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巷里林泉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巷里林泉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5-26 23:08: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巷里林泉经典读后感有感

  《巷里林泉》是一本由故园风雨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线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巷里林泉》读后感(一):走进巷里林泉,发现生活中小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之美逐渐变成了下快节奏生活中的奢侈品了。读一本书、喝一壶茶、做一顿饭、和许久未见的朋友拉拉家常、发发呆,这些微小愿望如今都难以实现

  蒋勋说过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无处不在我们要放缓节奏,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之美。大师,因为慢,才能接近幸福。”

  只有慢,才能接近幸福,享受生活。如果你目前的情况还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巷里林泉》的作者故园风前,替你用文字很好的记录了下来。正如故园在这本书封底所写的那句话一样:“对尘世我最终能做的好像就一个:描述它。”

  这是一本文字温润柔美内容亲切可爱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三辑:“一晌光年”“朝朝暮暮”及“眼前人”,读来令人常怀唏嘘,含笑带泪。

  “一晌光年”记录的是扑面而至的世情片段,那些路人芳草云雾,都像知道作者揣着妙笔而决意把常人觉察不到的故事端出给她

  “朝朝暮暮”记下的是遥远的如印象,在作者头时时浮现,记起自己是谁,记起曾经历的生活,记起一切何以如此。

  “眼前人”则是更为深沉却未必再有回响回忆,那些已经走远的、走散的、走失的同路人,就留在此书中,在书中成为与现实并行的眼前人。

  作者捕捉到了许许多多我们曾擦肩而过的生活中的美好,清晨的小院,泊油路边的春意热爱春天艺术保安,寒雨里的黄鹤楼家乡味道瓦堡楼,执拗温暖的大伯等等。这些都离我们很近,无处不在,触手可得;但同时又离我们很远,一个低头一个急促,就会使它们从我们眼前溜走。

  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每条街巷、每树花,甚至每条电线都富诗意;那风流云散雨雪霜露,也有人用美好的图文为你收藏

  你我本是红尘逆旅客,却相遇在巷里林泉中。

  《巷里林泉》读后感(二):闹市闲人

  《闹市闲人》依旧是取自于汪曾祺先生作品,该小说叙述的一种悠然自在的人生态度。 在《巷里林泉》中写了一位老教授,是行业领域翘楚,某一日下课,忽然学生说自己早要去做做自己的事情了,众说纷纭,以为他要去企业顾问或者自己创业。哪里知道,他只是风雨无阻地去和邻里街坊下棋而已。 我深以为此态度是贯穿了《巷里林泉》整本书的一条脉络思想,就是自在,有一点像逍遥派的意思,如地上的散仙,受人间香火,体察人间的五味。 黄安的一首歌《鸳鸯蝴蝶梦》里有一句歌词,“在人间已是颠,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温柔同眠”。 即便是生活在九重天上,青霭紫云,玉树琼花,美不胜收,却是高处不胜寒,无边的寂寞,无边的孤单,不如还是在人间,辛酸苦辣甜,百味俱尝遍,对世上的一切不在以审视和防备的目光,而是用接纳和怜悯的目光看待。比起那清冷孤单的天上,不知要好上几百几千倍。 故园说,有人给她留言说她拍的照片好看,要是没有垃圾桶就好了,要是没有电线杆就好了,可她说,要是没有这些,她拍照片做什么? 可以看得出来,在作者的心目中,比起那些矫情虚饰的生活,她更倾向于真实的生活。 真实二字,有可供探讨的空间,每一个人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就算是同时同地,看到同样的一幅场景,所见之人的感受也会相去甚远。而这本书里作者则是将经年的一些记忆和想法,都整合出来,然后精雕细琢,压缩出这么几十万字。 及此,不得不感叹一下,有些文字当真是有写经历的人才能写出来的。宋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有一词作名为《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例如在《巷里林泉》中比较长的篇幅所写出的《吃白米酥的唐兵》,故园以“我”的身份参与到文字中,但作为读者的我们决不能把“我”就当成是故园,一如不能将《社戏》中迅哥儿当成鲁迅,把《玉卿嫂》里的容哥儿当成是白先勇。 当一个作以“我”的视角开始叙事时,会让读者拥有第一视角的优越感,在“我”参与到人物与事件中,会觉得多几分真实的感觉。故园写这篇作品时,一方面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回忆,有省醒的态度,另一方面以参与者的身份讲述,忭欢又惘然。 本来写唐兵吃白米酥,就可以概化成一个小孩子吃零食,是有趣、天真的细节。可唐兵吃白米酥恰恰是他痛苦和难过的时刻,因为吃得急,呛住了,一口都喷了出来,然后涕泗横流。 像他一样没心没肺,没大没小的小学生承受的是父母离婚的痛苦,在旁人眼中,他早已变成可怜的对象,而于他而言,父母的离婚也是自己难以逾越的一道天堑,会影响终身。 方才说了,比得是有些经历的,在红尘中打过滚的人才能举重若轻写出伤心与悲哀。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巷里林泉》读后感(三):云在青天水在瓶——《巷里林泉》的好滋味

