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女贞德》的影评大全
《性女贞德》是一部由凯内尔·穆德卢佐执导,奥丝·图思 / Dénes Gulyás / Ildikó Cserna主演的一部剧情 / 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性女贞德》精选点评:
●很特别
●在极端的形式中,以否定凝视快感的方式,通过剥夺女人的性欲,让其所处的世界重回秩序。
●细思恐极…
●是天使还是恶魔,你自己试试就知道了。(歌剧什么的还是...)
●一部电影豆瓣干嘛弄两个介绍?
●sorry,没那个耐心看完这个片子~
●其實我不太喜歡這種"秋水伊人"式的演唱方式....
●我能说难听吗
●这片子真的好阴郁,还用的是歌剧+长镜头的表现形式。
《性女贞德》影评(一):以淫止淫的貞德
性女貞德 Johanna
15/4/06 9:00pm 葵青劇院
這故事令人想起一個佛教以淫止淫的故事:一個仙女下凡,在海灘與遇到的男人做愛,自此以後這些男人因得到這一次回味無窮的性經驗而不再能夠被其他性交滿足,而再也不做愛。電影中的Johanna正是以和病人做愛來治癒他們的病,選角一流,演Johanna的Orsi Toth樣子虛弱卻有堅毅骨架,她本是一個道友,後來失憶,被看中她的醫生留下來在醫院當護士。這關乎的是道德對錯與實際對錯的問題,性是比喻,比喻為世所不容的事,道德上Johanna 的行為叫濫交,可是她做的是神聖的愛,令病人治癒不正是醫生的責任嗎?指責她的卻是在同一間醫院工作的醫生們,他們害怕被她取代,只好燒死她,她是集團利益下的反叛者,在危害既得利益的這群醫生,在導演鏡頭下的醫院,竟像個荒廢既久的地下迷宮,也暗示了Johanna一旦落入這裡就永不翻身。導演著意安排Johanna犧牲的結局,表示好人未必有好報,簡直就像耶穌釘十字架為世人犧牲,成就一個顛覆道德建制的悲劇寓言故事。作為這個主題沉重的電影,以歌劇形式是一個絕佳的平衡方法,從戲院走出來卻聽見有觀眾評論:佢唱得太慢啦。…這是一個塑造氣氛的方法,就是這種歌劇的慢才使電影加強陌生感,令觀眾對電影增加距離感,才順利達到寓言的效果,相反,嫌慢,那麼節奏快的Rap呢?陌生感也是能製造的,卻不倫不類,惟獨歌劇才切合這典型悲劇的故事格局。
《性女贞德》影评(二):真得
人家叫做Johanna就翻译成《性女贞德》,可能是想碟卖多一点,电影多点人看的缘故,这部电影是冲着贝拉塔尔去的,还有就是封面了,还有就是卖碟那人的推荐。
医生是从疾病上来看是对生理上出现的毛病进行了医疗,而Johanna却是从心理上对病人进行治疗,东欧奇想派的电影还记得那部叫做《水瓶座的约翰》,两部都是将如何将病人从死里求回生,或者说是减轻他们的痛苦。
如果说经典的贞德的电影,最经典的要数罗伯特布雷松的那部和卡尔德莱叶的那部,而这部可以说是跨时代的创意,用歌剧来表达,加上贝拉塔尔惯用的长镜头,也许就像导演这部歌剧的那位“导演”说的那样:“你们可以不用再演戏了。”话说完后病人站了起来,而贞德也变成了医生。
拯救,这是本部电影的主题,就像真的贞德那样,救人们于水深火热当中,伟大的思想,其实片子的暗喻这位Johanna是个吸毒,用身体就像那接连几个镜头的唱歌那样的工作,穿着护士服的妓女。天使魔鬼混合体。
审判的人是这位从车祸中把她救活的那位医生,将她人道毁灭的也是这个医生,没有人知道这个Johanna从哪里来,她的一生是那么的简单,如果真的是用“性”来思考这个世界那么她得出卖肉体,或者对医生的报答是真正的解救了顽疾的人,医生这种职业就像那些教会里的牧师,他们觉得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所以他们用一把火将人道毁灭后的Johanna烧死。
