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疑云 第三季》经典观后感有感
《小镇疑云 第三季》是一部由保罗·安德鲁·威廉姆斯 / 丹尼尔·奈西姆 / 刘易斯·阿诺德执导,大卫·田纳特 / 奥利维娅·科尔曼 / 茱莉‧赫斯姆德哈尔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镇疑云 第三季》观后感(一):希望还能有第四季!
舍不得地看完了《小镇疑云》最后一集,将这三年间发生的故事很好地收了尾。警长Hardy和警长Miller是我见过的最好搭档,Hardy每一次重重的苏格兰口音喊“Miller“的时候,耳朵都高潮。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真实的灵魂,Mark和Beth的痛,虽然对立,但是我完全能一一理解,他们对处境,遭遇,悲痛的感受和感知,真实得令我共鸣。同时也很喜欢牧师和记者这两个角色,台词都是妙句,性格舒服而且温暖。真希望还能一直拍下去!
《小镇疑云 第三季》观后感(二):我能从你眼里看到麻木,而我痛彻心扉
进程很慢,很多嫌疑人,每个家庭似乎都在刻意掩饰不可告人的秘密,随着调查的深入,嫌疑人的范围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似乎有点头绪了,尔后又戛然而止,看得我要抓狂了,终于,最后一集揭露了凶手,没想到恰恰就是游离在犯罪边缘,最玩世不恭,最让人不爽的一个。rape在他眼里如同儿戏,反正她们又不是第一次,多一次又怎样,享受犯罪时的操控感,真让人恶心!阴郁的气氛在剧中挥之不去,就像苍蝇,上一季凶手被无罪释放,被害者家人反反复复被局外人的好奇心折磨,好不容易可以继续前行,但是任何办法都试了,被害者父亲也无法摆脱梦魇,不断自责,他去追问凶手why,凶手say sorry,but 我不想进监狱,一时间,我以为那把刀会捅死凶手,我以为他会躺在海面不会再回来,但是没有,理智战胜了情感,但是多么可悲,他已经失去了生活…#Shall we meet in the sunrise? #Stand one last time as two#I look deep into your eyes#Can I take my leave of you?
《小镇疑云 第三季》观后感(三):感谢编剧的用心
这是一个Me Too型的案件。剧里设计了三个受害人,也设计了三个嫌疑人。大概就是三种不同的态度吧。崔茜是最坚强的,主动报案(虽然也是隔天),坚持做案情还原,受到“为什么是你”质疑时勇敢还击,表现更多的是愤怒,为什么因为这么一个烂人毁了她们平静的生活。另外两位画面比较少,一个是当时没报案,但是发现有类似案件就站出来了。另一个是死活不肯报案,不肯让家人知道。崔茜的丈夫想挽回婚姻,但行动则是:指责崔茜打扮时髦过市招摇,装监控软件监视崔茜行动,和崔茜在宴会上大吵一架。崔茜的老板爱崔茜,但是行动是:从不说出口,送花不署名,连续数晚开房车住在崔茜家附近。崔茜的朋友和崔茜滚过一次,行动是身边永远有套,有机会就滚,不放过任何机会任何人,并宣称男人不就是这样吗?哦,最后并不是他们干的,别猜了,我不会说的。
感谢编剧,没有着重崔茜是否年轻美貌,是否声名远扬,是否穿了小短裙。反而着重对比事件前后崔茜的状态,出事前的自信光彩照人,出事后的惶恐不安。感谢编剧,然后警探说出“They make me shame of being man”这样的话。
小镇的人们有两次夜出声援受害人,一次是第一季Danny遇害,第二次就是给崔茜鼓劲。夜晚安全外出,本是一种权利。
现实恐怕远比电视剧惨烈而复杂,但有这样的片子,终归有胜无。
《小镇疑云 第三季》观后感(四):一部现实问题剧
