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观后感100字
《叛徒》是一部由马可·贝洛基奥执导,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 / 马丽娅·费尔南达·康基多 / 路易吉·洛·卡肖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叛徒》观后感(一):其实快意恩仇只在书中,而人的欲望的无穷尽的
其实快意恩仇只在书中,而人的欲望的无穷尽的,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其实“我的事业”这样的组织,最大的影响是因为欲望带来的,不断增加的需求,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变化,这根矛盾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并没有什么更加伟大或者高尚。
所以杀人其实是不高尚的,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而人为的加上个限制,就觉的他是高尚或者是低劣的。
“我的事业”不管有没有drug,迟早会走到末路,被其他的形式所替代,主角完全是顺势而为,而能在压力下放弃所有,坚持做自己,很不错,希望天朝也有这样的人,而不是乌合之众
《叛徒》观后感(二):纯正的意式《教父》
对比美版《教父》,本片显得更加纯正、深刻,加上导演的功力和本土优势,西西里岛的文化底蕴挖掘的也足够浓厚。
如果美版像一个黑帮的英雄传奇故事,本片就是黑帮的真实历史讲述。
本片借助一个所谓叛徒的经历,对黑手党的产生原因、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文化,都做了深入探讨和真实记录,也始终保持客观态度,把一切交给观众,这就是西西里黑帮的原生态,你们自己感受吧!
没有精彩枪战,没有孤胆英雄,没有大场面,只有一点都不精彩的暗杀,只有一场场葬礼,一次次黑帮的家庭聚会,甚至都没有过多渲染法官办案承受的压力和坚持正义的决心。
法官汽车爆炸的第一视角表现,非常独特,非常震撼。
《叛徒》观后感(三):《黑金叛徒》意大利剧情片
《黑金叛徒》意大利剧情片,真人真事电影确实不错,意大利70、80年代的法院有那么先进,对犯人还有各种权利,不敢想象。意大利黑手党由君子变为一群真正的黑社会,前黑手党老大被迫和警察合作,最终对整个意大利黑手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好电影值得一看
◎获奖情况 第72届戛纳电影节 (2019)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马可·贝洛基奥 第32届欧洲电影奖 (2019)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导演(提名) 马可·贝洛基奥 最佳男主角(提名) 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 最佳编剧(提名) 瓦利亚·桑泰拉/马可·贝洛基奥/卢多维卡·兰波尔迪/弗朗西斯·皮克罗
《叛徒》观后感(四):叛徒
片子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很经典的一部电影,开头的这一段就让我感触颇深,主角作为保守派的黑帮元老,他似乎隐约感受到了家族的变化,喧嚣的聚会,看似和谐的谈判,相亲相爱的挚友都像是表面繁荣的虚伪,他选择在这时候离开黑手党,离开意大利也许就是对自己所在组织正在发生变质的一种直觉,可以说他本想利用金盆洗手的机会彻底摆脱自己的过去,他一度以为可以像普通有钱人那样去过下半辈子。剧情在此后急转直下,他在异国他乡不断地收到自己家族被暗杀的消息,甚至连他自己也被人告发面临回国审判,此时的他还坚持着自己黑手党的原则,缄默其口甚至自杀。另一方面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敌人正是激进派的首领,对黑帮来说只有以牙还牙才能复仇。这期间看到了一个黑手党元老渴望脱离过去又不得不被血海深仇所束缚的痛苦,他的情感驱动着他要复仇理智又使他明白即使引渡回意大利也难以报仇…………要说下去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去看看亲自感受一下
