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女编号》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少女编号》观后感100字

2020-07-29 20: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女编号》观后感100字

  《少女编号》是一部由井畑翔太执导,千本木彩花 / 本渡枫 / 石川由依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画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编号》观后感(一):少女编号

  画风漂亮制作精良节奏感好,搞笑讽刺温情皆有,女主角的表情包更是声名远扬。剧情方面,有些现实,也有些理想,虽然每集都有浓浓的讽刺感,但是整体主角光环还是有的。千岁的性格真的是很少见的女主角性格,贱贱的又很可感觉什么都不在乎,但是也有着脆弱一面,最后和废物P的一起成长虽然理想化,但我确实很喜欢这种圆满结局声优表现非常好,不知道他们在配这部作品里是什么感觉,我在过程中一直有种业界药丸的感觉233333 作品前期是一种讽刺的感觉,后期变成了积极向上风格,整体下来是温暖有趣的作品,推荐

  《少女编号》观后感(二):短评写不下

  女主千岁的设定很有趣,够可爱,却又自我中心到有些讨厌。然而人物在作品中的呈现并不理想,前期的自大表现得用力过猛,后期跌了跟头一蹶不振,最后再来个强行逆转;于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被硬生生地拉回到烂大街套路上去。

  配角方面也难以让人满意。虽然是五娘物语,但四个配角毫无互动性可言,以致于不同角色存在感天差地别,最后观众所有的注意力都被loli面孔熟女心的百花抓走了。

  剧情上前期似乎在揭露业界黑幕,可后期所有人物一口气所谓黑幕不过是为了千岁那句“我不红不是我的错,是业界的错”服务

  即便我喷了这么多,这部番精美的作画还是能值三到四星的——如果没有最后一集。

  动画越做越好的见过,慢慢烂尾的也见过,但前面一直很好看最后一集突然来个大烂尾的还真是前所未闻。剧情强行反转、人物性格基本崩坏、遍地静止画面......如果动画经费不够,真的差这最后一集吗?还是真的有什么“黑幕”?

  一星给作画,一星给千岁,不能更高了。

  《少女编号》观后感(三):谁会觉得千岁这个角色没趣呢?无论好坏

  完成度相不错,而且是一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与众不同片子

  我看到很多人说什么“讽刺奇怪的业界制度,但高开低走blah blah”,但我想你一定是对这片有着极大误会

  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届娱乐作品,况且从采访来看,渡航也不是那样愤世嫉俗话里有话的作家,他只是想写一部有趣的故事和有趣的小说罢了。就连他自己的采访里也说过:

  “少女编号所描写的不过是从业者对于自己工作的一些言碎语,可以一笑而过的程度。”

  不过既然会产生这样的对作品主题争议,也确实怪的那股与众不同—— 一如渡航既往地真假难辨混淆视听。一会觉得角色们相当真实现实、但下一瞬间又觉得它其实对虚拟角色的“属性”十分夸大,这种神奇的观感仍然让我觉得新鲜,又不失自然合理。

  而且呢,深挖作品意义的时代其实在就过去了,亦或者说,早就被挖腻了。

  我们现在只需要去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好。

  谁会觉得千岁这个角色没趣呢?—— 无论是好的意义上还是坏的意义上。(笑)

  《少女编号》观后感(四):千岁千岁千千岁

  还是认真写一下吧,毕竟差评都那么有理有据让我挺不好意思的。

  度航的故事,说真的我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远不到五分的程度。但千岁这名角色我愿意给出五分,被人批评说太过主观也无可奈何,可是正因为人会做出过分主观的评价才需要所谓的“众人”以得出最终相对客观的评价吧?

  有关于千岁的恶评我当然能够理解。只是有一点必须加以纠正,我们绝不是因为角色可爱就会喜爱的。

  缺乏实力却还不努力,稍微受到点夸奖便开始得意忘形,明明一点才能都没有,挖苦他人倒算得上天赋异凛。完全瞧不起其他人,总把自己和名人摆在一起……每当看清楚自己实力的时候,又开始视而不见,自我催眠。

  原以为会看到女版大老师的我,看到了如上所述缺点满满的千岁。

  也产生了远超观摩大老师时无数倍的“共鸣感”!

