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长的一天》的影评大全
《日本最长的一天》是一部由原田真人执导,役所广司 / 本木雅弘 / 松坂桃李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最长的一天》影评(一):日本的狼子之心
典型的美化战争,从电影角度来看确实拍的不错,但是全片从开始到最后,都在美化天皇,美化战争,战争头子裕仁直接成了“关心民众,不忍苍生受苦”的和平使者,而日本的战败只是时运不济,纵使电影拍摄多么好,也掩盖不了电影罔顾史实,美化侵略的险恶用心,我以为,电影对日本人的影响与国剧抗日的夸张对国人的误导影响有过之而不及,甚至更加危险。
《日本最长的一天》影评(二):值得一看
对这个历史事件比较有兴趣。片子很不错,画面精美,时代代入感强,人物厚重真实。虽然说日本军国主义自作孽,影片有美化天皇之嫌,但是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掌握权柄的阁僚重臣与少壮军人都在以自己的立场理解这场战争,并以自己的方式做所谓对的事情,为这个国家做最后的抗争,今人唏嘘,这不就是民族维继的力量。片中日本军人的训练有素,偏执疯狂与对生死的坦然,从一个角度体现了日本民族的独特之处。
《日本最长的一天》影评(三):日本人真的有反省吗
光凭片子至少三星半到四星,役所广司和本木雅弘,山崎努的演绎撑住了场面,循序渐进的叙事节奏非常稳,一点都没脱戏,但是作为中国人看到日本这种所谓的战败反省片子,可见日本人真的没好好反省过,这些战犯可以如此优雅地告诉现代日本人那时候他们的努力,他们为国效力为国捐躯的精神。被核爆反倒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了。却没有告诉后人他们给别国造成的灾难,在别人的土地上做的那些肮脏事。所以打1星就是这原因,片子0星,看板演员们1星。总分1星。
《日本最长的一天》影评(四):今天才知道倭寇至今不承认战败的原因
今天才知道倭寇至今不承认战败的原因:他们非得战斗到家门口,被杀的片甲不留才能承认失败。天朝,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吗?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日本看不到任何赢得希望以及通过谈判获得体面失败才宣布无条件投向。太平洋失败日本失去本土防御手段、各种战略物资无法运回本土支持作战。看看苏联出兵东北关东军过半物资调回本土看出日本物资极度匮乏,日本拍摄电影、纪录片表明后期日本食品严重短缺,战争末期仅有货船不是运兵运粮食矿产。
《日本最长的一天》影评(五):奔跑的狂人的身后总有一群原本不疯狂的人在跟从
非常精彩的群戏电影,每个历史人物都不是简单的脸谱化,一帮老戏骨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一个疯狂的帝国即将覆灭时的真实景象。文官和政客们撕逼,政客们跟军人撕逼,军人内部海军和陆军撕逼,天皇说不想打了咱们投降吧,军人们说不行咱们要抵抗到底本土作战,自己想装逼而死也要拉着全国老百姓跟一起玉碎,年轻人们身为炮灰心怀国事,典型的你也配姓赵的节奏。只可惜这么一面镜子,在正在一步步走向疯狂之路的国人眼里,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癫狂面孔。阿南的陆军部办公室里有一幅字:狂人在前面跑,身后永远会有一群原本不疯狂的人在跟从。
《日本最长的一天》影评(六):每一个读不懂日本的都该看这部片子。
俞天任写过一本《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麦克阿瑟这么看当时的日本的:“一个国家和国民,像终战时的日本人这样彻底屈服在历史上是没有前例的。日本人所经历的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败北,武装兵力的毁灭,产业基地的丧失,也不仅仅是国土被外国军人的刺刀所占领,而是几个世纪以来被日本人以为不灭而坚守着的日本式生存方式,因为这次的战败而连根拔去了。 ”
经过战争的涅槃,看看今天日本的成就,难道就没有中国人好奇日本是怎样的民族吗?
