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读后感1000字

2020-09-17 19: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读后感1000字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是一本由S.A.M.艾兹赫德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6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精选点评

  ●总觉得史料不实,夸大其词,更像历史哲学

  ●大而无用,空疏而无所指称。

  ●很多关于中亚在中西交流中的史实,欧洲的历史也特别细致,但对中国的理解评价有一定误差。将中国纳入全球系统意识有些过了。

  ●比较兴趣的还是1350年以后的世界和中国。现代世界的形成东西方帝国实质性交往,奠定了“全球通史”的真正开端,给人假想历史的无限冲动

  ●没有永久的霸权,英国19世纪的海上霸权也同唐王朝8世纪的辉煌一样,如过眼烟云

  ●Insightful, but pretty bald in many of its hypotheses

  ●抛弃繁杂研究属性本质

  ●作者视角宏大,不是我们这些简单学历史的所能窥探的,很多东西读的似懂非懂

  ●越来越感到自己读书囫囵吞枣

  ●独特的视角,中国在干什么的时候世界在干什么。 可惜翻译有点小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很多词语都不用常见名称,比如突厥总是翻译成土耳其,似乎不妥;喀喇昆仑竟然翻译成哈拉和林,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还有每一章后面的注释完全英文版影印过来的,里面除了书名作者之外,有些介绍性的文字整句整句的英文留着。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读后感(一):翻译的很渣

  如题……在汉代部分就有错误了,唐代宗那个已经离谱了,宋代部分中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使用“内河”一词或者直接译作河道,更符合汉语的习惯。只能说现在的翻译者学样有限了。没空一处处找错,本来就是宏观问题(视角?)也就不较真了。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读后感(二):此书网购到手

  根据网友提到的几处错误,我在书中已标记改正了。

  比如第123页,【唐太宗默许当朝宰相刘晏放弃屯田制】,

  实际应该是【唐代宗】,

  不过我更追求原作者在世界眼光中的中西比较视野的的论述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读后感(三):果然新不如旧

  此书二十多年前已有译本,即《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公元前200年-公元1976年》作者:(美)阿谢德著;任菁等译 页数:413 出版社:石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03 。独秀上有全文在线阅读,也可下载pdg版,我以为这老版译文质量比新版好的多,而且最可贵的是,正文后把注释也都全部译出来了,让人感叹二十多年前的人对待学术认真,不象现在译本书就像泡碗方便面一味图快赚钱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读后感(四):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中国上下五千年。这五千年的叙述在我们学过的课本和大多读过的书中是不完整的。无论是国人自己写的史还是洋人笔下的中国历史,或由于自我中的偏见,或由于体裁编撰的片面,总有不如意之处。 恕我才疏学浅,这个不如意就是我没有见过把中国的历史和世界史比照研究,平行叙述,深入系统研究历史上中外交流的论著。这使得我们不易了解中国在历史上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和关系,也使得我们忽视了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就有善于交往、勇于交往的民族特性,更使我们厘不清倒底中国给世界贡献过什么,世界给中国贡献过什么。

  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大学的艾兹赫德教授在这本书里基本上说明白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它倒底好在哪里。

  全书条分缕析,结构严整。 分六章,顺序为:

  世界的一部分 古代中国(前200年至400年 汉)

  世界的中心 晚古时期的中国(400年至1000年 唐宋)

  世界的中轴 中世纪的中国(1000年至1350年 宋元)

  世界的地平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国 (1350年至1650年 明)

  世界中的世界:启蒙时期的中国(1650年至1833年 清)

  现代时期的中国(1833年至1976)

  注意,其目录中的“古代”、“晚古”、“中世纪”等前缀是用西方相应时代的专业术语为参照的,并不是说我们曾经有过“中世纪”或“文艺复兴”的时代。如此编排,中外历史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在每一章(即每一个时段)下面又分为四节:即“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交往之路”,“中外交流”和“世界组织”,全面铺开世界体系中的中国画卷。

  在每一节下面再进行细分: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主要是概述中国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异同;

  “交往之路”分析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地理路径,作者将其分为中陆路(由西安往西的传统丝绸之路),南海路(泉州广州出发向南洋抵北非红海的海上丝绸之路),远南海路(泉州广州出发经印尼抵东非和马达加斯加地区)和北陆路(西安往西经哈萨克斯再向西北),并利用史料逐条进行介绍;

