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非凡匠心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非凡匠心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集

2020-05-21 22:4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非凡匠心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集

  《非凡匠心 第二季》是一部由彭婉笛 / 车溢峰执导,张国立 / 海清 / 朴树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非凡匠 第二季》观后感(一):一口气补完第一季10期,满满的感动文化综艺节目精品力作期待第二季!

  综艺《非凡匠心》第一季,每期节目国立都邀请嘉宾,一起寻访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技艺,并亲自上阵体验每个环节制作。节目既有纪录片影子,又有综艺的欢乐随意随性之间,经常还会收获满满的感动。这一期期寻找国宝文化传承者和珍稀工艺匠人展示中华传统特色文化的过程,可谓普及中国瑰宝级文化与技艺的“科普贴”。

  《非凡匠心 第二季》观后感(二):数不清的守候,难得可贵的非凡匠心

  电视播完后,又在芒果TV刷了两次,认认真真地了三遍,也算是忠实粉对第二季的重视吧。首先想衷心感谢这个节目幕后团队付出,因为作为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用心和付出,所有的环节和内容都是可溯的、真实的。再说张国立张老师,用现在网络上的词来说就是想为他打电话。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张老师仍然是那位老艺术家,与铸剑大师是两个领域老前辈,但干劳力活时一直坚守在最前线,铁花打在身上烫起泡也一声不吭。我本以为金庸江湖再无英雄,但英雄全隐于这档节目,真心让我看到希望,下周六的宣纸,希望海清也能像任贤齐一样,给我们带来巨大惊喜

  《非凡匠心 第二季》观后感(三):用尽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平凡人不平凡人生

  偶然一次机会看到非凡匠心的第一季琉璃那一期,恍然发现身旁那习以为见的小物件或许隐藏着感动心扉故事,即使那是你从未踏足的领域,却有着熟悉味道,那谱写着人世间真善美”的三大主题

  我很庆幸我没有错过非凡匠心第二季的开播,领悟宝剑背后的侠气人生,任贤齐携带着二十多年前自己拍戏所用的两把宝剑,即使没有陈阿金那纯手工锻打的玄铁剑寒光逼人,由此可见任贤齐对宝剑有着不一般的情感。新的一季节目不再是走新老结合路线,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匠人自身的故事,一位用人生去坚守手工锻打宝剑的打铁师傅陈阿金,即使社会赋予他许多响亮名号,却从不本。还记得我看到陈阿金绘画仕女图,不禁感叹这是位刚柔并济硬汉呀!

  人生不断前行,希望每一位人且行且珍惜

  《非凡匠心 第二季》观后感(四):我们有没有必要过度宣传坚持传统?

  正在看。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节目很用心,而且立意很好,寻找那些一辈子认认真真专著一件事的匠人们。但是,看到广誉远定坤丹那一集的时候,我突然开始司考中医和中药逐步没落的原因了。我分析了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以国的名字对秘方进行保密。我实在想不明白,定坤丹作为一味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有什么可保密的。秘方保密,导致只有广誉远一家企业可以生产,而且永远只有广誉远一家企业可以生产,这种模式导致一旦广誉远一旦经营出现问题,定坤丹的配方就会直接失传。第二,一味地固守传统,不接受改变。虽然古法炮制可以确保药效,但是是不是所有炮制步骤都无法用现代技术代替呢?我认为不是,起码取阴阳土的工作可以用挖土机代替,九蒸九晒中蒸的步骤、炮制姜碳、炒白术的过程都可以用现代技术来代替,也不会影响药效吧。 一味的坚持古法炮制,说好听点叫坚持传统,说难听点就是固步自封,这样下去如何扩大规模,如何将中药发扬光大呢?影片中广誉远这样一个大企业的药厂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这样下去,中药不没落才怪。 我觉得,坚持匠人精神,认认真真专注于一件事,这是需要我们学习的,但是一味地鼓吹传统,是不是有点过了呢?

  《非凡匠心 第二季》观后感(五):国立叔叔63岁还去龙泉打铁,为传统文化奔走,小鲜肉们呢?

  看了第一期《非凡匠心》,说实话,有点心酸。记忆中的国立叔叔还是那个巧言善辩的纪大人,而在节目里,却在龙泉打铁打到腰酸背痛。任贤齐带着我们记忆中的两把玄铁剑去龙泉,剑已出鞘,却满是铁锈。节目里,陈阿金说他把国立老师当自己兄弟,所以看他腰酸背痛,不忍喊他起床,所以重活儿让小齐哥去做—打铁挑水。然而一搜索,小齐哥也五十好几了,也不年轻了。

  现在小鲜肉们都在各种参加节目,大多嘻嘻哈哈。一些无聊的空乏的设定,比如王者出击这种无聊的节目,当红明星多得是。全在做一些空泛无趣的事,一点现实意义都没有。什么超能力啊、什么炒绯闻啊… 呵~ 大家一哄而上。

  而这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前看海报,除了周一围,还真没有一个当红小鲜肉。这些小鲜肉们都去哪儿了?都去一些流量节目,说实话,过个几年,也许就几个月,那些全在空想为了玩儿而玩儿的节目,真的有人能记住几个。

  可能是我二十好几了,今年特别反感那些空想的为了娱乐而娱乐的节目,这简直是在浪费资源。小鲜肉们都去嘻嘻哈哈了,不会再嘻嘻哈哈的老鲜肉们,却去龙泉打铁了,打得腰酸背痛。其实事实不应该反过来吗?有体力的小鲜肉应该来龙泉吃吃苦,让这些年过半百的老艺术家们享享福?

