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又厚又黑红楼梦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又厚又黑红楼梦的读后感大全

2020-09-29 16: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又厚又黑红楼梦的读后感大全

  《又厚又黑红楼梦》是一本由王小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4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又厚又黑红楼精选点评

  ●不错

  ●这本书不算厚有点黑,但却值得一,这本书中的红已不再是众人瞩目中的空中楼阁,而是离我们的社会更近了一步,<<红楼梦>>中的一幕幕仿佛又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重演,黑暗、糜烂的红楼一梦离我们不再遥远......

  ●“标题党”。借着个吓人的标题,阐释貌合神离的“流氓言论”。穿古通今,游刃有余幽默不失其中,主要是时评。但是缺少了一点深度作幽默的书打发时间倒是不错。

  ●跳蚤

  ●内容和红楼没什么关系实则时事评论

  ●有点叛逆

  ●一个真正的坏人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一个坏人之所以是个坏人,是因为他比好人坚毅,更努力,更勤奋,无论身处何境,都不放弃自己犯罪的欲望,最终才能使犯罪目标达成。 否则,坏人也就不称其为坏人了,早就堕落成为一个平庸的好人了。 ……我居然是在学校图书馆看的这本书

  ●有些想法认同好奇作者性格

  ●依龙应台作家层次观点,其实王小山算是个好作。在微博上加关注王小山,先是津津有味看其针砭时弊,后其微博演变为不知所谓疯狂刷屏,但是依然没有拉黑,我想这是一个极好的考验一个人忍耐力方法

  ●博文

  《又厚又黑红楼梦》读后感(一):又厚又黑的现实

  红楼梦又厚又黑,但现实社会未必不是如此,只不过方式角度不同罢了。作者王小山讲着红楼梦中的事儿,也说出现实的黑事。看着对现实黑暗的批判讽刺,就有一种大块人心感觉,现实中有很多黑暗的地方,但这些是怎么造成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问题

  《又厚又黑红楼梦》读后感(二):与王小山与红楼梦有关

  自从王小山按揭了一个水泥盒子,日日努力上班,夜夜拼命还钱,一改当年街角青年性情专心过起日子来,连他的新书讨论会都无暇来杭州参加了。作为他的身前好友,我只好替他去参加《都市快报》独立书评组织读书会,顺便会见读过他的文学年,为了兄弟,虽千万人吾往矣。

  读书会在体育场晓风书屋举行,到会的都是可漂亮美眉。假如王小山在现场,桌子肯定流满了哈喇子。但我一点也不为所动,埋头吃老板娘送来的山核桃

  一位美眉发言。她说,王小山的新书《又厚又黑红楼梦》书名读起来真过瘾常言道,”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红楼梦其实又发厚又发灰又发黑,难得的是王老师厚积黑发非常发挥

  有一位美眉在王小山的新书上做了详细的批注。王书中有一处提到:为人作序,很多时候实际上是处于被迫。这个美眉批道:”是吗?不知道给你作序的和菜头是不是也这么想。“ 王小山在一篇算账的文章最后写道: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这姑娘批道:”靠,那你算这半天干嘛?“ 在王小山说李少红版本红楼电视剧一定超过83版的地方,只有两个简单的批语:”放屁!“ 当然,这个美眉也不只是批评,在《晴雯与星巴克》一篇文章之后,姑娘注道:”写得喵,可惜没有充分展开!“

  接下来的会议变成了红楼研讨会。

  一美眉说小学二年级就通读了红楼,我当时想学着批注美眉的做法,在后面跟一句:是吗?请问那时你能看懂”冰凉粘湿一片“吗? 本次活动的组织者、独立书评版的掌门人戴维老师说,小时候,她家的红楼梦是四册本,她是从第二册开始读的,正好过滤掉不健康的那些章节。

  大家开始议论喜欢谁。得票最高的是探春,其次是黛玉,我选了尤三姐,虽然我也暗恋王善宝家的还有鲍二媳妇。

  时间过得真快,短短的一个下午在红楼的争论和笑声中过去了,大家忽然想起这次来的目的应该是讨论老男人王小山。不过戴维老师豁达的挥挥手说,喇喇姑不叫唤,也照样种庄稼。感谢各位,我们下次讨论宋石男小说集的时候再见。