《叛徒》观后感(五):黑帮,那些我们想要成为却又害怕成为的人。
电影因为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戏剧性相比起同样经典的黑帮片《教父》来说有些弱,但展现出来的气质气场无疑是史诗级别的。影片从剧本到摄影灯光都是非常工整的黑帮片。开场舞会70年代的布景,胶片的质感,仿佛让人能感受到西西里迎面吹来的暖湿海风。几场法庭戏也尤为精彩,凛冽的强光打得人物黑白分明,黑道大佬的阴狠,冷酷;主角的决绝,大仇未报的沉着力透画面。 黑手党至于意大利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尤其是在于其发源地西西里岛。这原本是个人人当做事业加入的,带着荣耀信仰横跨法律人情生意的黑道组织。无奈新老交替,权利,生意更迭之下,组织成长为一部分人难以控制的野兽。导演用两幕意象戏完成了主角从组织核心到“叛徒”的转变,一是在飞机上看到两个儿子满面血光的意象,第二次是同妻子phone sex的暗号,在放心了妻儿安全后决心通过“背叛”实施复仇。主角能受千夫所指,众叛亲离,却受不了最后到美国后要靠老婆养活的事实,枭雄末路,晚景凄凉。借用豆友短评收尾:拿起这把罪恶之枪,此生已无金盆;踏出这步流浪,来路已是天涯。
《叛徒》观后感(六):叛徒
一部值得一看的意大利黑帮片。从我的观感而言,仅次于《教父》。配乐、布景、剪辑和演员都让我非常喜欢,电影中的配乐、剪辑,与镜头中的剧情推进相互照应,而且颇有代入感;家具,有些是古典的欧洲家具;角色,有着古典主义的那种对称、标志的美。布西达,作为片中的主角,带着几分黑帮所谓的道德标准,并没有完全的成为一个唯利是图的无赖与骗子。在引渡后第一次做笔录,到后来一次次在法庭上与背离了意大利黑帮曾经准则的同道人进行交叉质问,对答如流,一只毒舌群怼众人;在法庭上,最可笑的莫过于那些大骂布达西叛徒、骗子的人,却无一不做着道貌岸然的行为,扯着满嘴的谎,跑着满嘴的火车,为了自己的私利,逐渐沦为无耻的痞子。在同伙眼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与警察合作;可是在布达西眼里,却是曾经的同道中人背叛了黑帮的宗旨,唯利是图,滥杀无辜。最终,曾经耿直的法官,死于无悬念的暗杀,布达西这一次在法庭的指控,却不再顺利,只因政府不可能将自己的一屁股烂摊子就这么暴露在媒体与众人面前。不过,影片结尾,也算是有一个善终,布达西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欲望,在自己的床上寿终正寝。
《叛徒》观后感(七):往事如风,痴心只是难懂
看完了这部意大利的黑帮犯罪片:《叛徒》,勉强及格,给三星,堪称意大利版本的《美国往事》[em]e401149[/em] 《教父》,但是叙事太凌乱,剧情也缺乏深度和感染力,无法让人产生共鸣!意大利人拍家庭伦理片是一绝,但是像这种史诗巨作还是欠火候的,最喜欢的意大利电影当属《完美陌生人》,没有之一! 和《美国往事》以及《教父》一样,这部《叛徒》也是向观众展现了上世纪意大利黑手党那些不得不说的往事,帮派火拼,家族矛盾,利益纠纷,政治斗争,风光有时,落寞有时,却终究敌不过往事如烟,所有的恩怨情仇,爱恨嗔痴,终将湮灭在岁月的长河里,任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渐渐地被掩埋在历史的漫天黄沙里,归于平寂! 其实对于《教父》系列三部曲,大多数人都喜欢第一部和第二部,但是我刚好相反,我最喜欢第三部!人们总是想看到英雄少年,意气风发,却无法面对英雄迟暮,美人夕颜!但是人总要面对现实,没有人会永远年轻,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别让人生留下太多遗憾,千万不要为了世俗的眼光和流言勒苦自己,要学会为自己而活,一生真的太短了!
