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读后感100字

2020-11-05 03:22: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读后感100字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是一本由(瑞典)卡尔·拉松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6.00元,页数:108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精选点评:

  ●2018年已读020:大爱,好想穿越到书中的世界去。

  ●绘画版《家庭日记》:美,温暖,有趣。 怎么办,又想回农村老家种地了

  ●画美文字美,温馨而有活力。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标题就温暖直入人心,尤其对于天天儿发酵文青细胞以及森森向往着田园家庭生活的office小八领儿麻麻桑,更是无法拒绝的诱惑。读库出品,也真心不让人失望,色彩细腻,透亮新鲜,扑面而来的生活风啊,可劲儿吹吧。

  ●如果手里也有《童年与故乡》,那么千万先读这本

  ●thx pabo :P a lovely book

  ●开本可以更大,印刷可以更精。重要的是,可以随处感受到他们对家,对亲人,对生活的热爱。

  ●看完后就明白,今天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离一百年前的瑞典生活水平还有距离。虽然科技发展了弥补了一些不足,但是感觉能做的事情还不如100年前的瑞典丰富呢。

  ●温馨的家庭生活。

  ●拥有一块土地,有生孩子的自由,每一个孩子出生就给他造一间房,购置一个农庄,并把这些日常的人物、景色描绘下来,这是属于19世界末20世纪初的自然生活。很显然,人类并没有因为科技世界的突飞猛进而变得更幸福,反而很可能在这种跃进中遗失了最简单的幸福的可能性。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读后感(一):想学画画

  如何生活的有质量,不在于财力,而在于有情趣。没有钱买装饰品,但有画笔。瑞典的冬天太长,所以他们在屋里画满了花,这样就把夏天留在了屋子里。

  孩子们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在爸爸的画里占有一席之地。而妈妈是爸爸画不腻的模特,他永远不会在画妈妈的时候劳累。

  每个人眼中的景象都和相机里拍出来的东西有所不同,究竟该如何把脑子里的景象“真实”的表现出来呢?我真的好想学画画,用画笔将想要的家具直接“搬到”自己的家里,把花园“种植”在天花板上。在和ZZ通电话的时候,把想象中他的表情画出来,下次见面的时候再给他看看。

  用色彩描绘幸福,也用色彩传播幸福。

  用一种温柔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才能拥有获得幸福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易察觉,却最最令人向往。好想有一天可以绘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读后感(二):奶奶家的房子和田园

  小时候,夏天的某个周末,爸爸总会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和妈妈去奶奶家。

  奶奶家住在城郊,那里有一片一片的平房,奶奶家在那片房子的第一排,房前是一小片土地。其实按今天的标准来看,那片地并不小。奶奶在地里种了玉米、番茄、豆角、辣椒、小葱、茄子等蔬菜,院子里还种了葡萄、樱桃、黄瓜、南瓜。还养了几只鸡,好像也养了兔子。

  奶奶平时起床很早,早早的到地里给蔬菜浇水、松土、抓虫子。我和两个哥哥还有妹妹起床后就在附近玩。

  住在乡下的感觉就像生活在一片宝藏中。我们可以去房后的大片土地里挖野菜,路上有很多青蛙、田鼠洞、野鸟在天空飞。我们喜欢吃路边长的一串红的花蜜——把花蕊摘下来放在嘴里吸,非常甜。有时候,在墙角下还长着很多野果子,我们管它叫黑天天,黑黑的小果子也很甜。

  我们都玩过些什么呢?我们钓过青蛙——先捉一些小小的青蛙,系在绳子头上,手里拿着杆子,在有大青蛙的地方轻轻地扥,大青蛙以为是小昆虫,一口扑上来咬住不放,这时迅速将杆子拎起,大青蛙就被抓住了。被抓住的青蛙我们把它养在奶奶家院子里的大水缸中,水面上放两块木头,让青蛙有个可以坐着休息的地方。

  我们也用蜘蛛网捕捉蜻蜓——在一根竹竿的一端捆绑上一个铁丝圈,先找一些蜘蛛网,缠在铁丝圈上,再用铁丝圈去黏住蜻蜓,把黏在蜘蛛网上的蜻蜓取下来就大功告成了。记得那时候我们很残忍,会把捉来的蜻蜓用火柴烤了吃。把蜻蜓脑袋弹掉,尾巴和翅膀也摘掉,留下中间一节身子,把火柴点着,在蜻蜓身子上烧一烧,放在嘴里一口吃了。其实根本没有肉,也不好吃,现在想来不仅残忍,还觉得比较恶心。唉,年少无知啊。

