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语文漫话》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语文漫话》读后感100字

2022-04-11 03:04: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语文漫话》读后感100字

  《语文漫话》是一本由吕叔湘 著 / 张伯江 编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20-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语文漫话》读后感(一):语文与生活

  

语文与生活

评《语文漫话》

读书久了,好奇心就更大了,就想去探究一些事物内在的东西,经常会有两种收获,一是这种探究总会带给我们事物表象所没有的东西,让我们对事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二是突然发现很多内在的东西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真理,这种真理很简单又很直白,如果没有细细探究,你就不一定能获得。于是,探究和好奇心一起推动着阅读和思考,让生活变得更加贴近自己的内心。

粗浅的理解,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再深入一些就是语言与文章、语文与文化,通过一层层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我们就会发现深藏在“语文”这两个字里面的奥秘。比如说这本《语文漫话》也是这样,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通常的语数外到了大学毕业之后,经常用到的也就是语文了,但很少人回去问:语文是什么?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要碰到的东西,习以为常也就不当作什么特殊的存在,更不会用一种好奇的心态去探究其中了。吕叔湘老师是一位长期研究语言文字的大师,他用长期浸淫其中的研究学问,以一种深入浅出的表达让我们感受到语文和我们生活的紧密相连,更让我们从当时不太喜欢的考试中摆脱出来,和生活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亲和友善的关系。

人们之间的沟通需要语言,而通过文字将语言记录和保存下来,就是一种更为长久和持续的文化积淀。文字之间的排列组合以及用以表达更高级的含义,就产生了文章、文艺和文化。小时候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因为只会说家乡方言,我看到电视里比我小的小孩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时,我就觉得好厉害;后来上学了,开始一笔一划地写汉字,我就觉得学习好辛苦;再后来要开始造句、写文章,甚至用语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亲人写信等等,我就觉得语文很有用;因为有看书的习惯,看到很多大家写出来的文字流畅、思想深邃,我就觉得语文潜藏着巨大的生命力,而不同的人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差别巨大,让我感受到了世界的神奇;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也经常用语言文字来陶冶自己的情操,经常表达自己的观点,偶尔也写写东西,就觉得语文真的很有用。

在这本《语文漫话》里,不仅可以了解到语言文字的起点和发展历史,了解不同语言之间沟通需要的技巧和艺术,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吕叔湘老师对于语文的阐述,我们还可以了解国家、民族语言和文字背后的社会成因,以及它和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20200810

  《语文漫话》读后感(二):语文究竟应该怎么学、学什么……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初、高中阶段,补课的学生有很多,但多半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这几科上,甚至在初中阶段还有体育,补作文的小学倒也有一些,但真正补语文的却很少。可以说,数学补课有时候简直可以称之为“店大欺客”,根本不可能一对一、一对二,起步主是一对十;语文老师却真是闲得很,说“门可罗雀”可能有些夸张,但鲜有问津却是真的——事实上,语文出成绩并不容易,真要补,也是有可补之处的。

那么,为什么就没有学生或者家长下定决心去补补语文呢?这是因为,语文终究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边界并不清晰——看似有范围,实则很难说得清范围究竟是什么。更不用说,现在的语文考试,更看重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真正死记硬背的内容已经是越来越少了!所以,语文成绩不好是客观现象,差在哪儿也大概能说得出来,但真要补,却不知要补哪儿。而且,语文能力也不是能立竿见影就增长上来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考验的是长期积累的能力,讲究的是从量变到质变。所以,很少有学生补语文这种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语文学科的这种特性表明,学习语文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是要从基础的字、词、短语、句子到段落、到文章,广度和深度都要有;也不能东一锤子西一榔头,没有目的性,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要学什么。所以在学语文之前,特别是想把语文学出来个样子时,心里一定要有数,要遵循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很少有人是天才,可以一点就会,触类旁通的能力很强;大部分的人还是要老老实实去学习,一步一步来。

语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觉得自己一下子说不上来,也不要急,不妨看看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是怎么来介绍语文的。

吕叔湘是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研究涉及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领域,主编过《现代汉语词典》。在语文上比他权威的人还真找不出来几个。吕叔湘写了一本“大家小书”,名叫《语文漫话》,其中就讲到了关于语文的若干基础性话题,比如语言和语言学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语文的古今发展变迁及其关系、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翻译中涉及到的语文知识、技巧等。看似说得风轻云淡,实际上每一章节里都是“干货”满满——对语文感兴趣、想要弄个明白的有心人,真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

总而言之,虽然学好语文不容易,但还是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一学。毕竟,先不说考试,中国人要是连语文都学不好,即使没有人笑话,总归也说不过去吧。更何况,其实语文学习也并非很枯燥无味,真要学进去、找到了窍门,就不难发现,语文学习也是有足够乐趣可言的!

  《语文漫话》读后感(三):从汉字拼音化说开来

  《语文漫话》读后感(四):《语文漫话》:语言是主,文字是从

  

语,意为“自己及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

“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为自己及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这是百度百科关于“语文”二字的术语解释。

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我们在学生时代的每一次考试语文都是必考的;而对于非学生的我们来说,语文可以说是一项基本技能,我们平时与人交流、表达时都需要用到语文的基础知识。

从说话认字开始,我们每个人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语文的学习。语言、文字无一不是语文的一部分。

“语文”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始用者为清末大儒张之洞。

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国文”教授的是历代古文,所以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小学改设“国语”,中学仍设“国文”课。解放后,叶圣陶先生等人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

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近几年,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点可以从一些重要考试的变革中感受出来。也正因为此,孩子语文成绩的好坏是父母非常重视的问题。

语文老师常说,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点滴积累的过程。家长们也积极配合老师的建议,让孩子多读课外书的同时、也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阅读和作文的课外辅导。

语文学科的辅导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众多的语文辅导中,全部只有语文阅读和作文的辅导,从来没有语文基础知识的辅导。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课内、课外同步积累的过程。

不过,多数家长认为多读书能够提高孩子的语文学习成绩,其实,这样的想法忽略了语言对于语文学科的影响。

著名汉族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言是主,文字是从。说话是人们的一种最普遍最经常的话动,也是一种很神秘的活动。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如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如何让对方准确无误地接收到自己的思想,是需要技巧的。

吕叔湘先生说:说话(以及写文章)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社会是复杂的,因而语言也就不可能不是复杂的。而在众多的语言中,汉语言文学尤为多样繁复。

就拿一词多义来说吧。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漫话》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古时候有一个做小买卖的,儿子做了官,他成了老封翁。有一天他去见县官,县官请他上坐,他坚决不肯。县官说:“我跟令郎是同年,理当坐在您下首。”这位老封翁说:“你也是属狗的吗?”

“同年”即可以指同一年份,也可以指同一属相。

《语文漫话》一书所选内容来自吕叔湘先生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各种文字。这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一部分当属“文言和白话”。

读书时,时常被文言文的“之乎者也”搅得一团糟。文言和白话似乎未经分明,又似乎界限难定。吕叔湘先生说文言和白话是两个不很确切而又很有实用的名称。

文言和白话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吕叔湘先生在书中列举了多段文字让读者感受文言与白话的细微差别。

吕叔湘先生一生致力于语言学研究,曾主编《现代汉语词典》。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漫话》最妙的一点就是它的通俗易懂,阅读之后让我对语言、文字、语文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感性的认知。

语文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但它背后的内涵并不简单。

  《语文漫话》读后感(五):吕叔湘:语言研究中的破与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