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故梦(下)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故梦(下)读后感精选

2020-07-06 23:49: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故梦(下)读后感精选

  《故(下)》是一本由林佩芬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1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故梦(下)》精选点评

  ●而他再也没有能回到故土战争破坏力让人痛心,38年的“戒严令”更让人痛。刚情绪有点激动一定要好好整理感想……除了这些还觉得自己以前实在幼稚浅薄自以为是想当然。写完这句话继续哭/(ㄒoㄒ)/

  ●还是喜欢电视剧改编。。。

  ●电视剧没看过,但是因为“不得不”的原因看了这洋洋80万字的小说。大时代人本身也不是新鲜主题,但是能像陆天恩这么招人烦的还真不多见。作者的遗民情怀就我个人情感而言挺反感的。不过,也许代表了一部分人吧。

  ●写历史也在家族、写人物,历史的动荡族的飘摇、人物的凋零,珍惜我们下的美好吧!

  ●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早已千疮百孔,一个家族的命运,一个家族的延续,多多少少离不了宿命安排,一段变迁需要有一个旁观者,需要有一个记录者

  ●结尾那种情绪我想哭

  ●再沒有人比林佩芬寫得出如此動人的百年歷史。

  ●骨肉为何相残 如果台湾和大陆真的开战,让我们的祖父祖母们情何以堪。 海峡隔断了联系,隔不断的是骨肉血脉连接 但是近来这连接也慢慢淡去了。。。

  ●大

  《故梦(下)》读后感(一):《故梦》-承载历史的梦

  (八)陆海棠

  陆海棠是带着使命走进陆家的,这个被遗弃在紫云寺的孩子,被汪莲君抱养,成为陆家第四代传人,她不仅肩负着延续陆家命脉的使命,还承接了陆正波未竟的理想——把陆家、皇家国家近百年的变迁撰写成史。

  海棠的名字本身就蕴含了深刻意义海棠花代表了陆正波对故去的时代的感情,也代表了他往昔参加维新运动时所抱持的救国淑世的宏愿,甚至去世时门前的溅血也如海棠花。因而以海棠命名是为了纪念那个坚持原则老人,还有一份凝重的使命感,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写的:“我凝视那璀璨如初霞、如彤云、如绛的海棠花,遥想记忆中的繁华沧桑印证长存心中的理想和使命。”

  被视作陆家的希望、生命力高洁品性象征的海棠,从小就受到正规教育,虽然也经历了青春期的疏离,经历过理想未能实现打击,但最终还是没有辜负陆家的厚望,潜心研究中国历史,用笔写出她对历史的感悟,并踏上当时尚禁区的大陆,去挖掘更多的历史内涵为此,她被取消了台湾的护照,直到长达三十八年的“戒严令”解除才得以返回台湾。归来后那一句“家里所有的事都由我来做——”是她对陆家的承诺,她将负载着陆氏家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去完成陆正波爷爷未完成的历史写作的心愿。这就是海棠的使命。

  我在为陆家有后欣慰之余,却又为作者没能予以海棠陆家的血统而遗憾,传统的中国思维让我觉得去承担陆家这份历史使命的人应该与陆家有相连的血脉。根据《故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把海棠养女的身份改为是天恩和汪莲君的亲生女儿,总算弥补了我内心的这一份遗憾。

  《故梦(下)》读后感(二):旧时王谢堂前燕

  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这部历史小说,其实严格说来,算不得是历史小说。看得酣畅淋漓,当然小说的架构很完整,交代了陆天恩一生的情感历程,以及他被时代裹挟着的颠沛流离的一生。

  其实在看小说的过程当中,主线是陆天恩这点我知道,但是在讲到溥仪的这一段时我总是联想到电影《末代皇帝》,小说之中肯定是有这样的影子在其中,只不过陆天恩的一生其实是很平顺的,因为这让我回忆起再看《末代皇帝》时溥仪的一生,一样的乱世,一样的皇室家族,但是因为位置不一样,角色不一样,肩膀上所担的责任不一样,所以最后的命运也是不一样,看一部小说,往往自己会潜移默化的牵引很多自己之前看到过的故事,因而引发很多的联想。

  比如在看到溥仪前往东北时,那些亲日派的大臣们为了达到复辟的目的,想借用日本的力量东山再起,进而让我联想到李碧华所写的《川岛芳子》,这个满清最后的格格,被自己的父亲作为棋子送往日本,为的是帮助自己的哥哥溥仪完成复国的大业,最后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其实生逢乱世,谁又能真正左右自己的命运呢?

