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暗的心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黑暗的心读后感100字

2021-03-18 00:37: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暗的心读后感100字

  《黑暗的心》是一本由[英] 约瑟夫·康拉德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的心》精选点评:

  ●随着往幽暗之地行进的是对人的人性的探索 征服中存在的人性悖论 在黑暗中深埋的心 文字大师。读得很慢 即使读完之后也可以随时翻开一页继续。

  ●不可思议的杰作,黄雨石(翻译过狄更斯)的翻译也堪称极品,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正来源于此。作家特殊的经历能帮助他们写出好作品,康拉德是航海员,助他成为海洋小说大师,写出拥有强大复杂人格的库尔茨,一种抽象的人类整体。

  ●第一次阅读“海洋小说”。《黑暗的心》的航海与殖民主题,自动赋予它沉重性和现代性。对非洲陆地、丛林与河流的描写,带着神秘与夸张色彩,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其“黑暗”,而实际上黑暗的,是那片土地上人的境遇:无论是奴役者还是被奴役者,都被异化了。将相遇的文明强行划分出等级,由“开化”文明去统治“野蛮”文明,本就是对所有人的异化。很喜欢后半部分,环境描写堪称一绝,在阅读过程中,热带地区窒闷而黏稠的空气无孔不入,正如库尔茨恐怖、压抑而悲哀的目光与声音,包围着我。

  ●传奇

  ●

  ●《现代启示录》借用了这个故事吧?

  ●一旦适应了康拉德的叙述风格就毫无抗拒地进入了第一视角,野蛮和文明的对弈迅速在眼前展开。

  ●越接近kurtz 听到的关于他的故事就越接近他本人 就越黑暗 维持所谓生命意义的幻觉就越加露出它的无意义/ 前面许多个经理的生病 暗示kurtz的疾病 疾病的隐喻 整个结构的隐喻/ 两个女人的失语 和她们各自的象征 是不是也是在两个世界kurtz的折射/ 英文更加能体现出原文的颗粒感 近乎于窒息的静态 可能是因为英语的语义单位比中文的更加的细 展现的细节更加多 时间在更多的画面细节中 流动得更加的缓慢

  ●海洋小说刚果河版。不喜欢类似史诗般的描写叙事,文字不赘余,但情节单薄。一个强力的结尾可以带来多少余韵回味,可参照此篇。

  ●中译本翻译在这么短的篇幅产生一次严重歧义就是巨大问题。

  《黑暗的心》读后感(一):黑暗的心review

  颇为晦涩的一本书,时不时就会升腾起一个意象,吸引人驻足去想象,它就像刚果原野上蒸腾的热浪或者热带森林里的盘错的树枝,使人产生亦真亦幻的奇妙感觉,也使这场跋涉变得异常艰险而有趣。 其实故事极其简单,就是晚上船舶抛锚休息时,马洛给大家讲的他以前刚果之行的经历,马洛给一家倒腾象牙的贸易公司跑船,到现场发现库尔兹已经变成了当地土著的神,他不想把象牙交出去,土著也不想他离开这里,马洛还是把得病的库尔兹带走,在库尔兹病死后又去找了库尔兹的未婚妻交给她库尔兹的遗物。 这部1902年的小说,轻视故事情节而注重对人物的塑造,不知道是否有亨利詹姆斯的影响。不过在行文上有一个弊端,就是一个人在讲故事时是不会有这种塑造人的倾向的,也不会讲那么多的意象。所以这样的行文方式对一本现实主义小说的现实性是有一定的削弱的。

  《黑暗的心》读后感(二):荒原独自行

  

让我沉默于深海之中,被幽暗所笼罩,阳光碎裂在头顶的汹涌之中,而我的内心对平静敞开怀抱。

从其他书中读到这本书,让我回忆起五年前第一次在蜈支洲岛潜水的心态,那是怎样的寂静,怎样的温暖,时空丧失了意义,仿佛听见海洋深处的呼唤,如果就此死去,亦是幸福。

我想象着康拉德在非洲的日子,被巨大的沉默与黑暗所笼罩的每一天,人处于陌生的荒原之上,荒原会慢慢侵入他,无论是痴迷,还是疯狂,都是荒原所带来的意志。原始人以愚昧和神明抵御荒原的侵袭,比猛兽更可怕的即是来自荒原的呼啸声。想到这里,我意识到信仰的真正作用,并不是带来实质的利益,而是借以理解来自巨大陌生环境的语言,它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了信仰,便是将精神暴露于荒原之中,就能听见古神的低语。

无论是人类社会、原始环境,还是个人的欲望,皆可被称作“荒原”。在这个层面上,我回想库尔茨最后的遗言:“太可怕了,太可怕了。”那是一种从一个荒原抵达另一个荒原的恐惧,是一种绝望的呼唤。将原始部落的女人与人类社会的未婚妻相对照,我能从中读出库尔茨为了抵御荒原做出了什么选择,可成为荒原本身的他,除了宏大、激昂、非同凡响等绚烂的词汇所能描述的他之外,已经失去了作为人本身的灵魂。即是受人敬仰之人,并不是以人的身份存在了,他将成为象征、成为符号、成为千万人的心之所处,却唯独失去了自己。偶像也好、领袖也罢,甚至于家庭、事业,甚至于自我的理想和现实,都是在不同的荒原之上挣扎。