  而或许,只有年过半百的老艺术家才懂,那些空想的节目,流量再高,也不过如指间流沙。而真正值得敬仰的值得弘扬的值得关注的值得体验的,是那些一项项散落在民间的,为了传统技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敲敲打打忍受孤单寂寞的匠人们。

  虽然一个小时的节目,并为完全展现龙泉宝剑的制作技艺,但是,为63岁的国立老师,51岁的任贤齐哥哥,为他们选择展现的节目致敬~

  《非凡匠心 第二季》观后感(六):《非凡匠心》第二季第五期 张国立李玉刚演绎皮影戏版“贵妃醉酒” 小笔记

  小笔记

  【 “五人忙”】

  多一人没用,少一人不行。一个皮影班子五个人,小车一推,背篓一背,随时可以外出演出。一盏明灯,两张方桌,几块木板就可以搭台表演。

  签手:操纵提线的人,在幕后表演打、跳、翻、跑 各种角色。

  前声:怀抱月琴,委婉唱念,兼打击乐的人。

  上档:操作二弦、唢呐、大号,有时还要帮腔。

  下档:操作板胡,在灯底下配合帮签子。

  后台:操作碗碗、梆子等掌握节奏的乐器。

  魏金全(签手):他挑皮影,文戏平稳细腻,惟妙惟肖。武戏干净利落,酣畅淋漓,观众赞叹不已。与其他签手不同的是,魏金全的皮影雕刻技艺,也堪称一绝。他刻的皮影线条流畅,块面饱满,极富关中皮影的神韵,成为整个华县唯一一位能同时掌握这两个技艺的皮影艺人。

  “演皮影戏的人少,技术好的人少之又少,年龄大,七十四五。”

  “文戏大概一次签3个,武戏大概3、5、7、8个。现在技艺好的,大约只能学到之前老艺人的七八成。”

  “用筷子先开始练半年,过去学艺时一年内不让动皮影。”

  “艺人演出,每晚连唱七八个小时。现在我有两个帮手,要是再不招学生,十年八年华县皮影可能找不到了……”

  吕崇德(前声):是华县前声里唱的最出色的,师从碗碗腔老艺人潘京乐,会唱60多本传统老戏本,曾到世界各地演出。一人能演生旦净丑各种角色,五人忙中的灵魂人物。

  (吕崇德和刘华关系不好。)

  刘东耀(上档)

  刘华(下档):手抄剧本,为了把剧本保存下来。演出前给板胡上松香。

  魏亚民(后台)。

  【制作】

  过稿:皮影高度在33-35cm,将皮影图稿复刻至牛皮上,以合适的弧度描图。(优质牛皮,再用钢针在祖先的设计图稿上描图样。)

  雕刻:“推皮走刀”(这是特色雕塑手法),也就是 右手把刀尖扎入牛皮,左手手指推动牛皮,逆着刀锋刻镂。刀不动,牛皮转动。(各部件边缘先不裁,因为这易导致变形。眼睛看着刀尖,才能知道在什么地方。)

  染色:五色。红、绿、黄、黑、白(皮影本身的颜色)

  (笔尖不用挨着皮。染色厚了后比较好看。)

  颜料:在矿物颜料中,加入熬牛皮产生的胶。这种传统的染色方法,可保证皮影的颜色经久不褪。

  染色完成,经过熨烫晾干(将土坯烘烤加温,利用土坯温度,将颜料烘干,皮影烫平。)。

  最后一步,装订(颈部一根主签,两手腕各一根活动签。)。

  【旁白】

  “诞生于这片黄土塬上的华县皮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享有中华一绝的美称。从两千多年前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黄土地上的人们从皮影戏中了解善恶,倾听故事,理想的乡村社会在皮影戏中呈现,浓厚的人情在皮影戏中得到传递。”

  “目前这个传承,是迫在眉肌的事情,必须马上解决这个问题。昔日辉煌的皮影艺术,如今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陕西是皮影发源地,华县之前叫华州。

  今天的华县只有三台皮影戏。重视、爱护皮影戏,来学习皮影戏。

  两千多年历史。

  “我认为年轻人应该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一定要把它传承下来,无论它有多难。”

  《非凡匠心 第二季》观后感(七):观后感

  这个纪录片断断续续看了很久。

  一集集看下来,一直被匠人们的细致与坚韧所触动着。真的希望国人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啊!!!

