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河边缘》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大河边缘》影评100字

2020-08-01 19:1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河边缘》影评100字

  《大河边缘》是一部由Tim Hunter执导,Crispin Glover / Keanu Reeves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河边缘》精选点评

  ●成长过程中垮掉的年轻孩子。。。

  ●额~处男秀么

  ●Keanu曾经如此之嫩吖!byw...女尸很有赶脚~

  ●基努里维斯的处女座,剧情反应的应该是时美国社会青少年真实意识形态片尾最后老师说的呼应了整部片子的想传达主题: 这是垮掉的一代

  ●

  ●迷惘青春期,迷茫的八十年代影片从一开始就沉浸在一种creepy的基调里,让人很担心最后会发生什么。而且,这还是真实故事改编!就像那个拿充气娃娃女票的草贩子说的一样:“我不喜欢杀人,但有时候你不得不这么做。”面对这种一团,有时候我们只能选择埋葬。

  ●基努可真太帅了,bilibili上

  ●2009.4.9 看 黑色幽默做作。八十年莫名其妙的美国。Keanu Reeves一如既往地帅。

  ●很多思考

  ●还不错

  《大河边缘》影评(一):任何时候,一个人不能中不能没有

  木村安利~少年犯罪题材,整部电影只有一个真正病入膏肓问题少年就是约翰,连和他有“杀死女朋友”共同经历的“同伴”,毒贩老头儿都觉得他没得救了,因为他心中没有爱,一片荒芜。所以当河边枪声响起时,我猜到死的一定是约翰。对比约翰,演技浮夸的赖恩心中也是有爱的,对同伴对“团队”的爱,虽然不被理解。而基努其实是个内心温柔的少年,从陪妹妹为“死去”的娃娃举办葬礼,面对妈妈歇斯底里的喊叫会安慰冷静下来,一句“我是你哥哥”喊醒搞不清状况的举着手枪弟弟,这些情节可以看得出“问题少年”的本质善良柔软的。

  基努激情部分和河边凶杀案现场部分的对比,带来强烈视觉情感冲击,此处剧情的处理让人感受导演一丝调皮:少年,和女孩子草地,吸大麻什么的都可以,但是请不要麻木不堪

  也间接表明了基努的所作所为并非“背叛”的立场

  再者,关于基努的告密,是否被定义为背叛,赖恩反而没有拷问太多,自己的弟弟倒是伸正义气愤不得了略显滑稽,但被揍了一顿就想杀死亲哥哥的小屁孩儿,又懂什么是背叛呢?好在这熊孩子还有得救。

  思考:任何时候,一个人不能心中不能没有爱。

  《大河边缘》影评(二):随感

  本来是冲着Keanu来看这部电影的,当然电影的故事、题材本身我也挺感兴趣的。二十出头的Keanu真的太美了,连旁边的Clarissa都黯然失色的那种。以及看完这部又再一次想起了那句“he was born to be taken to bed...” 电影中反反复复尸体特写,连同那些未曾被触动冷漠青年们,形成了一种怪诞的对比。在这群青年中,Layne大概是一个很戏剧性人物——有点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又对死去的同伴毫无触动。而Matt仿佛站在相反的一面——他也一样是个逃学、吸毒的混蛋,但是却是第一个去报警的人,因为他心里所认为正确的帮助方式是让John去坐监狱。电影里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Matt心不在焉地开着电视,拿着电话纠结要不要报警的时候,妹妹邀请他参加布娃娃的葬礼,葬礼之后他就选择了报警。仿佛就是妹妹对于没有生命的娃娃的爱触动了他,或许他并没有发自内心对死去的女孩有什么太多的情感,但是他似乎意识到这是一个底线的问题。影片中Matt和妹妹的互动也很美好(请问哪里可以领到这样的哥哥?),他对于庭成员的感情是复杂的,然而偏偏对于妹妹只有疼爱,这是这个每天都闹得鸡飞狗跳的重组家庭里难得的温馨。以及Matt这个角色还有点傻乎乎的真诚,根本不会说谎,看着他的眼睛就能读出心里的秘密,也不会搪塞,被揭穿了就大大方方地说出来了,实在过于可爱。 顺便说一句,因为之前看了Speed,所以看到Feck和人吵架的时候总担心下一秒就会掏出枪把面前的人给嘣了。

  《大河边缘》影评(三):一些关于《大河边缘》的简单想法

  最近看了几部80s的青少年电影,还蛮难过,能接触到枪支和dp,从根本上就会把让腐蚀掉吧。而片中的Matt能一边骂着脏话抽着大烟一边保持清醒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做一个有原则的小混混,还是让人蛮尊敬厚。