  我会宽恕千岁所有的不良行径,因为我就是那样。针对她的一切,我都仿佛亲自感受一般地倍感愤怒,因为我亦是那样……

  当OP的千岁重新回归,失意的她再次振作,度航愿意给予千岁 happy end 的时候,会那样愉快——

  都是因为我早已把自己的身影寄托在那娇小却能够理所当然地接受灯光聚点,直面整个观众席的千岁身上了。

  《少女编号》观后感(五):反体制青年何处去?

  这个故事描写的是一个对体系抱有深重犬儒态度,因而整日玩世不恭的女主角,如何因为剧情的需要而终于在最后接受了整套游戏的规则,扮演好在体制内的角色,按照套路向上攀登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是一个黑镜式的结尾:

  “我对这个作品……我对这个作品,说实话也搞不太懂!为了能红,我会努力的!反正最后这部作品大卖的话,大都有好处。我什么都干!会超努力的!”

  女主角表明了她甘愿在明知一切的情况下被“洗脑”,懂得了与其不合作地讽刺,不如留在体制内讽刺,吃它的饭,(做)砸它的锅(的样子)。既然整部剧十一集以来,对体制的嘲讽都只停留在嘴炮上,在没有出口的情况下,反体制青年最终还是要回到体制里来的吧? 这究竟是我们只能接受的整个世界的现状,还是只是不愿意忍受真正体制外生活的痛苦的人的托辞?无论如何,面对体制的日渐全面化,迷惘的青年们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能通过“自嘲”来自我安慰的感觉是真切的。而聪明的人最终都是要被招安的,甚至许多时候,反叛本身不过是为了被招安的幅度较大的动作而已。 全片的所谓“批判”姿态之于萌豚番业界,不就是网上流传的“央视内部晚会”之于我国的宣传系统吗(就是东方时空新闻评论部白岩松敬一丹的那个)?它完美地印证了:讽刺不过是体制的润滑油。你可以在夜里骂娘,这会让你在白天更加勤勉工作。

  《少女编号》观后感(六):“真”与“假”

  这是一个奇妙的故事,在动画中,声优们配着声优们的生活和工作。这很是有《伪币制造者》的感觉,或者说中国古时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的意境。

  不过乌丸千岁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人公,她显然并不励志,甚至为人还有些自大,当其被莫名其妙的选为女主后,很快便澎涨了起来,这简直是传统反派的定位。那这个故事究竟要表现些什么呢?

  看完之后觉得虽然依旧还是有一些励志的因素,但可能走的是现实主义,乌丸千岁只是个普通的小女生,所以她正常的“梦想”,正常的虚荣,拥有着正常人的喜怒哀乐。而不正常的也许就是这个圈子,虽然是幕后工作者,但显然也渐渐极度名利化和商业化,所以从业人员可以说都不是正常人了。不管是容易遭到同性讨厌的天然女久我山八重、活泼开朗的关西腔大姐姐片仓京、傲娇自大的千金大小姐苑生百花、对现状不满总想要更上一层楼的柴崎万叶,还有着事务所,制作公司以及原作一方,其实都是一个充满了明争暗斗和尔虞我诈的黑暗世界。

  也许正是这样,千岁才得到同业者的认同,虽然大家都在“说”她,但实际上她却成为了这些人的必需,因为她不假,“认真”地度过着自我的生活,也无意以假面待人。在作品中最后出现的杰出新人就让观众很是不“舒服”,其实她根本没做错什么,问题在于她太正确了,完全没有缺点,这种人在现实中绝对是让人不快的存在,这就是“与其与真小人,不愿与伪君子”交往的缘故。

  《少女编号》观后感(七):从剧中人物看到的思考

  先说这部剧。

  故事性很好,思考性也有了。至于某些宅男妹控要求的撸点基本符合,可是某些观众就是不喜欢,我也没办法,反正我觉得这番不错。

  比较喜欢因为——可以了解一些cv乃至动画业界的状况,同时也有对人生,对职业的思考。

  先说七海,看到评论里有人觉得七海太虚伪不如千岁有人情味…… 真是无语了,像千岁这种人又懒又馋,还依赖别人不肯上进的人摆在现实里,而且不是一个萌妹子的话,很难有人喜欢吧。要摆清自己的定位,不能因为自己是条咸鱼就对人物的咸鱼作为产生同理心并认为其正当,不好的东西就是不好的,掩饰没什么卵用,不如大方的承认。