  挑了一些感觉比较深刻的写感受吧。

  ①关于陕西皮影戏

  陕西皮影戏传承了几千年,作为中国古代人民的娱乐方式之一,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已经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线,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陕西华县魏家塬,讲到了几位在皮影戏行业发展了几十年的老人,其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头发已然斑白,但坚持着要把皮影戏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他说起几十年前皮影戏剧本被烧毁、贱卖时心痛的表情历历在目,他说,我不能让它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我要趁着现在我还能干得动的时候,抄写这些皮影戏的剧本,这些可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啊!

  ②关于马头琴的传承故事

  认识了一个很有名的马头琴艺术家——齐宝力高,蒙古族人,成吉思汗大儿子赤术的后人,从小对马头琴有着极大的热爱之情,创作出《万马奔腾》这样的马头琴名曲。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参加了一场赛马,那时候是一百匹马一起比赛,跑得最快最好的是三十分钟以内的,当他看到百马齐奔的画面,他觉得特别地震撼,也为自己身为一名蒙古族人感到特别地骄傲,而这场赛马,也正是他创造的《万马奔腾》的灵感来源。

  在齐宝力高之前,马头琴一直是作为独奏乐器而存在的,但齐宝力高组办了野马乐团,开创了马头琴合奏的演奏方式,再后来,他成为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音乐使者,是中国第一位把马头琴艺术弘扬国外的艺术家。而齐宝力高之所以会成为一名马头琴演奏者,和他六岁时候的一场偶遇有着密切关系,那年他才六岁,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船上有一位老者在演奏马头琴,马头琴声十分悠扬动听,他就此心动了,也认定了,自己以后就干这个活,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③关于融铜技艺

  有一期讲的是朱炳仁父子的熔铜技艺,铜雕真的很美。作为朱炳仁父子家族的秘法,熔铜技艺传承了五代都没有公开过,但是拍摄的时候,不知道是为了节目效果还是怎样,但说真的,当朱家父子面露难色,面对节目组提出的要一起参与制作的要求微微一笑不接话,但是节目组为了烘托效果仍坚持要拍摄秘法过程的时候,我其实心里挺不舒服的。我觉得这作为人家家族的秘法,传承五代而不宣扬,但是你们一来,就要求公开人家的秘法步骤,是不是有点不要脸?然而,另一方面,我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技艺大多传承于家族内部,而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去学习这些古老的技艺,慢慢地,可能这些很了不起的手法就会被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对我们的国家和国人来说是不是一项巨大的遗憾?这时,我想到了《古董局中局》里边的尹银匠,就是那个掌握了“飞桥登仙”的尹银匠。作为这项技艺的最后一代传人,他没有儿女,后来又卷入种种纷争,最后被逼疯,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而在他之后,这世上再也没有“飞桥登仙”了。若是这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世上再无“飞桥登仙”,对我们国人而言是不是一种大大的遗憾?所以,看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心情真的期待又矛盾。

  ④关于骑射

  在这期节目之前,我不认识周一围,但看完之后,觉得,哇,周一围好帅!!对不起我是颜狗而且是一只不一般的颜狗,一般的脸我都看不上(‾◡◝)

  大的感慨大概就是这样子啦。其他的小感慨,比如说造纸匠真的很辛苦很伟大(没有他们造出那么好的纸写毛笔字都不开心了),比如说做木叶盏时对温度的严格高要求和半夜轮班的辛苦,等等等等,总而言之都是很平凡但很伟大的人儿吧,向他们致敬!

  《非凡匠心 第二季》观后感(八):走进课堂、匠物售罄、带热旅游,《非凡匠心2》现象“点燃”传统文化

  文|珞思(珞思影视研究组)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雒树刚出任我国首位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部长就保护、利用、传承好文化遗产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要利用好文化遗产,要让民众零门槛、无障碍接触文化遗产,利用好媒体大量传播传统文化。

  这一两年,争相怒放的文化综艺可谓站上了时代的风口。踏准节点,呼应需求,如何深刻践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的命题,是摆在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挑战。

  由北京电视台和华传文化联合出品、春田影视制作的大型季播匠心文化体验节目《非凡匠心》,早在去年就被一些粉丝感慨为“爆款遗珠”。今年,这档用心意与手艺的传承对抗遗失的心血力制,继续砥砺而行。第二季自2月3日起登陆北京卫视以来,收视持续破1,在激烈的周六黄金档稳居季播节目第1位,豆瓣评分9.1,收视和口碑双线飘红。

  尤为珍贵的是,节目的“笨拙示范”持续引爆裂变效应,成为一季度荧屏一股势不可挡的文化现象——出现在节目中的手艺走进了学校课堂,带热了当地旅游,相关文创产品上线一天众筹完成度就超过100%……

  不吵不闹,慢下来,沉下去。节目一如匠人,锻造出一条心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份情怀,更凭借占先思维整合战略资源,串联起非遗、戏曲、扶贫、一带一路等文化关键词,脚踏实地为传承续力。

