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河畔》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河畔》的观后感大全

2020-06-19 22:43: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河畔》的观后感大全

  《河畔》是一部由行定勋执导,二阶堂富美 / 吉泽亮 / 上杉柊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河畔》观后感(一):一出重口味青春残酷物语

  7.7分,【HKIFF#8】@香港文化中心 虽然说的是94年的日本青年,但放在现在依然不过时,各种重口味,滥交,交,吸毒,防火,杀动物,男同援交,姐妹相残,朋友相欺。最可怕的是冷漠父母的冷漠导致孩子迷茫,迷茫又带来冷漠,这倒给演员带来了方便全程冷漠脸;青春残酷物语虽不是新题材,但影片无论在广度深度上都不错,因此想给更好的评价

  《河畔》观后感(二):最大看点就是二阶堂富美的胴体了

  伪纪录片式的采访不用也罢,就是个噱头

  说什么青春成长,其实是孤独寂寞,每个人都生而孤独,一生就是寻找可以依傍的伴侣,让自己不那么孤独。但想完全地摆脱孤独不可能,因为没有人能找到一个和自己百分百灵魂肉体契合的伴侣。我们孤独地来,终归孤独地离开

  谈谈情(其实有情吗?只有性,生殖冲动),做做,吹吹风,说说话,电影就这样结束

  二阶堂富美怎么就红不起来?还是颜值不够高。可是安藤樱的颜值也不高,她的知名度比较高,或者她演技也比较好吧。大概为了走红,这次二阶堂是豁出去了。然而,并没有什么鸟用。

  行定勋最好的电影依然还停留在《在世界呼唤爱》。

  《河畔》观后感(三):无病呻吟的暗黑残酷青春

  啊,好喜欢这种无病呻吟的片哦。

  人物形象刻板得像从日本小说里跑出来的,被欺凌长大的会找老男人睡的gay,平凡却有点神秘故事烟瘾女孩,从小活在镜头下的日常暴食催吐小模特苦逼原生庭长大找女友朋友炮友的抖s男,诸如此类

  这样的日式疼痛青春,一定要有不寻常契机连结起众人关系,片里就是影视文学里非常常见的一具尸体。人物表情特写时加上沉重背景音乐渲染残酷青春氛围。为了表现人物的边缘制造做作情节,比如“暴食女发现了自认为有趣事情即一袋猫的尸体”。

  最重要的就是在零碎无物的对话中要冒出几句值得网友大肆截图转载台词

  示例:

  “你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的肉体。”

  “做爱的时候。”

  “你觉得爱是什么。”

  “……(哼起意义不明的调)”

  不过我喜欢看。

  《河畔》观后感(四):我很好

  河畔这部太厉害了要是放在大陆上映估计只能播个龙标了、该禁的全都有还都是关键情节。。 当初看到“我很好”的译名还觉得莫名其妙、看完大概能懂一些了。

  好喜欢吉川同学、外在再成熟冷艳内里还是个小孩子特别是对着喜欢的人。她满心欢喜给若草看袋子的时候若草吐了还哭了、本来以为她会失落会感觉没劲、没想到她无措的抱了抱若草道歉。在这里就应该意识到她喜欢若草的、这种不动声色的喜欢。即使到最后她也还能无所谓的喜欢着什么都无所谓的若草。(为什么最后不是三人组谈心!

  还有段印象深刻。满脸幸福说着喜欢的人的事的田岛、被问到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活着真好的时候、她想了很久很久、没有答上来。。

  当初看了白富美的几张剧照就期待了好些日子、还打出来贴墙上、作朋友圈首图、以至于看戏时都没什么新鲜感了。 但是看完爱上演吉川的浅野菫了!白富美还给她拍照各种交情现在回去恶补了!锁这对!

