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考「科目二」的时候了:
文 / 谭敏
一。
请假在家收拾行李的时候,看到了以前的旧手机,刚打开,一条短信就跳了出来。
心里条件反射式的紧张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原来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记不清到底挂了几次,只记得为了交补考费,我吃过泡面,也当过舍友的游戏代练。
二。
崩溃吗?
当然崩溃,但是不能让人看出来。
当我又一次坐在从考场返回学校的车上,教练神色复杂的扔过来一支芙蓉王:
“你不会想把五次机会都用完吧。”
“意外意外,我妈去年给我算过命,说我年初不太顺,过了八月就好了。”
我神态自若的接过烟,等同车的过儿们都下了车,才颤颤巍巍地点了起来。
很快,那年的八月就过去了。
毕竟,那天的系统提示音说得很清楚:起步前未系安全带,扣100分,考试不合格。
第一圈就扑街的人,第二圈也好不到哪去。
我甚至一度怀疑,这就是我命中一个迈不过去的坎。
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后来听到练车这个词就心里一抽。
三。
就这样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
然后,然后我就过了。
很不可思议,又很理所应当。
用教练的话来说就是:“你又不是不会,你就是不敢。”
也是在考过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最早收到的那条短信,并不是交警局的,而是教练用另一个号码发给我的。
“不这样的话,还不知道你要拖到什么时候去,后来看你学的还没忘,我才给你预约的。”
看着他一脸得意的坏笑,我内心很是感动,立马打消了请他吃饭的念头。
四。
一次小小的驾考,都能烦恼那么久,那么拙劣的套路,直到事后也没有识破。
换做现在,可能第一个念头就是打电话求证,即使预约了也会想到取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懂得多了,想得多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所谓的成熟,也只是更擅长给自己找退路罢了。
我摇了摇头,原本收拾行李的手,突然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兴趣。
我低下头看着那条短信,耳边又一次响起了那句调侃:
“你又不是不会,你就是不敢。”
就像大学时,那个不正经的教练用一条短信告诉我,别害怕考试;
毕业几年后,这条一直没删的短信又一次提醒着我,别害怕生活。
看着窗外依旧刺眼的阳光,我轻轻地呼出一口气,然后才编辑了一条朋友圈:
作者/谭敏
插图/ 手机
音乐/ 夏天的风
问两个问题:
点在看了吗?
星标我们了吗?
关注我们
立志成为,较温和(柔)的年轻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