  比如在看到小说的结尾处,台湾在刚回归祖国之前作为日本的殖民地,整个台湾省到处都是日本式的房屋,住宅以及饮食和风俗习惯。所以看到陆天恩租住的房子是日式的结构,房屋中间摆着榻榻米,觉得不习惯和滑稽,而后陆天恩一家经历了蒋介石戒严到最后破冰的这个历史阶段,但是他的一家终究是幸运的,因为孩子并没有因为迁徙产生一种动荡无依的漂泊感,与此同时也没有展现出大陆迁往台湾时的那种安全感的极度缺失,但是这个历史时期却又很多父母因为时代的原因,迁徙到台湾,众多的大陆口音,加上零孤苦,但是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产生一系列的悲剧,这个时候我联想到的是电影《军中乐园》以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两部电影都讲的是大陆人迁移到台湾时产生的一系列惶恐,不安以及安全感的缺失,导致产生更多的悲剧。作者和导演都会强调一点的就是台湾充斥着大陆各个地区的方言,显得格格不入却又顺理成章。

  小说之中充满了一种历史的宏观角度,很多人在看完小说的时候都认为是陆天恩和五个女子的爱恨情仇,但是,小说里面蕴含的历史观以及很多微小的细节却是没有办法展现出来的,所以只有积累足够的多的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才能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历史变迁中个人的力量以及我们所说的命运洪流问题。最后觉得林佩芬的小说大气,包含着历史的宏观角度在其中,但是个人更喜欢叶广芩的关于清代历史变迁的家族式小说《采桑子》,语言迤逦并且辞藻很切入人心,充满了晚清时期凄婉和老北京的味道,并且她的娓娓道来更有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韵味在其中,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是至今自己看过的关于写满清故事当中最好看的,最有意境和韵味的小说集。

  就酱样~

  《故梦(下)》读后感(三):旧时王谢堂前燕

  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这部历史小说,其实严格说来,算不得是历史小说。看得酣畅淋漓,当然小说的架构很完整,交代了陆天恩一生的情感历程,以及他被时代裹挟着的颠沛流离的一生。

  其实在看小说的过程当中,主线是陆天恩这点我知道,但是在讲到溥仪的这一段时我总是联想到电影《末代皇帝》,小说之中肯定是有这样的影子在其中,只不过陆天恩的一生其实是很平顺的,因为这让我回忆起再看《末代皇帝》时溥仪的一生,一样的乱世,一样的皇室家族,但是因为位置不一样,角色不一样,肩膀上所担的责任不一样,所以最后的命运也是不一样,看一部小说,往往自己会潜移默化的牵引很多自己之前看到过的故事,因而引发很多的联想。

  比如在看到溥仪前往东北时,那些亲日派的大臣们为了打到复辟的目的,想借用日本的力量东山再起,进而让我联想到李碧华所写的《川岛芳子》,这个满清最后的格格,被自己的父亲作为棋子送往日本,为的是帮助自己的哥哥溥仪完成复国的大业,最后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其实生逢乱世,谁又能真正左右自己的命运呢?

  比如在看到小说的结尾处,台湾在刚回归祖国之前作为日本的殖民地,整个台湾省到处都是日本式的房屋,住宅以及饮食和风俗习惯。所以看到陆天恩租住的房子是日式的结构,房屋中间摆着榻榻米,觉得不习惯和滑稽,而后陆天恩一家经历了蒋介石戒严到最后破冰的这个历史阶段,但是他的一家终究是幸运的,因为孩子并没有因为迁徙产生一种动荡无依的漂泊感,与此同时也没有展现出大陆迁往台湾时的那种安全感的极度缺失,但是这个历史时期却又很多父母因为时代的原因,迁徙到台湾,众多的大陆口音,加上飘零孤苦,但是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产生一系列的悲剧,这个时候我联想到的是电影《军中乐园》以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两部电影都讲的是大陆人迁移到台湾时产生的一系列惶恐,不安以及安全感的缺失,导致产生更多的悲剧。作者和导演都会强调一点的就是台湾充斥着大陆各个地区的方言,显得格格不入却又顺理成章。

