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大王读后感精选
《煎饼大王》是一本由[美] 菲莉丝•拉•法尔热 / [美] 西摩•切瓦斯特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煎饼大王》读后感(一):生养一个孩子到底值不值?《煎饼大王》帮家长们找到答案
“女人和女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有人问道。 “区别就是有了孩子的女人,她更坚强勇敢,更懂得要什么。但没生孩子之前,我还只是个动不动耍脾气的大小姐,即使那时候我已经快三十岁了。” 或许,没有成为别人的妈之前,没人会相信,曾经连电动车都不敢骑的女子,而今却敢开着轿车在车水马龙的大路上玩起“见缝插针”的游戏。那不是因为她飚,只不过是为了赶时间而已。 谁也没想到,过去一向在工作上得过且过的女子,在有娃后,能够身兼数职,只为多赚点奶粉钱。 …… 看到上面的案例,很多人会忍不住抱怨道:“当妈真累!” 是的,当妈是真够累的。可就算累,很多人也应该发现,自从有了孩子,自己的欢乐更多了。潜能也被激发了,因此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且自己的人生也更有目标和冲劲,未来也更有奔头了。 当然,也有些人因为累,因为付出了太多时间、精力和财力,所以从生孩子还未出生那一刻,他们就已经开始计算“产出与回报”。 而“值不值”则成了投资回报率的唯一标准。 其中,听话、学习成绩好、有好工作、娶漂亮媳妇……能为自己争光,就觉得一切都值得;有主见、学习成绩不理想、工作一般、老大不小了还不结婚生子……让自己丢脸,就觉得人间不值得。 殊不知,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ta应该享受到爱与被爱,而不应该背负太多标签。 他应该有自己的主见,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而不应该为了迎合别人的无需求,放弃自我而去讨好别人。 说到拒绝做讨好型人格的人,后浪|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美国菲莉丝·拉·法尔热及西摩·切瓦斯特著作、发条鸟翻译的《煎饼大王》里的主角——亨利,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那么亨利是谁呢? 没错,他就是一个爱吃煎饼,又能做出各种美味煎饼的天才。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亨利能做出的人世间美味煎饼的消息,很快在坊间传播开来。很多食客慕名而来。 接着商人也看到了商机,便带着巨大利益来到了亨利家里。 一想到巨大的财富,亨利的爸妈眼睛都亮了。他们立刻与商人签订了协议。很快在商人的营销下,亨利成了名人。 小小年纪的他被追捧为“煎饼大王”。有了名气,掌声、鲜花、金钱、荣誉一时间蜂拥而至。 为此,亨利更忙碌了,他没有权利休息,没有时间与家人团聚,更没有机会去读书。从此以后,他的世界里只有工作和赚钱两件事。 可周围的人越热闹,亨利的内心就越孤独,越想家,越想念朋友,却对最爱的煎饼事业越来越排斥。 于是,有一天他决定放弃所有的一切,收拾行囊回家,去过平淡而快乐的生活。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亨利的父母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放弃这个赚钱赚名声的大好机会。 实际上,亨利的父母只是跟他讲明白了利害关系,然后确定亨利是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后,便尊重了他的意愿,并做好美食欢迎他回家。 坦白说,如果亨利的父母只看眼前利益的话,他们就会逼着毫无反抗能力的亨利继续赚钱,直到榨干他每一点爱好和才华。如果是这样,亨利最终只能“泯然众人矣”。 可他的父母,虽然爱钱,但他们更爱他们的儿子。他们希望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健康快乐地成长。 于是,当亨利钟爱做煎饼的时候,父母二话不说,立马上工具和材料,供他实验; 当有一天,亨利的爱好有发展成事业的时候,父母又提供机会让他去尝试新生活; 可等到有一天,亨利疲于应付商业活动,确定要放弃的时候,父母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拥抱着儿子,欢迎他回归家庭。 这个故事表面上荒诞不经,实际上告诉我们,小孩子也是一个人,他有表达想法、遵从内心的权利,而他的每个选择值都得被尊重。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做一个颐指气使的长辈,而更应该是孩子前进路上的引领者。 我们应该既要学会无条件爱自己的孩子本来的样子,又要在孩子迷茫无助的时候指点迷津,又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全力以赴。 当然父母为孩子做任何事,都应该是以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为底线的。 (如果不理解“无条件的爱”的含义,那么可以买一本《陪孩子终身成长》。) 如果大家学会了无条件爱孩子,又能够陪孩子终身成长的话,自然很快就能找到“生养一个孩子,到底值不值”的答案。
《煎饼大王》读后感(二):在成为想要的自己之前,你都在听谁的?
