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最感动我的感情
追过了《清平乐》之后,合上双眼,最感动我的不是梁怀吉和徽柔公主缠绵悱恻的爱情,也不是丹姝与赵祯的历经各种试探的爱情,更不是张铋含与赵祯之间浓烈爱情,而是帝王的父爱。赵祯对女儿的爱深重如山,从出生到牙牙学语,在一步步的成长中,赵祯都会大最好的留给女儿,他的心愿就是要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最幸福的女子。这并不是赵祯的口头承诺,而是他一直付诸与行动的。然而结局却令人唏嘘,徽柔沦陷在了爱情中,只想求死,不想求生。赵祯的父爱虽然深重,却也无法弥补女儿一步步走向深渊。
一个孩子,见过世界的宽广,才有向上的动力,也有奋斗的勇气,明白吃苦的意义,才有追逐幸福的底气,也有感知幸福的能力。看见内心的坚持,才敢放弃该放弃的,也敢坚持该坚持的。 让孩子去看世界,父母要有放手送他远行的智慧;让孩子去吃苦,父母要有在心上插刀的隐忍;想孩子敢于做自己,父母要尊重和包容的胸怀。
让孩子看见生活的不易。 要让每个孩子从小明白生活的不易,然后懂得把握自己手中的选择权。 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个6岁小孩子,暑假在妈妈工作的工厂里,体验了一把上班的滋味。 孩子在厂里待了一天之后,大汗淋漓地跟妈妈说:“钱真不好挣啊,我要好好读书。 让孩子看到苦难不是目的,让他学会成长才是背后的意义。 当孩子看到了生活中的苦,才懂得每一份安逸的背后,都藏着少为人知的努力。
俗话说:“花盆里长不出大树,庭院里养不出骏马。” 一个人若是没有见过世界,又怎么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呢?又怎么能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呢? 孩子成绩不好,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因为都没有目标,觉得读不读书都一样。可是,当家长让孩子见识到世界之大时,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才会奋起直追,为了目标而不断前行。
让孩子看见身为男人的拼劲 。一个孩子,在人生最关键的阶段,需要从自己的父亲身上,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男人。 父亲的行为,会成为孩子一生的模板。 爸爸努力生活的背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孩子从6岁开始到成年,这个转变需要成熟男人的引导,以父亲为首的男性榜样的支持。 父亲的样子,藏着孩子的未来。 孩子通过自己的父亲,找到对男性角色的认同,通过模仿自己的父亲,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男人。 请让孩子看到,爸爸为了生活,为了家庭而奋斗的背影,让他成长为一个独立有担当,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让孩子看见内心的坚持,才是最终的见世面 。见天地,见众生,终归是要见自己。 当孩子认清了自己的内心,也就认清了自己的方向。 人就要活出自己的样子,能够爱自己所爱,恨自己所恨,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决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只有让孩子多听多看多感知,他才能知道自己是谁,明确自己为何而来,他才懂得该如何出发,并且笃定而勇敢。 而不是到了25岁才开始迷茫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让孩子看见妈妈的柔弱 。一个处处依赖父母的孩子,是学不会冒险的。 因此,父母需要适当的示弱和放手,激发孩子的自信和勇气。 身为妈妈,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超人,想要给孩子更多的爱和保护,能为孩子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 然而,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一个概念,叫“足够好的母亲”,孩子并不需要一个完美母亲,一个足够好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其实是最有利的。 比如自己生病了,如果要做一个完美母亲,我们可能要强撑着给孩子做饭、洗衣服,而孩子可能会一边玩游戏,一边抱怨妈妈做的饭不好吃。 我们需要做一个“足够好的母亲”,适当的示弱和放手,让孩子多承担、多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