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午后曳航》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午后曳航》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5-01 23:55: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午后曳航》经典读后感有感

  《午后曳航》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0.00,页数:17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午后曳航》精选点评

  ●一个被陆地完全抛弃的人,向大海寻求着力量恩惠,因为女人拒绝光荣与死亡,光荣与死亡也正拒绝着他。被这种失去后的不安影响,“他已经在恍惚憧憬着死亡,在他来说,那是一种早已永远失去了机会的、庄严的、在万人注视下的、壮烈无比的死亡。如果说,世界原本就是为这种洋溢着如此辉煌的死亡而准备的,那么,与此同时,世界即使为之而毁灭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成为了陆地上最糟糕东西,也就是父亲的龙二,最终将为以偷盗和杀人等行为来证明人类的自由少年志气而留下鲜血拥抱那片安稳的陆地带来的死亡。

  ●虽然觉得阿登和龙二的精神内核松枝清显,阿勋,阿透,悠一没太大区别,有概念化的嫌疑,但是三那种扶乩请灵式的书写让人目眩神迷。刚好之前读安妮普鲁的《船讯》,更有联想的乐趣。最后六位少年兴高采烈地诱哄水手走向死亡,让人想到《酒神女祭司》,水手在少年的围拢下,述说往日荣光,同时渐感死亡的征兆,想起来博尔赫斯的《马太福音》。

  ●“兴冲冲地。” “兴冲冲地。” 他们从中感觉到自己那共同的梦幻归宿,以及令人厌恶未来。或许,这个世界最终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你怎么能不痛苦呢?你怎么能灰暗地一切都咽下去呢?” 我想杀死男朋友时候是这样想的。

  ●那声谶语被说出,我已经看见死亡的掌纹。只有这样写才能是他。沟口经验类似的分裂,但是他和存在确认之间横亘了金阁,故行动引向美的焚毁;阿登扼着存在之喉,故行动茫乎若迷,游荡在绝对废墟之上。

  ●(132)一气呵成,绝了。

  ●小小年纪恐怖

  ●弑父,虐猫,少年的残酷蜕变成长男人向往壮烈死亡的浪漫轰轰烈烈实际上两者都是逃避现实。想起了《海边的卡夫卡》,但三岛的文字却更优美。(2016)

  ●用力恰到好处

  ●男孩给不能理解强加英雄崇拜,男人给自毁冲动强加光荣暗喻,女人给平庸强加桃色底衬,好像毒药再苦也当红茶喝下去,死到临头还自欺欺人。让人说不出名字的首领是谁呢?

  ●翻译不喜欢。如同儿时对铁道所寄予的终点,既然不再是自己追求的美了,在他还未腐化之前,就将其消灭吧。

  《午后曳航》读后感(一):我将和这浪漫一同死去

  这两天看了三岛由纪夫的薄薄的《午后曳航》。龙二从海上来,带着对死亡和女人的憧憬和不舍留在陆地。他是个处在浪漫主义极端的人,但他的妥协让他一点也不浪漫主义地死去了,死前映入眼帘的海景大概是对他的不坚定最大的讽刺。而杀死他的恰恰是也同样处在浪漫主义极端,世界格外纯净的继子阿登。你看,浪漫致死的人终究被浪漫杀死。龙二就是我,我不是龙二。我一直寻找在黑白间生存下来的安理得,可是自己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这份对黑与白的不坚贞。就像我会在和不同人的关系的最虚幻美好的高潮戛然而止也不愿长长久久拥有 变成蚊子血和白米饭,但我同时也在寻找和渴望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长长久久地做朱砂痣和白月光。在浪漫致死的道路上,我终究会被自己心里现实主义的余孽杀死。诚不我欺,我会是活下去的龙二,直到某日念起心底的艳红,一头扎进来时的海。

