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泥瓦匠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泥瓦匠

2020-03-30 11:17:24 作者:冰晶鸟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泥瓦匠又称泥水匠、瓦匠等。泥瓦匠中又分活和泥活两大类,使石灰勾缝,善于盖砖瓦房者称白活匠,以泥草秫秸为主盖泥草房者为泥活匠。

  泥瓦匠所用工具有瓦刀、泥(灰)抹子、托泥板儿、泥包、装板、弯尺、干线吊线等。民间泥瓦匠大多兼作,农闲务工,农忙务农,即使有结组性大活,房主也多选择在农闲时施工。就是现在进城搞包工程建筑队,忙铲忙种忙收季节,也要返乡参与抢收抢种。乡间的泥瓦匠有干大活,干活之分。前者主要做起梁架柁整起整盖新房,后者修残补漏,搭灶修圈类小活。做大活的,泥瓦匠多和木匠组合,包揽活计,并推出领工2人,俗称“掌尺”或“工头”。泥瓦匠组班多由两匠带一徒。即两个大工匠带一个小工,小工处于学徒地位脏活累活粗活要抢着干。干活前,小工儿要把各种工具准备好,有的还要提前泥和浆。俗话说:大工子一上工,小工子就发懵,要啥递啥,责备喝斥是常有的事。“严师出高徒嘛。”

泥瓦匠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王家岗屯,六十年代以前,没有瓦匠,只有泥水匠。那时候,农村人生活困难,手蹬脚刨地忙活一大年,只能弄个温饱,遇上灾荒年月连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钱住好房子,都住泥草房或土平房。泥水匠所干的活也都是打墙、砌墙、搭炕、搭锅台、砌烟筒、托坯、盖泥草房、土平房,盖新房。房框子土建工程基本是三种方式完成。一是用黄土打墙,找来几块又宽又长的长方型木板,用绳索木桩子把木板固定好,往两块木板中间填黄土。填一层用木榔头砸或人上去踩,基础坚固后,再一层一层往上倒板,直至达到房墙的高度。房子墙高一标准都是10米高。土打墙的关键,也是要显工夫地方就是墙角与墙角的结合处,结合的好,墙才能稳固结实,否则墙与墙会裂开、倒塌。二是用踏头草伐子垒墙。我们村是典型湿地村。在村南西两面的草甸上长着一片又一片踏头草。为了省钱人们便想到利用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盖房子人家事先要找几个亲朋好友到踏头沟去拉踏头蹾。每一块都切得四棱见线儿,在野外晒干,再拉回来。垒墙时房框子四角要立四根大碗口粗细的松木做柱根,底下要垫上柱脚石,然后用焦泥勾缝,把踏头伐子块固定结实。三是用土坯垒墙。房主人要趁秋高气爽天气,找来泥水匠和小工子脱坯。脱坯是民间流传的四大累活之一。脱坯的人要在烈日头的日子,用麦滑溜和黄土合泥,待泥行好后,进入脱坯程序。脱坯一般都是两个人一帮鼓,泥匠脱坯小工子端泥。泥和好后用三股叉端泥,往坯膜子里填。泥水匠用手把坯膜子四周填满泥。为了出坯时顺畅,脱一块往坯膜子上喷些水。一块一块脱到草坪上晾晒。晒干后拉到新房平整好的房场,一帮鼓一天最多能脱一百块坯,最少也能坯70块。脱多少块为宜,要根据盖房间数以及搭几个灶台,几铺炕,修几个烟筒决定。

  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村里来了一个城里下放户,房主名叫苏永和。三十多岁年纪,中等身材,刀条子脸,长得浓眉大眼,英俊潇洒。美中不足是脸上有几个浅皮麻子。村里人都爱叫他“苏麻子”。苏永和原来是城里工程队的成手瓦匠,是玩瓦刀抹白灰的行家里手。他的到来,让屯子人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知道了什么是瓦匠,领略了砖瓦房的风采。起初,农村人穷,盖不起砖房,苏瓦匠空有好手艺,没有用武之地。为了养家糊口求生存,只好扔下瓦刀,抄起泥抹子,屈尊和大伙学干泥水活。

  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好转,农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加之村里又建起了烧砖厂,为村民改造泥草房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时候,有实力的人家都想追求生活改善,住上窗明几净,青堂瓦舍的砖瓦房。一时间,村里盖砖瓦房的人家多了起来。苏瓦匠扔了几年的瓦刀终于派上了用场。东家找,西家求,南北二屯去盖新房,砌院墙,忙得不亦乐乎!他乐呵呵地招兵买马,挑几个年轻力壮,脑瓜灵活的小伙子,组建起王家岗第一个建筑工程队。苏永和既是师傅,又是工头、队长。除了给本村和外村人盖砖瓦房,有时还受生产队派遣到公社去修水电站,盖办公场所。

  1966年末,我中师毕业分回到家乡教书。父亲一看,家中有了挣现钱的,就张罗着把我家的三间泥草房推倒,重新盖三间砖瓦房。苏师傅闻讯主动上门服务,带着他的徒弟们起早贪晚在工棚子里忙碌。他不仅手艺相人,瓦匠活干得干净利索,而且讲诚信,重质量,不糊弄人,不拖泥带水。人也随和,口碑也好,爱说爱笑,还有一副好嗓子。边砌砖边说笑话,逗得大姑娘小媳妇笑得前仰后合。有时中午几杯小酒下肚喝高兴了,下午便在工地上唱起京剧选段或流行歌曲,无论是唱戏唱歌都像模像样,字正腔圆。他在哪里干活,就把歌声笑声带到哪里,吸引着左邻右舍都来听唱歌看热闹。给父老乡亲带来了无尽欢乐。人们亲切地叫他“欢喜瓦匠”。盖房的人家愿意找苏师傅,不挑吃不挑喝,砌砖速度快,质量高,非常有同情心,理解农村人盖房的不容易,知道帮助东家节省材料,能用上的尽量用上,那怕是一块砖头也不糟损。

  跟他干活的人都夸奖说:跟苏师傅干活,既能学到真本领,又不累,轻松愉快就把钱挣了。

  苏瓦匠虽然已经离开小村30年了,人们还想他这个人,念着他的好。他泥瓦工的作品还留存在村里。

  那一栋栋美观标致的砖瓦房,整齐划一的砖院墙,改善了乡村面貌,美化了村屯环境。

  村里人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透出村民男女老少的幸福指数。村里那一个个砖瓦房,似像一首赞美诗,又像一幅水墨画。它默默地诉说着苏瓦匠的精神和人品。

  他的瓦匠技术也传承于我村了,他亲手带的十几名徒弟拎着瓦刀,奔走在城市、乡村的建筑工地。用青春和智慧,雕塑着乡村振兴的美丽图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泥瓦匠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