1."You know what's bothering me about this case? It makes me ashamed to be a man." 做男人很丢脸。——DI Hardy 2.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对女性并不友好。身为女性,唯有坚强。 3.总纠结在过去,很累很没意思。旁观者视角。但这就是Danny一案带来的伤痛,无法痊愈。只能继续生活…… Beth相比于他丈夫真的很坚强。
---------------------文不对题分割线------------------- 4.两人办案能力强了好多的感觉,有理有据地抓住嫌疑人。不过依然不是警察把凶手揪住的,而是靠别人的证词。这就是CC喜欢玩的出其不意吧……一定要在结尾来一个意料之外。
5.这剧与其它侦探推理题材的不同就在于,不是警察把作案过程还原出来的…… BBC不是一集之内就能解决的案子,靠的是所有人都想保住自己的秘密,不信任警方。所有人怀疑个遍,扑朔迷离→_→ 6.谁说男女主一定要谈恋爱!!!不谈恋爱也可以成为黄金搭档!!! 看完更喜欢Olivia Colman了!她笑我就开心~她哭我就难过。哭和笑都非常自然~笑起来真美啊! 相比之下,提提就基本都是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我不想变假粉……可感觉提提的很多角色都演得差不多呀。提提的口音念米兰达警告还是跟有意思滴(*^_^*)
《小镇疑云 第三季》观后感(五):Just Broadchurch
真的在看完这部剧后的三个月后再下手写影评,非常不知如何下手。粗糙的笼统的印象是这是部好剧。但是具体是情节还是人物塑造还是演技还是画面,我无法说出个所以然,只能依稀就这模糊的情节来记录一下观后感。(3个月后的感觉也是观后感嘛,对吧。嘻嘻)
第一季,是警官女主Ellie邻居Beth小儿子死亡的案件。一季下来其实对于警方而言,并没有很确凿的线索和证据理清谁是凶手,不过最后凶手还是浮出水面,就是警官女主的老公Joe。是一场超越年龄的soulmate relationship。因为小男孩已经死亡,所以不知道他对女主老公的态度到底如何。之中也夹杂着生活的各种破事,比如Mark(Beth老公出轨旅店女主人),Beth女儿和不良青年谈恋爱涉及毒品交易。没有很快的破案,而是非常真实的根据一个一个线索探索,爱看侦探剧的大家应该很多都受不了吧。因此对于本剧的定义一定要清楚,不是破案剧,是生活剧。
第二季,还是接着第一季的故事,受害者母亲要将Joe告上法庭送进监狱。但是Joe在亲口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后希望律师辩护自己无罪.同时用了双线叙事,同时引出了一桩Hardy以前的为破解的旧案。夏洛特兰普林无疑是为第二季填色的主力军,她只要站在那里就够了,还有她和maggie的爱情线也是让人看着精彩。是两个成熟老阿姨的美妙爱情。旧案里面的女主克莱尔也是很奇怪的存在,和hardy的关系微妙。这个线有点马普尔的味道,凶手伪装自己就是凶手。
第三季,出现了一个性侵案件。崔茜,五十多岁的女性,在参加朋友生日聚会后被袭击。由于害怕在事后几天向警方报了案。近几年性侵题材影视真的太多了,或许是真的发生太多,需要引起大众的警示。更多的应该是要如何避免以及应对。其实最喜欢的场景是在片尾,破案后,hardy和ellie坐在海边的长凳上一个各自向左向右地走,他们继续着各自的生活。大家或许还在期待他俩有什么火花,但是生活就是这样。他们都是成年人,不会因为是好的搭档就把感情混淆。生活还是要自己继续走的。
《小镇疑云 第三季》观后感(六):这不是破案,是生活
辗转数月,我总算看完了小镇疑云的第三季。