  小说之中充满了一种历史的宏观角度,很多人在看完小说的时候都认为是陆天恩和五个女子的爱恨情仇,但是,小说里面蕴含的历史观以及很多微小的细节却是没有办法展现出来的,所以只有积累足够的多的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才能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历史变迁中个人的力量以及我们所说的命运洪流问题。最后觉得林佩芬的小说大气,包含着历史的宏观角度在其中,但是个人更喜欢叶广芩的关于清代历史变迁的家族式小说《采桑子》,语言迤逦并且辞藻很切入人心,充满了晚清时期凄婉并充满老北京的味道,且她的娓娓道来更有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韵味在其中,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是至今自己看过的关于写满清故事当中最好看的,最有意境和韵味的小说集。

  就酱样~

  《故梦(下)》读后感(四):谁的心底不曾茫然无措

  想读这本书是从《故梦》这首歌开始的,喜欢这首歌是从两句词开始的——“那些年华,都付作过往。他们偎依着彼此,说好要面对风浪。”前一句说明了往事之不可追,后一句说明了诺言之不可守。其实上下册读来,反而不觉得这首歌写得有多贴合。

  这本书前四分之三读得我很窝火,几乎是靠反复告诉自己“因果循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以及惦记着电视剧里的坤哥才忍得下对陆天恩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害一个,毫无责任感与方向的鄙视读下来的。还是秦燕笙的母亲概括得好——他爱美的事物,而且爱得自以为是。

  封建家庭的生活现在看来是极其乏味的:全家上下几十口的生活全围绕着一个行将就木的尊长。遭遇任何事情的处理方式只有两则:一、不要让老太太/太太/少奶奶知道;二,鬻田卖地,筹一笔款子。让人相当怀疑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过头?陆天恩看似家族中脱线的一员,但将他与秦燕笙、汪莲君相比,才知道他的表现其实相当符合规矩与人们的预设。

  历史小说与史书最大分别是,小说中的人物被想象赋予了血肉。唯物主义史观告诉我们事事都是客观因素决定的,而那些人为因素,尤其是阻碍历史进程的人,看起来要么是利欲熏心,要么是智力堪忧,于是教材开始对其大加批判。人们却往往忽略了: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这与智慧无关,而是他的处境、背景决定了他的立场和看法,他于乱世中的选择。我们无法要求一个古人像今人一样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洞若观火。因为观念不同进而导致成王败寇最后被写进历史造成近代的“冤案”数不胜数,所幸许多学者已经开始着手翻案。

  最厌恶陆天恩的时候,我常常想起从前读书时,我们分析近代题材的故事,往往都要控诉一下封建社会对人的迫害,于是又劝说自己陆天恩也是身不由己。但是转念一想,这世上又有谁不会受到生长背景的影响呢,谁的思想能够得到完全的自由、达到不畏浮云的高度?既然如此,便不能为个人的荒废开辟理由了。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现在认为是绝对真理的事情也许从后人看来只是一个愚昧的笑话。甚至从我们短暂一生不断回顾也是如此。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

  ==================================================

  《故梦》无疑算得上是一本很好的小说。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

  首先是味道过于平淡,体现在对于故事发生背景和气氛的刻画不够精致。故事的发生地北京、上海等都是极其有味道的地方,而小说中对这些地点的刻画则显得比较稀少。

  人物标签化也是让人感受明显的。小说中的主要角色有且只有一两个特点,不够丰满,行事的套路就像是一条线。比如陆天恩的特色是从前期的软弱发展到后期的承担,而这两个时期中人物面对危机会做出的反应也是单一的,读者甚至能完全猜测到他的反应。

  情节的单调则体现在,由于与外界的接触少,陆家面对的危机往往是某人的病丧或者意外,从而导致了每次的情节开展都很类似。印象中读到“不要让XX知道”这句话不下十次,而每一次这人都会知道,最终郁闷至死。

  当然以上说法可能是过于吹毛求疵了。作为一本爱情小说、历史小说,《故梦》总是值得一看的。

  《故梦(下)》读后感(五):《故梦》-承载历史的梦

  (三)金灵芝

  金灵芝是陆家姑太太的女儿,也是出身皇族世家,因为顺从长辈亲上加亲的意愿而成为陆天恩第一任妻子,陆天恩的感情出轨令她心灰意冷,尚未来得及诞下腹中胎儿就香消玉殒。表面看来,金灵芝的悲剧是封建包办婚姻所造成的悲剧,但我却不这么理解,我觉得金灵芝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她死于她的倔和心高气傲。