  “笨拙示范”映衬匠心

  收视持续破1,豆瓣评分9.1,引发多方点赞

  作为匠心文化体验类明星真人秀的先河之作,携第一季的驰骋与坚韧,《非凡匠心》第二季跨越十省,将镜头对准极具匠心的十位手艺传承大师,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还原生动鲜活有个性的匠人形象,也展示孕育和浸润他们的故乡人文。节目所展示的那些繁杂而苛刻的制作工艺,让许多观众肃然起敬,也正是因为精益求精的匠心,才有了动人心魄的匠物,并赋予传统文化以永恒的生命与惊叹。

  已经播出的六期节目中,匠心体验者们师从“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传承人陈阿金,寻访安徽泾县造纸大师周东红,跟随吉州窑陶瓷技艺传承人伍映山烧制木叶天目盏,和山西省非遗中药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柳惠武制作“广誉远定坤丹”,协助华县皮影非遗传承人魏金全召齐“五人忙”班底,聆听“世界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天籁之音……

  他们和匠人同吃同住,真心实干学手艺,真情实感拜师傅,一步一心,去切身感受传统技艺的每一个流程与瞬间,忍受失败也享受惊喜。

  如果守望匠心是一场修行,那《非凡匠心》堪称一趟虔诚的文化苦旅。以最为震撼的安徽宣纸为例,一张薄薄的宣纸,竟然需要历经一千多个日夜,108道复杂的制作工序。晒滩、碓皮、捞纸、晒纸……刚刚做完手术的海清,挥汗如雨、小心翼翼去认真完成每一个环节,最后质检时却一张都没有合格,崩溃到当场落泪。30年的功力和3天的功力,怎可同日而语呢?如此方知:世间之事没有速成,再轻的器物,都有时间的重量。

  面对满怀诚意的心血佳作,观众不会吝啬他们的赞美。《光明日报》特别发文点赞节目传递的“择一事,终一生”的态度。此外,共青团中央、紫光阁、丽媛粉丝团等微博多次发布节目相关短视频,瞭望、中国青年网等蓝V主动发酵发布节目内容,力掀多方点赞。

  一位豆瓣网友表示:“《非凡匠心》这档栏目的存在,意当然不只在吹捧这些各行各业的工匠。它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要让观众明白,我泱泱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匠心工艺,其传承与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与纯粹灵魂到底是何等的非凡。”

  持续引爆节目能量

  这一季《非凡匠心》“清流”悄变“泥石流”

  观众动辄以“清流”二字形容格调高雅、内容深邃、制作精良的文化综艺。身负传播使命和传承担当的文化综艺,更应该聚合关注度、引爆影响力,形成面朝观众滚滚而来的“泥石流”,冲破传播桎梏,打破认知偏见,重塑更契合当下语境、更融合时代精神、更贴合年轻表达的有力形态。

  伴随在北京卫视的持续播出,节目热度带动传统文化走进了学校课堂,带热了当地旅游,相关文创产品上线一天众筹完成度就超过了100%。龙泉宝剑、安徽宣纸、木叶天目盏、广誉远定坤丹、华县皮影戏、内蒙古马头琴……出现在节目里的每一件匠心之作,都仿佛在岁月里苏醒了过来,被插上了想象力和未来感的翅膀。

  以江西吉安为例,木叶盏一期播出后在当地引起了极大反响,为使孩子们感受当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吉安市北门小学组织全校师生观看《非凡匠心》之吉州木叶盏,,并在每周五下午开设陶艺课,“自己的文化一定不能丢”。吉安县神华爱心幼儿园老师王媛霞感慨道:“我们为家乡有这么优秀的文化资源而骄傲,我园组织师生观看了《非凡匠心》并开办了陶艺阁,让孩子零距离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的熏陶,培育文化情怀!”在浙江衢州,也有网友放出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观看第五期“华县皮影”的视频,节目传递传承的意义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认可。

  《非凡匠心2》所到之处,当地旅游局纷纷把节目片段作为城市宣传片。节目组完美落地了本季的升级概念——“你,就是你的故乡“,意在于手艺根植于土地,每一位匠人传奇的人生,都离不开其故乡的地域特征、文化特性和风土人情。节目通过尽现当地的人文特色与风土人情,不仅让匠人形象丰满而有内涵,那些淳朴而写意的唯美镜头,激起了无数观众想要亲临实地体验一把的好奇和热情,带动当地旅游也一并火了起来。

  网友“阿帆达斯郝二二HEE”说,“看《非凡匠心》宣纸的制作过程,我终于懂了什么是大国工匠,对那些做宣纸的工人们肃然起敬,突然对宣纸充满了好奇,想去到安徽泾县体验一把!”微博上,大量网友和他一样,表示因为节目心驰神往。

  因此,据悉已有旅游公司想和节目组合作定制一条“《非凡匠心》旅游专线”,好让观众也能来一次深度的“匠心体验”。

  不仅如此,节目衍生文创产品也引发热烈关注。《非凡匠心》第二季与京东众筹合作,通过互联网渠道和自身的流量优势,为节目中出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示和销售平台。第一期龙泉宝剑在京东众筹已经突破100万,备受欢迎的木叶天目盏上线仅仅一天,众筹完成度超过100%。

