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别做蒙眼的“驴”
有一个寓言,在一个磨坊里,有一个马和一个驴,后来马被玄奘选去西方取经了,而驴依然在拉磨。后来马回来了,驴很羡慕,可是马却说,咱俩走的路都是一样的,我只顾往前走,可你只顾蒙着眼转圈。看完这则寓言,心里确实惭愧,有点拧心的酸。
我的教龄和那匹西天取经的马的“游龄”基本相同,十几年来,也爱着岗、敬着业、奉着献,可惜成绩没有像它那么辉煌,马到中年,它老人家就被唐王评定为“天下第一马” 的高级职称,并荣获玉帝颁发的“八部天龙”的最高荣誉称号。想来谁也不服,特别是那头驴,不高兴得嘟囔:马儿赶得机遇好,如果我去的话,肯定也是个“八部天驴”了吧!
也许总是在也许之外,所以老子说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许”产生的是假象,而变化则是现实一成不变的现实,变化总是徘徊在变化之外。马的幸运并非走完了全程,更不是构筑了辉煌的成就,而是,在变化中他寻到了自己“马生”的全新目标,那就是:和志向高远的人一起走出去,从此看到了另一个不同反响、美轮美奂的瑰丽世界。
我们也应该走出来,像那匹马一样。
行万里路?但每天爬山的并不会都成了“陶继新”。更多的是老弱病残、闲人散客,那是个浅层次的肢体运动,只是人们锻炼筋骨的需要,与老鼠磨牙的动物本能需求没多大区别。而人的真正意义上的行走,不能单单局限于肢体行动,而是要追逐意识和境界的发展和变化。也就是要用自己足够的能力,去尽可能认识周边的环境和世界,并显示为精神上无限的提高和开阔,然后在心灵深处形成一种态度,或我们叫他思想的东西。
反思自己,你有思想吗?
放假的前一天,一位班主任在校园溜达,蓦地指着墙上的办学宗旨(用责任与爱心奠基幸福人生)问我:“老大写上这几个字有啥用?”。
“没事”,显然,他被我问蒙了。
“呶!看到了没有,吴老师,正在指导学生打扫卫生,这叫责任;赵老师搀扶那个脚受伤的学生进教室,这叫爱心,明白了吗?”。
“你也应该为孩子们干点什么吧?”。
他似有顿悟,但像吃了一把迷魂药一样不声不响的走了,当然,还是什么也没想也没做。看着他迷离的脚步,我想,也许他一辈子也不会明白。他缺失了思想这盏明灯,就像那匹终日蒙眼推磨的驴。虽然不断的付出劳动,但几乎从来不知道干了些什么?有时虽然自己觉得足够的勤劳和奉献,但也不会意识到多数时间他在“推空磨”。一个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这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一个班主任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产生与之相符的班级管理的思想;一个教师亦是如此,一旦抽出思想这根神经,教师就是个蒙眼拉磨的驴,终日劳作而碌碌无为。
这件事说明驴的声誉不如马,马儿能志在千里!所以我们要效仿它,也要有这样的思想。人一旦有了思想就有了心灵靠近的一盏灯,使你的目光不再游离,而且思想离你越近,它就更能温暖你前行的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