  少女时代的金灵芝也有过幸福快乐的时光,因为聪明、美丽而得到父亲的疼爱,甚至可以换上男儿装随父亲策马扬鞭,这令她的视野比一般的女孩子开阔,思想也较同龄人开放,只是由于父亲的早逝以及王府里面妻妾的争斗让她的世界变得黯淡无光。她也想冲出家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可家道中落以及女孩的身份让她只能顺应命运的安排嫁入陆府,偏偏他的夫君在她眼里是一个“不知亡国恨、犹唱后庭花”的八旗子弟,所以她的心有千般的不甘、万般的不愿。其实,如果不是她内心里的那份心高气傲,嫁入陆府后的日子应该比在家里好过,陆老太太既是天恩的祖母又是她的外祖母,对她疼爱有加;陆夫人也认同这桩门当户对的婚姻,更寄望通过她来圈住儿子那颗不安份的心;而陆老爷已经处在隐居的状态,不会给她添加任何压力;即使是那个整天无所事事的陆天恩,虽有出轨之心,但由于个性柔弱和心地善良,估计也不会走得太远。可心比天高的她却过早地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甚至把江山弄丢的责任都推到这个只晓得喝茶听鼓书的男人身上。就这样,她让自己的心慢慢地死去,然后再慢慢消耗自己的生命,腹中的胎儿没能点燃她的生命之灯,反而随她一起坠入黑暗的深渊。

  (四)水飘萍

  水飘萍人如其名,宛若一叶浮萍在北京飘零,有姣好的脸容、绰约的风姿,灵秀的气质、温婉的个性,良好的天赋,只是还有柔弱的身体。她虽出没茶园以唱大鼓为生,但依然超凡脱俗,其才情才艺引无数茶客竞喝彩,当然还吸引了那个刚步入青春少年期的陆天恩。

  水飘萍命如其名,一如浮萍般无法承受任何重压,虽然有才有貌有情,但其孱弱的身体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其敏感的心更承接不了一份青涩的感情,终于在生活和感情的的重压下走完了她短暂的人生路。

  然而,我在为水飘萍命如纸薄感慨之余,仍然认为她和陆天恩生命中其他四个女人相比还算是受伤害最轻的一个。

  我并不认为水飘萍和陆天恩的感情是缘于两人在曲艺方面的共鸣,陆天恩所谓对水飘萍表演的点评之语不过是投其所好的迎合之词,真正吸引陆天恩的是她身上那份闺秀气,如书中所说“她的声音轻柔,态度温婉,神情娴雅,整个人所呈现的婉约女性美是从小生活爱爽朗、刚强的‘旗下格格’群中的陆天恩从来没有领受过的。”而陆天恩的那份体贴关怀怜爱又恰恰是水飘萍所渴望得到的情感。但这段感情没有结果也是意料中的事情,陆家的望族背景不可能接受一个唱大鼓的寒门姑娘为媳,水飘萍的病也经不起生活和感情的折腾,所以我不认为灵芝格格是他们这段感情的破坏者,正如我也不认为水飘萍是导致灵芝格格悲剧的罪魁祸首。

  我想,如果命中注定水飘萍只能拥有二十年左右的年华,那么陆天恩的出现起码令她的心曾经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希望,也算不枉到人世间来走了一趟,

  (五)秦燕笙

  动笔写秦燕笙之时,竟然想起徐志摩的《偶然》,大概潜意识里认定秦燕笙是陆天恩生命中的一片云。

  秦燕笙像一片有理想有追求的云彩,偶尔闯进陆天恩相对封闭的天地,如果不作停留,那她还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可惜她因为一块琅嬛福地而驻足,从而遇到了她人生的第一道坎。其实秦燕笙和陆天恩是不应该有交汇点的,她虽然生于普通平民家庭,但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受新思潮的影响,与陆天恩这个成长在一个传统封闭的旧家庭子弟在一起,无论是思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都是完全不同的,这注定了他们的感情是一种错误。如果说我可以理解陆天恩爱上秦燕笙有崇拜的因素,却怎么也不理解秦燕笙是如何爱上陆天恩的,或许是她有把陆天恩从封建旧家庭中拯救出来的良好愿望吧,她以为把他带出家门、国门就可以令陆天恩脱胎换骨,成为一名有志之士。这种想法未免过于天真,以陆天恩的个性和后来的生活轨迹可以看出他不可能往这个方向发展,大概秦燕笙也很快意识到这点,所以她像一片云般从陆天恩身边飘走。