  《河畔》观后感(五):片尾曲小沢健二《アルペジオ》,可在线

  主題歌:『アルペジオ(きっと魔法のトンネルの先)』 

  小沢健二(ユニバーサル ミュージック)

  作詞・作曲:小沢健二

  虾米在线

  アルペジオ(きっと魔法のトンネルの先)

  山田:比起活着的田岛,我更喜欢死了的田岛。如果她活着的时候,我能多喜欢她一点就好了。

  若草:山田,如果人不死,你就不能喜欢他们吗?

  山田:不是这样的。我喜欢活着的那个人啊。而且我喜欢活着的若草。真的,如果若草,你不在了,我会感到寂寞的。若草,再呼唤一次UFO吧

  音乐响起,剧终。

  《河畔》观后感(六):接纳自我,是一生的功课

  《河畔》刻画了一群自我厌恶到极点,有施虐倾向,控制不住自残以及残害他人的青少年。

  吉田,是个模特儿,有厌食症。这种病的主要起因就是:自卑,不自信,自我厌恶。电影里吉田说:看到杂志封面上的自己,就觉得恶心,对自己的一切都觉得恶心。

  山田,是个男同性恋,从小就被同学欺负,动不动被打的鼻青脸肿,因为长相女气、性取向问题,不被同伴认同,最终导致自己也不接受那样的自我。

  春子的男朋友,父母一直关系很差,他有施虐倾向,最后一次伤害春子闺蜜留美时,是因为留美说:人人讨厌你,没人喜欢你,你父母,春子,还有我,都从来没爱过你。。。然后他就失控了。

  去春子家放火的女孩,在跟同性恋山田交往的过程中,一直得不到山田的关心和爱,心里很受打击。在爱情里没有自信的人,很容易心生嫉妒,干出傻事。

  留美的姐姐,因为又丑又胖,躲在家里从不出门,总是偷看妹妹的日记,被妹妹刻薄几句就操起家伙杀人,可见自卑和压抑的威力有多巨大。

  春子本人,一直逃课,抽烟,僵尸脸,按她自己的话:活的没有存在感,很虚无,没有感觉。。。或许因为她是这群人里唯一一个不自卑的人,所以她没有他们那么残暴,那么喜欢观赏尸体,也是她,一次次的救出被霸凌的山田,选择跟那个喜欢欺负人的男友在一起。

  《河畔》观后感(七):披着校园题材的丧气电影

  现在好像很流行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河边这部电影也用了很多采访片段来表达每个人物的性格,虽然影片整体节奏不快,但信息量还是很大的,其中男女主角的设定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Haruna这个人物剧中设定是一个像死了一样的活人,她认为自己不善感知,也永远不会有改变,她有一个稳定的男友,但每次和男友做爱却像性冷淡一样毫无快感。但她却不是一个冷漠的人,心爱的流浪猫死了她也会痛哭流涕,同学被校园霸凌她会维护正义,骨子里是一个善良亲切的女孩。

  男主山田的性情则显得复杂难以捉摸,被校园暴力却不主动反抗,喜欢同校另一个男生却同时援交大叔,还找了一个邻班的女生当自己的假女友,把尸体视为自己的珍宝却也对UFO有强烈的兴趣,是一个神秘感十足的人物。

  剧中其他配角也其实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导演运用多线叙事的手法交代了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有几个地方剪辑得还是挺出彩的,比如山田带Haruna去看尸体的时候,Haruna的男友和闺蜜就在背着她偷腥,这时两张脸的交错充满着讽刺含义。还有山田为大叔口交的下一个画面是吉川吞下一口三明治,这里的剪辑也有不错的效果。

  但电影中还是有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一个是片中时不时出现的两个钓鱼男,偶尔从他们的角度来传递信息感觉有些许突兀。 还有片中花了大量手笔去表达环保主题,可到了结尾似乎又完全放弃了这个关键词,污水废气好像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故事背景,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

  《河畔》观后感(八):本片真不该如此低分!倘若UFO真的出现,山田也许就可以告白了。

  影片中有三处片段我非常喜欢。

  一是:山田和女友田岛走在一起时,他看见暗恋的男生走过来,他的脚步越放越慢最后停下。当他注视着暗恋的男生和别的女生打情骂俏的时候,田岛一直在旁边逼逼,可他直到暗恋的男生走远了再也听不到他们讲话的声音了,山田才对田岛说‘你吵死了’等好几句话。影片中他从来没有对她说超过三个字以上的话。