你们家小朋友上特长班吗?你为什么要他们上特长班呢?是孩子真正喜欢?是觉得其他人都上?还是因为你觉得他们应该上?你有带孩子探索过他们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吗?
《煎饼大王》就是个很生动的故事。作者菲莉丝•拉•法尔热(Phyllis La Farge),美国编辑,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小说家协会会员。
西摩•切瓦斯特(Se
ymour Chwast),国际著名设计大师,1954年创立著名的波什平(Pushpin)集团公司,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AIGA会员,导向了20世纪新美国视觉设计运动,他与福田繁雄(日)、冈特兰堡(德)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
一、喜欢的事可以当饭吃吗?是的。
著名的漫画大师蔡志忠,就是因为从小喜欢画画,4岁半就找到人生道路,15岁就成为职业漫画家,然后就把画漫画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煎饼大王》的故事讲的是主人公亨利.埃奇伍德早上起来想吃煎饼,可是妈妈正在煮鸡蛋,于是,他就自己做煎饼吃。后来,他喜欢煎饼到一天三餐都吃煎饼,然后做各式各样口味的煎饼给其他人吃,大家都反应煎饼味道不错。于是有个商人来家里跟爸妈谈,说亨利可以做煎饼师,开煎饼店,能够赚很多钱。后来,亨利真的跟商人走了,去开了煎饼店,出席很多重要的聚会和场合,成为了煎饼大王。
只要喜欢,肯研究动手做,就可能把喜欢的事当做职业。喜欢是前提,不然选择的职业,自己不喜欢,就会有很多的情绪和能量被浪费。很多人有工作,但活得像机器人。所以,喜欢是选择职业的前提。现在很多人也把自己喜欢的事做成了职业,比如收纳整理师,旅游体验师等等。
二、喜欢和热爱是一回事吗?
喜欢=热爱?恐怕不是。
喜欢是短暂的,热爱是长久的。喜欢的事情可能很多,也可能就喜欢三分钟。然后就转换其他的事情了。热爱呢?热爱是有无限的热情,不管做的好不好,有没有外部的奖罚,都不影响。同时,如果是热爱,就会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享受沉浸其中的过程。热爱是无条件的,是无私付出的,而喜欢不是。
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上千种材料,他不是喜欢,是热爱。如果是喜欢,会被这么多数量的实验吓到,也不会持续做这件事很多年,毕竟,没有收益不停地实验,这个是只有热爱才能做到的。
所以,判断一件事情是热爱还是喜欢就看如果没有奖励,你是不是愿意为它付出全部的精力?
煎饼大王因为做煎饼收获了很多了很多荣誉,很多赞美,但他并不快乐,所以最后放弃了。因为他不享受这个过程。
热爱的事需要付出时间长期探索实践。热爱是你长久驱动力的来源,一旦你找到自己热爱的,就不会被其他外部的噱头和所谓的潮流裹挟,会真的用心去做,不管是崎岖还是顺利,因为热爱所产生的心流是沉浸的,专注的,所以要从小学习探索自己热爱的所在。
三、选什么当职业,到底听谁的?
选择职业到底看什么?他人的评价?能挣多少钱?听起来是不是高大上?还是听从内心?