就像片子里面的那些墙上的变形的童话图画,其实童话也是邪恶的代表。
《性女贞德》影评(三):「性」不過是種比喻,其實是「不能被接受之事物」的表徵
沒有記憶的Johanna來到醫院。醫生對她一見鍾情,當知道她沒有記憶,沒有地方可去時,便提議讓她留在醫院做護士。Johanna覺得自己是上天感召,決心要治好這裡的病人,只是她用的方式與醫生們所用的方式全然不同。醫生用的是藥,Johanna用的是性。而奇蹟地,跟Johanna睡過的病人真的好起來了。醫院知道後很緊張,單戀Johanna的醫生告誡她不要再亂來,可是Johanna不聽,最後在眾醫生護士憎恨之下,Johanna 被殺死,當成垃圾一樣運去焚化。
「性」不過是種比喻,其實是「不能被接受之事物」的表徵。對醫生及其他護士來說,跟病人發生性行為是不道德的,就算目睹病人被治好,還是覺得那是不對的,不可能的,而因為病人真的被治好,所以醫生們才更懼怕Johanna會令他們的「傳統」崩潰,所以非殺死她不可。因為不能接受,因為害怕被取代,所以要破壞,就算那件事物真的對人是好的,為了自身的目的也非破壞不可。單戀Johanna的醫生便是抱著這種想法,從一開始他就愛上 Johanna,當她知道Johanna的行為後,他請求她不要繼續,可是Johanna不聰,她一心只是想著要去救治更多的病人。醫生想得到 Jonanna,可是Johanna認為醫生是健全的,「你並不需要我」。醫生因為得不到,所以要破壞,因為沒法子把你變成我獨有的,所以寧可把你殺死。醫生替Johanna注射藥物,令她死去。其實在抨擊「不認當」的事物時,很多時都是抱了主觀的意願及個人利益。「這件事是錯的」,有些時候那件事根本沒有對與錯之分,客觀的不具任何意義,只是那些事可能不是我們想要的,又或是會影響到我們現有的,所以我們就用了種種藉口令那些事變成錯。然而,骨子裡,那些事可能對另一些人是好的,只是人不會想到別人的益處,出發的永遠也是自己。
《性女贞德》影评(四):the hooker or the saint
很偶然的在emule上下了一部匈牙利电影《Johanna》,对于匈牙利的电影偶米有什么研究,导演,演员一概不认得,吸引我的只是漂了一眼简单的介绍“......全片的对白几乎都是以歌剧的形式演唱出来......”,电影和歌剧,之前在《厨师,大盗和他的情人》有过些印象,这次不知会有怎样的表现,有些期待的说。
故事发生在一座位于地下的医院之中,johanna是一个对药物(当然,是吗啡)上瘾的年轻女子,利用医院进行战时应急演练的机会混进药品库,但在注射了过量的吗啡之后因为神志不清醒而跌下楼梯,生命垂危。所幸,被一名男大夫所救。Johanna的伤恢复的很好,甚至与连医生都感到吃惊——连任何伤疤都没有留下来,仿佛被神所保护一样。但是Johanna却忘记了除自己的名字以外的所有事情。救了Johanna的男大夫对Johanna怀有爱意,因此执意把Johanna留在医院之中,并训练Johanna成为了一名护士。Johanna虽然失去了记忆,但是却学的很快,她悉心的照顾病人,对男大夫表达出来的爱意置若罔闻。偶然的,Johanna在深夜巡视病房时,一位肝硬化的患者乞求她不要给他做手术,善良的Johanna答应了她,并决定用自己神奇的力量来解救他。Johanna帮他擦洗身体,然后跟他做爱,介由自己的身体把治愈她的那种神力带到了病人身上,此后不久,这名本已生命垂危的病人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于是,Johanna开始频繁的流转于病人之间,用自己的身体治疗那些身患重疾的病人。越来越多的病人被治愈,Johanna被他们当作神的圣徒,但却令得悉了这一切的医生和护士们开始感到恐惧,他们指责Johanna是不知廉耻的妓女,是具有恶魔力量的女巫,而得不到Johanna的爱的男大夫也站在了他们一边作为对Johanna的报复。最终,医生们抓住了Johanna,给她注射了大量的吗啡,然后把她装进垃圾袋中丢到了垃圾场,最后一段垃圾场焚烧垃圾的火堆暗示了Johanna被烧死的命运。
