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花园》读后感摘抄
《恶魔花园》是一本由(美)斯图尔德·李·艾伦(Stewart Lee Allen)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的美食相关的书籍不多,这本很有意思。食欲 满足口淫欲的一种
●有趣
●有书
●funny
●吃是文化,吃是经济,吃是政治,吃是信仰……吃是一切。好看。
●以“七宗罪”分门别类来写那些曾遭禁忌的美食,只看目录便是奇妙而生猛的一餐。探险般的阅读中,处处可见宗教抵制异端的阴影,一些食物在权力争夺、偏见、愚昧、种族歧视等等不自由之中失去了原始的美妙。跟随着文明的脚步,人们才逐渐获得了自由宽容的心灵,从而有了自由的胃口。西方文明中禁忌和宗教有很大关系,如果古代中华民族的饮食禁忌,应该是更偏重于于饮食中的礼仪吧。
●前半比较好看,看到很多地方看的有些反胃到觉得自己该当个素食主义者。。。
《恶魔花园》读后感(一):OK
翻译得比《暮光之城》要好。.....................。。。。。。。。。。。。。。。。。。。。。。。。。。
。暮色的翻译实在是太糟糕了。让人捶胸顿足扼腕不已。。。。。。。。。。。。。。。。。。。。。。。。。。。
一本《死亡大辞典》让我差点对新星的翻译书亮了红灯,但这本《恶魔花园》又让我找回了感觉。
原作者的知识涉猎极其广泛,幸好译者也是,翻译准确,而且文字水平过硬,译出来有感觉,看着那叫一个爽。
书的内容其实不用说太多,食物禁忌嘛,不过一看他写才发现这禁忌远比我理解的宽泛得多,竟然涉及宗教、性、医学等各个方面。书写得有趣,里面还附带食谱,只不过整本书是以西方的视角来写的,很多他们视为日常的东西我不明所以。什么时候国人也写一部这样的书啊。
《恶魔花园》读后感(三):和食打断了肉连着筋的色
和食打断了肉连着筋的色
怎么读《恶魔花园》
食色性也,前两者原本应是并列的,但也可以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彼此,这就是《恶魔花园》里告诉我们的道理。现在我们所吃的很多东西,原本都是邪恶的,试想着那是只要一想到邪恶,就会顿时邪恶起来的,比如,你现在去盯着那个西红柿的鲜红去感受。更要命的是,这些食物多多少少都是与性连在了一起。是上帝不让我们吃的,是信徒说上帝不让我们吃的,是人类的想象力指使着信徒说不让我们吃的。可见人类的想像力是有多么的丰富虚幻、信以为真,可见人类是有多么的恐惧,而现在的我们又是十分的胆大,连信仰都不会有,这不都是先前的人类所害的吗,在潜移默化中欺骗了我们,害了我们。
公众号:怎么读。
《恶魔花园》读后感(四):勇敢的享受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人们现在天天摄取的普通食物,很久以前却被当作恶魔,趋避不及。
古早时,
鸡蛋不能吃,因为它象征着生殖;
番茄不能吃,因为它多汁而鲜红,如那里一般;
——可我特别爱吃西红柿炒鸡蛋(^_^)。
鼹鼠不能吃,因为鼹鼠靠口腔繁衍,诱发你口交;
兔子不能吃,因为兔子每年换一次直肠,意味着肛交;
——其实那也不是特别邪恶的事情。兔肉料理遍布巴黎和四川。
就连苹果,纵切如女性生殖器,横切是邪恶五角星,符号学的解释让人们对它望而生畏。
巧克力,欲望的象征,但cocoa却类似“大便”的发音。
——An apple a day keeps a doctor away;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曾经的恶魔现在已经成了保健的良方和生活的情趣。
最诱人躁狂的一道主菜,是在烤全牛中塞烤猪,猪中塞羊,羊中塞鸡……
——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道创意菜,说不定哪家餐馆可以采纳。
而且,就连现今社会流行的薯片也有恶魔的诠释:薯片越酥脆,越会引发人们施暴的冲动。那刺耳碎裂噪音,被感官心理学家认为是发泄愤怒的方式。
这部书有趣在于,这么多食物的禁忌,都被一一打破,人类的口胃能承受的自由度,究竟有多广阔呢。
人生走一世,放宽心,勇敢的享受食物的乐趣吧。
《恶魔花园》读后感(五):當什么都可以吃的時候,一切便索然無味
“關于人類如何因破壞一個飲食盟約而被投入煉獄的廣為人知的傳說,老撾的赫蒙人中流傳著一個引人入勝的獨特版本。赫蒙人稱,原先地里的莊稼會自動把自己收割好,在農夫的小屋外排列整齊,農夫再從中挑選自己想吃的做飯。有一天,農夫宿醉嚴重,起不了床,就讓它們回到地里,第二天再來。同樣的事情持續了一周,最后植物們開口了,好啊,也許從今以后,我們就應該呆在地里,你準備好挑選了,就來地里摘吧。于是,農活隨之產生。”
這是一本有趣的術,讀起來很愉快,又有新奇。筆者語句簡單,很平易近人,而且有一種特別的幽默感。譯者的翻譯也很不錯,附注也很齊全。如果一定要挑個什么不足的話,那么,也許是序實在是有些長罷。(但序其實也不難讀,只是劇透有點多。嘿)
蘋果是惡魔之果,西紅柿是欲望之果,會發出令人發瘋的尖叫的風茄,貞潔的土豆,印度教徒對著羅勒草起誓,中美洲的巧克力膜拜,還有著名的“特洛伊烤豬”,甚至瘋牛病的起源……多么新奇有意思的一切。原來我們每天每時隨意可以享用的這些食物們,它們有那么多有意思的故事。而食物的發展史,和人類的歷史,有著那么多的牽絆。
這不禁讓我有些嫉妒,不能親身經歷那些故事的嫉妒。“啊,若我是那第一個吃西紅柿而被視為英雄的人。”那是多么輕而易舉又有意思的事啊!只不過是吃一個西紅柿。嘿,我現在每兩天就要吃掉一斤呢。
書里說,在流傳的說法里,天堂里人們都吃著西瓜。我對此尤為深刻,看來西瓜給人的幸福感是全球統一的。我以前時常羨慕古人,在人們還沒有發現西瓜是可以食用的食物的時候,地里的西瓜可以隨便我怎么吃,又不要錢,又沒有激素,多么美好。
昨天,在市場看到有草莓賣,15塊一斤。對此我的感受就像標題,頓時“索然無味”。嗚,時光,你可以倒回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