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再捅家长这层“窗户纸”。。。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再捅家长这层“窗户纸”。。。

2020-09-03 09:46:20 作者:钱儿爸 来源:Michael钱儿频道 阅读:载入中…

再捅家长这层“窗户纸”。。。

  钱儿爸

  大家好,我是钱儿爸。今天的文章是我写的,我也录了音。

  前阵子,收到一位朋友的留言,让我挺有感触的,其中说到:“近期来,发现孩子变了,很会拿捏我的心思,昨天晚上发现孩子在app里偷偷听钱儿爸的文章,一直听到快12点。在交流育儿观念时候父母也会把一些无助无奈说出来,这正是我们脆弱一面。发现孩子一直在听钱儿爸的文章,这让我感觉越发无助和惶恐,才岁的孩子轻而易举掌握大人想法动机,这等于教他如何和大人打里战呀。所以联系您,是想建议一下,能不能改善一下app,把大人交流的平台和孩子听故事的平台分开。”

  这位朋友焦虑担心,我特别理解,我时想,我该写一篇文章,跟这位朋友或者有这种想法的朋友交换一下看法,也希望能最大限度安抚这位朋友的情绪,之所以没有动笔,是因为想说的话非常多,涉及层面更多,而且是齐齐涌上心头那种,但同时我希望尊重不同庭和孩子的个体差异我不希望这位朋友觉得我是在以我的想法和经验说服她。

  我更希望能尝试跟这位朋友一起捅捅窗户试试,很多事情,我感觉都适用这个理论,其实我们面前的是一层窗户纸,只是你隔着不到里面的情况,之所以不捅,有时是没想到,有时是不想刻意回避,但是一旦你放弃纠结,横竖捅开了,你的心也许豁然开朗

  在捅窗户纸之前,我想再跟大家分享一条留言,也是这两天刚收到的,留言的是个孩子,他说,“钱儿爸,十分感谢您的文章,陪我度过了初中三年,我觉得您的文章不只是家长看了会受益匪浅,我们做小孩的看了,也会想以同样的方式报答父母的,会发现父母的爱,其实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感谢您。”

  这两条留言,一条出自家长,一条出自孩子,说的其实是一件事,站的立场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比较耐人寻味,大家可以先琢磨琢磨。

  下面怎么捅窗户纸,我想先现身说法吧,讲一个我自己的小例子看起来跟这个话题无关,其实核心一样的。

  当年刚留校当老师的时候,在传媒大学播音系这样的地方,要给孩子们上课,对年轻老师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孩子们觉得,我百里挑一进来的,你老师也应当是百里挑一的,所以我在接一个新班级专业课的时候,是很纠结的,因为首先想的是能不能震住这些优秀的孩子们,能不能让他们服我,服我的专业,服我所讲,虽然我对自己的专业和能力比较自,但是也仍然私底下尝试着学,学那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应当有的,在学生面前,从外形到说话的样态。。。

  我跟大家说结果吧,第一节课很失败,虽然是教大学生,但我觉得我确实吓着孩子们了,当然他们也吓得我不轻,原因在于我几乎所有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我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上,而是时刻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面部表情,揣踱着他们对我这个年轻老师的看法,他们是否足够尊重我,是否信服我,我浑身紧绷着,眉头紧皱着,说话冷冰冰,硬邦邦的,这节课,我孩子们都是熬下来的,下课的时候,我明显感觉我跟孩子们都松了口气。。。

  我是个极爱反思,或者说希望做每件事能找寻到真实意义所在的人,所以我十分痛恨自己,因为这样上课实在是太糟糕了,不仅对孩子们,对我自己也没有丝毫意义,我一分钟也不能忍。

  所以,我决定自己给自己捅窗户纸,第二节课,我干了件事,我给孩子们讲了我的学习经历,我对专业的理解,我的自信,甚至自负,我的困惑,纠结,甚至软弱,以及我上一节课那个古怪样子的原因,和盘托出,没有保留,最后我要求孩子们,只要是我的课,他们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或者对我讲述的有异议,可以随时打断我,大胆说出他们的看法,我们一起来探讨,如果你们在专业上的表现手法和方式,能够让大家信服,让我信服,我会举双手赞成,并且以此为案例,来讲述和教授。