美国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小时候家里很穷,如果他早年因为能赚钱而去了海上游轮工作,可能就没有现在的世界著名高尔夫球手了。所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十分重要的。
煎饼大王虽然开了煎饼店,但是,亨利很累,没有得到心灵的滋养,做这件事不快乐,最后立煎饼大王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没有因为能赚钱,或者因为家长的权威继续做下去,而是果断选择放弃,没有太多的纠结。而现实当中,尤其是大人们,在付出一段时间后有利益有荣誉甚至有权威专家时还是会有很多的纠结。
听从内心的声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因为外界的评判、标准和干扰,才是你成为自己最重要的方法。
这本《煎饼大王》对于探索什么是对自己重要的,尤其是听从内心的声音,成为自己想要的自己是非常好的例子。同时,文末附有煎饼大王的食谱,可以照着步骤自己动手做一下。
《煎饼大王》读后感(三):勇敢地面对人生路上的选择,做个内心有勇气的小孩
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第一本散文集,19岁被清华破格录取,这样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女,曾在奇葩说分享过自己被“讨好型人格”绑架的经历:因为希望获得所有人的喜欢,所以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敢反抗任何事。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类似“讨好型人格”的人。很多时候我也是这般:极度敏感,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人,拒绝别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犯了天大的错。从不会自己去开口要求,因为担心被拒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于“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总觉得,如果自己拒绝了别人的请求,别人就会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甚至因此疏远了自己。所以,不敢拒绝,不敢流露自己情绪。
可是我们知道这样去做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学会拒绝,勇于面对人生的选择。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是我们自己,不是别人,一个人只有勇于面对自己,面对选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即便是孩子。
《煎饼大王》中的主人公——亨利•埃奇伍德,虽然年纪小小,可是他很喜欢做煎饼。他每天早餐、午餐和晚餐都做,镇上的每个人都知道他做的煎饼是最好的。名利和财富纷至沓来,亨利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中,甚至总统都向他发来了邀请函,远离家庭、朋友和学校的亨利这时候才明白煎饼不仅仅是混合面粉、鸡蛋和牛奶。
《煎饼大王》随书附赠了亨利的摊煎饼秘笈,不但可以锻炼你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你体会到成为煎饼大王的甜蜜与荣耀。
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在作诗写作方面很有天赋,很多人想要花钱买他的诗。但父亲把他的这项天赋当作获利的工具,每日让他替别人写诗赚钱不让他学习,最终方仲永从“天才”变为普通人,让人惋惜。孩子不是小大人,成长也不可能一步登天,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在我们身边也有类似“伤仲永”的孩子。出生于湖北武汉的黄艺博,曾是红极一时的“五道杠”大队长。他的父亲在社交平台上发了孩子的一张照片。照片中黄艺博系着红领巾,佩戴着五道杠队长标志,网友看到后说“太有官范了”。父亲说他一两岁便看《上下五千年》、《资治通鉴》等;两三岁看新闻联播,七岁每天读人民日报。”于是,这个喜欢历史,关注时政的孩子被网友贴上“天才少年”的称号。接着被各种荣誉围绕:全国五星雏鹰奖章、全国十佳少年提名奖、百名中国优秀好青年、首届美德少年等等。然而后续的发展是在让人扼腕,如此优秀的黄艺博,中考时分数不够,只能靠学校推荐才能上重点高中。高考成绩也不理想,只能去民办三本大学。“天才少年”最终还是“泯然众人矣”。
童年生活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价值。可孩子的童年却常常背负成人太多的期望,未出生时就提前“规划”,提前教识字、背唐诗、读英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代价就是牺牲孩子的快乐和自由。爱里附加了太多的期望,大量知识信息填鸭式的教育并不能弥补孩子情感的空白,不能代替亲子之间的自然沟通,更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这样的爱,终究是伤害。
从出生起,每个人便有独立的思想,都应该成为独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依附品,每个人应该这样告诉自己。很多家长总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回让孩子在焦虑与紧张的氛围下生活。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能会是你期望中的真正优秀的孩子吗?
