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船》的影评大全
《弃船》是一部由理查德·塞尔执导,泰隆·鲍华 / 梅·扎特林 / 劳伊德·诺兰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黑色电影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又一部经典,且是一部被影史低估的经典,甩希区柯克的救生船一条街.而且更没有想到,和12怒汉一样,也是一部1957年拍的影片,加上桂河桥,1957年的好片子可真多啊,这部片子一定也能让你想起很多有关那个正义课的内容,甚至更为深刻. 那个水手长戏剧化的变脸表现,真是让人想起现今职场上某些人的处事哲学.
●年轻时候的鲍华形象俊美演过不少风流倜傥的登徒子角色,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演技也日趋成熟在这部影片中他演的相当的出色。
●身临其境。就是开火车对着两条车道撞人多还是人少的经典选择嘛。对这号深信自己是正义的英雄人物不谈本身行为究竟是否道德民主文明,这深信不疑的态度我就觉得危险。不过开头那个大木箱上那几个就这么被抛下了吗,还有看到在船上得救的是幻觉还是现实
●被忘记的经典
●绝境中的决断力、恐惧、必死之决心、死守底线、利己主义,可以说面面俱到了。我觉得如果泰隆鲍华结尾二次毅然投海可能更好一些,船上的人将他救起,是因为没有救援船时,当他是耶和华,而得到生机却可能面临审判时,当他是背锅侠。朱莉说他们未来将活在愧疚里,而背转身去的人是不会愧疚的,人是可以将自己的行为和处境完全合理化的,这不是民主与文明。
●Captain's following the jungle law to save as many as possible.尽管有些残忍,但这也是唯一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这小船上,生命尽头的挣扎处,众生相尽显无疑。最后,如果船长有罪,那么所有活下来的人也应该有罪。
●道德伦理或丛林法则,guilty or innocent?谁又能给出答案呢。 (经典老片总有种舞台剧的感觉。)
●在风暴中扔人开始就猜到了最后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尾。人性,真是复杂丑陋。
《弃船》影评(一):弃船社会
每个独裁权威都诞生在“弃船社会”里,外部的世界惊涛骇浪,随时能吞没国家这艘小船,船上匮乏的资源和狭小的空间已经不能支撑那么多人,只有靠一位雄才大略、手握枪支的皇帝来决定谁生谁死,如何分配资源,才可能到达彼岸,于是弱小的、没价值的人最先被抛弃,杀光反抗者和异见者,剩余强壮的既得利益者得以继续旅程。幸存者会感激独裁领袖,甚至把他当父亲一样崇拜,可一旦看见了自由、民主、富强的搜救船,“弃船社会”不复存在,他们便把自己所做的恶事说成“被独裁者的枪支胁迫”的无奈之举,责任悉数推给带领他们走向血腥胜利的皇帝 是不是很熟悉这个故事,攀附权势、崇尚暴力的人往往都喜欢把“被胁迫、被蒙骗、很无奈”当成逃避正义责罚的借口,助纣为虐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弃船》里的“弃船社会”是真实的,然而大多数的“弃船社会”都是既得利益者为了保持自身利益而伪装出来的,让猪安心呆在猪圈莫要有其他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它们外面有浪,当“外面很危险,只有手里有枪、一意孤行的船长、皇帝可以救我们”的观念在我们的社会里深入人心时,下一步可不就是想牺牲谁就牺牲谁,全凭金字塔上那人一句话的事儿咯
《弃船》影评(二):死亡下的喘息
黑白电影的经典之处,在于摒弃了色彩带来的绚丽而选择了内涵。
人性,可以丑恶可以善美。
但是我们不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用人类的一般标准去衡量。
全片只有一个场景,那就是在海面上。
无聊的同时却舍不得关上电视。