  青少年的友谊有的时候还蛮奇妙的,不需要相互了解也不需要有利影响,只要有一个团队就行了。所以这个团队里有完全麻木的杀掉女友扔在河边的胖子,不知道胖子为什么杀人甚至不了解胖子但一心“救”他的领队,觉得领队有问题但不敢做出行动的女孩们,看似与团队一起行动实则保持着个人清醒意志的Matt,Matt很厉害,他有那种距离感,“隔绝的能力”。他在家里可以把自己和又吵又不尽家长职责的爹隔开,在小团体里可以把自己和领队的错误意志隔开。他有一个可爱的小妹妹,还有一个已经半大渴望当“大人”的弟弟,所以他有爱与责任意识,这也是他可以摆脱同龄人的“团体意识”的原因吧。

  看本片的时候还会不自觉地想到River的《伴我同行》,四个小男孩,在一段寻找尸体的旅途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裂痕,各自学到了一些,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大河边缘》的结局有些仓促,到女生的葬礼就为止了。Matt还是一如既往的看不出情绪的模样,一定也会一如既往地抽烟喝酒翘课吧。但在下一次这个队出现问题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应该还是他吧。

  再简单说一下《伴我同行》和《大河边缘》里青少年的炫耀心理。《伴》中一开始四个人去找尸体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可以登上新闻报纸,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件酷事;《大河》里那个胖子带同伴看尸体,用女孩的话来说就是他在炫耀,他想被抓。(和胖子一样杀掉女朋友的大叔问他的暴力有什么情感上的意义,在交谈中他发现没有,世界上就是有这种纯粹的突然发恶,死不足惜。)“拿死亡来炫耀”这一点在后来的发展中,《伴》里的小朋友们懂得了如何尊重生命,《大河》里的半大成年人们在葬礼上也没有人悲痛,他们一个个看过尸体后就走了,怪不得说是迷惘而垮掉的一代。这不知所云,缺少感情波动而不知如何度过的青春。

  《大河边缘》影评(四):隐秘的河岸,着魔的青春

  我来说说《大河边缘》吧。蒂姆·亨特不愧是导过拔剧的,他在那个年头儿就已经很知道怎么优雅地捕捉死之美了,那具河边的尸体真是breathtaking,整个片子的基调都由此而来。

  我的童年里也有片河滩,对河滩可以说是有神秘遥远的记忆。这种地方应当是这样的,它既不属于河也不属于岸上,是一个浮在空中的乌托邦,它甚至危险,但你的秘密在这儿是安全的。谋杀、共情、执迷不悟(obsession,叫痴迷好像又有点不到位,更像是“着魔”,我后面提到这个就全用原词了)和青春期的性觉醒,都像芦苇荡一样在这里悄然滋长。

  而上面所说的这些元素之中,我还是更觉得它像本描绘关于obsession的图鉴。Layne对于他幻想中的紧密小团体和忠实度检验的obsession;John对于冷酷无情的谋杀的obsession;Feck对于他的性玩偶以及“爱即赎罪”的obsession;Clarissa,像每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子一样,对师长形象的obsession;代表那一代平民生活水平之下美国青少年的Mike对于毒品和枪支的obsession……

  这部片子最漂亮的一笔是,最后,这些obsessions竟然被逐一打破僵局,Layne拯救John的计划泡汤了,他颓然跌坐在河边;John的残忍和麻木不仁引来他的杀身之祸;Feck最终意识到无爱的谋杀是存在的,他无可奈何,杀掉他刚刚结交的、毫无希望的朋友,并丢弃了他的性玩偶;Clarissa看到了暗恋的老师歇斯底里的一面,被他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激烈批判自己冷漠的行为刺痛;一夜之后,大麻的作用消退,Tim最终放下枪,被兄长揽入怀中。

  上面几乎提到所有的主角,但没有提到基努·里维斯的角色Matt。那么Matt的obsession是什么?有人说善良的Matt在这片里没有存在感,我觉得正相反。Matt这个人物立起来的点恰好在于:他没有obsession。事实上,他几乎是所有角色打破人物与obsession僵持不下状态的诱因了。仔细想想,对Layne,他首先报了警,成为小团体中的“背叛者”,同时也间接影响到John和Feck;对Clarissa,他给了她师长之外的迷恋以及性的满足;对Tim,我们都能看得到,最后是他从男孩手中拿过了枪,把他揽进怀里。

  Matt是一道校准线,是锚。是我们都必须面对的色彩激烈的青春期末尾不可避免的磨灭跟幡然醒悟,是自我意识与对外界认知的助长、消化和最终的完善。Matt这个角色非常饱满,他即是意象化的,又是具像化的,因为在担待了那些关键作用的同时,他也拥有一个鲜活角色应有的复杂特征,他踟蹰、迷茫、冷漠无情过,也愤怒失控过,恐惧过,随波逐流过。