即便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自己行为处事方法,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行施于孩子,也不要规定孩子成长的路线。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按他的节奏成长,胜过所有“爱”的语言和物质。
勇敢地面对人生路上的选择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个小男孩叫米格,他热爱音乐,但他的家族却禁止谈起音乐。奶奶每一次都“凶神恶煞”地出现并粗暴阻止米格接近音乐,其他家人都以“为了你好”为借口,残忍地剥夺一个孩子最初的梦想——追求音乐。为了实现梦想,他拿了已故歌神的吉他,结果意外来到亡灵世界,在这个奇幻的世界里,他遇到了已故的亲人,经历了许多奇妙的事情,最终圆了自己的梦,也打破了他们家族不能喜欢音乐的魔咒。
无论对于小孩还是大人,选择都是人生路上不可回避的。选择从来也不是单纯的,有时候势必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家人、师长、前辈、上司……
在本书里,摊煎饼小天才亨利和米格一样,做出了背弃所有人意愿的决定,唯独忠实了自己的内心。父母最终也表示支持和理解。而这样的忠于内心的选择,一定会让亨利在梦想的路上走的更远的。
三毛曾说过:“不要害怕拒绝别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因为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之中的。”
孩子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面对周围的事物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做法,成人应还给孩子说“不”的权利,管住自己的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不”字背后的隐情,做个会听孩子“话”的家长,这才是对孩子的爱。
许多家长都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却总是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也许很多孩子的梦想不切实际,甚至还有可笑,但是,请让孩子决定自己的梦想吧!因为这样他才有真正奋斗的目标,而不是为了实现爸爸、妈妈的期望而努力!
父母请多给孩子鼓励,并尊重他们的梦想,在孩子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父母正确的指引,会让孩子由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作为家长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爱,要让孩子明白,无论他选择什么,父母永远在后面支持着她们。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进步。
《煎饼大王》告诉我们: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面对人生路上的选择,做个内心有勇气的小孩。这本1971年的经典著作的再版是一个幽默的提醒,提醒我们在一心一意的追梦路上什么是最重要的。
《煎饼大王》读后感(四):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人生课题蛮横控制还是提供帮助?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做父母的最殷切的希望,每个孩子由于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其个体表现千差万别。但是,无论怎样不同,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父母,我们要发现这一闪光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很好的挖掘和开发孩子的潜能。
可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真的能做到呢?
我们会帮助孩子选择上什么样的补课班,学什么样的特长班。我们会帮助孩子选择不看电视,不玩手机。我们会帮助孩子选择对他们身体好的健康食品,远离不健康的垃圾食品。但是,我们的选择真的是孩子喜欢的吗?
今天和孩子共同阅读了一本绘本,名字叫《 煎饼大王》,讲述了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他虽然年纪小,但却很喜欢做煎饼。他每天早餐、午餐和晚餐自己做煎饼吃,还发明了不同的口味请大家吃,镇上的每个人都知道他做的煎饼是最好吃的。后来,亨利出名了,他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中,甚至总统都向他发来了邀请函,名利财富亨利全部得到了。但是他远离家庭、远离朋友、远离学校。这时,亨利才明白,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煎饼,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本书作者是菲莉丝•拉•法尔热(Phyllis La Farge),美国编辑,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小说家协会会员。绘画师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是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同时也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之一。
001 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如果孩子认准了某件事情,就放手让他去做。孩子想做的事情都是他喜欢的事情。就像 《煎饼大王》一书中主人公亨利,早上起来想吃煎饼,可是妈妈在煮鸡蛋。于是,他就自己动手做煎饼吃。因为喜欢,所以他一日三餐都吃煎饼,并尝试各种各样口味的煎饼,同时做给父母吃,请朋友、邻居们吃,并得到大家的认同。于是吸引来了商人金克尔,他与亨利父母签订合同,带着亨利走向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从此,亨利开始做煎饼师,开煎饼店,他得到了各种欢呼与欢迎,同时赚了很多钱,成为了煎饼大王。
“认准了,就去做”,讲的是判断力和行动力,要正确地判断形势与机会,一旦看准了,就要付诸行动,患得患失只能坐失良机。同样,孩子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自发的认真起来,作为家长什么都不用去督促,当他喜欢的越来越多,然后焦头烂额的去认真时,我们也要忍住,因为这样只有两种结果,第一是提升孩子的能力不再焦头烂额,第二是孩子明白孰轻孰重不再顾此失彼。这两种结果对于孩子和我们来讲,都是好事,不是吗?