或许你能猜得到,这么多人,不可能都活下来。
可是你却猜不到,这些人离开的原因。
每个人物的存在,都是不可或缺的。
那个水手,是船长最得力的助手,在出事之前是要被培养成船长的。
他也是主动放弃生命而震撼了那些为自己找千奇百怪理由不愿意牺牲的人。
受伤的船长痛心疾首,水手不仅仅是好伙伴。
他们在海上飘着的日子里,早已经成为了兄弟。
船长阻止不到他,他跳下海的英姿,拿着一个罐头快速游向大海的时候,
真的是难过得难以呼吸的。
水手临走之前,他说:我身体强壮,会加快食物的消耗。
因为船长受了伤,他要阻止船长所以才选择了牺牲。
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抉择。
食物不够,或是必须抛弃身体不好的人。
他们会有矛盾,有内讧,有争执,有阴谋。
他们没有错,人的本能就是生存下去,人生来就渴望生存。
几天几夜的海上亡命,在所有人走上绝路的时候。
希望出现了,可是所有人都沉默了。
有人说,他们害怕了,不知道怎么和救他们的人交代其他人在哪里。
我非常不认同。
他们沉默,不是欣喜,更加不可能是害怕。
他们只是输给了人性。
《弃船》影评(三):警惕所有那些认为只有大副有罪的人
一个凌乱的想法。你得警惕那些看过这部电影后认为只有大副(也就是救生艇长)有罪的人。显然他们并不认为变脸的“水手长“是共犯。
当然,从技术角度,起诉的罪名也有问题,应该是失职罪(当然这样量刑会轻很多),因为也许不划向非洲是更好的方法。
实际上很流行的正义课中那个孤舟吃人案例里也有一个很有趣的对应人物,当投票是否杀死最弱的一个时,在场某位“绅士“投了赞成票(包括被杀的,一共4个人),然后杀人时并未参与,不过此后吃尸体时,每顿都没拉下。获救之后,他与检方合作,成了指证谋杀罪的证人。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成为决策者,并且做困难决定时,警惕那类看过这部电影后认为只有大副(也就是救生艇长)有罪的人,他们随时准备成为“水手长“或者“绅士“。不过,中国人都是看《三国演义》或者《资政通鉴》这类不符合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读物长大的。所以,就算你愿意在中国成为“水手长“或者“绅士“。也许也有足够多的“曹操“或者各类史书上的“明君“,在等你。
另外对比1944年希区柯克的那部《救生船》,感觉做为电影,如果2部能结合一下会更有趣。 而且说实话希区柯克那部浪费了很多可以进一步讲述故事的机会(希区柯克更多的受当时政治气候影响。把那部拍成了慕尼黑阴谋和西班牙内战的隐喻)
《弃船》影评(四):你在面临这样的道德困境时会选择什么?
几乎剧透了所有剧情
剧情
原著故事设定是1841年,一艘豪华邮轮碰到了水雷被炸沉没。1156人只剩27人活下来和一艘标准搭载9人的救生艇供大家漂浮。
因为船太小,装不下27人,有人在海里拉着船漂浮,有人在船上。
船长受伤马上就要死了,他把自己第一次当船长的戒指给了执行官 Alec ,让他继任自己船长的位置,带着大家活下去。 Alec 是个勇敢,坚强又理智的人,他把老船长的尸体扔下船。因为人太多小船会沉没,他制定了每两小时船上的人和船下的人换班的决定。还制定了严格的饮食标准,后来一个女士发高烧需要水,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Alec 的女朋友 Julie 是一个护士,善良,想要救所有人。她请求 Alec 能给发烧的女士一口水, Alec 说将死的人不应该浪费大家的资源,我也一样。
Edith 是一个普通的乘客,Alec颁布了船上船下的人轮班的规矩,女人小孩不能下海。她不服气,脱掉自己的外套说自己健康又强壮,自己也可以轮班在海里。然后很优美的姿势跳进了海里。
我一度非常着迷Edith,她美丽强壮又拥有先知的智慧,看懂了这场事故所有的困境,明白Alec担负的责任。
MC是个强壮又有责任心的水手。
本来大家团结一心,似乎可以等到救援。但是本应该负责发送救援信息的船员说当时桅杆砸坏了信号室,没有发出SOS。最近的陆地是非洲大陆,距离1500英里。ALec迅速冷静了下来,他仍然坚持自己之前的方式,救助所有人。
