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再接再厉是一种非常难得精神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再接再厉是一种非常难得精神

2022-04-11 03:04:47 作者:墨卿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再接再厉是一种非常难得精神

  书归正传。连队创出“双万“固然不易,战士的表现也固然不错,但我们知道,要从根本上扶正去邪、凝聚官兵思想,改变中队的精神面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那些年,中队常年有那么一两个“刺头”,有那么一股邪气:学习总是有人不到课,训练总是有人找托词,执勤总是有人不在位,制度总是有人不遵守,纪律总是有人当儿戏。尤其是到了年终退伍的时候,更是事情多发,乱象叠出,个别老兵甚至公开“压床板”,提条件,我行我素,不把中队领导放在眼里。中队干部每年到老兵要走的时候,就降低要求标准,得过且过,以不出大事为原则。我们深刻感到,如果不对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改变了干部战士的精神面貌,转变中队的风气,中队的建设就是一个花架子,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迟早还要出问题。为了治理邪气,树立正气,我们重点从思想教育入手,持之以恒的展开了综合治理。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运用读报、谈心、党小组会、晚点名等各种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教育;我们还给战士家长写了不少信,让他们和我们相互配合,共同抓好对战士的教育。我们调整了原有的骨干队伍,并进行了交任务、压担子和定期小讲评。同时,我们要求中队干部模范带头,以身作则,对歪风邪气不避让,不妥协,真正为骨干撑腰坐劲:我们还举办了文化学习班,号召战士学知识、学文化,为战士的进步成长创造条件……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把被动局面扭过来了,中队的正气占了上风,捣蛋兵也不再捣蛋了,官兵思想都向党组织凝聚。记得是第二年秋天,我们两个中队主管去总队教导队集训,支队派了一位副参谋长到七中队代职。后来他对我说:怪不得你们中队搞得那么好,你们的骨干队伍真好,我和他们都谈过话,他们没有一个说你们怪话的。由于中队的风气搞正了,在老兵退伍的时候,都能够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办理复退手续的时候,都很积极主动,没有一个提无理要求的。有一天我在院里坐着,铁路工人看了说:往年一到退伍,中队头头都是焦头烂额,你怎么这么悠闲自在?我笑了,我说: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

  由于中队面貌得到彻底改变,大队党委为我们两个主官向上级报了三等功。在支队举行的庆功会上,宣布了中队长的三等功,颁发了奖品,却没有提我的名字。我很奇怪。在庆功会结束后,支队政治处主任找到我解释说:他们在向总队首长汇报今年立功人员的情况时,总队首长说你的情况应该报二等功。他让我等待一下总队党委研究的结果。果然不久,我的二等功就批下来了 。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获得二等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那一年,我还被支队党委评为“支队十佳干部”。

  中队打了翻身仗,自然要总结经验。我在向大队首长汇报打翻身仗的体会时,总爱讲这么一句话:我们那是自己救自己。大队首长在向支队党委汇报七中队的变化时,大概是提到了我说的那句话,结果引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让一些干部和战士为我提心吊胆了一阵子。

  这件事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我不在中队,正在回家探亲。我归队后,一些干部战士对我讲,前些日子支队长到了中队,特意利用晚点名的时间,专门对我说的那句话进行了批判。他的主要意思是说,你们中队打了翻身仗,是一件好事,喜事。但你们指导员说什么那是自己救自己,这是根本不对的。你们中队能够创造出双万的成绩,能够打翻身仗、能够进入先进中队的行列,是大队党委和支队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兄弟中队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如果没有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没有各单位和支队机关的支持与帮助,你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吗?你们指导员的说法是错误的,是非常不对的。现在他没有在连队,等他回来后要好好解决他的认识问题。你们都要记住,从今以后,你们谁也不能再讲自己救自己这样的话。

  我探家回来后,有些官兵为我捏了一把汗,估计我会遇到麻烦。不过,我听了这个事情后,心里却非常坦然,没有丝毫紧张,也没有任何压力。因为,第一我觉得在这件事上我没有错,不仅没有错而且还理直气壮。我们中队在实现双万这件事上,难道不是自己在救自己吗?中队面貌发生变化、并能够跨入先进中队的行列,难道不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吗?是的,我们七中队取得这些成就,离不开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兄弟单位和上级机关的支持,但是,难道过去上级党委的领导就不正确吗?兄弟单位和上级机关就没有支持和帮助七中队吗?为什么那个时候中队的面貌没有起色,年复一年的旧颜不改、光景依旧呢?支队长的说辞显然过于偏颇,甚至是强词夺理。我心里没有压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支队长我很早就认识,他对我一直还是不错的。我知道,他的资格虽然较老,但文化水平的确不高,办事有失分寸也是常事。因此我分析,他所以要专程到中队批判我,很可能是我讲的那句话,刺激了他的某根神经,甚至认为我是无视上级党委的重要作用,没有给他这个举足轻重的支队长以足够的面子,因此,便心血来潮,按耐不住,电闪雷鸣的讲了那么一番批判我的话,而在他内心深处,并不是真心要和我辩个是非曲直,更不会小题大做,存有伤我整我之心。

