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影评精选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英国主演的一部2015-08-04(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影评(一):只讲述了一个短暂的故事和局限化的结尾
只讲述了一个短暂的故事和局限化的结尾,远远对不起这么大的一个题目。但我相信中式教育如果在英国搞个试点,从初一抓起,那就很有意思了。
看到中式教育的魔爪漂洋过海落地英国,中国网友开启了“幸灾乐祸”模式。在他们看来,严厉高压的中式教育遇上了“吊儿郎当惯了”的大英帝国学生,一定会鸡飞狗跳,水土不服。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影评(二):Chinese School
他们尽量想展示一种传统中国的教育模式,但不一定是现代中国的教育方式。可是一直很感动我的是那个看起来比校长还上心的科学老师,一直在说,我们不能输,我们来是代表国家,我们输了就是中国输了,就是中国的传统教育输了,然后她哭了。这一定是我们传统中国教育下老师们的品质和强烈荣辱感,是要赢,不能输。我给的五颗星仅仅是感动。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影评(三):这其实是场关于老师的实验
当我们的老师对英国的学生无可奈何时,他们找来了他们的家长
老师对家长说我们希望你们能约束你们孩子的行为让他们在课堂上更专心听讲,因为快“期末考试”了。
我们老师关心的不是成才,是考试。
我很喜欢两个英国校长对我们老师的评价——呆了20分钟我就不想呆了
我们这些孩子是怎么忍受的。。。。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影评(四):说说自己对这部纪录片的感受
很生动形象得展现了中英两国文化的差异 同时也感动于英国孩子们的纯真 从一开始的叛逆到结束时对恩师的恋恋不舍 每一次沮丧、争吵、进步都很深刻
片中的中国老师积极鼓励英国学生 他们发现这些孩子们的潜力 但这种现象在中国是不常见的 每到大考时老师总会放弃那些学业不是很好的学生 希望以后在我国教育里 这些老师能改变这一点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影评(五):显而易见的结果
最后一集在硬盘里躺了很久,对于一个被中式学校教育成长的人看这玩意我个人觉得怪怪的。其实这两种教育方式孰优孰劣好像根本不用实验,想想都知道啊,显而易见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缺啊,事实上看完这部纪录片,无论是过程和结果都是我们能想到的,并无惊喜。最近听说英国的确会引进中式教育(的数学),所以BBC在这之前拍的这部实验纪录片估计是给英国人民打预防针吧。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影评(六):不错的节目
虽然中国教育最后胜利了,但对中国教育实在是不敢苟同,但其实中国老师所谓的胜利又何尝不是被制度所逼?看到最后中国老师的真情告白,也是有些感动。不过最后公布结果得时候才是亮点,平均分竟然不到及格线,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结果,实在不敢相信这是英国最成功的公立学校。这成绩放在我们这是三流中学的成绩。这场胜利更是缺乏说服力,颇有些理所当然,不过节目还是很精彩。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影评(七):看完了第二集,事情越来越像一场闹剧
故事正在以一个很俗套的三段式进行:
遭遇问题——困难升级——出现奇迹
所以大家都明白下一集 Chinese School 一定会力挽狂澜成为最终测验的赢家。毕竟这是我们的人乐意见到的,也是制片方乐意让英国民众见到的,皮上黑着中式教育,肉里要讥讽的还是他们自己的教育体制。
这片子的确也就看着挺好玩,细节处充满了不严谨和不科学,看看就算了。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影评(八):为什么应试教育赢了
1.竞争,比较,人的羞耻心
2.让经常被批评的“坏学生”产生孤立感
3.集中,高效,教的就是正确的,考试的标准答案也是这个,不需要试错,减少了走弯路的成本。(但是如果教的东西错了,很难得以纠正)
4.时间投入,专注,不分散注意力
5.社会压力(英国的福利制度跟孩子们的散漫真的有关系吗?)
6.每个人适合不同的,哪种效益最大化?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影评(九):挺好的,比较了中西教育各自的优缺点
这部片子的意义在于:
1、让好多人知道了自己从前对西方教育的理解有误
2、中式灌输教育并非一无是处
3、经过训练,在宽松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也能接受中式教育
4、让大家更理性地看待西方教育,而不是先前的那种邯郸学步
5、为英国政府推行中式数学教育进行舆论造势
其实人家改的也只是我们的数理化教育方式,在文科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的。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影评(十):……
那天终于看了BBC的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有一个细节一直记得,那个教普通话的老师用中文说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如果没有那么好的社会保障体制,英国的孩子怎么可能过的那么轻松。纪录片里对那段话没有字幕。突然想到一个故事,貌似是一个国王还是英雄说的,我们活着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不再受我们受过的苦。这话放到当下的中国教学中,再合适不过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