  “占先思维”整合资源

  踏准时代节点,《非凡匠心》让传统文化“燃”起来

  近几年来,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力度越来越强。如今,文化和旅游部的设置,将极大促进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文化创意和体验经济的时代即将到来。在担任文化部部长时,雒树刚部长就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他强调,文化遗产工作就是要保护好、活起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重振传统文化尤其是亟待“抢救性保护”的非遗文化,不仅只是千百年来祖先技艺的历史延绵;还事关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带动一地经济发展,可以和精准扶贫深度结合起来;更能为正在走向世界中心舞台的中国灌注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气,向世界展示我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凝心聚气,激荡从古至今铮铮回响的大国自信。

  要知道,许多濒临灭绝的非遗文化,都曾在中外文明交融中谱写过华丽篇章。以木叶天目盏为例,它在宋元时期便已成为奢侈品,更是各国博物馆的座上宾,在日本大阪市立东阳陶美术馆内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被列为“国宝”,而大英博物馆则叫它“世之神器”。“华县皮影”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所有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之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如今的传承者们多次受邀去海外演出,这项东方韵味的古老艺术让国际友人爱不释手。“世界马头琴第一人”齐·宝力高组建的野马乐团,曾带领马头琴走进世界最高音乐殿堂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让马头琴的声音传遍世界,魅力广为人知。

  踏准时代需求的节点,《非凡匠心》凭借占先思维,两季以来以躬身求索的态度,通过对非遗的“抢救性”发掘和更纪实、更纵深的整理,为传统文化赋予更为鲜活的生命力,点燃了振兴和流传的火种。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非凡匠心》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慢”和“深”,带领观众进入一场又一场的深度体验的文化淬炼之旅,感同身受传统艺术的伟大与深邃,在激发传承热情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多方联动,造就了一场值得期待的“匠心精神”文化事件。

  操刀本档节目的春田影视毛嘉团队,是一支核心导演都是90后的“青春战队”。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活泼的表达、活力的姿态为文化的传递带去了灵动热血的气息,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节目气质,成为完美融合文化与娱乐、传统和时尚、厚重与趣味的典范之作。本季节目,他们还做了一件尤为特别的事:专门为《非凡匠心》打造了一张原创音乐大碟,主题曲是朴树的《清白之年》,整套原生音乐都有节目的情绪与气质。片名特邀周星驰、王家卫御用书法家华戈题字,匠心语录花字为活字印刷国家级传承人邱恒勇制作,印章由西泠印社理事桑建华篆刻——这些细节,彰显了导演组的身体力行的审美输出,就像华戈所说,“非凡匠心要用心来写,工匠的心一定要沉下去,有内涵。”

  依靠人心的温度,前人心血的火种便不会湮灭,而是在生生不息的守望与守护中,更加顽强和灿烂。衷心期待《非凡匠心》未来几季还能迸发更多时代的火花,因为它本身,也值得更多的守护与荣光。

  《非凡匠心 第二季》观后感(九):《非凡匠心》皮影戏走进博鳌论坛“文化之夜”,张国立呼吁保护好我们文化自信的根

  文|珞思(珞思影视研究组)

  近日,全亚洲乃至全世界进入一年一度的“博鳌时间”。其中,于4月9日晚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文化之夜”,以审视当下、展望未来的深邃视角,放慢追赶效率和数字的脚步,去穿越历史,回望过去并观照未来。

  论坛现场,著名演员张国立将五位来自陕西渭南地区的皮影艺人带上舞台,为中外嘉宾表演了一出精彩的传统皮影戏,获得满堂喝彩。这不是一段普通的表演或者展示,台上这几位皮影艺人,正是北京卫视播出的《非凡匠心》节目极力促成合作的陕西华州皮影戏“五人忙”非遗传承人班底。这档由北京电视台和华传文化联合出品、春田影视制作的大型季播匠心文化体验节目,已由张国立担任了两季“匠心传播大使”,他也因此在博鳌现场发出了直击人心的文化扣问,呼吁要保护好我们文化自信的根。

  《非凡匠心》的总体理念,正如华传文化总裁、《非凡匠心》出品人刘兵所言:“我们既然讲匠人,就要把匠人讲透;既然要表现匠人的技艺,就要把技艺完整地呈现出来。然要传播各地的风土人情,就要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现。”

  《非凡匠心》自播出以来,无数观众和社会各界如张国立一样,被节目深刻展示的匠人、匠艺、匠物、匠心强烈震撼着。一片喧嚣盈耳中,节目出品方和制作团队满怀自主自发的文化责任担当,用厚重历史观呼应时代价值观,以守护中华文化为己任,驱动整个行业和社会的关注,致力于带动所有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点燃传统文化,使之沉入血脉,真正循环起来。

  博鳌论坛“化石级演出”的背后:

  74岁的皮影戏老艺人一开口,

  张国立瞬间流泪了

  这几年来,张国立现身过多档综艺节目,但是认真总结便会发现,其中多半都有几分“文化使命”的感召与驱使。这样的经历沉淀,也使得他在接到博鳌论坛“文化之夜”的邀请函时,内心澎湃不已。面对传统文化,这位60多岁的文艺大家,有许多鲜活的感受和深刻的感动。