  《午后曳航》读后感(二):恋母弑父

  读书笔记94:午后曳航

  失去父亲的阿登,失去丈夫的房子,他们的生活平静而富足。二等水手龙二,母亲早死,父亲独自把他和妹妹抚养大,快成年的时候,妹妹和父亲都死了,龙二做了远洋船上的低级水手。相遇的时候,阿登当他是英雄般崇拜,房子陷入了热恋,有些作写书如同在水里在沙上,三岛由纪夫像是在花岗岩上刻字,房子和龙二在房间的狂热,阿登和小伙伴在仓库虐杀小猫都交织在一起,上部随着龙二出海结束了。下部龙二回来了,他向房子求婚,房子花三万去做了背景调查,离开了大海重新成为陆地人的龙二不再是阿登心里的英雄,他和伙伴们决定让他重归大海,杀死他就可以了。

  欧洲恋母和弑父情结被反复演绎过,三岛由纪夫旧瓶装新酒,相比起其他版本人物更细腻,结局留了个尾巴,引人遐想,日本对于死亡的看法体现了他们的民族性。

  《午后曳航》读后感(三):写不尽的毁灭

  很多船员是因为喜欢大海才当上船员的,准确地说,龙二却是由于讨厌陆地才成为船员。

  《午后曳航》是三岛由纪夫1960出版的小说。书名很美,故事很残忍。这部不足200页的小说却讲述了一个比较扭曲沉重的故事。主人公是个不到14岁的男孩阿登跟着寡母一起生活,阿登非常热衷轮船和大海,他甚至盼望有一天能在自己的心脏纹上铁锚的图案。

  一次母亲带着阿登参观了一艘货轮“洛阳丸”,邂逅了船员龙二。龙二有着一副远比陆地上的男人生气勃勃、健壮有力的体魄,宛如大海的铸模铸造出的身体,看上去,他的身上好似披挂着可以随时哗啦啦抖落在地的肌肉铠甲…这些都让他成为了热爱海洋和强者的小阿登心中的英雄。当龙二要离开相伴多年的大海和轮船并决定与阿登母亲结婚,阿登愤怒不已,他认为心中的英雄背叛了大海背叛他认为的完美。

  阿登和几个同样叛逆的少年组成了一个帮派,定期开会总结大人们的“罪过”,而高潮部分就是如何挽救阿登心目中的英雄船员龙二,那就是杀死龙二!在这里写到几个孩子如何冷静的策划谋杀的步骤,甚至拿出刑法书大声朗读“未满14岁者实施犯罪不接受处罚”来鼓励自己,简直可以做未成年人犯罪手册。

  小说以阿登不伦的偷窥开始,接着用令人窒息的残忍描述了这群叛逆少年如何虐杀小猫,最后这群未满14岁的孩子冷静的策划谋杀船员龙二。龙二终于在毫不知情的喝下那杯放着安眠的红茶感到了难以言喻的苦味—“光荣的味道是苦的”,故事戛然而止。难以想象三岛由纪夫写这样不寒而栗的故事文笔依然优美干净。

  书中结尾部分有一段文字何尝不是三岛由纪夫说给自己听呢?他最终以那样的形式自杀大抵就是在这种心情下作出的选择吧。

  “此时,他已经在恍惚地憧憬着死亡,在他来说,那是一种早已永远失去了机会的、庄严的、在万人注视下的、壮烈无比的死亡。如果说,世界原本就是为这种漾溢着如此辉煌的死亡而准备的,那么,与此同时,世界即使为之而毁灭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

  《午后曳航》读后感(四):圆环

  他的手指隔着蓝色麻布衣料抚弄着女人的两个乳头,女人微微仰翘起下颚,头发把他的鼻尖搔弄地发痒。就像平常想象的那样,他觉得自己是从非常遥远的地方,有时是从地球的彼侧万里迢迢而来,终于抵达了这细微的感觉、某个晴和早晨窗边的这种指尖上的触觉。

