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宫崎市定说水浒》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宫崎市定说水浒》读后感1000字

2020-10-11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宫崎市定说水浒》读后感1000字

  《宫崎市定说水浒》是一本由宫崎市定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宫崎市定说水浒》精选点评:

  ●呜...终于看到书出版了...

  ●历史比小说更精彩!

  ●史学解读水浒,别有一番风味

  ●译文比隋炀帝好一点.

  ●明哲兄的推荐。日本人对中国了解深,是出了名的。两个宋江的考证还真是没听过,有空还是要好好看看水浒,宫崎可是说水浒反映当代中国呢。

  ●不是太有意思。对比之下,还是牟宗三的那篇《水浒世界》更入化境。

  ●对比原著看的,翻译有些错误,不过译者没什么翻译腔,行文流畅。当然,这里面也有原作者的行文风格不生硬的功劳。老先生写文章平实又生动。

  ●虽然写的很通俗,但对胥吏的论述仍值得注意。。

  ●由小说谈起,透视当时社会的背景,谈论小说中的盲点,由此展开论及当时历史的状况。 娓娓道来,日本学者的治学严谨上,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几个所谓的大师。

  ●条理清晰叙事简练视角独特,一口气看完很是顺畅。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史总是不乏让人意外之处,比如将儒家与佛教道教并列,作为一大宗教看待;比如中国人爱称颂“无能且自知无能之辈”(中国人管这叫自知之明,刘邦真是躺着也中枪,要知道有些岛民就是太不具备这个了)。

  《宫崎市定说水浒》读后感(一):两个宋江

  作者认为大将军宋江和草寇宋江实乃两人。
这句话没有言外立意没有弦外之音没有引申没有射影没有比喻。作者的意思是,有两个宋江。。。
靠,豆辨说我的字太少,不能发。它以为用手机打字容易还是怎地?
靠,豆辨说我的字太少,不能发。它以为用手机打字容易还是怎地?
靠,豆辨说我的字太少,不能发。它以为用手机打字容易还是怎地?

  《宫崎市定说水浒》读后感(二):胥吏的世界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出于行伍。”水浒所写多为贴近日常生活的诸多世俗小人物。如林冲、鲁达、戴宗者,据此书中结合宋代官制的分析,也不过为诸多基层胥吏而已。

  水浒故事往往渊源有自、有所根据,并非空穴来风,更不是作者胡诌的。而这就见出史家的想象力与考据能力了。

  《宫崎市定说水浒》读后感(三):外国人写的虚拟考证

  日本人写的水浒考证,从另一个视角来论证水浒中的点滴,看看还是蛮有意思的,虽然有些观点值得保留意见,但是不失做为参考资料的价值。

  通篇一半在写昏君和逆臣,对于一百单八将的论证较少,相对来说对宋江的注释要多点,笔者对上层建筑很是关心啊,冒泡的好汉还不到10位,这个大概也和作者认为绝大多数好汉都是虚构有关,毕竟他连宋江的原型都大有异议。

  可看,但是只是茶余的消遣,适合看了一遍水浒的老外研读,中国人可以一笑了之。

  《宫崎市定说水浒》读后感(四):题名虽是水浒,实际上是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历史

  一本不错的小书,读起来很轻松,一天就看完了。

  题名虽然是水浒,实际上是借水浒来讲讲宋朝的一些八卦。

  整本书最有价值之处就是考证了“两个宋江”,草寇宋江和征方腊的将军宋江是两个人,但是很遗憾,这似乎只是一个孤证。

  此外作者还对中国皇帝点评了一下,桀纣为代表的暴君性,晋惠帝为代表的愚昧性,崇祯为代表的歇斯底里性,宋徽宗则是挥霍无度性,而他的父亲神宗是严谨努力性。

  初看觉得很新鲜有点意思,但仔细想想,这种分类也就是博人一笑。我不是历史专业,不多评论作者的这种分类。

  《宫崎市定说水浒》读后感(五):真正的通俗历史读物

  宫崎市定 《虚构的好汉与掩盖的历史》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如果说,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读物的标准,都是由日本人树立下的,这不免是令人丧气的结论,但读完《宫崎市定说水浒》,心中不免有这样的想法。

  1972年宫崎市定在《历史与人物》杂志上连载了一系列关于水浒人物的文章,以此为底本,便形成了此书。文章并非严谨的论文,行文的笔调也相当有趣,虽然以“水浒”为主题,毋宁说是以“水浒”为载体展现了丰富的宋代社会生活图景,同时兼及元明,因此可以说,是一本通俗历史读物。

  之所以要强调这是一本通俗历史读物,是因为这类出版品目下正在国内流行——也许这也正是宫崎市定此书有幸被译入国内的原因——然而即使是某些由主流媒体重金打造的横跨多种媒介的品牌,同这本恬静的小书相比,也是高下立判。当然,首先是学术地位上,宫崎市定罕可匹敌者,其对中国历史的理解,自然少有学者望其项背,然而能将丰厚的学养转化为通俗、有趣的文字,则这又是另外一种层次的功夫,遇到这样的文字与功力,只有敬服。

  宫崎市定戏称此书是将“水浒”的“纪事本末体”转变为“纪传体”,写的是小说中的一个个人物,背后都有坚实的考证。比如写宋江,讲到宋代历史上有两个宋江,小说将他们的事迹糅合起来。不过这考证并非堆砌大段史料,而是由小说情节引起,一步步引入史料,又推出自己的结论,小说、史料、观点,融合在一起,了无痕迹。

  宫崎市定写人物,人物是枢轴,围绕枢轴展开的是丰富的社会图景。比如写方腊起义,这是“水浒”后段最关键的情节,方腊按我们的说法是以民间秘密宗教为旗号的农民起义。宫崎市定谈同样的事,角度却是从宋代的私商入手,像售盐这样的行业,自古都由官方专卖垄断,有垄断,必然有走私,这些私商必然遭到官方打压,在官方压抑之下,私商们常常组成秘密结社,以对抗官府,方腊起义正是出现在这种背景下。这在学术界未必算作高妙的观点,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却是提供了理解历史的崭新视角,并且也并不难理解。此种遗慧于后人之处于书中屡可觅得,相较于只关注帝王将相之权谋、才子佳人之野闻的一般通俗读物来说,自然判若云泥。

  这本小书很好读,一两个小时可以翻过,这样的书未必大热,却绝不会被冷落的。这证明,由严肃的专业历史学家是可以写出尊重历史、体现学界进展,同时好看、好卖的书的,然而市场上流行的同类出版物为何如此多粗制滥造呢,陈寅恪先生有诗云:群向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子羞欲死。如今不仅“受国史”,连“玩国史”都要东洋邻居教一教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