  匠心文化体验类真人秀《非凡匠心》之于张国立而言,是尤为特别的一档。作为节目的匠心体验引领者,张国立每期都会邀请个性鲜明的艺人作为匠心体验者,寻访中国瑰宝级文化与技艺,拜师学艺完成匠心体验和终极考核。节目以匠心反哺凡心,以明星的淬炼,见证工匠精神是如何重塑灵魂,循序渐进探寻民族文化的根脉。

  “真”的是匠人匠心,“秀”的是匠物匠艺。《非凡匠心》第二季把镜头对准龙泉宝剑、宣纸、木叶盏、定坤丹、皮影戏、马头琴、铜雕、扎染、骑射文化、泥人张十项民族顶级工艺及其背后的传人,揭开这些传统技艺的神秘面纱。被张国立带上博鳌亚洲论坛的皮影戏表演者,就是他参加《非凡匠心》前往陕西华县学艺的老艺人们。他动情地说,老艺人们这次见到他的时候非常开心,眼里含着泪水,“他们觉得皮影戏能走向博鳌文化之夜,是他们一生的荣耀。”

  一盏灯,布围框,五人忙吹拉弹唱;皮刻人,半边脸,一席地挥舞千军。回忆起在《非凡匠心》中第一次接触他们的情形,张国立说,“皮影戏是一个人又唱男又唱女,在节目里我听一位前辈唱一个女腔,一开口,就把我给唱流泪了。我觉得那种苍凉,那种悠远,就在一个74岁老人的嘴里唱出来了,而且他已经从事皮影戏50多年了。”

  也是在《非凡匠心》中,张国立震撼于这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濒临灭绝,“现在能演皮影戏的人不到20人,因为岁数太大,有的人已经唱不了的,有的人拉弦子都拉不了。”他带着“匠心体验者”李玉刚一同探访“非遗”传承人魏金全,在学习皮影戏的同时,帮助魏金全召齐了“五人忙”班底中其余四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皮影艺人,共同上演了一出创新皮影戏,为传承了数千年的传奇技艺注入全新活力。

  小车一推,背篓一背,“五人忙”追梦骑士和张国立、李玉刚带着对皮影的执着、对文化的热爱,奉上碗碗腔版的《新贵妃醉酒》。许多观众表示,那句“我对它有感情”简直让人泪奔。

  面对濒临失传的皮影表演技艺,张国立又敬畏又怜惜,“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家,我们要以自己的能力保护属于你那一方水土的传统文化,不能让它消失。这些传承方式消失了,我们就失去了精神文脉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生的艺术形式,也是这一方人的精神风貌,张国立从中悟出的道理是:传统文化的基层性、地域性和教化性,是现在任何传播形式都替代不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也可以一直存在我们生活里,不止是一个展示项目,可以像一粥一饭那样日常,却一直焕发着生机。”

  拒绝成为电视快消品:

  《非凡匠心》发起抢救性地整理保存,

  让价值观和信仰同时抵达人心

  在科技进步、信息爆炸的今天,是否还有我们在媒介渠道中不能常看到的画面、不能常听到的声音,还散落在这片土地上?以及在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里,还有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寻找、去学习、去传承?

  也许有人会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形态,不都还广泛存在么?以皮影为例,旅游产品同样在当地卖得依然红火。

  对此,张国立给出了不同的见地:“皮影是一个一个的形象,所以实际上是一个一个的人物。在表演中,人物才会有神采,在价值观和信仰的传承中,这些皮影才有了生命,很遗憾的是这些形象变成了单纯的旅游符号,卖给城里游客,或者送给外国友人,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皮影戏的形式还在,但是内核已经被抽空了。”

  艺术的生命力,终究在于人和其脚下的土地。这种对传统技艺进行更为纵深的发掘、整理和保存的迫切欲望,也是《非凡匠心》制片人毛嘉一直秉持的:“我们希望节目播出后,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一样手艺、一片河山,乃至一个人的美;继而对中国自己的河山、工艺文化和人文情怀,能够产生更热切的爱”。

  “你,就是你的故乡”是《非凡匠心》第二季的总主题。“每一个匠人和他所在地的人文地域,都揭示着一方水养一方人。所以我们选择的匠物和土地是连在一起的,是生根发芽的。而且所选之地一定要让大家心向往之,跟现代社会有节奏落差。”

  经年累月的文化坚守,固然是一趟漫长的苦旅,而用电视镜头将这些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蒙尘瑰宝”逐一找寻、擦拭,让它们在节目之中呈现出淳朴之至又震撼人心的光芒,又谈何容易?