  《又厚又黑红楼梦》读后感(三):小僧不敢伸脚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论〈红楼梦〉》

  我BIU、BIU两声,蹿到了学生时代的某个暑假,我捧着《红楼梦》读了几页又放下了,大部头半白话文的书向来让我晕晕乎乎,隐约记得那一回的题目里有这么一句“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自此我再也没有看过这本传世的经典。尽管曾经的电视剧《红楼梦》曾经让当时的中国万人空巷,我却也因为老娘的一纸懿旨也无法偷窥一二。老娘说写完作业再看电视。通常我写完作业的点儿基本上也到了我该睡觉的点儿了。于是不管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上讲,我都与《红楼梦》擦肩而过。错过了接受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熏陶的机会,这是莫大的“不幸”。

  曾经看见过几个版本有关“四大名著”的俗话。一说“少不读三国,老不读红楼”,一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红楼”。解释起来“少不读三国”是因为“三国”里面又是张良计又是过墙梯的,怕哪个小屁孩儿画虎不成反类犬,来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得不偿失了;“少不读水浒”是因为“水浒”里教的造反,怕哪个青春期躁动的小屁孩儿把当今的旅游胜地占了自个儿称大王,这就有些耸人听闻了;至于“老不读红楼”我只记得这样一种解释是因为“红楼”里太多儿女情长卿卿我我,怕勾起哪个老头老太太的第二春(诚然现在老年恋爱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而被大力提倡)。

  放到现在来看这两句俗话或许有点儿过时了。不读“三国”现在的孩子也知道怎么能讨老师欢;不读“水浒”青春期的孩子比李逵都要勇猛几分;不读“红楼”,现在的“老年婚”怎么遍地开花?许你老婆孩子热炕头,就不许老头老太太相依相伴共度夕阳红?这是什么逻辑?不要以为雌雄激素停止分泌了,人就没有了七情六欲。一看丫就是生理卫生课没上好,估计是自己偷着翻老师上课没讲的那几章去了吧?

  杠爷又称“黑心杀手”,如果接一下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便是“杀手看见破绽”。别害怕,这个“杀手”不杀人,你露出再多破绽他也不下杀手。这是一个“法制”的年代。顶多也就是在让你成为看见这本书的人锻炼一下面部肌肉。但是,别高兴太早,不杀人不代表不让你感觉到疼。为什么有“安乐死”?死亡有时候是个痛苦的事儿,“安乐死”是个比较痛苦的死法。不杀人的含义是生不如死。

  读这本书的人需要有很强的时空方位感。杠爷用了当下很流行的穿越写法,一会儿当代一会儿biubiu两声进了“红楼”。方向感比较迟钝的人请先自备一个时空GPRS定位仪再先读一两篇尝试一下,如没有头晕眼花辨不清方位等症状出现,可稍微再深入尝试一下,如完全没有不适感,请放心大胆的穿越。如有任意一种不适症状出现,请找“疯狂医生”王小枪看有没治,你说是王小山介绍的,估计他会看在是“王小”家族熟人的面子上,不收你红包的。

  和菜头在序言里说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这本书。那么请找回你那批判的眼睛,慢慢的跟着杀手笑哈哈。注意:脸部肌肉不发达或有神经性抽搐症患者请量力而行。

  《又厚又黑红楼梦》读后感(四):乍见翻疑梦,佳策永流传(附怎样快速作文之秘笈)

  回想当年我小时候,小学时,语文老师要求暑假每天要写一千字的日记,各位请想,身为一个80后,那时候的暑期生活,那里有而今这样丰富的来,也不可能天天去动物园、图书馆吧?在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下,就全靠主观精神上想办法了。当然,以个人的聪明机智(有吗?)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任务哒。方法暂且不提,总之开学后老师收作业时,大多数同学都没完成任务,也有少数几篇写到字数的,也有胡编乱造的,也有每天一百字都没写够的,基本大家都没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那么个人是怎样做到的呢?简单,知识就是力量,让知识们出力上场。