  喜欢紫毛(万花)这种性格,努力执着,虽然是个傲娇,但实际上是个直来直往的人,这样的人初识会觉得难相处,但熟了就会发现是个非常体贴的人,非常适合做很好很好的朋友。虽然女主动画里萌萌的,但现实里碰到这样的人我可能一句话都不想跟她多谈。

  还有千岁(不包括最后一集)被夸就会膨胀,始终以为自己做的事最多,但实际上别人都已经抵达终点,只有自己还在止步不前的做着白日梦。这些事情也都发生在我身上,每次都想去改变,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因为偷懒而忘掉,再不改变的话,就真的来不及了吧。

  说八重黑的,你们踏入社会后就知道了,交朋友其实非常难,能互损不需敬语打招呼的是朋友,否则关系好的也就同事而已

  总之,一些人真是生活在二次元,说:八重黑七海黑,就千岁最好。 那你就这么认为吧,反正对我来说,只会和千岁九头以外的交朋友。

  还有其他人暂时不想说了

  《少女编号》观后感(八):没有一部作品可以脱离流水线-青学视角下的《少女编号》

  青物语之后渡航的又一力作,继承大老师身上尼采式的格局——德国人(/日本人/宅男/声优)就是整个现代(社会/职场)的人格投影。如果只停留在业界药丸/乙烷/未完的猎奇心态看待渡航的作品,未免明珠暗投。然而,虽然渡航的敏锐得到了延续,但故事性却不免打了折扣(这已经在青物语引入第二季一色这个夸张形象作为剧情驱动力时便有所预示)。一篇以动漫圈流水线为着眼点的作品,最后四五集活像是片中那出赶鸭子上架的pv,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相比于青物语的校园背景,场景放在(并不特殊的)声优职场导致了叙事框架的颠倒。前者是极端内向的社会人(社会人格的反讽)置身于只拥有青春单向度的校园之中,后者是傻白甜(非社会人)置身于社会人的环伺之下。大老师的搅屎棍活动,撕裂或加深了身边人身上青春的画皮,暴露出来的校园社会与职场社会别无二致——虽然不无挖苦,但渡航并未把批判推到全世界废柴/无产阶级(顾名思义,缺乏人际与社交资本)联合起来的极端。这正是渡航的独到之处,他不用诉之大团圆式的和解,也能知道如何品尝生活这杯苦啤酒。这一点倒在《少女编号》最后原作者的台词中得到最佳体现——无论是轻小说作家还是作品,能取而代之的大有人在,但我还是想写。

  渡航对几个现充配角的性格描述堪称一场结构人类学调查——叶山、三浦、海老表征着(并非绝对的)三种现充心理世界。最悖论莫过于三浦身上,她最表里如一,却也需要双层的人格守护自己(甚至两重人格之间很难说有什么区别)。课间豪迈大笑,纵横校园/职场的他们也是不无属于自己忧郁与伪装,大老师每每在面对这一面时总适时收起森然的獠牙,体现出康德般的自律——同样的气质在马尔库塞、巴迪欧之流身上便付之阙如。在阳台舔伤口的大老师让人黯然,可现充们何尝不如此。

  需要点明的是,确实有人不是。渡航选角的节制便体现在叶山、三浦、海老名的双面人格以及其朋友的npc脸,后者并不是这份现代人格的局内人。在此并不是效法柏拉图给人划分金银铜铁的质地,而是说我们身边总有这种朋友,他们虽然不无悲伤与悔恨,却能在烧烤摊上痛饮流泪后释然开朗。他们的人格缺乏语言化的纵深,虽然同样无法开解,却也无法提炼与表达。他们是现代社会的无文浅层,未尝不是一种幸运。他们在独坐与缄默面前无所适从,才能避免陷入自产自销的文人抑郁。帕斯卡尔认为君王生当如此,否则必然陷入马基雅维利的期许或毋宁说人格诅咒。

  当然我们也未必要达成一种与现充的妥协,但必须谨守这样一份批判的自觉。校园或社会的分层本身并不一定是克瑞翁式的恣睢,更多是系统的自然表现(卢曼意义上的系统,哈贝马斯意义上的生活世界)。这种点滴之间透露的人格张力,比热血漫“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流川枫形象或是杀父夺妻的韩剧苦情更能击穿形形色色的我们。如果说日漫、日剧的特质何在,莫过于这份对社会的单子式描摹(也可以说是日本社会性烂熟的自然流露)。