  这是一本让人不舍得看完的书。因为这世界在书里变得好可爱,想到合起书却带不走一片云彩,就好像刚刚找对角度对好焦要自拍时,美颜滤镜闪退了。

  并不是说作者故园以华笔粉饰生活,实在是因为她的滤镜太可爱也太独特了,对我来说遍寻不得,对她来说不过是出厂设置,我只能通过读她的文字才能下载到这份可爱。她对“一晌年光”、对“朝朝暮暮”、对“眼前人”都只是如实记录,篇名也毫不标新甚至惜金至简,但她描述的巷里林泉,一树一草、一猫一花都不一样了,它们连同路边的洗头人、芳春里的路霸老太、咖啡馆里的免提姑娘、赏花摔趴的保安一起,在我们的视野里行色匆匆,只为赶赴故园落笔前的一瞥,定格自己的高光时刻。

  故园爱草木,恨流年,她的爱自不辜负这些赶赴寻她的物事,唤出所有草木鸟雀的名字,扫图识花一般,我还真是在她的书里得知有种灌木叫“狭叶十大功劳”,有种鸟叫“白颊噪鹛”。她能为经过一段香樟林荫路绕上几年的路,因为“香樟树高,开花的时候虽然看不见花,但香味却跟倾盆大雨似的下下来,躲不掉,淋得透透的。冰凉,纯净,清刚,彻骨,很刺激,只有结尾带一点微弱的甜。”她觉得丁香是“自来旧,仿佛去年剩下的颜色兑一点水又拿出来开。但我喜欢它的敷衍搪塞,它的美偏偏是敷衍搪塞,随便抖搂一点就够你们一场酩酊了。”

  哎呀呀,读故园的文字不正是这种感觉——封面的水彩是僻静处生喧嚣的平常巷陌,屋檐上探出一枝“自来旧”的繁花,翻开书即如沿巷前行,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可不正是她随便抖搂一点就够我一场酩酊了。

  静时读,会醉在她的雾里,“白雾是缥缈的,没形没状,漫无涯际,缕,团,朵,片,这些量词都不合适,都捕获不了,我只能从雨那里借一个‘场’字,一场白雾,用一个时间概念勉强限制。”

  思时读,会醉在她的江风里,“这气息外人闻着大概是受不了的,因为透着枯木苍苔的苦,砂岩的石腥气,树林中长年阴雨的腐沤,还有雪线以上刀锋一样的寒冷。但我们本地人闻着正好,每一味都正宗、每一味都不能少。大概四川人性格中的坚忍沉默跟自幼服食这种气体有关。”

  欢时读,更是“物皆著我之色彩”,最难忘的是她说那只叫“白嘴”的猫不要看它叫白嘴,嘴巴其实脏得要死,还压低嗓子学了一段:“锤—子哦,你个狗—日的……老子整—死你信不信。”——这是她探望病床上的丹叔叔时学的,丹叔叔笑到背过气去,点评“信达雅”。有高徒如此,岂不胜过天下桃李。

  郁时读,会为她已离世的外婆、大伯叹惋,为爱猫而不能再养猫的丹叔叔、为吃白米酥的唐兵感伤,甚至在她重庆表大哥的儿子说出自己名字的那一瞬哽咽到双眼泛泪——故园的滤镜当然不止于点染岁月静好,也并不回避人生中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一面。难得的是,唏嘘过后,总能被她的乐观天性传染到收拾好心情,几番破涕而笑后,也试着以微笑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故园曾在微博里写:“前几天年轻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花花草草。为什么为什么,哪儿那么多为什么。人最终都会喜欢花花草草,我就提前一点而已。”

  在我看来,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她为什么喜欢,而在于花花草草为什么到了她的笔下竟绽放出别样气质。书的封底有句话:“对尘世我最终能做的好像就一个:描述它。”这句谦逊之语太高级了。就像歌德所说:“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高级就高在,人人在观察,人人在描述,却是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

