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滥问”非良方
前几天跟朋友聚会,朋友说由我定地点,于是我很是草率地选了一个比较偏僻的位置。也许是心里隐隐约约觉得被称为路盲的朋友应该找不到那个地方,我只好心虚地提前到了那里给朋友发了定位,还贴心地把周围比较醒目的建筑物拍了发过去,一遍又一遍地跟朋友确认:没问题吧?不难找吧?应该能找到吧?
朋友信心十足地回复我说:拜托,我有嘴巴呢,不认识路就问,总会问到的。
听到朋友这一句“我有嘴巴呢”,心里忽然有点感慨,想起不久前我外出办事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手机导航坏了,手上空有一个办事地址,想着已经快接近目的地了,问问路人肯定能找到。结果在那个地方转了大半天,被路人指着这边走那边走,就是找不到目的地。
《西游记》片尾曲里有一句歌词唱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你看,它并没有说路在嘴上。看来,光凭一张嘴并不能把事办好。
当然,如果将嘴上功夫比喻成沟通的能力,那靠嘴办事是很有必要的,而我今天要说的是那种在工作中形成习惯性依赖,张嘴就问的情况。
人都是有惰性的,以我自己为例,如果出门不用我开车,我绝对不会想着要认路;如果家里有帮手,我绝对不会管水龙头坏了要怎么换……这样的做法往往导致我下次想要去同一个地方时,只能被手机导航牵着鼻子兜兜转转一个多小时才发现:呀,我刚刚居然从它后面开过去了。更悲催一点是厨房水龙头坏了,只能端着盆子去厕所里接水来洗菜做饭。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当你享受着依赖别人的满足感,也必须要承受着它带来的后果。
职场有职场的规则,有先来后到,有高下分辈。相信每个人对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场景都很难忘,刚进公司,什么都不懂,被资历老一点的员工指引着干着干那。但是大部分人心里都明白,如果说先来的比后来的有经验,那也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他也会由新员工变成老员工,只是时间问题。在一点上,有的人只需要一个月,有人却需要一年,十年,甚至更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说到底,就是对自己的工作毫无规划,没有总结,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习惯性依赖别人。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有责任一直为你解惑答疑,更没有谁有义务一直为你擦屁股。如果你不反思,不总结,做事没有一丁点的规划,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是张嘴问别人,你永远也不会在工作中有进步。
孔子有句名言叫“不耻下问”,经过不断演变,现在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可以解释为“遇到不懂的东西要厚着脸皮去问”,从而勉励人要虚心受教等。然而,不耻下问并不代表着不耻滥问。如果重复地问一大堆毫无营养,毫无质量的问题,不仅于自身进步无益,同时也会在工作中增加别人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