我感到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真实且真诚。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剧了,在这部剧中,警长们不是天才,杀人不是艺术,生活缓慢而尖锐,人们只是在生活,这只是一个寻常的小镇,存在着失意与温情。阳光总是照在悬崖上,海浪一波波冲刷着沙滩。
一个男孩儿死了。一个男孩儿永远地离开了。但故事远没有结束,破案的过程充斥着乱糟糟的无力感,破案后的结局也并不令人欢欣鼓舞。牧师一次次把人们聚集在一起,诉说着爱与友善的力量,人们面对支离破碎的生活,意识到有些东西已永远改变。这部英剧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没有单一描写破案本身,也没有只着眼于凶犯的归案,它告诉我们原来一个杀人犯可以完完全全地逃脱法律的制裁,它告诉我们生活玩笑般残忍的背后又尚存温情,它告诉我们人们不会好了,他们的生活不会好了。第一季丹尼死了,他的父亲在第三季时还在尝试自杀,女探长的丈夫远离了小镇,剩下她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支撑一个家。原来这些伤痛会一直存在,原来独自面对残局时还要接着活下去。
印象最深的是当最后一集审理完犯人时,女探长在台阶上失声痛哭。哈迪试图安慰她,说,男人不都是这个样子的。两位探长在此时并不是侦探剧中一贯冷静自持的形象,而是两个彻彻底底的普通人,他们的情感同普通人一样细腻丰富,他们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包括小镇的其他居民,开50岁生日趴的凯特,第一季时的酒店老板,报社的女编辑……在他们角色要求的塑造背后,他们首先是一个人。在第七集结尾,凯特问崔西,你能原谅我吗?崔西回答,如果你也原谅我。在她们身后,是小镇人们亮起的手电,那仿佛是一种宣告,宣告着善的力量,宣告着人性的光芒,宣告着正义的不屈与生活的倔强。这种对于人性的回归,对于希望的执着其实是整部小镇疑云背后更为宏大的主题,我们不是为了侦破而侦破,我们在这部剧中不讨论刑侦科学与脱罪手法,我们只是想呈现,当灾难降临时,随着案情的发展,人们怎么疗伤与和解,人们该怎样继续生活。
在第三季的末尾,两位警探在夕阳中聊天。你去酒吧吗,不,我要回家了,是的,我也要回家陪我儿子了,明天见。他们简单地离开,身后是温和平静的海洋。我们终于看到了在第二季时宁静明亮的海岸远景,随着长镜头的拉远,背景音乐响起,这不是一个复杂的的故事,但这是一个好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的终局,生活的底色愈发浓郁,日子也还在继续过。
,在最后夸一下大提提的演技。之前总是吐槽他的情绪过于外放,很惊喜地在这部剧里看到了他的隐忍的悲伤,看到了他压抑住的更为深沉的一些情绪,却又很自然自如。总之,我爱D.I.Hardy。
《小镇疑云 第三季》观后感(七):完美受害人、单亲家庭的教育及夕阳产业
看完第三季,神清气爽来记笔记。
最大的体会就是做坏事的话一定要一个人,不要告诉任何人,不要教唆任何人,也不要和任何人合作。闷声约会杀人的,Joe,逃脱法网逍遥在江湖。而凡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参与做案的,如Sandbrook一案中克莱尔、李、Pippa她爸三人,如本季强奸案的二人,全都败露伏法。——个玩笑。
这是一桩非典型强奸案。案发后两天受害人才到警局报案。当消息传遍小镇时,可以想象受害人所要经历的一切,邻居朋友或真或假的关心,就象第一季中被杀的小男孩一家人一样;各种质疑,连受害人自己都反复问自己,穿错了衣服?喝多了酒?传达了错误信号?