  据毛嘉透露,第二季从节目策划、寻访、匠人前采、实地踩点,到内容架构、联系艺人,再到与各地政府沟通、走访当地村民,节目组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电视综艺已经成为快消品的时代,用一年来做一档季播节目,这是非常奢侈的。《非凡匠心》每一期都是独立成篇的故事,它有自己的情节张力、起承转合,这构成了和其他匠人题材综艺节目相比最大的不同。

  技术发达的现在,价值观和信仰能同时抵达人心吗?《非凡匠心》第二季用整整十期的诚意巨献,向观众完美展示了节目一套独特的方法论:出现在节目中的所有嘉宾,都要以学徒的身份入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没做好就是没做好——铸造龙泉宝剑,需要找到含铁量高的铁英沙、能磨出寒光的品亮石以及当地独有的溪水;一张薄薄的宣纸,竟然需要历经一千多个日夜,108道复杂的制作工序,最后一关的成品检验,严苛到近乎不近人情;木叶盏要经历一窑“生”一窑“死”的烧制考验,稍有瑕疵,就要面临被砸破的残酷命运……

  什么是“择一事,终一生”,什么是“术到极致,几近于道”,什么是“斋三日,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节目里的匠人,各具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心无旁骛地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技艺,这种朴实而纯粹的初心、和时间对抗的韧劲,也是最让观众广为共鸣之处。

  文化传承最好的方式是体验:

  以守护中华文化为己任,带动保护、传承和发展

  在文化节目迎来大爆发的这几年,不少制作团队都将目光锁定在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主题上,但是能够达到《非凡匠心》这样的深度、高度、广度的节目,几乎没有。在笔者看来,以电视语言为非遗文化“著书立传”是第一步,能够基于有感染力、有传播力的内容,带动全社会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才是体现这类节目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结束节目的录制之后,能够让张国立念念不忘,并将一群皮影戏老匠人带上举世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大可看作是《非凡匠心》“回响声声”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无论荧屏内外,这档以“体验”为核心的匠心综艺,都在守护中华文化的积极实践上,彰显了一档文化节目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

  节目之内,《非凡匠心》潜心学艺、诚心传承的态度,感动了这些恪守家族传统的匠人们,他们逐步打破“传内不传外”的祖训,愿意以节目为媒,敞开心扉将日渐式微的珍藏手艺交付出去,让之得以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这一季中,”龙泉宝剑“传人陈阿金首次对外公开了“指姆纹”的独家锻造工艺,“朱府铜艺”传人朱炳仁也选择将独创的熔铜制作手法公诸于众……

  更加让人欣慰的是——节目之外,《非凡匠心》的影响力从线上拓展到线下。首先是带动了传统文化进课堂,如华县皮影戏一期,被浙江衢州的一名老师引入了课堂教学;伍映山复现木叶盏古法的一期,也作为课程素材,在江西吉安市的部分校园中播出,当地小学因此在每周五下午开设了陶艺课程,邀请匠人指导。同时,跨越十省的拍摄,将匠人匠艺与各地的历史风物、自然景观融在一起,也让所到之处,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有些地区甚至开辟了“非凡匠心旅游专线”。此外,通过与互联网渠道的合作,木叶天目盏等器物凭借网络众筹的方式,让非遗文化走进了大众日常生活。

  据华传文化总裁、《非凡匠心》出品人刘兵透露,《非凡匠心》第三季会更为注重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体验与利用。“我们会进一步挖掘各地的特色文化产业,让匠人作坊获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同时也会把匠艺传承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探寻对当地的经济和旅游起到正向助推作用的方式。”

  文化传承最好的方式就是体验。把优秀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将古老艺术和年轻审美嫁接,前人用心血浇灌的文化绿洲便不会荒芜。本周六,《非凡匠心》第二季即将收官,但它“以工匠热血为文化续生命”的热望没有停止,纵然这是一条难走的路,但节目已然从大众的积极反馈中,看到了当今社会对传统技艺的现实需求,而需求一旦建立起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亲身体验匠艺,一同延续传统文明的火种,和着时代的脚步一起“守破离”。活在当下,面朝未来,那一颗颗火热的匠心,也就不再失落了吧。

  《非凡匠心 第二季》观后感(十):豆瓣9.0,谁说中国没有匠人精神

“中国没有匠人精神?无知。”

  文/万乐

  这是个浮躁的时代,

  每个人都这样议论。

  快节奏的生活,几乎压得人喘不过气。

  吃着外卖,看着泛娱乐化的节目,干着有一天没一天的工作。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何以到如今,

  民众的生活状态竟是这样一幅光景?

  不应该。

  我们是需要一些东西来唤醒些骨子里的什么。

  去年,一档叫做《非凡匠心》的节目横空出世。

  节目定位我个人很喜欢:

  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而生的具有“大国匠心”的一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类节目。

  由张国立老师带队,每期邀请一到两位明星好友与他一起寻访中国瑰宝级的文化与技艺。

  找到同领域的神级大师和新兴青年,探究两代匠人之间的传承与创新。

  细小精致的“锔活秀”、高贵典雅的龙凤旗袍、神乎其技的徽州木雕······

  一幕幕叹为观止的中华传统,一位位殿堂级的匠人大师。

  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广大好评。

  这样的节目怎能不为人所称道?