暴风雨来了,受伤将死的工程师告诉Alec,你想救所有人,但是你不能。你只能牺牲一部分,救助一部分。工程师率先跳进了海里,淹死了自己。
暴风雨中船翻了一次,Alec改变了政策,说船和物资是有限的,只能有一部分人活下来,不然全都要死。船上的人纷纷说妇女和儿童肯定要在船上,这是毫无疑问的,是人类的道德。Alec说不行,只有强壮的,不吃不喝也能划桨的人才能留下来。他开始命令水手MC把发高烧的女士扔下水。MC不同意,ALec用枪说我是船长,我的命令必须执行。MC自己穿上救生衣,决定和女士一起下海。Alec说你不能去,我需要你。MC说我明白你的决定,我要是在你的位置也会那么做。然后他和女士下了水,很快飘向了远方。
所有生病的人和老弱的女人都按照Alec的指令被乘客扔下了大海。
船上只剩下了强壮的人和一个小男孩。
一个男人想要回去救那些人,用刀子扎伤了Alec。
第二天Alec病重,拒绝了Julie提供的水,说自己定下的规矩。然后把船长的戒指给了别人,自己跳进了大海。大家纷纷把他救上来。这时一艘游轮经过,他们得救了。大家纷纷狂喜庆祝。
Edith说可惜太早了
一句话让所有人变了脸色,纷纷远离了Alec,说自己是被枪逼迫的,Alec做了所有的决定。
ALec从救世主变成了杀人犯。
毫无疑问,站在Alec的角度看,他作为船长,要保证尽可能多的人活下来。他的所有决定都是对的。
1.最初的想要救下所有人
2.后来决定抛弃一部分人,让剩下的人有更大的生存概率
3.抛弃老弱病残,只剩下最强壮的人。(小男孩代表希望)
最后的结局时Alec被判谋杀成立,但是考虑到所有情况,判了最低的6个月。
甚至连MC也说,我在你的位置也会那么做。如果以保证更多的人存活下来这个前提下,Alec的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了。
Julie的决定
Julie是Alec的女朋友,是个护士,她想要救所有人,每次ALec残酷的决定都让她歇斯底里。
MC的决定
MC对于一部分人要被抛弃是赞同的,但他可能想要的是自愿者模式,有人主动牺牲来救下船上的人。他愿意主动下海。ALec让他把生病的女士抛下去的时候他拒绝了,但是为了船上的人,他还是把女士抛进了海里,自己也跳下去决定照顾她。
MC是个真正的绅士。
比较讽刺的是那个女士的丈夫毫不犹豫的接受了ALec要把他妻子抛下船的决定。
其它船员的决定
刚开始大家有微微的反对,认为女士应该留在船上,但是很快大家意识到抛弃老弱病残留下强壮的才是最正确的决定。
大家毫不犹豫的执行起了Alec的决定。
很难说没有Alec他们会不会也这么做。
以上,在不知道救援什么时候来的前提下,基本上就是四种决定。
1. ALec决定抛弃老弱病残,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2.Julie想要试图救下所有人,即使后果是所有人都会死。
3.MC想要尽可能的救助所有人,但是要保护弱势群体,自己牺牲也无所谓。
4.其它船员,只要自己活下来,怎样的都无所谓。
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职责,船长的决定是对的,护士Julie的决定也是对的,水手MC的决定也是对的。每个人都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
只有乘客,唯一的职责就是活下去。似乎他们的决定也无可厚非?
然而并不是。
以我的道德观看来,人类保护弱势群体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小孩是过去的我们,代表未来的希望。老人是未来的我们,保护他们其实也是保护我们对未来的期待。那意味者我们老了也会被保护。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坦然接受老去的前提。
在弃船这样的困境中,怎么选择都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唯有MC,带着自己的绅士风度和道德永远的无愧于心。
《弃船》影评(五):这么好的电影,豆瓣居然只有200人看过?