  “中外交流”按“人员交流”,“动植物交流”,“商品交流”,“技术交流”,“思想交流”五大内容进行集中阐述;

  “世界组织”则是一个更宏观更抽象的部分,重点研究中外交流对生态的,政治的,文化的和技术的世界组织(或译为架构)的贡献,使读者对当时的世界体系有一个基本的粗框架认识。

  如此妥贴细心、纲举目张的结构,再苛刻的读者也不会抱怨了吧。

  此外,该书纵横捭阖、跨越时空的比对和论述会使读者产生诸多启发,好不精彩。

  引用举例:

  “汉朝与罗马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起源、组织和结构方面”。在起源方面“汉朝和罗马帝国都始于公元前3世纪,都是由位于西部边缘地区、保守、思想相对落后的贵族国家,向各自文明地域的军事扩张而建立起来的。” 在组织方面,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制度,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措施,来加强精英阶层的文化团结,从而找到解决办法,只是罗马采用的是古典文化,汉朝采用的是儒家思想“。在结局方面,”都有野蛮民族的宗教的兴起,过度奢华的上层统治者导致的半壁帝国的坍塌,以及别一半帝国经过改革之后的生存“。

  在”动植物交流“方面,印度通过贵霜帝国从中国引进了桃,当时叫作”秦地特来“(Cinani),从而表明中国是原产地。印度是在贵霜帝国时期第一次知道梨的,并把它叫做”中国皇帝果“(Cinarjaputra)。相应地,中国也在这个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引进植物,如葡萄,石榴,核桃等。。。。

  珠玉俯拾皆是,书中已细列。 此外,文笔畅达,视角新颖是这本书的特点。

  还得提一下的是,此书翻译精当,真材实料。我当时买书的时候专门看了一下译者简介,一看是《卡莱尔文学史演讲集》的译者,当下定了心。当年读《卡》的时候就很佩服译者的功力,没想到这本书又碰上了。看来姜教授是非精品不译啊。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读后感(五):魔鬼在细节中

  这是一本视野极为宏大的书。虽然名为“世界历史中的中国”,实际上无异于是世界通史,只不过以关注中国为中心而已。

  标题中的“世界”,在很多情况下事实上等同于“西方”,因为书中最经常提到的、与中国并列对比、或叙述中国与之交流互动影响的隐形主角,一直是西方——主要是欧洲。作者将世界文明分为四块(这是按古代文明版图来分的):西欧亚、东亚、黑非洲、美洲;但叙述的份量相去悬殊:后两者极少提到,而提到“西欧亚”时通常只是“西欧”,提到东亚则只是“中国”。这就解释了作者为何以“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但却甚少提到中国与邻近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中东的交流影响。说到底,这是西方人写的、从西方视角出发、写给西方人看的书。

  另一个很容易遭挑战的根本问题是:本书视野和立论均极宏大(本书的某些写作方式,让我想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常常试图归纳某一原型要素),作者难免要借助大量二手资料来建构自己的理论架构,为着眼大的框架,细节之处难免失察(如序言中为证明道教是世界主义的,说“老子作为大师和信徒,曾到域外游历”,这明显是袭用《化胡经》中的讹传,即便此事为真,能表明道教有世界主义倾向么)。书中很多论断,甚至每句话,都是需要一篇论文来论证的,因而关注细节的人可能觉得其中许多细节上的观点都可以argue。

  但这些地方均不足以否认此书的价值。宏大的比较自有其价值,有些东西,离得太近反倒看不清楚,拉得很远才能在大局的层面看出差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实证主义的细节来否定本书的价值本身就是错的,因为它原本就不是实证主义的写法——某些地方倒是更像历史哲学。不可否认,它的许多观点是相当有启发的。

  译者姜智芹原也是一时之选,南京大学博士后,又是做比较文学研究的,应属合适。我此前看过她四本译著,给我的印象是:她的英文似乎比知识储备强,因为我读过的那些译作大抵文字流畅,只偶尔在一些细节之处有误,而这些错误,大抵是一时疏忽或细节失察造成的。例如《一江黑水》页201说“崇明岛……面积有曼哈顿的3/4那么大”,稍具常识就应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同书p.214“新教教堂……路德教堂”,显然这里的church是“教会”之意。又《傅满洲与陈查理》一书p.111提到“《xizang七年》讲述澳大利亚人Heinrich Harrer”,但此人其实是奥地利人。但这些说起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本书的翻译难度远甚于此前那几本,对译者的知识储备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一个人难以同时兼具这两项优长,对编辑而言较好的办法是另外再找这方面的行家看一遍——从姜智芹写译后记的2007年11月,到正式出版的2009年6月,间隔长达19个月,不知为何这个工作最后也没做好。