  故园所描述的尘世无非云在青天水在瓶,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只愿某一天我也能与她在巷里偶遇,被她写进一篇妙文中,之后在文字的林泉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我。

  《巷里林泉》读后感(四):《巷里林泉》:纸短情长,写给回忆和生活的情书

  一早就知道故园风雨前的文笔好,但要真去读才能体会那种美妙。

  《巷里林泉》里,她写的大都是生活中的平淡事,喂猫、看花、街角洗头的男人、火车上遇到的陌生人。你瞧,都曾在眼前晃荡,或许你我留心,也能记录下不少好故事。但从她的笔下重新去看,就好像原本戴习惯的蒙了灰的眼镜,被人重新擦干净了。一改模糊朦胧,世界重新清晰可爱了。

  主要是她太会捕捉生活里的小趣味,观察又仔细。

  比如,《洗头》这篇,读着读着就笑出声来。文字描绘出的画面强烈,如同在观看某部电影的片段,一个男人洗头被洗发水杀了眼睛的小细节,她写得惟妙惟肖,

“果然他也顾不上看角斗,慌手慌脚就去拽水壶把儿,结果一下子呲出来一股激流浇得他从头到脸到脖子都前胸全都湿透,白泡沫在头顶上呼地塌掉,也顺着四面八方地流淌,他跟个冰淇淋似的融化了。”

  多像随手拿着照相机的人,在街上闲逛,东拍拍西拍拍,咔嚓,抓拍到了一张好照片。

  作者应该是个很爱很爱生活的人吧,在旁人看来平淡细碎的事,在她那里总能挑拣出不一样的东西,加上俏皮又生动的遣词造句,总能让人看到更多美,食物的滋味,植物的生命力,不同人身上的特质等等。

  她很会总结,读着好玩,但每每又很在点子上。

  十六岁暑假,跟老爸坐火车从成都去上海老家,卧铺车厢里遇到一个大叔,她以为人家是坏人,但后来发现不是,敏感心思一览无余,最有意思的是分析恶棍,

“四川当然不缺恶根,但南北恶棍大异其趣。北棍往往先声夺人,体量巨、功率大、能耗高,是种在平川旷野中空对地的威慑;南棍乍看不起眼,非常轻便非常节能的样子,但你很快就意识到他是一小块超高浓度的刁赖,长于巷战。”

  还有关于四川男人的部分,读起来也让人颇有同感。

“也许我们四川男人的老底就是春风和乐,是狎昵不庄,尊严的弹性较大,半透明,还有点黏糊,边际也圆,无尖刺、不膨胀,绝没有凌驾的欲望,是一种健康的柔软和明智的微弱。”

  但我觉得故园风雨前写得最好的还是人,生命中每一个留下重要痕迹的人。她袒露着当下自己的惋惜、追思、厚爱、敬重,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情绪,都是浓稠的、不掺水的,倾倒在空白的纸页上,用字排列好了,一点不藏着掖着。

  写大伯那篇最深情,时而俏皮,时而失落,炖肉是肉,也是一份心意,大伯会吃,懂吃,教自己如何吃。

  挑肉那段,写得随性,却不失新意,

“依我们家的说法,凡切成肉丁肉丝的肉就不能再叫肉,不配,丧失了肉的名誉,被逐出肉门,甚至是一种对肉的糟蹋和辱没。”

  明明是轻松诙谐的笔触,末了一转,又勾带出孺慕之情,

“我踌躇推敲的那些话,好一阵子忽然反应过来,脑子里是大伯的声音,原来是他自己给自己选一块称心如意的肉。哈哈哈哈,唉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没一笔多余。”

  作者自从到北京求学,就没少受大伯照顾,

“他对我像是在研究工作上带一个学生,那种成绩稀烂但走后门硬塞给他的学生,他不得已,常常无话可说是因为不得不憋着满腹牢骚。我对他像宝玉对贾政,战战兢兢,时刻都有东窗事发的忧惧……”

  怕归怕,但敬意和感激分毫不差。大伯一生平直严厉,不苟言笑,对自己的影响极大,做学问的人身上有股子劲儿,作者从走路、读书、吃肉等事上感知到了一二。

  除了大伯,亲人里写外婆、爸爸、妈妈也是极动人的。《我爸八则》满满回忆,总觉得老爸也是个老顽童,他比妈妈要开明,爱听故园讲学校里的人和事,还会点评一二,说大霸有气度云云。大概也因为有这样的家长,作者收拢着这些巧思,又在合适的时候写了下来。