  话说那时俺的爱好都很高大上啊,阅读、音乐、集邮神马的,可是这些看似高雅的爱好都没能让俺成为一个高大的人,纯粹的人,当然更没能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咳,至今参加各种发布会时都第一时间先找签到台在哪,看看礼品是神马,仔细思考下好不好拿一类的低俗问题,表笑,据悉,我一位跑银行口的师哥就现场领到过冻的冰冰亮、透心凉、梆梆硬、巨老重的一大坨海鲜礼盒,万幸是冬天发的,要是夏天,估计会没完就都化了,就是这样,他也只得效仿先贤,来了把林冲夜奔,赶紧送人去者,据听说领取现场有不少记者童鞋骂来的,

  咳咳。说回作业哈,拜俺当时的集邮爱好所赐,家里邮票不少,于是俺无师自通的领悟到写论文的不二法门,先定基调再找资料,比如说看册子里有张雪豹的邮票,那好,去取十万个为什么来,查下雪豹是神马,然后开始做文抄公,今天天气真晴朗,我在家把邮票赏,翻到那雪豹的票一张,当哩个当,不知这豹儿的习性是那样,且来看书上是怎样讲,好了,到此为止,原创打住,开始抄书,你说抄多少,够一千字就好。当然,家里不是还有别的书,那多名著前面不都是有序言的吗,以咱当时的水平写不了序可咱可以抄啊。于是,在这种看料做菜的逆向作文模式下,俺的暑期作业中的一部分算是圆满完成哈。

  那么说你扯这一堆干嘛。这是打定主意要将说废话进行到底了哈,跟您说还真不是,搞出这么大一坨前言出来,是因为个人惊喜的发现在N些年以后,居然有人用跟俺一模一样的方法写文章,而且还是专栏,而且还给钱,而且后来还集结成书出版,还又给了一番钱,真是让人羡慕到腿软。

  对,你说的没错,我说的就是这本又厚又黑红楼梦,话说每篇的篇幅比俺当年也没多多少,结构之雷同,行文之一样让俺读时眼中几乎闪着怀旧的泪光。太亲切了,这是作者给某报写的专栏,每篇就是一桩社会新闻、一段红楼梦原文。中间穿针引线的加些作者原创的零星所感,于是一篇专栏就算写完。当然,文字工作者们都知道,拿着同一篇通稿写新闻,也会因水平高低,经验多少之差,写出相差悬殊的稿子来。

  本书作者这种创作方法也不完全算是取巧,作者在前言就说了,不夸张地说,《红楼梦》大概是被最多中国人了解的书了。我没那么傻,像某些人那样跑到媒体上把自己不着四六的幻想发布出来。我的想法是:既然《红楼梦》是百科全书,所有的现实都能在《红楼梦》中找到影子,不妨就找找看,向另一方向胡说一番也罢。

  《红楼梦》就是生活。

  话说回来,到现在为止,花纳税人钱养着的红学家们对《红楼梦》的考证也不见得就比业余的刘心武靠谱很多。从这一点上来说,和尚摸得,刘心武当然也摸得。

  反正都不靠谱,干脆都不靠谱算了。

  个人认为,作者说的非常对,握拳,所以俺看完书后以一种老乡见老乡的感动,也来胡说一通。此正是: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又厚又黑红楼梦》读后感(五):我们都来过过嘴瘾吧

  哎呦,这是我认为自己写的最痛快最好玩的一篇书评了,哈哈。

  ————————

  话说,这书还是得自己买来看,或是拥有几项除了阅读外的其他权利,比如划线、标注,想到就写,大意快哉!