  北方的冬天比夏天还要好玩。记得奶奶家房后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河水到冬天就结了厚厚的冰。附近的孩子们都会到河上抽冰尜,打滑刺溜,砸冰块等等,娱乐活动非常多,而且孩子们聚在一起总会有很多歪主意。那时候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棉鞋,在雪地里能玩上很久。

  堆雪人对北方的孩子来说是最没新鲜感的事了。冬天一场大雪之后,每家都把房顶上,院子里,门口路上的雪铲到自己家的田地里,于是在田里就会出现一座大雪山,尤其是某些雪下得大的年份,雪堆会堆得很高,甚至高过了屋顶,孩子们在雪堆里挖雪洞,就像秘密通道一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

  到了春天,积雪融化,雪水渗透到田里,把土地喂得饱饱的,种下的菜又开始了一年疯狂的生长。

  以上乱七八糟地说了很多和书内容无关的东西,看书的过程总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虽然时间隔了100多年,地域也距离甚远,可生活的美好总是相似的,就像书名写的,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这样淡淡的书名,和文字、图画的气质完全一样。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读后感(三):祭奠

  祭奠,其实自己写的时候本不打算使用这个词的,太过于肃穆,可是认真想想,又有哪个词能够这样准确呢?

  回不去了,只有留在脑海的记忆。

  嗯,自己要写的就是那个让自己着迷,给予自己快乐童年,但是 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故乡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城居。小时候的自己总是记不住它的名字。总会有叔叔阿姨开玩笑问:小朋友,你是哪个地方的呀?我总是哼哼唧唧回答不出它叫啥。后来妈妈笑嘻嘻告诉自己说,城市居住,简称“城居”。

  后来的自己就再也没有忘记过。

  自己记事很早,我也很庆幸自己记事很早,很多事情,很多风景,自己都还记得,留着回忆。

  1.

  很小的时候,家门口是有一条河的,有四米左右宽,很长,围绕着村子转一圈,会流到很远很远的汾河里面。

  那时每每夏天来了,爸爸会拿车轱辘里面的黑色皮带,充上气,就做成神奇的游泳圈。小伙伴们会三五成群来到河边,拿着砖块把下游堵住,只留一个小口,然后水很快就会涨起来,我们把自制的游泳圈放到水里面,一起游泳,一起把水溅起,有一人那么高。自己喜欢溅起的水花,透亮,纯净,在自己心里再也没有任何物质能够和它相媲美。

  那时的河水里面有河草,螃蟹,龙虾,泥鳅以及各种各样的鱼。和小伙伴每每会挽起裤腿,下河摸虾摸鱼,那时的自己看见泥鳅会害怕,觉得它就是一条小蛇,小伙伴抓它,只有自己在躲它,偶尔它会找我这个胆小鬼,钻到我鞋里面,滑溜溜,吓得自己尖叫一声高过一声。自己抓过大鱼,好几条有余,养在玻璃瓶里面,每天按时换水,去河里摘鱼草,后来,鱼儿还是没了。找个最佳地块,把它埋葬了,那时的自己难过了好些天,

  几乎家家胡同最前面都有河,人们会在河边摆上大石块,三五块石头并拢,人们会把衣服带来,在石块上洗衣服,唠着张家长李家短,很是热闹。

  就在自己长大后,河迅速的缩短,三米,两米,一米,到现在的半米不到。

  再也没有鱼,虾。

  再也不会听到张家长李家短。

  再也不会有溅起一米有余的漂亮水花。

  2.

  你家种过玉米小麦么?

  我家有。

  小时候没有机器,往往到收玉米季节,大人就会格外注意天气,然后抓紧时间摘玉米。那时每到天快黑下来,玉米秆会集中到空地上,摞起来,很高。顽皮的我们会爬上去,玩起捉迷藏。

  也会摘下来那些没有成熟的玉米,当作一个小女孩,玉米须做头发,玉米皮做衣服,玩起过家家。

  嘴里会唱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3.

  喜欢故事,最喜欢奶奶讲的故事。

  下雨天,屋檐下,雨淅沥沥的下。

  两个板凳,躺在奶奶怀里,奶奶就开始讲:“从前有个外国人来到中国......”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那时那样的感觉真好,所以到现在,自己最喜欢下雨天。

  爷爷很早就过世了,奶奶一个人拉扯姑姑叔叔爸爸。很多时候,我会和奶奶住,睡觉前奶奶总会讲故事或者她们小时候的事情。

  奶奶有十来个兄弟姐妹,有些在抗战时期就过世了,有的在日本鬼子进村的时候吓疯了。后来留下来的兄弟姐妹有七八个。奶奶会给我讲很多关于那时的事情,还会带我去老姨家,有很高的木楼,楼顶有很多鸽子,有很多菜地,油菜花开的格外灿烂。