  劝父母搬家那篇里一句“怒火使我才华横溢”让我笑到不能自已。父母永远是儿女的牵挂,只要他们还在,就像一面挡住自己直面死亡的墙。

  我至今记得,爷爷去世那年的冬天,我人在北京,爸爸打来电话,说了好些话,其实就一个意思——父母都不在了,他觉得失去了依靠。六十多岁的爸爸,向我袒露着自己的脆弱,我在稍微安静一些的楼梯间,等他平复心情。那一刻,我也担心他。

  另外《教授》、冯师、《吕青工》、《啥子孃孃》、《吃白米酥的唐兵》,都是很好的人物散文,退休后不出国不返聘的教授,天天去看人家下棋;虽是厨师,但心思细腻善良的冯师;喜欢《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的大龄男青年;被生母留在的异国的啥子孃孃,人生又是另一种悲剧;还有唐兵,同桌唐兵。

  读完都酸酸的,暖暖的,有《城南旧事》里韵味,又有向田邦子的透彻。

  故园风雨前是一位出色的散文作家,有了人生的阅历,又擅长书写朴素和平常,娓娓道来,鲜活明朗,同时,不失温度和思考。

  总觉得《巷里林泉》,是故园写给回忆和生活的情书,平实,真切。

  《巷里林泉》读后感(五):有趣的巷里乾坤、林泉涤荡

  ‘巷里林泉’清凉初透,可以拂去前尘,也可涤荡心尘

  《巷里林泉》 作者 :故园风雨前(杨云苏).

  初与此书相识,是在作家大冰的一页书籍推荐的微博上:

  因为之前没有读过故园的作品,所以对作者既陌生又好奇。

  但收到书后,只翻看了几页,就发现她的有趣:

  这位生长于成都的70后大姐姐的有趣,是那种有大才情、也有小脾气的有趣,有点儿像《红楼梦》里面真性情的湘云。

  《巷里林泉》是本随笔集, 分 “一晌年光”、“朝朝暮暮” 和 “眼前人”三辑,一共47篇;读故园的童年旧事,猜她小时候一定是那种长辈眼中的乖乖女,但其实偶尔也要使个小坏的瓜娃儿。她说“小学”,是这个世上最喧闹、荒唐滑稽、无法无天的巅峰;她说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很“认命”的亚子,冬日里天蒙蒙亮就乖乖去上学(从不哭闹) ,冷到哈气都白雾滚滚 ,一开口就“有气象”;她口中的“家族群”,就是个甜蜜的鬼话群......你的儿时记忆里,是不是也装着这么一个可爱的邻家姐姐呀?

  作者自嘲:“世界变化那么急却不大理会,作为活人有点儿失职。又绝不淡泊,物质非物质的惦记着太多。但所有欲望归纳下来,无非爱草木,恨流年”。

  据说有趣的人,都是善于观察并且有优化观察天赋的,故园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她描写的巷里世界真是妙趣横生。

  最最喜欢的,是她笔下的故园草木、巷里猫咪、桌上美食、还有盛产老头儿的教工楼里那些高古玉似的老头儿们......

① 故园草木

  故园自诩爱草木,真不是瞎吹的,她笔下的草木是活的,而且还有态度、有灵魂:

  她写川大校园的香樟树:香樟树高,开花的时候虽然看不见花,但香味却跟倾盆大雨似的下下来,躲不掉,淋得透透的......

  北京魏公村胡同里500年的古银杏树:春风来时万千绿叶像万千绿蝶振振欲飞......

  她评丁香敷衍搪塞 :丁香是清透的粉紫,自来旧,仿佛去年剩下的颜色对一点儿水又拿出来开......

  捎带教工楼院里的海棠 :海棠花下斗地主,芳菲不尽不认输......

  故园笔下那些瓦缝里的蒿草,水池边的苍苔,裸露篾片的泥墙,梁上经年的尘埃等等......一草一木皆动人。动过心之后,又会暗自感叹:为什么?为什么只近在眼前,但我却发现不了——艳阳春风里树叶纷飞那一刹那的美呢?

② 巷里猫咪

  故园笔下的流浪猫,一般都不愁吃的,它们和巷里人一样爱安逸:滑稽的奶牛猫‘白嘴儿’,大战巴儿狗的‘三花三兄弟’,还有爱睡觉的波斯猫‘小咪’......

  巷里有位楼上的‘奇葩丈夫’,大清早就听到他倚门嗑瓜子、聊天~原来他是在和流浪的麻花猫对话:再细看,他面前桂花树下的草丛里有只麻花猫,一向在附近浪的,睡着一动不动,装没听见他的话......