她的好友问,当天参加party的女性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你?类似新闻看多了,这种话会听得耳朵长茧子。这世上不存在完美受害人。
嫌疑人里奥一脸地无所谓,“反正她们都已经有过性生活了,多一次又如何?”他不是第一次做案。第一次之后在家里躲了几天,然后发现媒体上没有任何新闻,警察也没有上门,悄无声息,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所以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强奸与性无关,这是一种权力和控制。“与其说感到强大,不如说为了自己骄傲。”里奥毫无愧疚地说。
Hardy说,对谋杀案,我有一种紧迫感,可是强奸案??警界也是一样,对强奸案的重视程度显然 低于谋杀案。
强奸案带来的另外一个重要思考,如何教育我们的男孩们?在本剧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在父亲形象缺失下的男童教育又该是怎样的。
本季开始,米勒的儿子Tom就因为在手机上观看小电影被学校停学。虽然即使Joe在的话也不是一个好的role model,但还是禁不住的想,如果有个合格的父亲,一切会不会变好;Miller一个警察单亲母亲,Tom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案犯迈克尔-卢卡斯父母双全,作为出租车司机的父亲却从未真正参与过母子俩的生活。至于为什么刻意“培养”迈克尔,主犯里奥说,他和我一样,很寂寞,这会让他开心点。
而女孩们呢?Hardy在得知强奸案的发生那一刻开始,就始终担心女儿的安全。马克执迷于复仇,家里妻子女儿的安全早已忘记。受害人Trish不敢和女儿一起出门,担心会有人跟踪,看到她的女儿。这个世界对女性从未友好过。
而Miller愤怒地说,她们有权说不,她们的身体是她们自己的,不是你的。Hardy则说,这个案子最让自己恼火的,就是作为一个男人的耻辱。Hardy这个角色有些过于完美了,越到后来,就越无瑕疵。
调查结果,是十六岁的案犯强奸49岁的女人。几乎每个人听到这个结果时都哑口无言。真的是,无话可说。
广教镇回音报的女编辑离职了,出版印刷业是夕阳产业的典型代表。如今的人们要么盯着手机,要么对着手机喃喃自语。报纸已是日落西山。女主编要去Youtube开自己的频道了,想说什么说什么,岂不自在?
神甫对教堂的未来也忧心忡忡。一万五千人的小镇,只有十九个人参加周日的布道。“人们在需要时会想起教堂,或倾诉或祈祷,而平时忙于生活,便忘记了信仰的所在。”我曾经说过的宗教信仰里的功利学。
There's a line from Hebrews echoing through my head. "Let us all consider how we may spur one another on toward love and good deed. Not giving up meeting together, as some are in the habit of doing. But encouraging one another."【希伯来书 10:24-25】
ow, I hope that even without me here, you will go on encouraging one another. All any of us really want are love and good deeds.——神甫也离开小镇了。
《小镇疑云 第三季》观后感(八):本剧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片尾曲的高度契合
第一季 So Close:聚浪