我个人感受,从自然的荒原之中,领略到人类之渺小,欲望之无穷尽。虽然康拉德并没有提出如何于荒原之中解放自己,但是他借由库尔茨之口发出警告: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黑暗的心》读后感(三):《黑暗的心》读书记录

  《黑暗的心》虽然不长,但是全篇读下来还是很让人费解。这部小说就像是一个大型寓言,它没有很明显的故事情节,全篇都在康拉德那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下铺展开来。

  该小说通过马洛,为我们展现了黑非洲土地上所发生的惨绝人寰的事。最吸引人的当属对库尔茨的描写。从马洛进入那片土地开始,便从各种人的口中听到有关库尔茨的“传说”,然而库尔茨却始终隐而不见,他布满全篇,却直到最后才匆匆出现,又匆匆消失。库尔茨这个人也像是一个象征,连同整个故事,都宛如故事中那经常出现的大雾,我们置身其中,却什么也看不见。

  库尔茨这个人物出场的安排,情不自禁地使自己想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两者都采用了“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手法,更何况库尔茨的声音在这本小说中还是重点描述对象。这样一种写作策略,都在最大程度上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并使读者在各种铺垫下对人物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然而人物一旦出场,往往会颠覆此种印象,因而造成更大的艺术效果。

  故事形式只是作者选择从哪方面切入讲故事,最根本的还是作者想要讲述怎样一个故事。当然,这种技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某些信息,比如,《黑暗的心》被誉为英国第一本现代主义小说,从形式上看,也是因为它讲故事的方法与之前截然不同。现实主义小说就不会像《黑暗的心》这样。现实主义小说往往有比较明显的环境、人物和情节结构,比如狄更斯的《双城记》,上述这些因素在这部小说里就得到了有条不紊的展示。但是《黑暗的心》则不同。在《黑暗的心》中,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和环境展示,全都交织在一起。我们不能将环境描写严格区分为环境描写,因为这其中还包含了人物深深的感情,就如同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黑暗的心》中,所有的文字都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这就对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无法像阅读现实主义小说那样去阅读现代主义小说,因为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清晰、有迹可循的文本,相反,我们需要自己从中寻找线索,理解文本。

  马洛乘船进入那片土地,看到了被奴役的黑人惨不忍睹的状况,还有白人的贪婪和残忍,以及荒野所遭受的侵略。这血腥的一切都促进了所谓文明的发展,但是这背后又埋藏了怎样的牺牲与代价。我们在历史书上都学过,西方国家通过三角贸易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之后便踏上了现代化进程。但是我们在历史书上并没有学过人类踏上现代化进程意味着什么。历史是需要朝前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遗留的许许多多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解决答案。我们就这样被抛入了现代社会。

  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为我们展示的正是人类刚开始现代化的情景,我们在书中也能看到,那是毫无人性、惨绝人寰以及惨不忍睹的。我不知道康拉德是不是第一个意识到现代化给人带来问题的人,但是《黑暗的心》完成于1902年,这时,两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两次世界大战还未来临,人类正处于相信自我力量的时候,康拉德却能对人类怀有深深的忧虑,确实非常不容易。1941年福克纳发表的《熊》,也在另一程度上说明了人类与荒野的分离,这究竟是好还是坏,其中也蕴含了福克纳深深的忧思。

  《黑暗的心》读后感(四):《黑暗的心》

  现代启示录 (1979)8.41979 / 美国 / 剧情 战争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马龙·白兰度 马丁·辛昨天晚上睡前读完了。因为同学推荐先去看了《现代文明启示录》,当时觉得这个电影很迷幻,包括后面一段独白:人都是一颗漂浮的稻草,没有自己的思想,倚靠到谁便成了谁(大体意思),没怎么看懂,以为这是讲关于盲目崇拜,探索人性为母本的作品,然后就买来原著《黑暗的心》来看。 这本书的讲述其实很抽象,以一个船工对刚果河及环境的回忆展开,慢慢揭开一位名叫库尔兹的人的神秘面纱。故事中环境的描述远远多于对人物的讲述,一开始看的时候,还反复看了前两三页,因为发现我看过了之后完全记不住刚刚看过了什么,但没关系,接着往下读就好。 因为读的时候写环境很多,它不像影视能直观那种神秘的黑暗,没有抓手,我读起来觉得有点干,几经读不下去,但脑中会浮现电影画面,就一直读着。 比较有感觉的几个地方: 1 库尔兹荒野的冒险之旅,最终凝结为一句"太可怕了",他对这里的所见所闻,越来越感到强烈的悔恨,力图逃脱的渴望,无能为力的厌恶、投降和憎恨,在野蛮人心中神一般的人物,其实他的同类一直做着殖民的活动,周围难以置信的环境和人类(他们只不过是疾病和黑暗的影子),这些都模糊的压抑在库尔兹的心头,他在忍耐着,悲伤而又无奈。

  2 所寻求救赎的人,不仅仅在荒野,也在城市。当"我"找到库尔兹的未婚妻时,发现她同样等待着救赎。

  黑暗的可怕,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人会为了什么而有什么样的行径,作为人又该如何去面对如此的真实。"事实上我是被一种毫无内容的恐惧,一种纯抽象的和任何明显的肉体上的危险毫无关系的恐惧给吓呆了。"

  直到昨晚入眠的时候,对于刚果河的一切我也还在回味,所以今天拿起来《火的记忆1》,结合食用会同感更多些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