  诗婷师已经有了大量叙述在前,青学的内容在此不再深入探讨。但作为《少女编号》的对比,它还是显得过于耀眼。《少女编号》优势在于,片中片的套娃剧情结构最能展露社会产品大都是社会角力的产物,也就是柄谷行人所谓“建筑的隐喻”。但这种关系必须通过人际交涉来体现,渡航首先面对的挑战也在于此。主角是傻白甜挤占了旁白式内心戏的空间,预先失去了一种视角,必须更加依赖剧情拉开。最高峰莫过于主角落在女主头上后,女主的膨胀与制片公司的浮夸一拍即合。商业时代的粗制滥造在这一刻溢出了工具理性批判(这个英语转译就充满着误导性——目的合理性批判),暴露了事在人为的内在驱动力(无论持有工具理性的技术论[法兰克福学派]还是精神论[卢卡奇],两者之间的悖论就陷入了福柯所谓“启蒙的讹诈”)。然而在奠定这一剧情基本框架后,渡航便显得手足无措,但四个合作者的挖掘与互动显然不够。她们虽然各有各的形象,但形象不过是其背景故事的标签而非反之。叶山、海老名、三浦根本不需要前情提要,便足以依靠其行为模式奠定自己的形象,而腐女的彩头虽然幽默,但只靠推眼镜的一瞬便能拉回人格描述。苑生、紫崎却需要弗洛伊德式的家庭伦理烂梗,才能撑出两个形象,顺便搪塞了两集内容(苑生母亲的行为模式完美地体现了对现代人际的清醒认识与超克,反而遭到苑生发自浪漫主义母女关系的怨尤)。八重的形象明显缺乏纵深,而关西腔的形象更是大有可为,最后只蜻蜓点水。甚至哥哥的形象既不像冷眼旁观,也不像热心解答,没有兑现他这一形象具有“史前史”的天然优势。渡航一开始没有为角色竖立亲疏差序,遗毒不到第六集便暴露无遗。人际间缺乏真正的互动,剧情完全依靠制片公司的狂飙突进与主角少女心性的反复无常来推动,让镜头变成轮流出场的万花筒,以至于最后出场的热血经纪人活像一出植入广告。

  形象失败也许有剪辑不力的成分,但更多是渡航本人定位暧昧的产物,声优身在局中,却始终不鲜活,似乎是从别的片场赶来的。形象受制于剧情、剧情受制于素材,点滴素材的缺乏,足以扼住渡航的咽喉。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的话说,渡航有冰冷的精神,却缺乏劳动者的热手。 创作纵然需要一双慧眼,更需要内容的源头活水。

  然而这一问责应该渡航的能力来承担吗?应该承担的更是渡航的判断。转移战场意味着脱离在日本得到充分观察、表达、想象的校园背景,放弃大量可以改写的既成素材。学校为什么得到如此多的青睐,这应该从社会学分野来入手。校园拥有超越机械性联结的可能性(虽然兑现的机会并不多),赋予了更多创作空间。但这里更要注意得是,作品的感知力,不是因为其原创性,而是因为感同身受的“共情”。校园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场,混杂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作品,二手、三手、五十七手的材料或称烂梗交错排列出了一个涌动着可能性的文学世界。天才的崇拜者为了美化天才,把其反面诬蔑为流水线,恰恰是舍本逐末的行为。这又回到了柄谷行人“建筑的隐喻”,大作从来都是从时代的泥泞中拔地而起的。渡航笔下的声优无力获得自己的特殊性,也不能借助这面棱镜窥视社会的全貌,只有一般到一般的表面递进,批判的力度不过轻风吹过麦壳。上有所好的冒进,下必甚焉的膨胀,这在所有行业乃至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但留下的印象并不多。想要雕琢成优异的作品,除非有筒井康隆之于文学部的切身经历,渡航还需要芬奇画蛋的耐心孵育。现代的流水线节奏更快,却并不比过去更有强制力,工具理性批判忽略了,那份遗忘的冷漠恰恰是对社会冒进的解毒剂,纯粹看你对作品的期许有无到壮士断腕的决心。如果缺失这份定力,遭受一般作品的命运,也请不要赖给“现代社会”。那些与佳作错身而过的“远古左翼”们也是这么批判他们的现代的。

  结语

  “我们选加布里埃尔做这个教授,是希望他花十年写一本书,不是让他学齐泽克一年写十本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