整首歌从开始的鼓点到第一声大提琴,就奠定了整首歌的基调:恐惧、不安与疑惑就在身边,你闻到它的气息,却触摸不到它的形状。歌曲分三段,第一第二段一直承接着开头铺垫下的基调,但是并没有过度地将伴奏一味强化,在歌曲的尾声,伴奏骤然弱化,但是旋律的诡然气息依然停留在字里行间,像是一个不置可否的句号,将一切情绪写进尾声,真正的目的却是着手情感纠缠的下一篇章,不安没有随着歌曲的停下而消逝,正如人心没有随着真相的大白而得到抚慰。
三季里面,第一季的悬疑与剧情中的情绪表达是最具关联性的。每一个人的排疑,背后所揭示的秘密,都像是一个核裂变的连锁反应,将你我他的情感变化紧紧攥在一起。出轨,恋童,同性,酒精毒品,大家带着自己不为人知的事实努力维持脸上的体面,直到突如其来的死亡将那些面具一一撕破。最后我们找到了真相,却发现真正令人恐惧和愤怒的,是付出迎接真相的代价。解开了血字的字,别忘记还有血字的血。
“你我咫尺之遥,生活的阴影却让彼此疏离。“
第二季 So Far:涌浪
歌曲的一开始就是低沉的钢琴声,歌词里的一声声扪心自问,随着鼓点的逐渐加重而变得直逼人心。最后的大提琴与鼓点的急促配合,让人只想狂奔于未知,逃离眼前的所有。当鼓点终于停下,回归于钢琴的低吟,仿佛像是奔跑之后散尽力气的喘息。可怕的是无法解开的谜团,更可怕的是无法修改的答案。
第二季是三季当中情感和人性表达得最为高潮迭起的一季。这一季的悬疑转而投向警探之前的故事,而情感冲突不再依附于悬疑元素,而更多地着根于第一季真相所带来的矛盾当中。当Joe投降于人性的懦弱而拒不认罪引起众人的激愤,当Beth在出轨风波许久之后听到Mark亲口说出当日私通过后写信提出离婚的情节仍崩溃不已,当Joe最终胜诉后每个人脸上露出绝望、悲伤和不可置信时,一波又一波的能量释放得水到渠成却又令人措手不及。我们已经距离真相足够近,可惜我们距离那美好的设想,太远太远。
“你愿否紧握我手,将我拉出黑暗,让我重获庇护,免遭苦痛。”
第三季 Take My Leave of You:余浪
对比起前两季的片尾曲,这一首歌平淡得就如清水一般。原本诡秘深沉的基调变成轻柔哀怨,简单而清细得像是梦呓的歌声随着相同的伴奏反复响起而娓娓吟来,不再像第一首那般充满吊诡气息,也不再像第二首那样演绎渴求的厚积薄发。潮起潮涌,浪消浪退,留下砂砾和贝壳,乐声就如一场轰烈的事故留下的后遗症,若有若无,却如影随形。
第三季的悬疑线已经和感情线形成半平行的状态,主要的关联便是Beth如何在帮助Trish的同时慢慢从自己的伤痛中走出来。Danny的死像是一个隐形却又自带氛围的幕布,任人演尽喜怒哀乐都跳不出它的命题。Mark在杂陈的情绪当中苦苦挣扎,从寻思着与Beth复合,私面Joe,自杀未遂,到最后远走他方,这是最后而又最好的结局吗?无人可知。命运强迫我们学会结痂,可命运没教我们如何忍住不撕开它。揭开旧伤,看着新皮慢慢渗出血迹,我们才知道,痛觉的回忆,崭新如昨。
“我看着你双眼的深邃之处,我是否真的能够,离开你。”
——————
这部剧也有不少长季剧共同的缺点:某些非主角人物作用不明(第三季的Nigel就酱油一集还只是踢个球也是奇怪,第一季的男记者到了第二季戏份也变得有点多余),人物的更换或消失缺少下落交待指向,第三季的案件开始脱离原故事核心;等等。但是瑕不掩瑜,整部剧的细节描写,取景构图,配乐都十分到位,而对于剧情,最大的亮点便在于,即便是在悬疑背后的真相显露出来之后,我们对生活“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发问并不会就因此消失。谜团背后的笑与泪,血与肉,比谜团本身更值得关注。
——————
Olafur 我爱你。Arnor 我爱你。
《小镇疑云 第三季》观后感(九):一个流水账三季回顾
因为剧透严重而且是对三季的整体回顾,所以把这篇放到第三季下面。这是我在瓣上的首篇剧评,欢迎大家指正+讨论(鞠躬
开始补这部剧是因为最近突然迷上DTT(莎剧过于惊艳)而又没勇气补历史过于悠久的Doctor Who。找资源的时候纯靠运气,也不知道分英版美版,因此观剧顺序十分奇怪:美版(只有第一季)→英版第三季→英版第二季→英版第一季。下面先比较两版第一季,再讲二、三季。