  相比起饰演Layne的克斯宾·葛洛佛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现派演技(哦,讲到这儿不得不提一句,这位老哥也很厉害,他就是《回到未来》里面饰演男主角的怂包父亲的人!根本看不出来对不对!),阿基在这片子里的表演真如浑金璞玉一般,那种疏离的善良,委屈兮兮的愤怒,似是而非的迷茫感,仿佛他天生就谙得梅斯勒自然流的精髓,透着一种刺目的真诚,让人喜欢(我真的是在夸)。阿基在访谈中被问到和自己最像的角色是哪个时,他的回答就是《大河边缘》里的Matt。所以,与其说他找到了这个角色,不如说角色找到了他(就像很多阿基其他的角色一样)。

  总之,如果要拿一件事比喻的话,我觉得这部电影像什么呢?它像self cutting,比实际看起来的要更平静和无关痛痒,它不重不轻的,刀刃划开皮肤那种冷冷的舒适感,给你恰到好处的放血和疼痛,不可说的羞耻心和孤立的自傲。是不去压抑的慢节奏发泄,残酷、直白,在留下疤痕的同时,也掩盖了青春的创痛。

  《大河边缘》影评(五):那个时候,他们还是喜欢他的

  我有一本宝琳姬儿(Pauline Kael)的影评集5001 Nights at the Movies(电影的5001夜).老厚的一本书,象字典一样. 宝琳姬儿是当年美国最权威的影评人,文笔犀利,见解精到.可惜90代逝世,她评过的电影我多数没看过.不过”大河边缘”这部片她有评过,我翻译过来,算是一种不同的尝试.别说我偷懒,因为她不愧为头牌影评人,文字致密,涵义蕴籍,翻译起来很不容易,比自己写评论难多了.

  River’s Edge (大河边缘) 1987

  8/10

  评论(by Pauline Kael)

  孤僻不合群的青少年与自私腐败,无动于衷的成年人.如果不是片中露骨的低级性趣味和令人眩晕的诗意,本片也许会象是电视剧改编的电影.Neal Jiminez撰写的剧本,取材自1981年发生在加利福尼亚Milpitas的一个真实个案.看上去剧本是想写成一个尽量耸人听闻的情节剧的,但是导演 Tim Hunter采取了一种模糊自然的手法,使影片松散地混合着”重要”与”低调”---一种观众能够领会的模糊状态.

  胖子 John(Daniel Roebuck饰),一个吸食大麻的高中生, 勒死了女朋友Jamie,将她裸体陈尸在河畔.不久,他那一伙六七个也吸毒的孩子们都看过了女孩的尸体,却没有人提起报案的事.因为团伙的头儿,整天紧张兮兮的Layne(Crispin Glover)向他们施压,使他们相信向成年人告发此事就是背叛了他们的团体规则.影片并不关注Milpitas那个案子的真实情况.它没提为什么 John要杀Jamie, 很少描写其他孩子对她的死有什么反应.而这种骨子里的空洞正好用来映衬孩子们的毫无心肝.

  Glover用古怪的鬼脸和大量手势表演;其他花哨的组合还包括Dennis Hopper饰演的单腿前摩托车骑士,一个跟充气性爱娃娃跳华尔兹的毒贩;以及Joshua Miller饰演的阴森森的12岁男孩,将小妹妹的洋娃娃淹进水里. 其他演员包括 Keanu Reeves, Ione Skye, Jim Metzler饰演老师. 摄影 Frederick Elmes.

  原文:

  Teen-age anomie and the indifference of selfish, corrupt adults. The subject might suggest a movie made of TV if it weren’t for explicitly sexual pulp elements and the woozy poetry. The script, by Neal Jiminez, which takes off from an incident in Milpitas, California, in 1981, appears to have been conceived as an exploitation melodrama, but the director, Tim Hunter, has a fuzzy, naturalistic approach, and the movie is a slack mixture of “important” and mediocre---a blur that viewers can project onto. Big-bellied John (Daniel Roebuck), a high-school pothead, strangles his girlfriend, Jamie, and leaves her lying nude on the riverbank. Soon all the members of his pack of six or seven stoned kids have viewed their dead friend, but nobody speaks of notifying the authorities, because Layne(Crispin Glover), the high-strung leader of the group, pressures them to believe that it would be a violation of their code to let any adults know what happened. The movie doesn’t deal with the facts of the Milpitas case. It tells us next to nothing about why John killed Jamie and shows us very little of how the other kids react to her death. Then this vacancy at the heart of the film is used as proof of the kids’ heartlessness. Glover gives a weird, grimacing, hand-waving performance; other garish elements include Dennis Hopper as a one-legged ex-biker dope dealer who waltzes with an inflatable sex doll and Joshua Miller as a malicious 12-year-old who drowns his baby sister’s dolly. Also with Keanu Reeves, Ione Skye, and Jim Metzler as the teacher. Cinematography by Frederick Elmes.

  K-factor: 这是Keanu初露头角的片子.他的表演青涩淳朴,受到评论界的好评,在那个时候,他们还是喜欢他的.

  花痴指数: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