  以下是我过目时所看到的还值得一提的一些译误:

  .20:是一个环地中海的马赛克古城(kulturstadts):这一德文似应作“文化之城”

  .23:马可波罗沿这条路线游至兰州府,然后通过宁海府、归仕城:按,这里作者写的是Ning-hai fu,恐应系Ning-hsia fu,即宁夏府,另一处则显然是“归化城”,以字形相近而误

  .25:阿格尼恩语(Agnean):当系焉耆语,“焉耆”源于梵名Agni(“火”),即p.27末行所译的“乌夷”,西游记中称为“乌鸡国”;下文“尼亚(Niya)也当作“尼雅”,如p.100

  .32:尽管《汉书》描述了从马来半岛经孟加拉湾返回的航路,《梁书》却这样描述:“暹罗(Siam)湾很长,航船没有一只能直接穿过。”按:此处原文见《梁书》卷五四海南诸国传:“顿逊回入海中千余里,涨海无崖岸,船舶未曾得径过也。”奇怪的是,本页第二段所引《梁书》的句子却译出了原文,而这两处原文本出自同一处

  .39:印度通过贵霜帝国从中国引进了桃,当时叫作“秦地特来”(Cinani):“特”当作“持”

  .62:公元370年消亡的古普塔斯王朝(Guptas)……哈尔沙(Harsha):笈多王朝、戒日王

  .69:大贵格利(Gregory the Great):伟大的格里高利,即第一位教皇;同页下文的欧迈亚德(Omayyads),伍麦叶或倭马亚,p.83“欧迈亚德使团”同改

  .69:中国避免了更严重、更经常性的军队迁移(Völkerwanderungen):部族迁移

  .73:哈劳恩(Haroun al-Rashid),即阿拉伯帝国著名的哈里发诃论·拉施德,p.83:作“哈伦•拉希德(Harun al-Rashid)国王”

  .75:乔拉斯(Cholas)在泰米尔纳德的海上霸权:当作“注辇”或“朱罗”

  .78:在唐朝,有江苏商船……载重量600吨,在长江下游运行:当即唐贞观时俞大娘所造的载重万石的海船,“江苏”是清朝才有的地名,似不宜用在此

  .81:……曾经作为西土耳其、室点密叶护的特使,于公元567年晋见过查士丁二世:按当作“西突厥”、“查士丁尼”,又此句的译文会令人误解主语是“安禄山”,而安禄山是不可能晋见查士丁尼二世的,因为晚了近两百年,故原文这里的主语应指“粟特人的领袖”。又p.364:和巴尔喀什湖东边的土西线(Turksib)接轨,下译注:“土西线,指从土耳其到西伯利亚的铁路”,此处均指中亚原属苏联的突厥斯坦而非土耳其;p.376“去往土耳其斯坦”也当作“突厥斯坦”

  .83:在波斯,考斯罗一世(Chosroes I):库思老;p.111作“科斯罗埃斯二世(Chosroes II)卑路斯(Parwiz)”当同改

  .83:西安碑文的伊苏(耶稣),是一位从巴尔克(Balkh)来的景教徒:景教碑文中称耶稣为“移鼠”

  .89:由于俄罗斯的竞争(瓦兰吉人[Varangians]是另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社区,而且好斗):瓦良格人

  .91:巴巴利阿(Barbaria)、兹济姆(Zingium)……兹济姆和阿扎尼亚、坦桑尼亚、桑吉巴尔岛拥有同一个词根Zanj:按当作柏柏尔人地区、层期或僧祇,下页“最富庶的辛吉(Zanj)海岸”同改

  .94:塔拉斯河(Talas River):怛逻斯之战

  .94:毗奈耶(vinaya)专家法显:vinaya指“戒律”

  .94:还有一些不太知名的人物,比如画师范书和刘竹,织工岳环和吕丽:据杜环《经行记》原文是:“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阝睘、吕礼”。书末的译后记中,译者举例说“刘竹”这样的名字是自己大胆假设后小心求证出来的,然而有理由怀疑她是否一一小心求证过,至少,用“刘竹”作为例子看来是失策的