也许是“悬疑剧”的定位有误导性,英版第一季总被人诟病破案线索太明显、观众在前两集就知道凶手是谁还得看着主角干着急;已经有太多人对此做过精彩的辩护:《小镇疑云》更像是人性剧,把Danny之死块石头扔进Broadchurch这个小池塘,看会激起什么波澜。不过我猜想可能美版的编剧也和多数观众有同感,因此对英版的故事线做了一些调整,故事线更加枝蔓交缠(增加大量配角戏份,比如Ellie侄子和女记者的感情戏、牧师与Danny父亲的冲突、和Danny交谈的神秘背包客-在英版里是嫌疑几乎没有的邮递员、Tom走失),也删减了Joe Miller很多暴露马脚的镜头来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但英版里其它角色之间保有的温情建立在Joe Miller这个角色的邪恶上。英版Danny的死因是窒息,美版是钝器击伤,前者是激情杀人、后者是意外,而且英版里Joe一直在有意误导小镇居民和两个警探(散播Jack不为人知的过去等等),美版里则少有动作、几乎是听天由命的态度。英版Joe多少有些狡诈(估计是为第二季法庭plead not guilty埋伏笔),美版Joe则单纯是个悲惨的人。因为我奇怪的观剧顺序(美版第一季→英版第三季→英版第二季→英版第一季),在看英版第二季时多少有点同情Joe,觉得虽然有罪但量刑可以轻一些,但看完英版第一季就彻底觉得Joe plead not guilty可恨了。美版的处理方式更有反思性,不让罪犯显得比普通人更坏,但英版塑造这样一个坏人做靶子意味着观众能安心地去爱其它角色,不至于为自己对Joe的同情感到纠结。
接下来谈主角。本剧最悲惨角色是探长无疑,前妻出轨弄丢关键物证他为了女儿给前妻背锅、有心脏病还整天超负荷运转来赎罪,但第一季结尾悲惨程度被Ellie超越。这里有一个小点:英版探长不吃炸鱼薯条(No fish and chips? What a scot are you?)是心脏原因,美版探长挑剔墨西哥卷饼里的豆子就是单纯挑食了(seriously this is a tortillas and you don't like beans?)。因为两版探长剩下的区别也就在于名字了(DTT和编剧偷懒啊),所以角色表现就很依赖于和Ellie Miller的互动。美版DS Miller (Anna Gunn)的气质很飒我很喜欢,可惜剧本原因,她和探长互动太严肃太正式,感觉两个人都苦大仇深,被生活捏住后颈皮(?),没有英版里的互相吐槽,化学反应更是难觅踪迹。可说回来,英版Olivia Colman演的总是fuss around的Ellie虽然和探长互动可爱,但多少显得有点不专业(Olivia演技超棒,锅给编剧),不是美版两人势均力敌那种感觉,真的是经验丰富的城市探长vs毫无经验的乡村警探;第二季虽然Ellie办案水平明显提升、很多关键线索都归功于她,但感觉还是探长在主导,到第三季才真的并驾齐驱。不过Ellie这个角色很好的地方在于她有作为母亲的身份,这对于要女主角做花瓶或卖感情戏的剧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季各种角色冲突最激烈,相应狗血程度也最高,虽然事先看第三季知道Joe被判无罪,但法庭上各种情节还是看得我一愣一愣的。第一季结尾探长违规让Ellie和Joe见面、Ellie丧失理智殴打Joe,大家看到这段就知道要出事,果真开庭之后这一节就使得最关键的口供作废(在这段大家应该多少有点责怪Ellie冲动,但不忍心像Danny母亲那样怨她)。但Joe的律师指控Ellie和探长有私情,这操作我真的震惊(第二季确实有cp感,但绝对是platonic/最佳搭档那种),怕不是编剧受了同人启发(受了启发还不发真糖,气人)。但最值得吐槽的是法庭辩论,说好的唇枪舌战在哪里,铺垫了好多显得Charlotte Rampling演的Jocelyn Knight超厉害(确实帅),可证据墙真的不堪一击啊,如果我是jury我可能也判断not guilty(毕竟举证责任在警方而且无法证明有罪即无罪)。不过虽然对陪审团的攻击miss了,对法律系统的批判还比较有效(无辜者和有罪者都一同受折磨、Joe的律师Sharon Bishop的儿子在狱中被霸凌etc.)。