  喜欢的理由是:很细致精妙的表现出了暗恋对象对山田的重要性。(停下脚步只为他能多在我身边停留一秒。)(屏住呼吸只为能更清楚听他说每一个字。)并且悲剧女友田岛的碎碎念也成功让观众的我感到了神烦。

  二是:若草看到小猫的尸体吐了随后站起来失声痛哭那里。二阶堂哭得实在是太可爱了!成功地掰弯了吉川和观众的我。看着本来对猫无所谓的吉川安慰若草,我便知道,她动心了。很精妙,只能说,不愧是浅野忠信的女儿(我是浅野忠信的忠实影迷。)这里还有个疑问:到底是谁杀害了小猫咪呢?山田?还是田岛?

  三是:山田总祈祷着UFO的出现。他希望不现实的事物能够出现,其实是个影射吧。山田说想要表白却始终没有表白,大概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卑,这种自卑来自于从小被人讨厌和欺凌。他觉得自己暗恋的boy会接受自己的可能性等同于奇迹,是不现实的;同时他又期望奇迹真的能够出现。所以,若是UFO真的出现了,山田是不是就会去告白了呢。

  以上三处的设计和安排使这部电影得到了升华,至少,在我的心里升华了。

  看了那么多电影,念念不忘的,看了睡着的都有,能让我有感而发写个影评的还真是少之又少。

  现在想想田岛那自欺欺人的假笑,从不问山田真正想要真正喜欢什么,究竟是她害怕知道还是不想知道?

  之前那么在意若草的观音崎在若草离开的时候为何看起来如释重负般的欢脱?究竟是意味着另有新欢还是可以无人看管肆意欺凌?

  片子更多的是从看似无关紧要、毫无意义的侧面来反应一些真相。看似不可理喻实际却也能够反应现实问题。单凭这些情节和细节就应该算得上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片子。

  《河畔》观后感(九):青春与死亡

纵观行定勋导演的作品,从《情书》、《四月物语》、《燕尾蝶》几部电影不难看得出行定勋似乎更偏爱文艺片的结论。所谓文艺片,大多是导演想通过影片去传达一种精神,一种思考,这就要求观影者需要去分析导演的文艺之处,去独立思考导演是想传达的意图。

行定勋导演执导的《河畔 リバーズ・エッジ》基本是一部现代工业污染下的城市河畔边的一群青少年对死亡的体验认知。

从电影的叙事手法来看,加入了以人物为线索的记录片形式,叙述了不同角色各自的命运,不同角色对着头平静的叙述自己对自己现状给出的真实答案。例如田岛春奈面对什么事让自己感到活着的美好,她含笑羞涩并未回答,但观影者却能完完全全准确的猜到答案。这样就实现了人物角色的高度完成。

回到影片中的人物,影片开头的老人,对自己的爱犬找回来的人手骨毫无反应,奠定了本片人物内死亡的基本认知:毫不在意的漠视。仿佛在这片肮脏的河流区域内,这样的死亡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同样面对死亡有异样情感的有山田一郎和吉川梢,腐烂的白骨能平静他们的内心。山田一郎饱受校园霸凌之苦,任何超出常理认知的事物都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他幻想城市中出现UFO,甚至祈祷UFO出现,这里的UFO只是他内心的情感象征,但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好像无法实现内心把欺负他的人的心脏扔掉山里的不可能的愿望。吉川梢年少出名,一个活在大众心中的模特,所以她必须按着大众对她的需求去改造自己,她能吃掉大量的食物然后吐出,去保持模特的身材,仅仅是想偷偷的品藏食物的美味。这样的活着,她认为自己仿佛便是一具尸体,只有真正的面对死亡才能意识到自己是活着。若草春子对待死亡的态度一开始是最接近常人的思维,第一次见到河畔中的尸体,本能反应是报警,后面在于山田一郎的接触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当山田一郎喂养的小猫被杀害后,意识到死亡的真相令人发呕。观音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暴利、性欲支配者。当他误认为自己错杀留美的时候,内心是恐惧的,死亡的概念第一次笼上他的心头,他想逃避死亡,抱着春子的腿辩解。田岛春奈意外死亡,在旁观的角色看来只不过是校园发生了很多事而一笔带过。