  几年后,秦燕笙从国外归来,但她已无意与陆天恩再续前缘,她的工作和生活核心是写书、讲课、宣传抗战,不过这些离陆天恩的生活更远了,他根本无法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而这一次的停留也是非常的短暂,她最终还是像云一般从陆天恩的世界里飘走得无影无踪。

  (六)汪莲君

  汪莲君是最后一个走进陆天恩生命中的女人,也是陪伴陆天恩走过大半人生路的女人,不离不弃。

  汪莲君曾经是一个有梦想的女孩,母亲的病令她看到生命的无助和医者的强大,所以她通过自学并在兄长的引领下走上从医的路;她爱看书,也很积极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所以她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而不至于盲从命运的安排和承受不了命运的打击;她自尊心很强,所以她不能接受陆天恩既娶妻又纳妾的行为,哪怕那个妾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她很善良,所以她虽怨恨陆天恩对感情的不专一却依然善待神智迷糊的陆夫人,还在周素琴生病之时伸出救助之手;她刻苦耐劳,所以能够坦然面对移居台湾后的困顿生活,与陆天恩一起挑起生活的重担。

  我觉得汪莲君是最适合陆天恩的女人,她有灵芝格格的倔强但没有灵芝格格的孤傲,这使她即使受到陆天恩的伤害也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她比水飘萍坚韧,这使她成为陆天恩在困难挫折面前的依靠和慰藉而不是依附在陆天恩身上的一根娇弱的藤;她没有秦燕笙的理想和才华,这使她能够以平视的眼光去看待了解陆天恩并最终与他相伴到老;她比周素琴有主见,这使她面对陆天恩带来妻妾同堂的打击时能通过寄情工作而排解心中的幽怨。

  有时候真替陆天恩遗憾,如果不是他在感情方面的拖泥带水,他会赢得汪莲君一颗完整的心而不是在人生的黄昏时光才获得汪莲君的谅解,生生浪费了十几年的光阴。

  (七)周素琴

  周素琴是《故梦》中最悲情的人物,尽管她是横亘在陆天恩和汪莲君之间的一道障碍。

  周素琴在自己不算短暂的一生中从来没有真正把握过自己的命运。小时候被卖进戏班是父亲的选择,她父亲留给她唯一的东西竟然是在她卖身契上的签字;成年后以什么身份进入陆家是陆家两老的决定,这还是两老看在她孤苦无依的份上才勉强给了个妾的名份;进入陆家以后该怎么个活法还得揣度陆天恩的心情和顾及汪莲君的感受,生怕不小心而丧失在这个家立足的资格;好不容易怀上陆家的孩子正憧憬此后可以过上母凭子贵的好日子,却又因为陆家遭遇重大变故受惊过度而导致腹中胎儿流产;到台湾后虽一度走出家门寻求自我,但却引起陆天恩对汪莲君的误会,收养了好友的遗孤却又不幸夭折。面对一连串的打击,她终于挺不下去了,郁郁而终。

  其实汪莲君的委屈周素琴也有,汪莲君的幽怨周素琴也曾萌生过,只是汪莲君可以尽情地表露出来,而周素琴却只能隐忍在心,因为她连抗争的筹码都没有,唯有接受命运的摆布。

  如果非要从周素琴的悲剧人生中找点喜剧的因素,其一就是她还不算遇人不淑,陆天恩虽然不专情但还算有良心之人,所以她没有落下被抛弃的结局;其二就是她虽身为人妾,但不需要卷入旧家庭常见的妻妾争宠的漩涡中去,尽管她一直无法在汪莲君面前抬起头来。

  有时候想,如果当初陆天恩不去招惹她,那她的命运会不会好一些呢?但一想到她那种认命的软弱性格,我觉得她的悲剧人生似乎是无法避免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