估计编剧也知道法庭这部分不太行,所以把探长背锅的旧案翻出来了。美版称为Rosemont,英版是Sandbrook。这个案子足够复杂但特别压抑,父亲误杀侄女导致女儿被牵连、妻子不得不协助丈夫藏尸和杀死信任自己的隔壁女孩、丈夫在爱人死后被迫杀死她的表妹。Ellie和探长一起破这个案子的时候显得能力强多了,两个人相互扶持也很动人(comradeship戳我)。我最喜欢的镜头是探长回忆自己把受害的小女孩从河里捞上来,躺在草地上,水流顺着衣袖裤腿向外迸溅流淌,堪称三季运镜巅峰。这里探长前妻Tess回归,不知道什么缘故我觉得这个角色的神情总有点自鸣得意always smiling smugly,不过她的好处在于给Ellie/Hardy制造cp感,审讯Claire之前Hardy那句I need Miller!简直是大糖块。
第三季几乎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受社会运动影响讲了一个强奸案,涉及监视/stalking和其它对女性的伤害;两个主角的应对方式简直是社会范本。这季Ellie和探长超级默契,而且我觉得这一季中Ellie对受害者的关心理解才是表现这个角色同理心的正确打开方式,第一季那种自来熟多少有点像居委会大妈(仍旧是Olivia很棒,锅给编剧)。非常欣慰的一点是被袭击的女性Trish并没有被设定成一个纯洁无暇的天使,她的存在狠狠地打脸受害者有罪论者——无论她是什么人、强奸都是错的。这季最大的缺陷我认为在于pornography这个元素。一开始就提到Tom和同学因为看porn被学校停学一周,后面又有探长女儿Daisy被同学传播照片、小镇报纸编辑Maggie拒绝在报纸上植入软色情吸引阅读量,显得这个元素很重要,但后面又缺乏处理,显得莫名其妙。我猜测编剧可能想把porn和主线强奸案联系起来,可1. 这个联系有点草生,Ellie也说了rape is about power not sex 2. 您倒是联系啊,别随便拽个元素过来就没下文了。
不过这里再谈谈Danny一家。Danny的死像一个幽灵一样笼罩三季,Latimers(美版是Solanos)一直在挣扎着想走出来。第二季Danny母亲Beth情绪爆发非常频繁,第三季她通过加入女性互助组织把自己的伤痛化为帮助其它人的力量,有点心酸但还算暖。她和Ellie的共同点在于两人都试图摆脱Danny案的阴影,让自己不止是“死去男孩的母亲”和“恋童癖杀人凶手的妻子”,这也是为什么她们重归友谊(Trish也在努力摆脱“强奸案受害者”的身份)。Danny父亲Mark则逐渐被自责压垮,和妻女分居、追杀Joe但没成功之后尝试自杀(我当时因为没看英版一二季所以甚至还有点同情Joe,但主要还是担心Mark毁了自己),第三季结尾他开车离开小镇,让人除了叹气也无话可说。
虽然我吐槽的有点多,但《小镇疑云》绝对不失为好剧。
最后我放一个疑问,编剧在给角色取名的时候是不是有藏(非常不符合逻辑的)彩蛋?
英版探长姓氏Hardy=非常tough非常抗磨难的,美版探长Emmett Carver姓氏和Hardy一样有石头的质感,Emmett有工作狂的意味,这都make sense。但是,Alec Hardy让人想到《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作者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Thomas Hardy和Ellie Miller都是Wessex人,诱奸苔丝的少爷叫Alec d’Urberville(我对不起探长,但我好像知道为什么探长不喜欢自己名字了),Tess Henchard又是探长前妻的名字。请问编剧,您在想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