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者,有三戒
要想有所得,就要有所戒。
1
戒懒得勤
这里的懒,并非指什么事都不做。恰恰相反,很多“懒”都藏在“忙”的表象之下。一边看起来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又总是一事无成的人,并不少见。
道理也很简单,但凡有点上进心,谁都不会愿意承认自己懒,但这种惰性,却会以种种方式表现在他们的行动中。
如做事爱拖延,容易半途而废,又或是爱标榜佛系,凡事总想着差不多就好等等,这些,本质上都是一种逃避行为,是下意识中在偷懒,不想面对困难。
而当一个人真正渴望改变,就不会给自己找借口。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知道该如何从根源上先做到自我警惕,杜绝侥幸心理。
陶渊明有句名言: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大意是,勤奋的人就像春天刚发芽的幼苗,平时看起来没有变化,但其实每天都在成长;而懒惰怠慢者,就像是磨刀的石头,虽然看不出损耗,实则每天都在亏损变薄。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等有一天,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更大的难题,让你在日渐消沉中丧失掉对未来的斗志和信心。
别让你的努力只是三分钟热度,更不要让它成为一种自我感动,而是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一勤天下无难事。以勤治惰,你就一定能在日日精进中变得更优秀。
2
戒骄得稳
一位写作培训老师,曾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一个规律:越是有写作才华的人,越容易半途而废,反倒那些原本看起来天分一般的学生,却能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分析原因,就不难发现,前者往往都是输在了骄傲自满上。因为天分或许可以决定一个人成长的起点,但最后决定成长上限的却是态度。
人在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最厉害?
这种时候,如果定力不足,就很容易开始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真的已经足够优秀了。殊不知,无论做什么,最忌讳的,就是太骄傲。
满招损,骄必败。人一旦开始自视过高,就会陷入盲目自信的认知中,变得夜郎自大,固步自封。
真正的自信,只能来自于对自我的正视。只有认得清自己的长处,也意识得到自己的不足,随时保持开放谦逊的心态,才能实现新的突破,从而拥有一个不断向上的人生。
作家纳博科夫说过样一句话:我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通晓,故我应该谦虚。这一点足以令我感到自豪。
他们见过更宽阔的天地,领略过更广博的学识,内心沉稳而富足,对自己的人生也有笃定的目标和方向,自然不需要再去刻意张扬什么。
要记得,生活处处皆赛场,学习任何一项知识或技能,都如同参加一场比赛,跑赢开头不算本事,能跑到最后的,才算真功夫。
戒掉骄傲,让自己稳步向前。你有多优秀,总有一天,时间会给你答案。
3
戒躁得缓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想做一件事,也下定决心立了flag,可到头来,却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了了之。
认识一位朋友,今年夏天立志要减肥,而且开始的时候也都表现得很有干劲,买了跑步装备,办了健身卡,还认真学了做减脂餐。但只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她就耐不住性子了,天天抱怨体重减得太慢。
前不久,越减越泄气的她,又放开了肚子吃大餐,结果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被打回了原形。
在她看来,美食是减肥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其实不是,她最大的阻碍,是自己的浮躁情绪。
胖不是一天吃出来的,瘦也不是一天就能减下去的,总想着速成,减肥就注定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把这个道理放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也一样。小到减肥和美容,大到求职与求学,所有能让自己变好的选择,都充满了考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
可以说,实现自律的过程,其实就是抵制欲望的过程。
在这其中,总会出现各种诱惑,使你意志力发生动摇,让你无法再迈出坚定的脚步。而决定你能不能继续坚持的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让自己的心变缓变静下来。
躁则失度,急则败功。
情绪焦躁了,人就会被带着走,一点小挫折都有可能让你对自己产生怀疑,更无从谈抵御考验。
有些人之所以能做到自律自制,必然是源自于他们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有受挫感,但更有忍耐力,懂得及时放平心态,不急不躁。
请相信,等待是辛苦的,却是值得的。因为只有经历过艰辛的付出,我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满足,也才能由衷品尝到收获的幸福。
学会放下浮躁,好好沉淀自己。属于你的,都在你要去的路上。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