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荒原蚁丘》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荒原蚁丘》读后感1000字

2022-04-11 03:31: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荒原蚁丘》读后感1000字

  《荒原蚁丘》是一本由钦努阿·阿契贝 / Chinua Achebe著作,重庆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原蚁丘》精选点评:

  ●很久没有读过翻译这么烂的书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书中部分地方看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故事平平,任何一个处于独裁政权统治下的区域,都存在着相似性。

  ●翻译差

  ●叙事技巧是早就玩坏了的,题材和思考也未见新鲜。只是地点放在了非洲。除非阿契贝的语言很美,否则这真是一本不怎么样的小说。从译本来看,估计翻译是有问题的,很多句子都莫名其妙前言不搭后语。

  ●20130522购买。不喜欢

  ●2015-05-24——》20150602,花了一周多看完,作为阿契贝最长的一部小说,感觉并不如人民公仆或者瓦解神箭好看。也许非洲元素多了,天朝的影子就小了,共鸣也弱了。但毋庸置疑是一部很不错的非洲小说。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飞云散。

  ●当时忽然想读非洲了

  ●犹如琐碎的呓语,作者似乎希望借此渲染一种嘲讽、冷峻的基调。但是翻译水平实在有限,看起来更多却像松散如前言不搭后语的散沙。

  《荒原蚁丘》读后感(一):确实是荒原

  读了几页,觉得无法继续读下去;又努力读了几页,仍旧是失望;通篇都是琐碎的流水记录,像精神病人的呓语,既没有震撼又没有感动,也没有文采。是自己没有欣赏水平?是译者的翻译不够传神?还是作家本身就是这种让我无法喜欢的风格。总之,很让人气馁的一本书。

  无奈上来看看别人的书评,才发现楼上的几乎都是为此书打广告的。

  《荒原蚁丘》读后感(二):读英文吧

  既然是英文写的 而不是尼日利亚的文字写的 那就 读英文吧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漫无边际,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缩短了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然而,这似乎也不可能······

  现在,我已经躺在床上,就在生命将要完结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就首先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就在我为国家服务的时候,我或许能因为某些意想不到的行为,改变这个世界······

  《荒原蚁丘》读后感(三):荒原蚁丘中文版PDF下载

  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可以免费下载

  http://www.100pdf.com/a/yafeiwenxue/2015/0921/3.html

  喜欢外文文学的朋友可以在www.100pdf.com搜索喜欢的书籍

  《荒原蚁丘》读后感(四):时髦的压迫

  《国家公报》的编辑伊肯在开车外出途中遇到交通堵塞,和一个出租车司机抢道。后来,当司机得知与自己抢道的人竟然是大名鼎鼎、受到低层民众普遍爱戴的伊肯先生,心下不安,去向伊肯道歉。

  在出租车司机看来,解释没有认出象伊肯这样的“被尊敬”的人物是一件非常要紧的事。而自己之所以没有认出伊肯,原因有两个:一、伊肯开的是一辆破车;二、伊肯是自己亲自开车,而没有专职司机。

  伊肯非常理解这个悖论的根源:当一个人不雇佣专车司机而过着简朴的、自己开车的生活,人们却并不会把他看成朴实的模范市民,反而会觉得他是个小气鬼。

  处于社会低层的司机们,渴望自己的领导人不要亲自开车,尤其是不要亲自开着一辆破车,而是应当坐在豪华的奔驰车里,由一个象自己一样低戝的司机来为他们服务。最好自己就那个专车的司机。

  伊肯认为,这种病态的愿望,其实就是一种对私人飞机、豪华游艇的羡幕的一种变异而已。被压迫者竟然要求压迫以一种时髦的方式来实行。一但压迫形式变得时髦,他们就不仅感觉不到压迫,反而会认为自己过上了好日子。

  《荒原蚁丘》读后感(五):一人一国一世界

  历史的天空群星闪耀,璀璨一片。然而,仍有那么几颗星的光芒格外明亮,让其他的同伴显得黯淡无光。比如,某个伟大朝代的创始者、某个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某个特殊时代的缔造者、某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者……中国有句古语:“一将功成万骨枯”,试想,这些大人物的身后站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如蚁众生呢?

  所以,透过岁月的云烟,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长城烽火台后指点江山的秦始皇脚下那些累累的白骨,还可以看到天安门城楼上挥斥方遒的毛泽东一句“知识分子下乡去”背后百万迁徙人群的黑影。某个人的一句话、一个点子、一个主意、一个决定,就瞬时改变了万万千千普通人的命运,为历史主题定下了宏大的基调和纲领。与其说,是他们被动地屈从了历史,倒不如说,是他们主动地改写了历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一言一行决定着历史的方向和人类的命运,我们看到的是权力无比强大狂妄的透射力和发散力。

  再比如,一个国家若能拥有一个明君圣主,那是民众的福祉,相反,那便是整个民族的灾难。被誉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的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钦努阿•阿契贝在他的作品《荒原蚁丘》中,通过塑造一个独裁残暴的总统,形象地说明了“一人一国一世界”的玄机和宿命。

  “政客”和“政治家”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将政治权术把玩于股掌之间,全然无视他人的利益,“公器私用”,为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不惜毁灭世界,为人行事表现出非常浓重的江湖味和流氓行径;后者则合理合情地利用其被赋予的政治使命,眼界开阔,胸襟博大,“取政于民,还政于民”,以造福本国民众乃至全人类为宏大远景和抱负。放眼人类近代史,希特勒和邓小平则是这两种政治人物的典型代表。

  在《荒原蚁丘》中,钦努阿•阿契贝虚构了一个腐败专横的卡根政府,一个暴戾独裁的总统萨姆,所以,我们应当把这部作品划归到“政治文学”的范畴。然而,这部作品又不只是表达政治的角力和争斗,作者也从不同的叙述视角,通过不同人物对某一个人、某一个事件的理解和感受,来表达人物的个性特质和事件的真实内核,把略带压抑和厚重的主题从平和、亲民的角度去阐释,充分表现出极其成熟和全面的写作技巧。

  文字的笔触略带悲伤,并没有极其锋利地控诉,却通过场景的设置、细节的刻画,冷静地展现了民主与极权的相互角力过程。作品甫一开始,便通过两个主人公克里斯托弗•奥里克与萨姆之间的一次言语和态度的正面交锋,充分展示了那种看不见硝烟的争斗——政治权力和精神力量的明争暗斗,无形的压力,像政治的权威,让读者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他故意让静默拖曳得长长的,让它成为一种对抗,就像孩子们玩的那种游戏,睁大着眼睛,比赛看谁先眨眼”,独裁者萨姆利用地位的高度,居高临下,俯视自己的这个好友,将他视作手间的玩物。作者这种形象的表述一下子将“政客”的寡情薄义刻画得入木三分,为全书定下了黑色的情感基调。“当他望着受害者紧张地聆听他所说的重要信息时,又一次暗暗地感到快乐。”这种权力欲的极端膨胀和变态心理便是一个“政治流氓”的最好写照。

  《荒原蚁丘》讲述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善待历史和权力的,必将永垂千古,否则,极权政治统治下的国家机器一定会如同荒野里的一抔沙丘,貌似很彪悍,却因为被撼动了根基,在或丑陋或光辉的人性冲击下一泻千里。

  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意义让《荒原蚁丘》和阿契贝在世界文坛永垂不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