先讲个故事,你可能听过。
1884年,英国船木犀草号在离非洲好望角西北大约2600公里的地方,发生了海难,只有四个人坐救生艇活了下来。
十几天之后的7月20日,17岁的理查德·帕克开始生病。
7月23日,理查德·帕克昏迷。剩下3人商量后决定把这孩子吃了,以免自己饿死。
7月25日,3人被救。
3人回国后在酒馆吹逼,被揭发抓了起来。
他们不觉得是什么大事,毕竟那是在绝境下做出的选择。
陪审团法庭认定3人有罪,判了死刑,但判决在英国社会引发了大讨论,很多人觉得罪不至死。那种环境下,还能怎么办呢?等死嘛?现在杀了他们,理查德·帕克不就白死了吗?
舆论发酵后,英国女王也介入了,用元首特权赦免三人,但还是要坐6个月监禁。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海难吃人案。
今天推荐的电影《弃船》,和这故事有点类似。
一艘豪华游轮爆炸,26人挤上了只能容纳12人的救生艇,在海上漂泊,没有方向。
船长死后,把权力交给了Alec,船上有老有妇有伤者。他的工作就是要合理分配仅有的淡水和食物,并且想办法解决多余的14个人。
这自然是很困难的任务,在海上一个人如果被放弃,生还的概率极低。
但就像海难吃人案一样,在面临道德困境时,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也会渐渐浮现。
濒死的工程师Kelly忠告Alec:你救不了所有人,只能就一部分人。随后跃入海中,选择死路。
Alec也逐渐坚定信念,他必须放弃剩下人中的13人。大伙觉得要留下妇女儿童,这是人类不成文的道德,但被Alec否决,他要强壮有力划得动船的人留下,才能救下其他人。
有人反对,有人赞同,面对困境,各自的道德感会发挥作用。
而当Alec掏出枪时,一切又变得不同。
枪意味着绝对的权力,是威慑和暴力武器,此时道德感失去作用,站队更为重要。
从Alec的立场出发,他所作所为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不得不肩负的责任。对于剩余的人,活下来是最要紧的事,他们也明白站队后,自己相当于参与了谋杀。
船上曾有一小伙叫Mc,身强体壮,并且头脑清晰。他同意需要有人弃船,但从一开始就反对由Alec决定谁生谁死,而是认为应该由大家自愿决定是否弃船。
只是枪在Alec手中,Mc别无他法,尽管他符合Alec要求留下人的标准,他还是跳入海中,和一位被放弃的重伤女士漂远而去。
船上人的思想开始变化,有的老头、伤者自愿离去,有人拒绝下船但被强行送走,也有人选择反抗,打伤Alec后被一枪打死在海里。
暴风雨后,Alec逐渐病重,他严格遵守此前自己定的标准,跳海离去,只是他又被救了回来。活下来的人对他不乏溢美之词,赞赏他勇敢、坚毅。
以上一切,如果在船继续漂泊、不知未来的情况下,竟然还显得有点美好。
不过他们运气好,一艘游轮出现在远处,并接收了他们的求救信号。
一位女士感叹道:船来得太早了。
船上人包括Alec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永远没有船来,或者在Alec病逝之后再来,活下来的人不会有任何异议,心中会一直保留对Alec的称赞和尊敬。
船在此刻来临,道德感又突然都回来了。他们开始表达:我们听你话是因为你有枪;可不是我把那些人丢下船的。Alec从救命恩人,瞬间转变成了杀人恶魔。
和海难吃人案一样,Alec最终也被判6个月监禁。
电影结束,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很多。
刘慈欣在《三体》中写道: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过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现在这个冷酷的宇宙中也到处如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进化的旗帜将再次在这个世界升起,你们将为生存而战,我希望在座的的毎个人都在那最后的五千万人之中,希望你们能吃到粮食,而不是被粮食吃掉。
那么,在极端环境下,人类的文明和道德是否还适用?丛林法则在面对道德困境时,似乎就是必然结局,但它到底是不是唯一选择?
我认为,Mc提供了一种体面的方式:坚定自己的道德感,自愿放弃生命,不给剩余的人留下选择题。
这也许是那种情境下,最文明的选择。
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谢谢大家,我是狗哥。
关注公众号:利物浦西
回复“弃船”,获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