  .95:从石国(Tashkent)来的舞女安妮……从石国(Chach)来的舞蹈者:此处Tashkent不妨译为“塔什干”

  .96:哥舒翰是位将军,土耳其人……土耳其血统:均当作“突厥”

  .101:义净曾去过印度,他这样说道:“在中国,现在大多人都是生吃鱼肉和青菜。印度人不是这样,所有蔬菜都要炒熟,再配上植物油、澄清的黄油、油和各种香料食用。”按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的原文是:“东夏时人,鱼菜多并生食,此乃西国咸悉不食。凡是菜茹,皆须烂煮,加阿魏、苏油及诸油和,然后方吃啖。”

  .106:在浩罕国(Kokand)附近的皮安第吉肯(Pyandjikent):片治肯特

  .111:《帝王本纪》(Shahnameh),p.203作“《列王纪》(Shahnameh)”,是

  .116:斯拉夫——波斯最大的港口:前文均作“西拉夫”,但Shiraf通译为“尸罗夫”

  .123:唐太宗默许当朝宰相刘晏放弃屯田制:唐代宗

  .151:《诸蕃志》其作者赵汝括:按赵汝适

  .157:蒙古征服者……放逐到卡拉昆仑(Karakorum):哈尔和林;p.437提到“哈拉和林(Karakorum)公路为中国干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提供了可能性”,这里倒是当译为“喀喇昆仑”

  .158:有一个人,名叫阿马德(Ahmad),是忽必烈汗时期非常不受欢迎的户部尚书。另一个人,名叫赛义德(Said Ajall Shams al-Din),可能是一个布哈拉人,做了云南的总督:按前者是阿合马,后者是赛典赤•赡思丁,官居云南行省平章政事

  .159:公元1239年蒙哥在巴都指挥的泛乌尔斯(Ulus)西征战役:按:拔都、诸兀鲁思,这次战役是蒙古各帐均选拔长子率队出征(拔都、蒙哥分别是术赤、拖雷之长子),史称“长子西征”

  .172:《南州异物志》记载:“边远地区的人们(南山以远,比如广东、东京)根据船的大小有时装备上4个船帆,从船头到船尾一字排开。”按原文:“外徼人随舟大小作四帆或三帆,前后沓载之,张帆取风气而无高危之虑,故行不避迅风激波安而能疾也。”括弧中的字是作者加的注,所谓“南山”恐应指南岭

  .179:来亨(Leghorn):里窝那

  .179:成吉思汗家法(yasa):札撒,札撒并不只是“家法”

  .187:阿尔米斯尔(al-Misr,也称米苏,埃及):密昔儿,也作“迷思耳”;本页下文“卡那里斯岛(Canaries)”,当作“加那利群岛”

  .196:其辅政是拉加(Raja Todar Mall):p.211作“托达•马尔(Todar Mal)”,是,Raja非名字,而是贵族称号,罗阇

  .202:鼓励阿基斯人,也就是红色卫兵:似系Qizilbash,波斯的红头军

  .218:莱加斯皮(Legazpi):黎牙实比,今菲律宾有城市以他命名,亦作“黎牙实比”

  .220:朗姆王国(奥斯曼帝国)每四年要派使节晋见明朝皇帝:明时作“鲁迷”,即罗姆苏丹国

  .220:蒙哥里斯坦(Moghulistan):蒙兀儿斯坦

  .224:出现了一些游牧国家:有诺葛亥斯(Noghais):诺盖人

  .229:返回果阿邦(Goa)和好望角的航线安全可靠:果阿当时是葡萄牙殖民地,并非一“邦”

  .230:译者注:出岛:此岛位于长崎港内,面积不到3英亩,约12平方英里:按数字有误,3英亩仅12,000平方米,而12平方英里则超过3000万平方米

  .235:16世纪初期,文莱……在阿琴(Achin)……班塔姆(Bantam):浡泥、亚齐、万丹

  .237:树薯:木薯

  .248:卡斯文(Kasvin):当系加兹温

  .250:在麦恩茨(Mainz):美因茨

  .255:对加伦(Galen)和亚维其纳(Avicenna)的古典医学:盖伦、阿维森纳

  .264:开罗的阿札尔大学:Azhar通译为“爱资哈尔大学”