  王小山的《又厚又黑红楼梦》豆瓣上找不到,只有那本《红楼梦遗》,书名和封面都不一样,简介一致,我就私自把两书当一本来谈。右栏“谁读这本书”统计中,5人想读,1人在读,这个“1人”就是我,再加上无人对此书进行评论,突然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作者王小山在第九篇的其中一文里借“王熙凤管理秦可卿大丧”一事说了个大忽悠的道理,并用韩寒语来点破:里面的书评影评居然大部分都是在看过作品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这在中国太不可思议了。随后他自己也表示:从刘心武和曹文轩的自我招供来看,这在当今中国作家里就很难得。不由让我提笔在书的左边空白处写上:我也很难得,把你的书看完后才敢下笔。

  是的,于我,无论影评书评,大多时候充其量是个感想,但都得把片或书看完,说不上对读者对导演/作者负责,看上去好像对自己挺负责。

  和《红楼梦》相关的书看过不少,也忘了不少,多是压榨少年时代繁重功课里的时间。现在不一样了,浮躁的年代浮躁的我,便没了心情去挑书看书,一切奉行拿来主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我这个号称收集一切和红楼梦有关的人也已渐渐不那么热衷了,客观的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错。

  王小山是个坦诚的人,开篇红楼大讲坛里就告诉看客:反正都不靠谱,干脆都不靠谱算了。然后得出个结论:既如此,小僧也伸伸脚,通篇为自己以后的胡言乱语做铺垫,不禁粲然:这难道是一本教会人贫嘴的书?贫嘴也罢,让书好读些也是件好事,所以突然在谈论灵魂时来个“自我意识”这么学究的词还真不习惯。

  看到三分之一处,我得出一个结论:红楼梦真是万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王小山把近期国内外所有大事小事正事轶事都拿来和红楼梦里的人事做类比,让他们一一对应。有些给出了结论,有些没给,便很直白地写上:至于结论,抱歉,没有。

  和菜头的序里说了,请用批判的眼光审读。审读的结果是,有些我赞同,有些不能赞同,多半看过算过,开心地写批注。

  ——————————————

  比较,是书中从一而终的做法,事和事,物和物,人和人,有些比的无甚由头,有些比的精辟绝伦。印象最深的是拿晴雯和星巴克做比较。从星巴克被责令离开故宫联想到晴雯被赶出大观园,两者还真有一定的可比性。都有离开的理由,都有令其离开的发起人,当然了,离开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晴雯死了,而星巴克依旧很火爆,但至少是有影响的,一个造成了大观园之后的抄家和败落,一个使得舆论和芮成钢一下摆到公众面前。

  王小山像是特别关注芮成钢,还有狐假虎威一例也拿芮成钢说事儿,不过他没说芮成钢是“我的朋友”,尽管他的朋友有和菜头,有杨锦麟,有连岳,文化界里大小也是个腕儿。我估计他是芮成钢的博友,常去看他博客,那个点击量他清楚的很。

  说开去了。对于晴雯和星巴克,我倒是很想看看进一步的讨论,但王小山就那么戛然而止。那还是把钻石和宝鉴做比较来的痛快些。都是介乎色和戒之间的道具,宝鉴正面是色,反面是戒,而6克拉的钻石让本来要戒的事变成了色,刻骨铭心,却都有极高的危险指数。

  比较归比较,天马行空式的联想也是王小山的作风,从萨特的《地狱》到金钏事件再到马德里列车爆炸,我愣是没看懂;而拿《红楼梦》和金庸的武侠做比较跟显得荒诞,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东西,曹雪芹和金庸除了都靠文字发家、文字里都有爱情外没有一点可比性,他竟然将“侠之大者”和“国”的概念硬是扯到了一块儿,这对于既是红迷也是金迷的我来说是不可容忍的。更甚,还拿范仲淹说事,看的我气急败坏。还好,此段最后提到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倒是我也联想到了近期的社会问题。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前段时间,精于清史的满洲学者阎崇年在无锡签售时被打了两巴掌,而汉文化一度占据人们眼球,有学者说,中国历史是不承认元、清两个朝代的,所有这些统一起来看,汉本位就被突出来了,像极了当年的反清复明,我第一个念头就是天地会来了,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还是现代化的爱国主义?当看了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时突然感慨,易姓或是改号,大多数人要的还是国泰民安罢了。

  王小山对刘心武好像是有微辞的,在他眼里,刘心武拿着甲戌本批语里“命芹溪删去”“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叶”说事是没有根据也是靠不住的,问题是,他自始至终没有拿出“靠不住”的理由和观点来。我在旁边写道:胡言乱语,我是拥刘派。

