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原理
文/黄小平
小时候看走钢丝表演,表演者手持一根长长的木棍,走在悬空的钢丝上。那时我想,表演者手中的木棍,不是一种负担吗?不是有碍于表演者走钢丝吗?后来经人介绍,才知那叫平衡木,在表演者走钢丝时起到一种平衡作用。想不到,一根本是对表演者构成负担的木棍,却反而起着平衡和保护的作用。
这让我想到穷人家养孩子,孩子对于穷人家来说,本是一个经济负担,加重穷人家的穷困,给穷人家带来愁苦和烦恼。然而,正是这些孩子,起到了一种“平衡”作用,给穷人家以希望、快乐和笑声。
人生也有这样的一种“平衡木”,人生中的失败、挫折和打击就是这样的一种“平衡木”,它们看似是我们人生的负担和包袱,但很多时候,它却能起到一种“平衡”的作用,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稳健、更坚定、更执著。
骑自行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最难掌握自行车平衡的,不是在其运动状态,而是在其静止状态。没有经过专门和长期的训练,常人是很难在自行车静止的状态下维持其平衡的。
自行车在运动中,会不断地打破平衡,为什么人们反而容易维持其平衡呢?正因为运动着的自行车不断地打破平衡,所以骑着它的人才会不断地调整平衡,从而在不断调整中找到新的平衡。实现人生的“平衡”,达到人生的成功,也是在行动和进取中找到机会、抵达目标的。
同样道理,根据平衡原理,陀螺在静止的状态下,是不可能立起来的。陀螺自己也无法想象自己能够立起来,但有人相信它能立起来,于是,给它准备了一条鞭子。在鞭子的鞭策下,陀螺试着旋转着、奔跑着……它真的立起来了!不仅立起来了,而且它还是一个天才的舞者,它的舞姿是那么轻盈、那么优雅、那么迷人,那么让人为之倾倒。
其实,让陀螺立起来的,是它自己,是它自己付诸的行动,而那鞭子,只是激起了它行动的勇气和信心。是行动打破了平衡原理,是行动让不可能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