  

这群高中生对待死亡的认知本身就是畸形,反映出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痛,死亡已成为他们意识认知的一部分。本片在题材方面并不少见,试图表现的内容也早是日本电影的常态。

  《河畔》观后感(十):画蛇添足

  冲着行定勋、冈崎、白富美和绿瞳妹的组合去看的电影。原来是一出日高生的青春期七罪残酷生命物语。

  影片中感觉最怪异的,莫过于穿插全片的人物访谈和钓鱼谈话。作为第一视角的人物访谈,在全知视角的电影叙事中,显得非常不协调,特别是以画内音方式出现的提问者,有着浓郁的伪纪录片感,非常违和。再加上几次插入的钓鱼谈话,把前40分钟的观影节奏被搞得七八落。虽然这些插入镜头在交代人物背景、故事线索、透析和烘托主题方面确有作用,但也因此,使得人物出场节奏涣散、背景资讯焦点模糊,让人摸不着主题脉络和影片节奏,基本只是靠几场肉戏维持着进度。作为成名导演,行定勋这样的编排,不太能让人满意。

  之后,戏剧性渐强,人物各自的原罪属性和影片主题也趋明朗,并引发接连不断的小高潮。然而,期盼中的最终高潮却被意外地淡化处理,成为异常冗长的结尾。虽然冈崎漫画原本就没有最终高潮的设定,但编导把William Gibson的诗篇从中段移至片尾、并额外增加漫长的访谈镜头,更是“功不可没”,可以肯定这是行定勋喜欢的调性,但对于观影而言实在无甚裨益。另外,情色镜头的调度,真不怎么样。

  演员方面,绿瞳妹本色出演,表现不俗,其他演员也多在水准之上,但唯独白富美,虽然意外的大幅露点牺牲,可表演却是一波三折,只有访谈部分略有小惊喜,其它大都比较尬,特别是几场哭戏,令人颇为失望。

  补完漫画后发觉,编导还是非常忠实于漫画原著的。冈崎把青春期的躁动行为,巧妙地与基督教教义中的七罪相缝合,比如观音崎的暴怒和淫欲,田岛的嫉妒、留美的懒惰和淫欲、留美姐姐的贪欲、山田和吉川的傲慢都是与七罪的对位,并借此编织出一系列因果相连的意外事件,虽有刻意放大之嫌,却非常符合日本民族的极端性特征,其视角和叙事能力着实不俗。同时,在灰色调的工业化社会背景下,模拟青少年对生与死、爱与非爱、同性之欲的懵懂思考,似乎更着力于敦促反思现代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异化,试图刺激日本社会的麻木神经,与浮夸绮丽的后作《恶女罗曼死》的相比,尽管在形式上有着强烈反差对比,但精神脉络是相通的。大卫芬奇的杰作《七宗罪》摄于1995年,而冈崎的漫画刊行于1993年,恰与“府中青年之家诉讼”事件同期,同性恋权利意识的勃发,可能也给了冈崎额外的思考和灵感,透露出冈崎超越时代的敏感性与观察力。

  翻拍冈崎的作品其实很省事。除了加入了访谈和段落移位,电影版几乎没有任何更动,连分镜头画板和场景设置都可以直接照搬。虽然能够明白编导特意加入访谈镜头,是为引导观众深入感受和思考人物的内心感受和电影真正的内核,也希望给予演员额外发挥的空间。但是这样的强行插入,实在是粗暴地画蛇添足。如果换擅长青少年题材的盐田明彦来执导,或许会大不一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