  原来巷里的流浪猫,也同样傲慢而鄙视人类呀。

  我和我家狗狗都曾遭遇过猫咪的冷眼慢待:

  记得几天前的一个早晨,在小区花园里面遛狗。我家憨金毛正拉着我愉快的撒丫子狂奔,突然一个急刹车停下来 ~ 只见前面一橘猫占据着小路中央、正弓起腰背、对我们怒目相向。

  憨金毛急的直转圈就是不敢上前。我见势一边安抚金毛:“豆豆不要慌,没事儿的啊”,一边和橘猫商量:“小猫咪乖乖,我俩就是路过,让一让哈,好不好呀”?不知是不是橘猫理解错了,它背弓得更高、眼瞪得更大,喉咙里还发出咕噜咕噜的闷响,毛都要炸开了似的。

  我和金毛同时秒怂,只好一起转身退回原路(还好小区花园是圆的,大不了就多走半个圈嘛)。走出两步再回头看橘猫,它正踱着台步高傲地跟在我俩身后,从容地看看我又看看大金毛的屁股。

  我想它一定对我俩很——很失望吧。

③ 水和绿头鸭

  故园爱水:“没水的风景我看不懂。对奇峰异岭大漠孤烟,我嘴上跟着起哄叫好,心里是蒙的”。

  她高度评价了自家小区里的小水池:春波吹皱,夜雨秋池,简直拉动了整个小区的诗意......

  而且她断定水池里的绿头鸭也和她一样爱水,这么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它们(绿头鸭)也不能随波逐流,本就疯疯癫癫的,脚踩水面,跑个几仗远......

④ 盛产老头儿的教工楼和高古玉似的老头儿们

  故园曾寄居在一幢盛产老头儿的学校宿舍楼,她描画的老头儿们,个个跟高古玉似的,沁糖包浆,风貌风骨奇特,简直惊喜不断......

  “气度是文史教授的这位,是我们小区的拾荒大爷,他的文明杖不负责文明,真正用途是到处扎一扎,戳一戳,一翻一挡回手再一挑,是十八般里的长枪,在十几栋楼的江湖上行走,没它怎么行......”

  还有《谈猫》篇里那位云吸猫到难以自拔的‘丹叔叔’:丹叔叔是位貌端体健、温言和色、孤僻寡言的退休物理教授,平时总是阿迪达斯黑色运动三件套+ 一辆旧式山地自行车。丹叔叔人好,尽管有很多关心他的门生和故交,但大家都不知道:他内心一直怀念的儿时玩伴是他的奶牛猫‘煤块儿’,他一直憧憬着有一天‘煤块儿’能回来找他;

  《我带炖肉去看你》里的‘大伯’(故园的亲生大伯):是带着治疗颈椎的充气脖套和阔檐儿帽,远看如一盏华丽台灯似的大伯......

  书里‘大伯’对吃极其讲究而且态度端正,读来让我想起孔老夫子的那一套:“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⑤ 桌上美食

  一个成都姑娘写美食似乎被认为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故园笔下的饮食故事不止撩拨你的味蕾,更能撩拨你的心弦还有笑穴。

  用汤团皮比喻白雾,你可曾见过 ?

  “白雾很好看,唉唉,十六岁的脑子很贫瘠,只会说很好看,我只想出一个喻体,过年吃汤圆,白雾像汤团皮,只有汤团皮有那样的纯粹柔糯”......

  《非吃不可》篇里可爱的‘穿山甲男友’:她男朋友开车带我们去(吃水煮鱼),不过他不爱吃,他只吃蚂蚁上树,穿山甲似的......

  《吃给他看》的故事:中秋节晚上,一位穿着病号服、带着鼻饲管的老先生,被家人推到松鹤楼,看着自己的满堂儿孙们吃团圆饭(安慰病人的方式是吃给他看。全体动员吃给他看)......

  不知道为什么,读《巷里林泉》真的很有代入感(带入一种抽疯的感觉),经常莫名的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突然一下笑喷。重拾这种久违的放松和自在,感觉挺好的。卢克莱修哀叹:“人们是凭道听途说,而不是凭自己的见证产生需求的”。当下身在深圳这座城,我想假如996式的忙碌几乎已成常态,只有焦虑和压力伴随左右,哪里还有心思去发现草木之美,感受云水之妙呢?

  巷里林泉清凉初透,可以拂去前尘,也可涤荡心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