  待得节目第一季结束,等了又等,盼了又盼。

  第二季,终于来了。

  《非凡匠心第二季》

  这次带队的依旧是张国立老师。

  第一期的主题,

  “龙泉宝剑”。

  龙泉宝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

  06年时,“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张国立老师便带领着嘉宾来到了浙江省龙泉市,

  并找到著名铸剑师陈阿金,拜师学艺。

  带领的嘉宾是任贤齐,

  兴许是节目组看中了他曾扮演过令狐冲和杨过的缘故。

  毕竟,这两位可都是使剑的高手。

  任贤齐亦不负众望,不远千里从自己的家中带来了当年他在剧中扮演杨过和令狐冲时所使用的道具剑。

  既然任贤齐如此有心,陈阿金大师自然也不能让大家失望。

  当场拿出了几件自己的得意之作。

  两相对比之下,越发显得道具剑的“惨不忍睹”。

  这之后,便进入正章。

  国立老师与贤齐小哥欲打造一把刻有“非凡匠心”四个字的君子剑。

  说来这君子剑还是源于杨过。

  原著中,金庸先生这样描述君子剑:

“剑身乌黑,没半点光泽,就似一段黑木一般,和平常的宝剑不同,这剑既无尖头,又无剑锋,圆头钝边,倒有些似一条薄薄的木鞭,但寒气逼人,而且锋锐异常。”

  看上去就很厉害的样子。

  无剑锋,圆头钝边,还能锋锐异常?

  陈阿金大师说,这根本不可能。

  那么,现实中的君子剑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答案将由他们创造。

  奈何,铸剑的第一步就将国立老师和贤齐小哥难倒。

  河水中淘取铁英沙,

  也不知是技艺不精还是手法有问题,

  腰都快累断了,俩人连二两都没弄到。

  而铸造一把龙泉宝剑可是需要四五十斤的铁砂。

  照这样下去,段时间内显然完不成任务。

  所幸,陈阿金的传人陈栋为他们指了条明路。

  去山中老农家里,收取“老铁”农具。

  然后直接提炼老铁,便可获得铸剑材料。

  冒着山雨,费着口舌,贤齐小哥还为农家人唱着小曲,

  这才好不容易换得了足够铸造一把龙泉剑的老铁。

  接下来,便是正式的锻打环节。

  这个环节,看的我尤其辛酸。

  炉内温度高达1300℃。

  锻打过程中,火星四溅,

  即使有零碎的烧铁溅到你的手上胳膊上,你也得忍住疼痛,

  等打完这一轮才能去处理伤口。

  灼伤也倒罢了,更要命的,这可是一件纯粹的体力活。

  抡起大锤,一砸就是几个小时。

  锻打一天下来,国立老师胳膊上,腰上,浑身上下都贴着膏药。

  累到胳膊发抖,不能弯曲,抬不起来。

  为了这档综艺,国立老师真的很拼。

  你们猜国立老师年纪几何?

  1955年出生的他,今年已是六十三岁。

  一个小老头,不在家里享清福,却生要跑来干这磨人的差事。

  老一代艺术家的风骨,实在教人叹服。

  再一想,国立老师几天的时间,就已经累成这番模样。

  那陈阿金师傅呢?

  自13岁学习铸剑起,至今已是五十多个年头。

  站在火炉旁一锤又一锤,循环往复,一干就是五十年。

  锻打的是宝剑,是工艺,更是文化,是传统。

  如国立老师所言,如今的陈阿金已经是业内响当当的大师,但仍以“打铁匠”自居。

  什么叫不忘初心,这就是。

  什么是工匠精神,这就是。

  如今谈起匠人,人们总是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往日本。

  寿司之神,鲤鱼旗大师,长崎蛋糕······

  哪怕是一双木屐,一个便当盒,一把扫帚,

  甚至一个马桶盖,人们都要从日本带。

  同样是工匠,日本的工匠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要顶礼膜拜。

  中国的工匠就是一个破工人,一个下九流,拿着最低的工资,还遭人嫌弃。

  大家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做事情,而你淘个米也能成神?

  凭甚?

  中国不是没有匠人精神,只是中国的工匠地位太低,

  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陈阿金的确只有一个,但这不代表没有万万千千个陈阿银。

  陈阿金是铸剑的,陈阿银可以是磨豆腐的,可以是酿白酒的,更可以是杀猪的,宰牛的。

  人们在大谈特谈匠人精神的时候,可曾有一瞬间想过那些就活在自己身边那些活生生的例子。

  拐角炸了一辈子油条的王大爷,街口修了三十年自行车的喻叔叔,写了一辈子对联的李伯伯······

  我有时甚至会想,人们崇尚匠人精神的同时,是真的尊敬这门手艺,

  还是在为日后夸耀起来,寻求某种所谓的颜面?

  “瞧瞧,我这指甲刀,日本的!”

  恍然让人以为,这日本的指甲刀,拥有着能将指甲剪成花儿般的奇技。

  《非凡匠心》这档栏目的存在,意当然不只在吹捧这些各行各业的工匠。

  它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要让观众明白,

  我泱泱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匠心工艺,

  其传承与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与纯粹灵魂到底是何等的非凡。

  中国没有匠人精神?

  无知。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爬虫」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吼~

  ಠᴗ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