  奶奶说,那会的家里没有钱,她就没有上过学,后来扫盲,有部队的小姑娘交她们识字,奶奶开始会写自己的名字,很漂亮。

  奶奶她们这代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很伟大。

  如今的奶奶老了,自己也没有想到时间过的这样快。在自己心里面是害怕回家的,害怕看见奶奶的白头发,害怕看见亲人变老。今年过年回家,奶奶掉了好几颗牙,吃饭开始有些费力,该按假牙了。

  想让奶奶看见我的成长,想让奶奶跟着自己享享清福,然后再讲讲儿时的故事,那些我永远都听不厌的故事。

  4.

  小时候养过一只猫,白色的,那是自己养的唯一一只猫。小伙伴都很喜欢它,会把自己的零食留给它吃,它很小,有一个巴掌那么大,认识主人,每次看见我,总会翘起尾巴,叫好几声。

  慢慢,它开始长大,从幼儿园陪伴自己到二年级。

  有一天,它就走不动了。奶奶告诉自己,猫老了。我仍旧执拗的带它看病,喂它吃药。

  老猫越来越虚弱,那天早上七点准备去上课,走之前,抚摸它好久,它依旧像往常一样很乖。放学后就飞奔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老猫。这样好几天之后,有一天早上起来,老猫没有动,奶奶告诉我,猫走了。我就哭了,学校早上晨读,自己趴那忍不住掉眼泪,只有同桌知道我怎么了,他知道我的猫猫生病了。

  之后养过几次猫猫,总是乱窜,经常不回家。后来就没有再养过猫猫。

  5.

  我怀念最初的光阴,最初的节奏。

  那时候,我们考上大学之后,才会拥有自己的手机,也很少有人有照相机。没有照片,关于儿时故乡的照片,一张都没有留下。但是没有手机的儿时,也着实幸福。

  回忆很浓,电脑突然就自己更新了,等待半个多小时,自己回忆满满当当一次后,打开电脑,之后写不出来的感觉,怪自己字拙,总觉是任何文字都表达不出故乡的一切。以后再继续诉说我的故乡吧。

  《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读后感(四):想念老派的父亲

  几年前,心血来潮在宜家买了几张卡片,还顺便配了两个相框,准备放在家里作为装饰。小卡片是一套五张的水彩小画,是老派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但是题材都是温馨的家庭生活,有可爱的小姑娘、睡着的大狗、在灯下做针线活的妈妈和读书的爸爸……我喜欢画中的家庭氛围和居家趣味,透出19世纪或者更早时期欧洲普通家庭的气质,有些老旧,有些繁琐,有些温暖,还有些美好。正方形的小画配上白色的相框,色彩柔和而温馨,线条细腻,让我爱不释手。卡片里贴心地配了信封,于是其中一张被我在背面写上一段话、作为贺卡送给了朋友。不过,我一直没有留心卡片背面左下角的画家姓名,我想认识和喜欢画儿已经足够。

  直到今天,我翻开这本瑞典画家卡尔•拉松的作品选集《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一边看着画家与绘画有关的回忆文字,一边欣赏着书中的画作,我一下子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从前我在宜家买过的那些卡片,正是这位瑞典现代绘画之父卡尔•拉松的作品。所以,上帝早已悄悄安排好这一切,要让我遇见卡尔•拉松的画,喜欢上的画,并且,安排我最终遇到这本书,从此爱上卡尔•拉松和他那一大家子。

  卡尔•拉松出生于1853年,1919年去世。他的作品总体属于传统的写实风格,亦带有向印象派过渡的痕迹,他的作品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数百幅日常生活画作。都市景色、市井风俗、乡村风情,还有他的孩子和他的家庭生活细节……他所钟爱的、在画中一次又一次描摹出的,是瑞典人安逸、平静和温馨的传统特质,朴实又真挚。所以,看他的画,能感觉到温情的家庭观念,感觉到亲密的家庭关系,感觉到每个人心中的安宁与欢愉。因此,直至今天,瑞典人依然会在美术馆门口排成长队去观看他的画,瑞典人依然忍不住要自豪地把他的画印在宜家的小卡片上,让他的画在全世界若干个国家流传。

  这本《我们的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庄》是专为儿童编辑出版的,编者从卡尔•拉松和女儿苏珊的回忆录中,摘选出一些描述绘画过程的文字,与卡尔的画作相互映衬,读来妙趣横生。“我们的家”主要是卡尔•拉松的文字,可以看到他如何开始画自己的家人,看到他每一个孩子的出生和成长,看到一对出身贫寒的画家夫妇一日复一日地努力积累、认真生活,慢慢有了七个可爱的孩子,有了日益改善的居所,有了愈来愈浓的温暖亲情。那些油画和水彩真是美极了,那些线条和色彩、人物的神情与画中的氛围,看得人心都柔软起来。“我们的房子”和“我们的农庄”则是卡尔的大女儿苏珊的文字,配着父亲的画作,无比熨帖,每一幅画都被她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场景感,仿佛那些人物都是刚刚停下手中的动作,仿佛我们也身临其境站在他们热闹的屋子里。这样的女儿,该是多为父亲自豪,心里多幸福啊!