  刘心武的“红楼三钗说”我很早就看了,大概是00年,当时只是一本很旧的小书。等到百家讲坛出来,我几乎是预言般的告诉别人下一讲的内容,或是帮人解疑释惑。因此,印象之深,观点之牢使我不知不觉就成了拥刘派。

  ————————————————————

  除了比较,归类也是王小山在书中惯用的手法。秀才不出门,却知天下事,他可能是第一个把贾宝玉说知道的远地方罗列归类出来的一位,俄罗斯、法兰西、暹罗、真真国,在那个时代,贾宝玉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知道那么多还真是博文远见。

  而关于老妈妈的归类让我拍手叫好,百度上都没那么齐全。只不过突然在说到汉族的老妈妈女娲时话锋一转,转到了贾母,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外来的戏子的归类也是绝妙的,山东、沈阳、郑州、山西、陕西……举国上下都在利用自己本土的历史文化做商业推广,媒体还为之屁颠屁颠,早看不惯了,王小山一针见血:就怕领导有文化,或者试图有文化。中国地方大,历史长,任何地方都想找点能热闹起来的事。

  好歹也是从事过不少行业,流窜过不少地方,见多识广自不在话下。

  —————————————————————

  总结,是王小山书里的第三个手段,他根据六梦溪提出的红楼三个死结(曹雪芹是谁的儿子?脂砚斋是什么人?续书的作者是谁?)总结出一句话:喜欢《红楼梦》的话,读书就是了。总结多半是有个人生活态度的融入,他油腔,他滑舌,但心态足够好,提到钱时,潇洒的来一句:我阴暗,确实有点眼红。

  《百年疗妒汤》一文里,所要表现的也是个“活好自己”的心态,他不是鼓励人自己了断,既然是早晚的事,又何必急于一时?对于艳照门事件,归于私生活也是我一直所持的观点。于是乎,对于近段时间屡闻有人被包养等事我的反应也是极为平淡。

  后来他又动用诸多例子来提倡勇于道歉也是实诚的,在中国国情下也是最合理的。

  而《“家父”与“爱物”》一文在我看来是最有条理和可看性的一篇,我来来回回看了三遍,深表理解,深有同感,深刻感悟。别老揪着别人的一点点口误不放,能领会意思不就行了嘛,事情正在起变化,语言词汇的含义也逐渐在改变,严肃点。

  王小山的立场是极其鲜明的,之前我说他不屑于刘心武,关注着芮成钢,都是明摆着的,他也不遮掩,不含糊,就像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叫板87版电视剧《红楼梦》,认为“新版超越老版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他对于李少红和新版红楼梦的好感就变得非常明确。最好笑的是,在《寻找宝玉》里他说,如果李少红真要忠实原著人物年龄的话,我对该剧表示悲观,当然,如果她最后放弃了这个念头,那我就跟悲观了。啊呸,要么你自己去找啊!

  像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还多着呢,费了好大的劲,给贾府算富豪榜,几两几吊都罗列了,到头来一句“我知道我换算的收入有点凌乱,好在咱们这儿算计这个的,乱的又不是我一个人”,问题没说清楚还推脱责任,我说:哇靠,那你算个什么劲儿呢?!

  《清客相公们》里他貌似很鄙视那些在文集后面添加评语的人,我不禁努努嘴写道:哎呀,那你看看你自己书后清客们的那些个话儿吧。编辑怕人不知道评论人的知名度,还都在名字前加了职业,什么新闻人程益中,评论人莫之许,作家徐星,挺多的,还都是好话。哎呀,王小山,你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一一罗列了,好笑好玩值得思考的东西多着呢。当初拿到书时,同事说,我几年前就看王小山了,你怎么也看啊?格调不高啊。我说,雅俗共赏嘛。后来,躺在床上边看边写,拿来和自己对照,提炼新的观点和课题,也不是件累人的事。不过,我建议,如果书要再版的话,不如拿第八篇里的一文做书名算了,干脆就叫《过过嘴瘾》,也不至于因为借用《红楼梦》的宏大主题被人骂,如果你想因遭骂而成名那么另当别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