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手术没得做,古人得近视了怎么办?
古代近视情况如何?其实近视的人还是很少的,毕竟当时没有如今这么多电子设备,可以防止过度用眼。
如果古人近视了,他们该怎么办?
首先,在古代是没有电的。
因此那些挑灯夜读的读书人,照明工具无非是蜡烛或者月光,可是两者亮度都很差,如果要看书的话要凑近看,这样很容易促进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而蜡烛在当时,并不是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的。
根据北宋时期的记载,秉烛每条400文,常料烛每条150文。按照北宋当时的物价来看,10文钱可以买一斗粮食,就是如今的12.5斤。再加上古代书籍的价格也十分昂贵,北宋一册书约50文,南宋要200-300文。如此昂贵的东西,普通老百姓可消费不起。
这导致了古代多文盲,文盲率高达99.9%。而文盲因为用眼强度低,因此很少有文盲患近视。
其次,不管是手书还是碑刻、拓片,包括后来的活字印刷书籍上的字体,都比现在的字要大得多。
特别是古代没有电子产品,古人不会从小就接触到很多屏幕玩具,造成用眼过度,这也成全了“古人少近视”。
最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古代人读书时都爱摇头晃脑,可能歪打正着保护了眼睛。
眼科专家解释,眼动脉起于颈动脉,如果颈动脉受到压迫,导致供向脑部的血液大打折扣,可能会引发缺血性眼病,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而常摇头晃脑,能使颈椎得到放松,从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近视。
那古人发现自己近视了,会怎么做?
《本草纲目》记载多种药物有明目助读的功效。比如,芜菁花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槐实令人可夜读书,延年益气力。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
第二种方法是针灸。
古人利用针灸治疗(假性)近视的记载也有很多,刺入对应的穴位,能改善、治愈(假性)近视。
《本草纲目》记载,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观书,则收烟无害目之患。菖蒲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可不单单是因为观赏价值高,还因为它有吸收有害黑烟、延缓近视加重的功效。
比如放大镜,通过放大镜让近视的人能够看清楚文字,虽然和今天的眼镜差别很大,最终效果还是不错的。
国内现已发掘的最早的镜片,是东汉王室刘荆的墓中出土的金圈嵌水晶放大镜。该镜片直径1.3厘米,嵌水晶直径1.1厘米,边厚0.2厘米,中间厚0.3厘米,可以放大物品5倍。
激光手术没得做,古人得近视了怎么办?
总的来说,比起可能会要命的眼疾,近视可能在古人那里都不算毛病,要是看不清远处,那就走近了看呗。然而不管怎么说,保护好眼镜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