因此,请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002 让孩子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我们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层面去赏识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而不是让孩子陷入被比较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真正的教育在于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伟大的人,告诉他在他的内在一直有一个伟大的自己。不论他表现得如何,他永远都是伟大的。让孩子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引导孩子了解、知道自己未来想要走的路。
就像小小年纪的亨利,他被追捧为“煎饼大王”。名利、鲜花、掌声、金钱、荣誉蜂拥而至。 但正因为这些,让亨利更忙碌了,他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与家人、朋友相聚,更没有时间上学读书。此时的亨利才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越来越想爸爸妈妈,越来越想念朋友,甚至想念上学了。于是,亨利收拾行囊,回到家中。
亨利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没有因为外界的评判和干扰阻碍自己的选择。正如汪国真诗中所说:“如果你是鱼 ,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 ,不要痴情海洋。”所以,请让孩子们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好自己的方向,阔步向前。
003 父母的角色
在孩子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做为父母的,可以支持孩子,支持他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当他的梦想我们不能认同时,细细地讲清楚事情利弊后,最终的选择权还是要交给孩子。然后,站在孩子的身后,激励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而努力。
故事来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亨利的爸爸妈妈会不同意儿子放弃这个赚钱的好机会。 实际上,亨利的爸爸只是告诉了亨利,他现在做的是什么事情,但是对最终亨利的决定并没有过多的干预,而是尊重亨利的选择,并用美食迎接亨利的回家。
作为父母,我们要用如水一般温柔的爱包围着孩子,让孩子在满满的、柔软的爱中成长,这样的孩子才能够拥有一颗果敢而强大的内心,有勇气去奋力追逐梦想。哪怕是在别人眼中不切实际的梦想,只要敢于去追逐,心中坚信,不管追逐梦想的结果如何,他们知道,身后永远站着最爱他们的父母。
共勉
给孩子直观展示事情的后果再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比强硬的说教更有用。
《煎饼大王》一书,随书附赠了亨利的摊煎饼秘笈,可以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成为煎饼大王的甜蜜与幸福哦。
《煎饼大王》读后感(五):不忘初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拒绝讨好,独立思考,掌控自己的人生
1.听话的孩子
为人父母,都更喜欢听话的孩子。显而易见,谁也不希望家里有个麻烦精,整天事事自己拿主意,做错了事情,还要父母帮着善后。
但我们似乎忘了自己的小时候,也曾是那样的,有着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习惯了听从父母的安排,而把自己的“淘气因子”所掩盖住,久而久之,这个孩子的思维,也会形成一种惰性,开始懒于做出新的尝试。
而且,“成长”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一层层蜕变的过程。听话固然重要,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更为关键。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格外重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安全的前提下,我会把选择的自由留给孩子,让他体验自己主宰人生的快乐。
随着他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增加,我会争取给他更多选择的空间。希望他不只是父母眼中听话的孩子,在听从他人意见的同时,也始终能够内心清明,靠自己的思考,做出不后悔的选择。
2.亲子阅读之《煎饼大王》
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我很早就开始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定期的,我还会给他更新书单,《煎饼大王》就是他最近尤其喜欢的一本。
在我的家中,有非常多浪花朵朵的绘本。一如既往地优秀,《煎饼大王》这部绘本, 是一个关于独立思考的故事。
由美国著名作家菲莉丝·拉·法尔热创作,由美国著名画家西摩·切瓦斯特绘制,《煎饼大王》这本书1971年就已经问世,多年来,它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
书中的主人公,亨利·埃奇伍德特别喜欢做煎饼。书中的他,有着一副憨厚的面孔,他对煎饼的爱,如痴如醉,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一日三餐都吃煎饼,却能不重样,还能保障营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亨利却做到了。
不久, 他的才华就被邻居和伙伴们所认可,大家都很喜欢吃亨利做的煎饼,和亨利一起打棒球的伙伴们,也都迷上了亨利的美食。
亨利的家,门庭若市,到最后,就连亨利的爸爸想要坐在自家的餐桌上,吃一顿家常饭,都变得很艰难。
然而,亨利很开心。他做的煎饼被他人认可,这是一件值得人骄傲的事情。
不久以后,亨利的名声越来越响,引来了大老板的注意。他吃了亨利的煎饼连连称赞,并出具了一份合同,想要把亨利的煎饼发扬光大。
亨利没想太多,就同意了。财富和名利纷至沓来,他的煎饼,甚至都走进了白宫。这是多么大的一份殊荣!