看过此片,你就会明白,原来日本人从人神天皇到普通百姓的素质决定了这是一个令人尊重民族。
《日本最长的一天》影评(七):珠玉在前,邯郸学步
其实就是一帮老顽固的终结。为了一个过去日本帝国的大梦,打鸡血一样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不管是二战以后恢复经济,还是重新搞社会救助,都有一种精神失落的感觉,旗帜已经烧掉了。他们是行尸走肉。
老版本我也看过,不像这一版那么直接的描写天皇,还有他热爱的生物学知识。老版本就是讲暗杀的,而新版却简洁得多,连人物介绍都没有很充分。
阿南由役所广司来主演,真是难为他了。紧接着第12分钟的小汽车驶过,飞起片片樱花,那简直太美了,让我们想起世间万物都是过眼云烟。阿南塑造得更亲切。很多谈判的镜头也只是对老版本的复习而已。没有那种紧张的氛围。这是最失败的。
也就是个按部就班的。没啥想法。
《日本最长的一天》影评(八):军国主义未死,和平民众警惕
所谓反战电影,实际在美化军国主义者,阿南惟几的扮演者 役所広司很帅,但去百度了阿南惟几的照片大失所望。渲染了年轻的陆军部军官的爱国热情和守土决心,深刻描绘了陆军大臣 阿南惟几,首相 铃木贯太郎,书记官 迫水久常为了大局忍辱负重,艰难做出投降决定。看不出有什么歉意,顶多是褒奖了一下昭和天皇不愿战争伤及平民的态度,也谈不上反思战争。只是说我们打不过美国,苏联又宣战了,迫不得已,为了避免本土决战断送日本将来,所以做出了投降的决定。至于为什么发动战争,以及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和避免一概欠奉。画面四星,老爷车驶过樱花道扬起粉色落英缤纷的镜头很美。价值观零分,说是军国主义招魂片可能有点夸大,但拿这片子纪念终战七十周年,既有辱同盟国军先烈,亦缺乏对日本自己和受侵略国家人民的尊重。
《日本最长的一天》影评(九):披着糖衣的不折不扣的日本军国主义右翼炮弹电影!
看电影名字和简介本以为是一部日本对战争反思自我的电影,结果一看却是一部借反思之名渲染军国主义精神的电影,为了让电影看似中立不惜贬斥东条英机,而且还高举为国为民的大义旗帜,其实更多的是在讲述拥有“日本战神精神”的士兵在这场投降中受了多少屈辱,甚至把两次原子弹的爆炸的惨象都草草带过,写的好像这些士兵把这些痛苦全都承受了,把“不屈”的士兵描写的大义凛然,把追求和平的人描写的苟且偷生,把侵犯他国领土说成荣耀,把别国的反抗回击说成无耻,影片里面描写日本狂热军人的镜头太多,而且描写得都太他么壮烈!大有渲染军国主义英雄气质的嫌疑!影片虽然一直在说日本高层虚心投降,但是总感觉有一个声音撕裂屏幕扑面而来:我们投降只是一时的无奈,我们还会再回来的!总之这是一部披着糖衣的不折不扣的日本右翼炮弹电影!需要我们警惕!
《日本最长的一天》影评(十):灭亡之前 必有疯狂
日本纪念“终战”70周年的“献礼”片。不只是投降广播前的一天,是从东京大轰炸到广岛核爆到苏联参战越来越难熬的每一天,日本军政高层和昭和在战争结束前的纠结、挣扎、斗争和断腕式决然。那种可以认输、但不认错的历史观,那种可以鞠躬、但不低头的气势,那种维护信念的决心令人震撼,有助于深刻理解日本的民族性、侵略性、战斗力,理解天皇在战争中的角色和作用(他在片中基本都穿着军服)。能拍出这样题材的电影,本身代表了一股很可怕的力量。以东条为代表的日军的嗜血成性,“两千万人的特攻队”,以及年轻军官在投降前的政变,果然是灭亡之前必有疯狂。这么多出场人物,不打字幕真是不容易理得清。主线与副线、大人物和小角色的穿插控制极佳,成功地塑造出多个形象,叙事张力十足,只是结尾仓促了一些(实际上是对48年前旧作的翻拍,好像最大的细节更改只是将他们认为的战争开始时间由1941年调整到了19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