  从这个窒息般的时间的海底缓缓浮升上来。

  麻痹性的温和之中

  一切都在不可宽恕地进行着,尽管如此,仍然有充分的时间,那是原谅了踌躇和怠惰的、令人几乎昏迷的酷热、以及漫长而滞重的时间。

  另外,他还认为在与人生中一度相会的理想的女人之间,必定会有死亡的介入,对此,两人却全然不知,并因此而被宿命引诱。关于他的这种甘美的观念,在他的头脑里被毫无缘由地哺育起来的理想的爱的形式,他也没有说起。……不过,这个梦想却悄悄地变成了坚固的实体,与他头脑中的东西——海潮郁暗的情念,从远处海面上冲过来的海啸的嘶喊,前仆后继、气势不衰的碎浪的挫折,紧追不舍、步步紧逼的满潮的阴郁的力量……与这一切相互缠绕、融合。

  在这个他从未对人说起过的、一直梦幻着的庞大的梦境中,他有着男人的极致,而她有着女人的极致,他们相互来自世界的尽头,偶尔邂逅相遇,死亡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了。他们远离萤群的光亮、铜锣等鄙俗的别离、薄情的船员们的恋爱等等,共同探索下沉到尚无人类涉足的心灵大海沟的深处。

  在她内衣的深深阴影中,可以感觉到衣褶在静静地呼吸。这块肉上汗水和香水的芬芳,由微风传送到面前,仿佛在不断地对他喊道:“死去吧!死去吧!死去吧!”纤细的指端其实在悄悄地、无可奈何地蠕动着,他想象着它猛然变成火的手指时的情景。

  他像下围棋的人在长考后投下棋子似的,把她艳丽的细微部分,一个个放在模糊的黑暗中审视着。

  那双极其冷淡的眼睛,冷淡得恰如逸出淫荡般沉稳的眼睛。那双原本对世界了无兴趣,现在却一反常态,好像在叙述着不惜豁出性命似的眼睛……

  而且,那又是何等妖冶的肩头呀!从脖颈的涡角处起始,宛如海岸线一般,不知何时开始平稳地展开,却又不失威严,丝绸衣服敏捷地从上面滑落下来。

  两人的嘴唇一旦接触,在口唇滑溜、温热的蠕动中,每一次触碰,每一次擦蹭,都集中了种种微妙的差异,从各个角度映照出彼此的内部,把柔和、甜蜜的一切都作为纺织进去的织线头。

  她合上了齐整的长长睫毛,就像昆虫折叠起羽翼一样。

  两人抚弄着对方的身体。他们以焦虑、笨拙的动作相互触碰,犹如被火焰包围的野兽在火焰中蹭擦着身子,想要灭掉身上的火似的。她的双唇越来越滑腻,他觉得,就这样死去也未尝不可。

  因此,他的情欲越是肉体性的,也就越是感觉到可怕得抽象,并且随着一刻一刻的变化而转变为记忆的一部分,犹如被夏季的烈日灼烤后形成结晶的盐分一样,只剩下纯净的成分在闪烁、辉耀。

  ……那句给予无论多么矜持和高贵的女人以娼妇的空寂、徒劳的指盼和自由的话。那就是:“明天就要分别了!”

  她像铁丝网内张望着,那里密密地植有供展销用的热带树、灌木和蔷薇,还有熄灯后的黑暗和茂密的植物。暗郁、繁茂的枝叶不自然地相互交错着,这是一次恍如自己的内部被猛然展现出来似的令人不快的张望。 对他来说,这种状况却是引起时间和场所上的错觉的世界带来的苦恼。 而且,在一层铁丝网之隔的外面,若干小小的红色霓虹灯犹如金鱼似的摇曳着,汽车的前灯也不时横扫着这片密林的暗影。 斜对面洋酒店闪烁着的红色霓虹灯,映现在棕榈叶影下的女人面庞上,白皙的面庞被隐约的染红,红色的口唇却又被映成淡淡的黑色。……他们久久地吻着。 于是,两人都沉陷在各自的感觉之中。从这个接吻里,她痛切地感受到了明天的别离。她抚着男人的面颊,触摸着剃刮过的温热的、梨皮般的皮肤,嗅着从男人粗犷的胸部散发出来的体味,内心体会到了男人身体各个角落的告别。她非常清楚地知道,他那极其有力和莽撞的拥抱方式,是想证实她的存在。 对于他来说,这个接吻则是死亡,是他先前思量过的恋爱之中的那个死亡。女人的口唇难以形容得滑润,即使闭上眼睛,在黑暗中也能感受到红色口腔里那无限湿润的女人的舌头,宛如在略带暖意的珊瑚礁群的海水中微微摇曳着的海藻一般……在这一切所给予的郁暗的恍惚里。有一个与正下方的死亡连接的东西。早就知道明天将要离别,他现在却认为,为了这个女人,即使去死也在所不惜,在他的心中,死亡正做着媚态。

