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缺的是思想
年年参加期末考试阅卷,在众多的作文中,极难找到有个性有思想的文字,严格来说,用自己思想和自己个性的思考方式来写作的,几乎没有。写来写去,无非是拷贝中高考作文,或者在这样那样的形式上翻来覆去的拷贝。看着看着总是生出一种悲哀:难道,我们的语文老师,只能把原本活生生的孩子都教成这样用千篇一律的思维模式和平庸思想行走的人吗?
我与孩子们交流比较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这一个”的特色,或者是行为的放荡不羁,或者是思想的超凡脱俗,甚至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有着洞察世事的眼光,他们应该比我们读中学时更个性更开放也更洒脱,但是,我们却没有发掘出他们精神的闪光之处,只是用统一的模式框定着他们的思想,框定着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只准向这,不准向那,所有的叫声必须是一个调子,你高了,我要纠正,你低了,不行,跟不上大流。
常常听见不少同行这样评价某些孩子:这样的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高分,你看,小小年纪,哪里来这么多抱怨啊,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他!格调太低!
如果唯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文字才是好文字,那么,鲁迅的文章应该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可是,仔细睁眼看,世界上所有的文学名著几乎都具备这么一个特点:用超前的和脱俗的眼光看出了世间的污浊、社会的疮痍、人性的弱点、现实世界的矛盾,唯其如此,才让人觉得真实深刻。
翻开中学生读物,这样有思想的文字太少了,浮躁的暗波此起彼伏,有些文字,内容充满了媚俗之态,让人读之作呕。
文字是个人思想的外化,没有思想或者思想浅薄的孩子,无论有着多么卓越的表达技巧,都难以写出让人叫好的东西的。
作为语文老师,面对这样“竞技”强于“竞思想”的局面,唯有扎实稳重的搞教学,让孩子们写真实的自己,才能渐渐培养出个性化的作文。最应该具备的品德是:宽容。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契诃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