然而,亨利却越来越不快乐了。在所有人都特别看好亨利的发展的时候,亨利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亨利独立思考的结果。
3.《煎饼大王》:谁来主宰我们的人生?
在阅读这部绘本的时候,我家宝宝特别喜欢亨利哥哥憨厚的小表情。从他的面容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候,那种快乐与从容。
除此之外,他对各式各样的煎饼还出奇地感兴趣。虽然,他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读懂,但《煎饼大王》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一本好书,这是毋庸置疑的。简单故事的背后,其实有很多的人生哲理,我想到一些,写在这里。在你和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以这些点为参照,寻求自己的思考。
3-1:画风幽默,故事的反转
这部绘本,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画风幽默,很多图画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用色也很大胆,但更让人感到惊叹的,还是要属它自身的反转。
从平平无奇煎饼小天才,到商业模式很成功的煎饼大王连锁店的创始人,亨利还只是个孩子,他在这个过程,固然得到了很多,但他慢慢地,不再想要那种生活。
他想要朋友,想要见家人,想要上学。
原来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现在对于他这个煎饼大王来说,却显得特别奢侈。
在大商人金克尔与他签订的合同的那一页,那合同是那么地长,我们唯一能够看到的字,便是“但是”两个字。可想而知,如果亨利主动毁约,他会损失多少财富。
然而,他却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从自愿接受资助发展自己的煎饼事业,到事业顶尖时期,想要回到家的这么一个巨大的转变,绘本表现得很戏剧化。
亨利的人生,以后究竟会怎样,我们无从得知。他回来之后,闭关了几天。等到再出来的时候,他便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亨利了。放弃了煎饼,他想要追求自己心中当下的向往——华夫饼。
故事的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2:面对父母的建议,该何去何从
在亨利做煎饼的最初,他的爸爸妈妈是给他充分的自由的。这体现在小小年纪就会做煎饼这件事情本身。亨利能从中体会到快乐,父母也看到了孩子的成长。
但后来亨利成名的速度太快,面对利益的诱惑,亨利的父亲动摇了。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而亨利的妈妈更多的是担心,毕竟亨利还只是个孩子。
亨利从那时候起,就跟其他的小朋友,有很大的不同。他选择了走出去,让自己的煎饼事业起航。
随着名利的到来,亨利的父母享受着这种好,却忽视了孩子内心对于家人陪伴的需求。在所有人都不理解亨利的时候,只有那只狗,单纯地爱他。
当然,虽然放弃这个决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但他还是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亨利又重新成为了那个可以选择自己吃什么的小男孩儿。
我真佩服他,如此勇敢,不惧权威。
3-3:拒绝讨好型人格,勇敢做自己
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
太多讨好型的人格,是没有自己的原则的。他们的决定,都由身边人的情绪所左右,而自己的想法, 被淹没,被认为是不重要。
亨利难得地给小孩子们做出了好的榜样。在名利的诱惑面前,依然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选择做快乐的自己。
4.勇敢做自己
选择是非常需要智慧的一件事情,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习得。《煎饼大王》给我们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但我们自己的人生路,还是要自己走。
迷茫是常有的事儿,但若能看清自己的初心,内心的想法,也便自然会水落石出。哪怕有些决定,可能会违背世俗的常理,但只要不危害他人,追求自己内心的想法,永远对是最正确的事情。
很难得的是,我们只能活这一次。而这宝贵的一生将如何度过,全在我们自己,是否能够具有成就自己的勇气。
对于孩子的期待,我不希望他事事都听我的,因为我的经验也是有局限性的。当他有自己独立判断能力的时候,自己拿主意。撞撞南墙也没关系。
越摔打越坚强。勇敢做自己,快乐才会永相随。
家人是我们的精神力量的源泉,不管我们忙什么,也请别忽视最爱我们的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勇敢起来,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像《煎饼大王》亨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