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留守女生报考古学被嘲没“钱”途:别用你的眼界,丈量他人的人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留守女生报考古学被嘲没“钱”途:别用你的眼界,丈量他人的人生

2020-08-11 07:01:22 作者:何似 来源:精读 阅读:载入中…

留守女生报考古学被嘲没“钱”途:别用你的眼界,丈量他人的人生

  终身成长词典上线1355/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494天

  01

  随着2020年高考的落幕,各省考生成绩陆续公布,许多成绩优异考生也被媒体相继报道

  其中,湖南耒阳一位考生尤为受人关注

  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的高分,取得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好成绩。

  成绩出来天,在场的老师无不激动

  校长更是连夜带着校内50多位老师,乘坐9台车、抱着烟花炮竹,跑了30多里乡间道路,到钟芳蓉的家乡报喜。

  村民们也放起鞭炮庆祝,被网友称为,“这才是真正的全村希望”。

  过了几天,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上了热搜,瞬间引发网友热议

  “学考古?就业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

  “这种庭还敢学考古,学经济不香吗?”

  “别傻了,姑娘,考古是最没‘钱’途的行业。”

  “可惜了,在这个浮躁时代,应该选个来钱的专业,改善家里的条件才对呀。”

  在部分网友来,考古是个专业冷门肯定赚不了大钱,还可能找不到工作

  话里话外,小姑娘做了一个不明智决定

  更有甚者把这“不明智的决定”,归结于女孩的家境

  “家中没有矿,就不要选某专业。”他们认为,家穷就不配追求理想赚钱才是硬道理

  每每有类似新闻出现时,“过来人”就会纷纷跳出来说,这个专业没有“钱景”,成年人世界里诗和远方一文不值,要选个能赚钱的专业啊。

  对此,钟芳蓉在采访表示,对于未来的就业情况,她自己也有考虑过,因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来就业的话基本生活应该能保障

  钟芳蓉父亲回应说:当时得知女儿想报考考古专业时,他去问了村里大学生,别人说这个专业很冷门,就业狭窄还赚钱少。

  “农村人最主要是担心钱的问题,但是她把金钱看得比较淡,我也认为孩子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

  她中考成绩也很好,有一些免费的学校让她去,她也不去,选了她后来读的高中,因为这个学校学习氛围更好。她一直都很有主见。”

  足以见得,作为当事人,他们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那些替钟芳蓉觉得可惜了这676分的网友,未免过于萝卜淡操心。

  02

  首先我们不禁要问,那些觉得考古学前途的,到底有多了解这个专业?

  据了解,目前全国几千所高校中,拥有考古专业的高校仅二十几所。

  这些高校该专业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基本上都能找到满意工作,而且基本都进了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山东大学考古系主任唐仲明说:

  考古不像经济、管理法律类等人文学科那样需求面那么广,但是像博物馆这样的文博管理机构还是迫切需要有专业背景人才。现在基层文博机构都很缺人。

  唐仲明以青州市博物馆举例,青州市博物馆是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馆长甚至提出了“硕士以上免试”的人才引进优惠条件,但却没有毕业生报名。

  因此,虽然考古是一个特别小众的专业,但该专业就业形势一直挺好。

  更何况北大的考古专业,是中国高校第一个考古学专业,它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中心”,在全国排名第一。

  正如有些网友说的:

  北大考古系,文博界的顶尖学府,只要她愿意,就可以选择在文化单位优雅从容地研究文物吧,比那些看似光鲜却天天提心吊胆被裁员的同龄人体面多了。

  在那里担心钟芳蓉找不到好工作,就是瞎操心。

  其次,很明显这是钟芳蓉所热爱的

  面对质疑,她在微博回应说:“自己就是喜欢历史和文物,同时也受到了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考古专业。”

  樊锦诗,2019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1963年自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在敦煌研究所工作了40多年,被称为“敦煌女儿”,是真正的文物大家。

  樊锦诗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这跨越60多年的惺惺相惜,更是狠狠地打了当初那群唱衰的人的脸——

  这世界上,还是有人有着远比追求个人物质享乐更宽广的世界

  “诗和远方”在一些人看来一文不值,但却可以是另一些人的毕生所求。

  值与不值,外人说得不算

  03

  归根究底,大部分人对“留守女孩”选择考古系的非议或“惋惜”,其实都来源于偏见。

  他们在对学科动态、从业者现状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只根据粗略的印象泛泛而谈。

  甚至还会加上莫名的社会期待:“都考上北大了,以后年薪没到达xx程度,就可惜了。”

  这都是局限在自我的认知里,而产生的偏见。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在自己看到的世界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某个层面的“值得”,不能用大众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判断。

  就像你能说,樊锦诗先生的选择“可惜”吗?

  因为是一生热爱所归,所以在她的眼里,青灯黄卷不辞累,皓首穷经苦尤甘。

  谁都没有资格对樊先生说一句“可惜”。

  用“好不好找工作”“年薪得多少”这样的标准,去度量她们的选择,是不尊重

  这不免又让我想起,那个用“一个女人一生没有儿女”,去评价杨丽萍是失败的言论。

  很多人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眼界,去衡量别人的人生。

  可是对于别人的人生,除了亲历者,任何旁观者都无权过问。

  每个人都生而不同,也不必相同。

  短暂的一生,更多的时间是自我的独处,每一种选择都无关乎好坏。

  正如精读君的终身成长词典词条《164:价值观》里提到的,每个人的生活,有各自的生活意义。

  我们可以旁观他人的人生。只是别忘了,允许我们不认同的事物存在,是对于别人最大的尊重。

  尊重一个人的选择和热爱,才是作为一个看客最体面的样子。

  更多何似原创文章请点击:何似作品选

  ↓免费试读《终身成长词典》前30个词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