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抑郁症患者究竟该什么时候停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抑郁症患者究竟该什么时候停药?

2020-08-04 08:00:17 作者:苏小旗 来源:苏小旗 阅读:载入中…

抑郁症患者究竟该什么时候停药?

  我有光芒,此生不灭

  抑郁症患者究竟该什么时候停药?

  一个在我微信里的读者问我:小旗,咨询你个事儿,我重度抑郁,重度焦虑,服药半年了,帕罗西汀中曲挫酮,前几天回医院复检又加了药量,还加了劳拉西泮,我在怀疑是不是我服的药有问题

  我建议她换一家医院检查,或者把她的情况跟开药的医生说一下。

  她说复诊的时候说过了,医生说还是主要在于情绪控制。她说她现在还是比较容易刺激,但是服药了之后情况已经比刚确诊时好了很多,只是一直不能降药量并且还加药的情况,让她觉得茫然,因为她总觉得精神药物吃多了不太好,希望自己快点好起来,所以她在精神上已经在很积极地给自己做暗示建设了,她已经得到了这药带来的“福利”,毕竟服药之前,她生不如死地过了大半年。

  微上我给她的回复粗略,因为我极少花大量时间手机上,不管是微信还是电话

  更重要的是,药物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重要性,并不是仅靠类似聊天的方式就能说得明白的。

  所以,我需要静下心来,为有同样苦恼困惑朋友写一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

  她说:总觉得精神类药物吃多了不太好。

  我想问:那你觉得啥药吃多了好?

  别说药了,就算保健品吃多了都可能祸害。我姑更年期时吃了很多保健品,以延缓更年期,减轻更年期症状,后来得了宫颈癌。虽然我没说这两者之间有关联,但我持保留态度

  我的观点是:没病啥都不要瞎吃,不管药还是保健品。反过来,有病,那就得吃药。

  “你有病啊?”

  “对啊我有病,我也有药啊。”

  得这样才行。

  我给那位读者举了个特别通俗易懂例子

  一个重度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恢复正常,他觉得这药挺好使啊,把我高血压都治好了,于是擅自停了药,于是某天咔嚓脑出血了,轻则卧床不起,重则死了。你说他后不后悔坚持服药?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啊。

  降压药一旦开始吃,就必须终生服药。

  为啥?因为即便到了今天,对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现代医学都还弄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血压超高,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叫“继发性高血压”,只要除去病因,就能一劳永逸,找不到病因,就只能采用能够降压的药物,把血压暂时维持在正常高度

  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双相情感障碍,同理。除了一些应激性抑郁症、焦虑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可以事件过去后慢慢恢复正常外,很多患者发病的原因,也并不能够确定。或者说原因太多了,人格性格成长经历,真正由大脑基因引起的这些问题,非常少。

  其实在抑郁症早期(在这里我就主要以抑郁症为例了),通过心理咨询就可以改善,最终重新生出内在力量,重塑健康人格。但可惜的是,因为这类疾病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不普及,导致很多人由轻度发展到重度后,才意识到自己生病了。这个时候,因为负向情感长期在大脑里积累,我们大脑的生化过程就会发生变化,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服药,主要就是为了改善我们大脑的生化过程,或者说是改善我们的内分泌系统,保证我们的情绪能够尽量维持在一个正常的值。

  比如正常人的情绪值是1,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使这个值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但抑郁症患者不行,他们的情绪值常年在1以下,在1以下还不够,甚至是-5,-10,-20……这时,药物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通过服药,我们的情绪慢慢在提升,由-20到-15,到-10,哪怕是到了0,也会觉得比之前幸福得多啊!

  那么从药理性上来说,抗抑郁性药物可以促进我们大脑产生更多的内腓肽,内腓肽可以让我们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正是平时让我们产生幸福感、快乐感的重要物质。上面我说了,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这部分,在负向情感长期的压制下,已然丧失,所以,我们需要药物,让我们看起来像一个正常人。

  当我们在药物的帮助下逐渐回归到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生命质量,会对自己抑郁期间的想法、行为表示难以理解,这也是很多正常人认为抑郁症患者矫情的原因,连恢复正常的我们尚且会这样认为,更何况他们呢?

  然而,我们的病,并没有好,目前所呈现出来的好转甚至“痊愈”,都是药物的作用,就像高血压患者们,使他们的血压趋于正常的,也是药物。

  可以想象,如果一旦停药,我们的大脑由于没有药物的帮助而停止分泌使我们快乐的物质,我们从能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一下子又跌进抑郁的深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艾米莉·狄金森的那首诗怎么说来着?

  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

  我也许会忍受黑暗;

  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

  照耀得更加荒凉

  因为你从痛苦之中爬出来感受过平静,甚至是幸福和快乐,再回到黑暗的痛苦之中,其痛苦程度,比之前更加强烈,这一点毋庸置疑。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我被困在了我的乡,东北小城辽阳,我的药吃完了,我去开药。

  给我开药的是位女医生,我说我已经吃了五年药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她说了一句让我豁然开朗,并且再也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的话,她说:

  我们吃药,不要以停药为目的,而要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我跟开头那位读者有类似的经历。在我觉得自己可以减少药量的时候,反而加重了药量。这确实困扰了我一段时间,后来有人告诉我,就算吃一辈子药又怎么样呢?就像近视眼需要戴一辈子眼镜,能怎么样呢?