  两人没有说出令人惊奇的话来。她原想说些有关今后自己那真真切切的孤独,却欲言又止。如同被印上牙印的苹果那白色果肉上的牙痕很快就会变色似的,早在三天前两人在轮船上邂逅时,分别就已经开始,因此,在这离别的情感之中,确实没有任何新鲜的东西。

  以前发生的事情形成完整的圆圈结束了。他们顾忌会被那个辉煌的圆环反弹出来而不肯进入其中了。就像想把手臂再度安适地伸入四个月前临出门时挂在钉子上的上衣衣袖中一样,事情哪里会这么简单。

  可是,在他来说,像今天这样感受到自己如同拼画玩具中的人物,被嵌进易于亲近的、坚定的世界之中,这还是第一次。

  和他告别时根本就没打算再等待,却在他离去的同时开始了等待。

  《午后曳航》读后感(五):山手町少年杀人事件

  在现当代文学中,以第三人称写成的小说通常会将叙述的焦点集中于某一个固定的人物,如《金阁寺》中的沟口、《爱的饥渴》中的悦子,且多注重作为叙述焦点的人物的心理刻画,这样处理常由于叙事需要,其视角比“内聚焦叙述”(一般为第一人称叙述)要广一些,但它和“内聚焦叙述”一样会由于视角的倾向性使读者无法看到书中事件的全貌。而第三人称的《午后曳航》一定程度上算是“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但又不同于传统的“零聚焦叙述”[1],它是通过不断地在阿登、龙二、房子之间变换“叙述焦点”,并由此构造一个事件的网络,使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理解这个故事。

  让我们暂先遮住故事中阿登的戏份,只看房子和龙二。三十三岁的寡妇黑田房子邂逅了海员冢崎龙二,短暂的相处让他们彼此都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感觉:房子为龙二的质朴的心、健壮的身体以及很强的责任感吸引;龙二也因和房子的相处感到一种“令人发狂的幸福”。短暂的相处后是漫长的分别,在分开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互相写信,并深深陷入对彼此的思念中。过了半年,他们终于相聚了,当初厌恶陆地而去航海的龙二此时也选择了离开大海,重又回到陆地,和房子的生活使他感觉“被嵌进易于亲近的、坚定的世界之中”。于是,勤劳能干的房子和经历了从逃离陆地到回到陆地转变的龙二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无疑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倘若没有阿登的话。

  然而,阿登的加入改变了故事的基调,让这个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阿登是个对轮船和大海无比向往的少年,他见到龙二后立刻被他的形象和作为船员的身份吸引,因而把龙二视作英雄,对大海和远航的痴迷也转化为对龙二的崇拜。于是,当看到龙二在现实中表现出一些与他心中的英雄形象不符时,阿登便觉得反感,甚至在日记里偷偷记下龙二的罪状。最终,阿登对离开了航海生涯的龙二感到彻底失望了,他觉得龙二背叛了他。日本评论家野口武彦说:“这是一个抛弃浪漫主义的人物被浪漫主义报复而死的故事。”

  在故事结构方面,这本书分为两部:夏和冬。第一部“夏”中,房子与龙二那“酣畅、热烈、突发的激情”、阿登对龙二的崇拜之情正如夏天的炽烈。而第二部“冬”则主要表现了阿登对龙二的失望与决定杀死龙二的冷酷。