  不得不说,捅窗户纸是需要勇气的,但是,是作为一个人,要自我成长,真正需要的。

  在此之前,老师是大的,我躲在老师的壳里,战战兢兢,外强而中干,现在老师变小了,我大了,老师作为一个称呼也好,一个职业也好,一个标准也好,化进了我的心里,坦坦荡荡,轻轻松松,让我能把那些年所学,非常自然又淋淋尽致的教给孩子们,不躲不闪,我以真实面目和真实能力示人,我就是我!

  关键是这些孩子们,他们从那一刻起,就理解他们在我面前,不必因为学生的身份而要去迁就,妥协,或者说要刻意让自己变得小,但同时,他们也绝没有变得放肆,随意,反而更加尊重他们所学的专业,也更加尊重我这个人,这个老师,因为聊得来,喜欢,真实,有收获。

  除了学习,生活中很多烦恼和困惑他们也愿意对我倾诉,师生间良好的感情和关系,延续到今天。后来我想,如果我不主动给自己捅那层窗户纸,就让第一节课那个状态延续下去,过一段时间可能也就习惯了,孩子们也习惯了,就是我们一方在装老师,一方在装学生,双方从没有真正敞开心扉交流过罢了。我很庆幸,我没有成为我心中讨厌的老师的样子。

  我现身说法的这个例子,不知大家能否理解,其实作家长也一样,我一直说,孩子们是很敏感的,除了少比我们在这世上活了几十年之外,他们内心中对亲情,友情,甚至爱情的领悟力,比我们成人还要敏锐,只不过有些家长不承认罢了,那恰恰说明咱们日常跟孩子的交流少了,留意孩子少了,或许有些许轻视孩子们了,所以才会焦虑,担心,其实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是我们还没有看透“家长”二字,被这个称呼架住了,我们不得不很大程度上把自己隐藏起来。

  也许我们总在想,家长的权威地位靠什么来维系,大人的软弱和负面又如何完美的掩饰,我们跟孩子斗法,找各种方法,应对孩子的问题,是为了对付孩子,让孩子服服帖帖,对我们既尊重又害怕,觉得我们深不可测吗,我觉得不是,恰恰相反,我写的文章,如果孩子爱看,爱听,我觉得很好,因为早帮孩子捅破这层窗户纸,打破成人的神秘感,会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一个真实的人的样子,会让孩子照见我们彼此的心,理解大人跟孩子从来不是对立的,孩子从来不应当把我们看得无所不能,孩子也可以看到我们的无助和无奈,这不是示弱,因为事实本就如此,成人的世界更加经不起推敲,但孩子有一天终要加入进来,起码在这个小家里,这几口人里,能坦荡真实面对,是幸福。

  至于那些花样繁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我觉得真是次要的,你可以发现真正能套用到自己孩子身上的,少之又少,如果不能跟孩子达成内心的默契和理解,就是对出发点和立场的认同,那么我们和孩子就像两条平行线,很难有相交的那一刻,自然我们做什么,孩子认为都是针对他的。

  所以,我想先放下我们自己吧,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先调整好心态,不找到一个能让自己落地,踏实,信服的心理支撑,说白了就是,我在孩子面前到底是谁,首先是家长,还是首先是我自己,换句话说,不给自己捅破这层窗户纸,那么就很容易苦恼,因为我们都无法找到自己,无法决定自己的内心,如何教育孩子。

  在这篇文章最后,我还是想以这个孩子的留言作为结尾,“钱儿爸,十分感谢您的文章,陪我度过了初中三年,我觉得您的文章不只是家长看了会受益匪浅,我们做小孩的看了,也会想以同样的方式去报答父母的爱,会发现父母的爱,其实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感谢您。”

  这就是孩子,你真实,他就真实。。。

  私人

  新浪微博:不吃胡萝卜的白小白

  免费App:钱儿频道

  喜欢我们请加星标置顶吧❤

  我的新书

  更多新书

  点个“在看”,日日相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