  .264-265:宗喀巴1357年出生于青海南部的安多村:安多并非村庄,而是极为广阔的地区,p.265下文的“噶当殿”当系“噶当派”,“西康(Kham)”当作“康区”,“扎雅•潘底塔”应作“咱雅•班第达”

  .266:卡尔墨克人(Kalmuks)部落:当作“卡尔梅克”,同页下文“库库诺尔(Koko nor)”即青海

  .298:……派使者带着四匹良种骏马来到北京……这一切都被卡斯第里欧尼(Castiglione)用统计表的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按Castiglione即郎世宁(p.318就正确地译为“郎世宁”),“统计表”不知是否系“速写”(sketch)之误

  .304:这些中国物品是布克海利奥特(Bukhariot)和准噶尔商人:Bukhariot即布哈拉人;p.395:甘肃游方的伯克哈兰(Bokharan)托钵僧人,此处也指“布哈拉的”

  .309:窝龙人(Walloon):通译“瓦隆人”

  .312:在黑龙江平原,哥萨克人试图控制当地的部族,与“尼康地区”的“布戈托斯基(bogdoiskii)沙皇”有了接触,后来起了摩擦。哥萨克人当时不清楚这就是满洲的统治者:按“尼康地区”应指“汉人地区”,满人称汉人为“尼堪”,p.313亦提到“尼康地区就是中国的满洲”;而“布戈托斯基(bogdoiskii)沙皇”应作“博格达汗”,是东北少数民族对满清皇帝的称呼,故下文称“这就是满洲的统治者”

  .312:这些代表团都是经鄂毕湾(Ob)、伊尔提什(Irtish)、莫斯科到达北京的:当作“鄂毕河”、“额尔齐斯河”(p.380同改),按说不应经过莫斯科,不详何解

  .315:译注:赤崁城:荷兰人兴建完成时称为“普洛文希亚城”:普罗文遮城

  .319:在湖北、四川交界的山岭山……方县:按即今湖北房县

  .321:“公行”商人康西卡(Consequa):这位大商人的中文名是潘长耀,有些文献译作“昆水官”

  .327:19世纪回民“班赛叛乱”(Panthay rebellion):前文(如p.158)写作“潘塞”

  .340:贵族泊拉纳斯(P’o-lha-nas):颇罗鼐

  .340:[清帝]只承认库伦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西|藏的活佛:非常奇怪,应是外蒙

  .362:谋克敦(Mukden),下译注:满文,今沈阳:按通译“木克屯”,亦可作奉天

  .362:1867年4月,《华北先驱报》刊登了……:按The North China Herald通常译为《北华捷报》

  .371:南阳兄弟公司的钱玉乾那样的商人:按当作“南洋兄弟”,Chien Yu-chien则是简玉阶

  .376:阿勒特沙(Altishahr)的叛乱:Altishahr意为“六城”

  .376:从归化经包头、阿拉善(Alashan)和依特金格尔(Etzin Gol),直接抵达巴里坤和库城:按此处所叙即居延道,所经的Etzin Gol应系额济纳河,而“库城”当是古城,即今奇台县

  .380:兰州到巴尔喀什的中苏铁路……从阿克斗卡(Aktogai)到沁河(Ching-ho)段1958年竣工,中国境内的宝鸡到沁河段直到1965年才完工:按沁河在山西境内,与此处所叙了不相干,这里Ching-ho是邻近当时中苏边境的精河县

  .380:楚古恰克(Chuguchak):应作“楚呼楚”

  .381:考芮木(kauri wood):贝壳杉

  .389:佩特拉帕夫洛夫斯克(Petrapavlovsk):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俄堪察加半岛的港口城市

  .390:亚瑟港(Port Arthur):按即旅顺港,同页上文提到的“在朝鲜占领哈密尔顿港(Port of Hamilton)”即巨文岛

  .392:怀特兄弟(Wright brothers)才刚刚试飞成功:一般作“莱特兄弟”

  .399:匣剌罕蒙古(Qalqa Mongolia)、库城和乌尔嘎(Urga):喀尔喀蒙古、古城、库伦

  .401:刚果独立后的第一任统治者卡斯甫卜(Kasuvubu):卡萨武布

  .422:8世纪中叶的唐朝帝国(Weltreich):Weltreich是德语“世界帝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