  在我看来,造成最后阿登杀死龙二这一结局的原因是整个故事中存在的两个冲突。

  第一,阿登对龙二英雄形象的幻想与龙二对大海孤独而阴郁的情感之间的冲突。

  如前所述,阿登将对大海的向往转化为对龙二的英雄形象的幻想与崇拜。而后来龙二因放弃航海生活而从阿登之前的梦幻中彻底脱离出来,使阿登心中的英雄形象坍塌了,这在阿登看来是不可饶恕的。

  阿登毁灭的勇气除了自己对龙二的失望外,还有他参与的一个同龄小团体的作用。在一位首领的带领下,六个未满十四岁的少年常聚在一起,虽然透露出一些稚气,但他们的谈话和行为中包含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不良的思想。他们自诩为天才,时常讨论一些“人类的无用性”和“生存本来是毫无意义”的问题,并通过一些“没有感情的训练”来强化他们坚硬而寒冷的内心。在他们眼里,“世界是空洞的”,只有“通过杀戮”才能“填补世界的虚无”。于是,杀了龙二无疑是让他“再度成为英雄”的办法,同时也可以保持那个曾经存在于阿登内心的“世界内在联系的光辉”。

  并且,杀死龙二的地点也颇有意味,那是一个叫“干船坞”的地方——“在那里对那些不能行驶的船只进行修理,或者解体后重新修造。”在那些少年看来,龙二就是这样一个在空洞的世界中不能行使了的船只。

  第二,龙二对大海又向往又嫌恶的复杂情感之间的冲突。

  龙二当初选择去做船员是因为讨厌陆地,他“对于陆上生活的记忆,只有贫困、疾病、死亡,以及无边无际、蔓延扩展的焚后的原野”。他渴望大海,他确信自己是被选中的,“具有一种什么特殊的命运”。此外,他还“认为在与人生中一度相会的理想的女人之间,必定会有死亡的介入”。他相信是死亡把他和命中注定相遇的女人结合在一起,他迷恋着这种浪漫主义的光荣和死亡。

  与此同时,长期的航海生活也使他感到孤独、阴郁,“极度厌恶跑船生涯的凄惨与寂寞”,他想:“在航海的前方,根本没有什么大义”,轮船上那种重复着的单调而无聊的值更生活让他觉得大海是“另一个牢笼”。于是,在与房子的相遇并感受到“令人不知所措的幸福”与“陆地生活的触感”后,他决定和房子结婚。

  而故事的最后,他在可以望见大海的山顶给少年们讲述自己航海的经历,他的讲述也“触发了自己的回忆”,并想到曾经自己对死亡和光荣的向往。在恍惚中,他甚至重新憧憬起死亡来。

  可以看到,从龙二自己的角度出发,他的死有另一种意味。这就需要提到三岛美学思想中的武士道精神。

  从读过的几本三岛的代表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美学思想的变化、发展轨迹。早期的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简单的官能性的美更多的与他个人经历和心理有关,后来三岛从日本的古典主义与希腊古典主义等中获得启发,并渐渐地开始将行动的哲学、武士道精神融入到他的美学思想中。

  三岛在1967年出版了一本叫《叶隐入门》的书,这本书对于理解三岛的文学有一定作用。虽然这本书的出版时间在《午后曳航》之后,但《叶隐入门》中的思想在三岛早先的文章(如1955年发表的日记形式的评论《小说家的休假》)中已有体现。

  《叶隐》是中世纪关于武士道修养的书,《叶隐入门》则是三岛对该书的独特解读,三岛强调行动,他说:“愈是为美而行动的目的,就愈离开行动而无限地接近艺术。但艺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而行动是迅速的,不需要很多时间,这是行动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说,生需要很长时间,死可以在瞬间完成,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叶隐》中三岛颇为重视的一句话说:“所谓武士道,是找到死之所在”,死得其所[2]。在《午后曳航》的结尾,穿上了船员制服的龙二在对航海时光的回忆中死去了。虽然龙二并不是自己选择的死亡,但他还是死了,他的死从结局上看也具有一种武士道精神的意味。并且,这也意外地契合了他曾经对于死亡和光荣的那种浪漫主义的幻想。

  ------------------------------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50.

  [2]:唐月梅.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248.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