《叛徒》观后感(八):80岁马可·贝罗奇奥宝刀未老,拍了部“史诗级”黑帮片
上海电影节,夏至这天的晚上,终于看了《叛徒》,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一个片子。
画面一出,音乐一响,感觉很复古,效果又很炸。《叛徒》的爆发力和能量强度,不负其题材与类型之名。大量的审判戏,在意大利式的亢奋语调感染下,再有导演的凌厉调度,拍得像是彪悍的动作戏一样。甚至一些字幕,也像枪击一般,砰砰砰地打在银幕上。导演马可·贝洛基奥已经80了,这片予人的创作状态,不亚于任何一个壮年导演。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马可·贝洛基奥选了一个独特的人物与角度,意大利西西里岛黑手党成员多玛索·布西达。退隐生活过得不安宁,他遂与警方合作,成为黑手党“叛徒”。时间跨度很长,信息量大,节奏快但张弛有度,还有梦境的点缀,一度有种意版《毒枭》的味道。但从内容到形式,这片在整体上,都不乏新鲜之感。黑帮片太多了,作为成熟的类型片,年头也很久了,能做到这一点,极为难得。意大利黑帮土壤肥沃,「扫黑除恶」历史悠久,一定还藏着别的史诗范儿宝藏故事,期待以后能看到下一部《叛徒》。
饰演男主的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表演非常精彩。布西达的挣扎、恐惧、英雄气质等,被表现得淋漓极致。前几天,看了阿莫多瓦导演的《痛苦与荣耀》,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凭此片获得了今年的戛纳影帝。各有千秋,依我看,影帝给《叛徒》,也是可以的。
《叛徒》观后感(九):一部并非只是血浆和暴力的黑帮电影
这次有朋友帮忙弄到了观影资格,不枉费我坐车两个小时过去看。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还是没有尿点的。对于西西里,黑手党,教父,我一直都有一种神往。但是意大利语太催眠了,就我以往的观影经验,一开始我预备的评分是三颗星。但是后面我给了五星,因为确实是不枉此行。下面是我对于这部电影的感想,想到什么说什么。
1 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全片居然有很多的庭审戏。有点脸盲,听意大利语有点吃力。全片看懂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还是期待国内的字幕版,一定要再去电影院看一次。
2 这种电影从头到尾都有浓浓的男人味,整部片荷尔蒙爆棚。里面的男人会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往和决定,虽然没有多少血浆镜头,也没有我以为的那种大场面枪战。这部剧看到更多的是男人的内心。除了快意恩仇,还有悲伤和愤怒,以及对于荣誉的守护。看的出来是很传统的意大利电影。
3 法庭上面没完没了的意大利语,一开始让人有点晕。但是看到后面真的精彩呀。很少看到在法官叨逼叨的情况下剧情还那么好看的。庭审这些我真的大力推荐,一定要坚持看下去,你就会沉浸其中。就我的经验,这种电影应该可以参加竞赛。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
4 剧情很真实。干货很多,我觉得可以拍成电视剧。风景真的是不错呀,拍风景的时候拍得很稳让我以为是风景片。有时候感觉时间都静止了,好想去旅游。
5 总的来说,是一部五分电影。庭审镜头,炸车镜头,风景镜头,大家不要错过。
《叛徒》观后感(十):黑手党是历史的产物,必将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告终
意大利新片《叛徒》,再现了上世纪末意大利国内对黑手党的大审判。那一时期黑手党内部争斗愈演愈烈,触角也深入到共和国上下各个阶层,连政府总理都涉黑了,电影里也有审理细节。检方从黑手党内部下功夫,宽厚又严密的证人保护政策之下,通过内部举报、作证,两到三个波次的集中审判,办理了成百上千个案件,基本去除了意大利的黑手党色彩。
有关黑手党题材的电影不少,《教父》的故事深刻揭示了黑手党的组织、情感和家庭伦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通过《叛徒》这部电影可以感受到,黑手党是历史的产物,终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告终。看上去组织严谨,根深蒂固于社会,你不惹它,它也与你无碍,甚至你自然而然地可以从其获益。审判时竟有民市打着标语抗议,打击了黑手党使自己失去了工作。从电影里可以看出,都是一群没有文化、无法无天的党徒,法庭上都在无理取闹,连主持审判的法官都拿他们没办法。无知而无畏,这正是黑手党后来发展的历史面貌,正是它反社会性质的具体表现。
看上去有情有义、疾恶如仇,遵守“COSA NOATRA”,电影里也出现对所谓背叛的较大规模声讨,其实全都是为了一已之私,只要触及到私利就不惜大开杀戒、杀人如麻,情义画皮背后全都是罪恶。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特别是科技的发展,使商业链、产业链更紧密地联系,又更全面地分布,在此背景下新一代的世界公民有知识、有文化、懂得遵纪守法地生活,这也将使黑手党文化再无生存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