这是一部很有野心的电影,在片中包含了很多值得反复玩味的东西,一点一点来说。
人物
Johanna是全片唯一一个拥有名字的角色,在她身上混合着完全对立的两种立场,善良的Johanna通过自己的身体治疗病人,短短的几个镜头中看不出做爱的欢愉,甚至说是有些痛苦的,这暗示着Johanna的牺牲,被病人看作是圣徒所为;但跟一个又一个陌生人做爱,却似乎是轻薄,放荡的,被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们斥责为妓女所为。这部电影也有被译作《性女贞德》,抛开独赚噱头的“性女”二字不论,Johanna和贞德确实颇有相似之处,和乔沃维奇出现的贞德相比,Johanna同样在看似瘦弱的身体下藏着一颗坚强的心,杀死贞德的封建的宗教审判所和杀死Johanna的是医生护士都是强权阶级的代表,而且,两人都是被烧死的。
对Johanna怀有爱意的男大夫。这个角色像极了《巴黎圣母院》中的神父,起初你以为他是一个正直的角色,但当私欲的不到满足时他开始露出邪恶的面孔,依附于在强权之下寻求以满足私欲的途径。在Johanna受到医生护士的敌视时,他要挟Johanna只要与他做爱就帮助她,否则就要让Johanna在医院再无立足之地,当被Johanna拒绝之后他坚决的站在了医生的一边,充当了杀死Johanna的刽子手。
医生,护士,病人。如果把这部电影当作是有政治意图的话,那么医生与护士就像是统治阶级,病人则是被统治阶级,因为Johanna受到病人拥戴而使医生护士们的权威受到了威胁,他们惊慌失措,因而对Johanna举起来邪恶的屠刀。而病人则是软弱大额,他们因感激Johanna而用户她,但在受到医生护士的强权威胁时却暴露出了软弱的本性,在狭窄昏暗的走廊里他们一哄而散,最后跑不及的那个孱弱的家伙就是他们软弱的缩影。
孩子。医院里的孩子似乎是一个独立的群体,即没有受到Johanna的恩惠,也没有受到医生护士逼迫。他们就像是冷静的旁观者,通过几个唱段表达了对Johanna的看法,最后一段唱到"善良不能拯救什么,你只能目击邪恶,却无法做什么"为全片抹上了极度悲观阴暗的色彩。孩子往往被视为未来,然而他们口中唱出的歌词却让人感到冰冷和绝望,不知导演是否想借此表达现代社会的冰冷,以及对未来的悲观,或者只是讲反话?
影像
医院到处是阴暗狭窄而又绵长的走廊,拥挤的病房,单调的黄绿色彩加上医生护士刺眼的白大褂以及血液的暗红色,整体的氛围显得非常压抑。长镜头很多,强调了一种客观的看法,但是比较冰冷。多处出现的童话故事插画,却是很邪恶的风格,从一个侧面加重了影片的阴暗情感。
音乐
采用歌剧的演唱来做对白让片子很有实验的意味,同时也渲染了一种宗教的味道,倘若还是以普通的方式念出来的话,对于这部对白很少的片子而言,大概一大半的时间都得在寂静中度过了。而歌剧,使得本身就比较偏向舞台剧风格的影像更具有表现力,比如病人追随Johanna,医生护士追逐Johanna的几段,多声部重唱的方式让紧张和压抑的气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总之,《Johanna》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也许看的会有点压抑,片子流露出的情绪也比较阴暗,但都很有创新之处,看似简单的主题却具有满广的外延,也许再看还会有新的理会的说:)
:本片的监制贝拉·塔尔(Béla Tarr)倒是相当出名的导演来着说,呵呵,找找看他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