  事情后来的发展,证明了我的判断是对的。 我探家归队后,一切如常。那件一度闹得风风火火的事,从此销声匿迹,再也没有人提起过,包括那位支队长。

  七中队的建设,由于那两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士的上进心被激发了出来,学文化、当先进成为风气,先后出了一批干部。他们都是通过学文化、考军校走出来的。我走出七中队后,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非常高兴,感到当年的功夫没有白下。实践证明,一个中队只有建设好了,大家感到有奔头、有希望,才能出好兵,出人才,出干部。

  在七中队当指导员的日子,是我命运大起大伏的时候。尤其是在我政治进步很不顺利,心情处于低潮的那几年,有几个好朋友一直在伴随和陪伴着我,让我终生难忘。

  静海县的小翟就是一个。小翟是一个非常讲信用、讲义气的人。我到达良王庄不久,这个当时居住在独流减河公路大桥附近的个子中等、脸膛红红的汉子,就成为我的座上客。现在,已经记不清当时我们都聊了些什么,但我们有说不完的话,相互感到真诚贴心。当年我们中队在独流减河运筹播种小麦,就有他的参与和鼎立支持。他借来了拖拉机,为我们耕翻土地,在麦子丰收后又为我们收割碾压,在我和连队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给了全力以赴的帮助。

  我还曾经托他办过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家属随军事宜。当时,因为我一直在副指导员的位置上徘徊,对自己的前途没有确定性把握,担心哪一天组织上突然让我转业,家属随军的事情就会鸡飞蛋打。于是就想“曲线救国”——先把家属的关系办到静海县来,然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再说。因为即使把家属的关系最终落户在静海县,也算是进了天津市的,比老家那个地方要强很多。这是酝酿了一件很久的事情。我知道小翟的家庭和静海县公安系统有一定关系,所以就和小翟说了这个事,看他能否给予帮助。小翟听了这事没有犹豫,痛快的答应了。为此,他还把他的母亲叫到独流执勤点,和我在一起吃了一顿饭,认真商谈了此事。后来,随着我进步的趋势逐渐明朗,这件事情也就停止了运作。但通过这件事情,证明小翟是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人,是一个值得深交的好朋友。所以,我后来调到支队机关任职后,和他的关系一直延续着。即使在我离职退休后,我们的交往也一直没有中断。

  十里堡的刘书记也算一个。十里堡距离独流执勤点很近,也就四五里的样子。这个村子搞得不错,在周围一带小有名气。刘书记脸膛黝黑,多少有些胖,但体格十分健壮。虽然他是天津市静海县人,但举止秉性却像一个山东汉子。十里堡和七中队是共建单位,逢年过节,他都要带着村干部、带着他们自己生产的副食品和水果,到连队慰问官兵。上级领导也都知道七中队和十里堡的关系密切,他们到中队指导检查工作,也往往顺便到十里堡去看看,对他们关心官兵生活、支持部队建设的行为表示谢意。性格直率的刘书记,心里想什么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他当时最为关心的是农村的土地承包问题,他经常说: 农村最终应该走集体化、机械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他的这种思想,当时听来有些不合时宜,但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一个农村的支部书记,能够有如此深刻的思考和远见,实在是难能可贵。

  十里堡的农村企业搞得很不错。他们有一个电镀厂,生意兴旺,工人都是发工资。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绝大多数农村都是工分分红的形势下,他们能够对村民发工资,也是很不简单的。

  在七中队队部驻地附近,是良王庄公社驻地。公社里的书记社长,武装部长,对中队都很有感情,各方面对我们都很不错。应该供应我们的粮食,他们尽可能向好的方面调剂,让战士吃的好一些;连队的烧煤取暖,他们想方设法把最好的煤炭供应我们。有时我们的干部战士有了困难,他们积极帮助解决。 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属于可管可不管的事情,但他们总是热心的为官兵解除后顾之忧。

  三团二营七连,良王庄铁路大桥,我将永远记着那段波澜起伏的经历,铭记这些在患难之中相识相交的好朋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