  是啊,最起码,在药物的帮助下,我们有了感受快乐的能力,能够感受到蓝天云的美,体会到清风的动人,而不是之前看见所有美好事物时,心中的绝望的哀伤,和哀伤的绝望。

  另外,现在的抗抑郁药物已经先进了很多,副作用已经很小,不会上瘾,更不会变傻——所有这些,都是我曾经忧心忡忡问过我的主治医师的。

  我记得他那天回答得很轻松,说:不会。

  是,不再服用这类药物,确实可以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但是换来的,肯定是一种比死亡还要糟糕的感受,甚至是死亡本身。

  经临床统计与证明,在主治医师与心理咨询师没有达成一致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断药,是抑郁症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

  我再次强调:抑郁症、焦虑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需要专业医生确诊,如果需要吃药,就好好吃药。

  更需要记住的,即便是药物治疗,也是不够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心理咨询为辅。并且服药在先,待情绪逐渐达到正常值后,开始做心理咨询。

  诚然,吃药需要花钱,做心理咨询也需要花钱,我是这么想的,正常的收入情况下,是完全可以支付得起的;如果经济有困难,可以尝试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救助,比如河北的贫困抑郁症患者就可以申请援助↓

  因此,不要把停药当作吃药的最终目的,更不要有因为需要长期服药,就觉得不够坚强的想法。

  “壹心理翻译社”有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用智慧和科学来帮助人们活得更好、更舒适,到底有什么不对?

  从思维逻辑和观念陈述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很顺利,但实际上,我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写它的过程中,我的胸口和喉咙一直在翻腾涌动,直至热泪盈眶。

  写到一半时,我转过头对在我身后的老钟说:我觉得我很难过。

  就在前两天,一位读者留言说:我是因为抑郁症而关注的你,却没发现一篇关于抑郁症的文章,我应该到哪里看。

  我说目录里有,你也可以往前翻。

  但我心里想的却是:难道每天看我为你们呈现的生活中的小光亮,和生命中的小温柔,不好吗?当然,我丝毫没有怪怨她的意思,我知道,也许她正饱受抑郁症之苦,不过我想,如果她真的有足够的耐心多阅读我一些文章,就会明白,我所有的文字,都是以抑郁症为基底而衍生出来的,不管是柔软,温暖,任性,甚至是偶尔对一些读者猛烈的回击,都源于此。

  当他人给予善意,我们就应该回馈加倍的善意;当你受到他人的攻击,我们就应该把他回击成筛子;当其他生命给予真纯,我们就应该回馈内心最深处的清澈。

  这是真真正正,这是彻彻底底,这是终于不再有所顾虑,这是干干净净地将善归于善,将爱归于爱,将伤害还给伤害。

  一个抑郁症患者要做到这一点的第一步,就是向专业人士求助,并且坦然接受服药的现实,不擅自停药。

  你问结果会怎么样?

  结果就会像我一样,充满勇气,有为自己骄傲的底气——那么,就算我现在依然在吃药,并且将一直持续吃药,又能怎么样呢?

  · End ·

  如果把抑郁症比作沼泽,那么越挣扎,越深陷,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来自外界他人的帮助,比如一根木棍。握紧木棍的同时,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力气,来自生命本能的求生的力气让自己慢慢脱离沼泽,快上岸时,也需要他人的一双手。

  这就是抗抑郁药物和心理咨询。

  一直以来,都有心理咨询师课程的广告找我,我都拒绝了。我不相信上几节课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系统漫长的学习,需要个人成长体验,需要做团体督导,做个人督导,更需要与生俱来的助人之心。一个半吊子咨询师,甚至只懂得一些心理学皮毛的“咨询师”,非但不会助人,反而会害人,也会扰乱本来就不规范的中国心理咨询市场,让人们越来越不信任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也有心理咨询师找我合作,我也拒绝了。我不认识对方,更不了解对方,我无法判断对方的能力与心。技术可以学,证书可以考,只是光有硬件,软件不行,我也不会轻易合作甚至推荐。

  早上好各位,不要把抑郁情绪当成“抑郁症”,抑郁跟抑郁症,是两回事,能够达到“症”,那就是病,但是能够下这个结论的,只有专业的医生。

  有病咱也别怕,吃药不就行了,这并不可怕的。可怕的是,没病非说自己有病,真有病的不看病不吃药。别骗自己,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最不可原谅,那就是自己骗自己。

  亲爱的,愿你有平静与快乐的能力。我是你们永远的苏小旗。

  苏小旗电子信

  苏小旗抖音账号:surface0320

  苏小旗新浪微博:@苏小旗

  欢迎阅读苏小旗其他文章

  女人的爱,欲望,与福气

  千万不要拍孕妇肩膀!

  我该用什么手段才能让父母离婚?

  好物推荐

  揭露:日本女人不长“色斑”的秘密,原来她们都爱做这事……

  我每天读书两小时,躺赚稿费50万:恕我直言,赚钱真的不靠拼命

  7年婚姻,老公出轨、滥交成瘾,我却不敢离婚。

  感谢经历

  ,

  这一路的深意

  。

  姑小

  苏旗

  | 苏小旗。自媒体人。东北女子客居江南。三观不错。五官更好。善养猫。善自拍。善买衣服。比年轻时更美丽。精神在云之上。眼睛在泥土之下。心在云与泥土之间。一切皆可用文字表达。愿你好。更愿我自己好。 |

  长按关注苏小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