  我喜欢卡尔•拉松对绘画的执著劲儿,透着一个艺术家的拧劲儿,也是一个男人郑重的事业心。他会在郊外从天亮一直画到天黑——要知道瑞典的仲夏,太阳几乎不落山,也就是说他可以一直画到深夜两点。他也会为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的大型壁画默默耕耘了十年,在这期间,为了养家他一边画壁画,一边在各处做美术教员。他努力地画画挣钱,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们,为了用踏实的奋斗摆脱艰辛而痛苦的童年记忆。

  我更喜欢作为父亲的卡尔•拉松,他永远都会发现妻子和孩子们独特的视角和状态,立刻用速写记录下来,再细致描绘成一幅油画或水彩。在这些画里,他只是一个父亲,一生都深爱着妻子和孩子的父亲。画笔不会撒谎,你可以透过妻子卡瑞美丽忧郁的眼睛看得到,可以通过孩子们自然欢乐的动作神情看得到,可以通过他家里的一桌一椅、一餐一饭看得到——他一定是个慈爱的父亲,感性的父亲,老派的父亲,伟大的父亲。因为,还有什么比这些更美好更幸福呢,当你成为一个妻子,你最真实的一面可以通过丈夫的画笔,永远地留在他的心里,你年轻时美丽的容颜,你瞬间的忧伤,你冗长的母性,还有你日渐衰老的脸庞,你所有的爱与岁月,都在他的画作里凝固和永恒。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让人兴奋、激动和骄傲呢,当你降临到这个世上成为一个孩子,你可以从父亲的画笔中看到年幼时的蹒跚,童年时的顽皮,偶尔的失落,慢慢生动的成熟,还有成长中不易察觉的家庭的温情影响,仿佛你的前世今生都在父亲的画里生生不息。为什么画总是比照片更有灵性,我想,那是因为画里深藏了更多的感情,每一处笔触、每一块色彩里,都深藏着感情。

  这本书的译者是李辉、应红夫妇,李辉在序言中说,卡尔•拉松和他的这些画作、他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中国的丰子恺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丰子恺常常以女儿阿宝和小伙伴们的生活为绘画题材,他和卡尔•拉松一样,家庭和孩子是他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的,丰子恺的这部分作品,寥寥几笔,透出温情、拙朴而平和的味道,常常让我们想起那个老派的年代,那些老派的生活。

  同时,我又想起另一个画家,日本著名的绘本“十四只老鼠系列”的作者岩村和朗。他与卡尔•拉松、丰子恺相比更为彻底,他与妻子一起带上五个孩子,住进了东京郊区的小镇益子町,和家人一起建造了一座理想的家,自己从山上引水源、开荒种菜……他和家人的真实生活经历,经过他的艺术提炼,凝成了一套精彩的绘本“十四只老鼠系列”。在绘本中,我们看到十四只老鼠这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的幸福生活,它们一家人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十四只老鼠大搬家、吃早餐、挖山药、去春游、洗衣服、赏月……这十二个居家生活故事,是十四只老鼠的幸福生活写照,也是岩村和朗自己的真实生活写照吧。那些由画笔细腻描摹出的日常生活,有平凡的劳作过程,有细碎的快乐,有季节变迁的忙碌,有亲近亲密的幸福,这些平常而老派的生活场景,我们每一个读着都会被深深打动,任由悠长的回忆和怀念慢慢流淌。

  在这样的年代读到这样的作品,更容易百感交集,更容易怀念从前的生活,怀念老派的人与时光。越来越难以慢下来的生活节奏,更深处俨然是一颗安静不下来的心灵。人类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之后,是否应该问一问自己:越来越高科技的产品一定会带给人类越来越幸福的生活吗?这一切的一切,真的确实都是我们需要的吗?可是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从来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多。

  认识卡尔•拉松,恰是一段重温旧时光的美好旅程,重温老派的家庭生活、老派的生活节奏,还有那个让人深深想念的,老派的父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