初的理想越来越接近。其实在阅读中我一直希望看到这所当时还未开始招收学生的学校后来经营得怎样,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一张题为“橡树林学校2016年毕业生合影”成功解答了最初的疑惑。 即使现在世界各地依旧存在着某些教育的误区与一定程度的教育弊端,但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与变革,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最好的教育不是给予,而是让每个生命自由绽放。给予太多就成了束缚,真正好的教育是点亮灵性之光,而克里希那穆提就是那个点亮我们灵性之光的智者,在《当教育成为束缚》中我们再一次沐浴了他的哲思与人性光辉,共同经历了那富有历史意义的教育时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